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及儿茶酚胺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谷沫丽 夏云峰 王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8期14-15,46,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心理状态、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97例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心理状态、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97例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心理干预,采用问卷法调查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理心理干预前后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对PCI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血浆E、NE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经心理干预护理2d后,实验组血浆E、N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心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理状态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兔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良 夏云峰 +3 位作者 刘润梅 翟红霞 殷亚昕 张津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10-312,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耳兔50只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心肌内多点注射法移植入模型...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耳兔50只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心肌内多点注射法移植入模型1组病兔,采用经冠状动脉移植方法植入模型2组病兔,对照组采用心肌内多点注射法注射相同体积的IMEM培养基。术后4周处死动物留取心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植入体内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于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4周将三组兔行超声心动、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比较心功能指标。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移植术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在病损心肌中成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移植术后4周,模型2组与模型1组心功能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下降(P<0.05~0.01),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心脏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最大下降速率增加(P<0.05~0.01)。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心肌细胞内存活,并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兔的心脏功能;经冠状动脉移植较心肌内多点注射移植法更有利于发挥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例肺栓塞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良 夏云峰 +4 位作者 刘润梅 翟红霞 殷亚昕 张津津 陈海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经验和治疗方法,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67例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根据确诊患者各种症状及体征...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经验和治疗方法,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67例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根据确诊患者各种症状及体征的出现频率,寻找肺栓塞临床表现的规律;辅助检查分为常规筛查项目及进一步确诊检查,着重比较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ECT)和肺血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并比较溶栓+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发热、咯血等。常规筛查项目中,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筛查肺栓塞的较敏感但非特异的指标;进一步确诊检查中,CTPA诊断的阳性率为90.32%(28/31);ECT显像的阳性率为76.47%(39/51),肺血管造影检查的阳性率(100%)虽然高,但是因其存在风险,不易被患者接受。溶栓+抗凝治疗的总治愈率为90.62%(29/32),其中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h方案的治愈率(100%)最高。单纯抗凝治疗的治愈率(68.57%,24/35)较溶栓+抗凝治疗低,但是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1.25%)较低。溶栓+抗凝治疗后复查,PaO2和CTPA两项检查可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肺栓塞患者,CTPA是确诊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溶栓+抗凝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长期卧床及外伤手术后的患者,建议适当给予肝素预防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药 CT肺动脉造影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分类及其发生率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东 黄党生 +6 位作者 张丽伟 张许文 夏云峰 张春红 孙红岩 白静 罗北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0-521,53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人群先天性冠脉畸形(CCA)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1520例成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有CCA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1520例成人患者... 目的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人群先天性冠脉畸形(CCA)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1520例成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有CCA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1520例成人患者共检出各类CCA58例,发生率3.82%。冠脉起源和分布异常26例,发生率1.71%;其中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4例,左主干或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各1例,右冠脉分别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左冠窦3例和无冠窦1例,单支左冠脉2例。冠脉终止异常11例,均为冠脉瘘,发生率0.72%。冠脉结构异常21例,发生率1.38%,其中心肌桥18例,回旋支发育不良2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室后支1例。本组病例未发现有冠脉间异常交通者。结论冠脉造影是诊断成人CCA的主要方法之一,按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有助于阐明CCA类型及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瘘 心肌桥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栓泵在预防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蕾 谷沫丽 +3 位作者 王翠 王莎莎 王晶 王佳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在预防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 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在预防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823例,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913例和观察组9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抗血栓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 h(抗血栓泵撤除后)DVT的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23例患者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血栓泵的应用有利于减少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DVT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泵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12
6
作者 翟红霞 夏云峰 +3 位作者 刘润梅 李良 殷亚昕 张津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602例,其中老年女性207例(老年女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23例,中青年女性129例(中青年女性组),老年男性266例(老年男性组)。对比分析老年女性组与中青年女性组患...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602例,其中老年女性207例(老年女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23例,中青年女性129例(中青年女性组),老年男性266例(老年男性组)。对比分析老年女性组与中青年女性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特点。结果老年女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青年女性组(77.3%vs57.7%,95.8%vs66.7%,P<0.01),两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统计学差异((78.2%vs76.5%,95.0%vs100.0%,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老年女性组与老年男性组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女性组稳定性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组[(54±7)分vs(46±5)分,(78±9)分vs(68±4)分,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高于中青年女性,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老年男性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发病年龄 性别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殷亚昕 夏云峰 +4 位作者 刘润梅 翟红霞 李良 张津津 陈海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不同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的4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10例)、抗凝组(20例)及抗血小板组(18例)。对肺... 目的探讨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不同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的4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10例)、抗凝组(20例)及抗血小板组(18例)。对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诱因、诊断方法和不同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呼吸困难及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实验室检查中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检查阳性率高,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S1QⅢTⅢ征,超声心动图可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反流及肺动脉高压,溶栓组痊愈7例,好转2例,死亡1例;抗凝组痊愈11例,好转9例;抗血小板组痊愈4例,好转7例,死亡7例。溶栓组与抗凝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溶栓组与抗血小板组及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间疗效均有统计学差畀(P〈0.05)。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有效改善预后,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药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良 夏云峰 +3 位作者 刘润梅 翟红霞 殷亚昕 张津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s,MB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8年7月285例在我院同时接受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患者的影...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s,MB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8年7月285例在我院同时接受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确诊的壁冠状动脉的影像表现,进行准确率的对比。结果在285例患者中,MSCT检出MBs59例存在82段壁冠状动脉,检出率20.7%。CAG检出16例,检出率5.6%。MSCT检出59例患者的82处MB,单支血管者42处,占71.19%。其他为2支或3支血管复合存在。壁冠状动脉在左前降支(LAD)者67处(占81.71%,近中段52处,远段15处)。左回旋支(LCX)远段者4处(4.87%),钝缘支(OM)远段者2处,对角支(D1+D2)远段4处,右冠状动脉中远段5处。MSCT结果中有26支与CAG发现的心肌桥(28支)一致,以CAG为检测心肌桥的"金标准",那么MSCT的敏感性为92.86%。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壁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血管造影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联合维生素D_3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殷亚昕 刘润梅 +6 位作者 翟红霞 李良 张津津 陈海威 王磊 李娜 夏云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2期1134-113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最佳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饲料饲养、维生素D3结合高脂饲料饲养、维生素D3结合普通高脂饮食饲养3种方法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比较3种方法的模型建立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动脉粥... 目的探讨最佳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饲料饲养、维生素D3结合高脂饲料饲养、维生素D3结合普通高脂饮食饲养3种方法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比较3种方法的模型建立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成功情况: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大鼠主动脉内膜光滑,未见斑块形成;高脂饲料联合维生素D3组仅2例主动脉内膜形成粟粒样斑块;普通高脂饮食喂养同时加维生素D3灌胃后2个月后可见主动脉内膜明显钙化斑块,呈环状,斑块遍及整条动脉。结论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模率低,普通高脂饮食饲养联合维生素D3每周间隔灌胃方法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成模率高、动物死亡率低,是较好的模型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D3 高脂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毒剂梭曼中毒致犬心电图的变化及宾赛克嗪的救治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津津 龙超良 +4 位作者 唐渊 王汝欢 宋丽雪 汪海 夏云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86-890,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性毒剂梭曼中毒导致犬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benthiactzine)的解救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7只,体重12-15kg。在麻醉状态下,每次肌肉注射1/3LD梭曼(1LD=10μg/kg),每10min追加1次的累积染... 目的:观察神经性毒剂梭曼中毒导致犬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benthiactzine)的解救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7只,体重12-15kg。在麻醉状态下,每次肌肉注射1/3LD梭曼(1LD=10μg/kg),每10min追加1次的累积染毒;以平均动脉压降至40-45mmHg(1mmHg=0.133kPa)为循环衰竭标准。观察在梭曼染毒前后及宾赛克嗪救治后犬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结果:染毒后诱发犬进行性循环衰竭,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消失,出现室性逸搏,结性心律;T波高耸,波峰尖锐。血液中肌酸磷酸激酸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梭曼染毒导致犬循环衰竭发生心脏受损明显。宾赛克嗪0.1mg/kg静脉注射,57.1%的犬在3-5min恢复窦性心律,心率增加,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电图T波可基本恢复,但血液中CK-MB和LDH在救治后无显著恢复。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类毒物梭曼中毒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宾赛克嗪可给予有效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曼 宾赛克嗪 循环衰竭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血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志坤 曲峰 +6 位作者 郭旗 刘润梅 李良 翟红霞 殷亚昕 张津津 夏云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贫血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FPEF患者325例,分为贫血组84例和无贫血组241例,收集临床资料,以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再住院为终点事件,定期随访9~26(17.5±8.3... 目的探讨贫血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FPEF患者325例,分为贫血组84例和无贫血组241例,收集临床资料,以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再住院为终点事件,定期随访9~26(17.5±8.3)个月,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贫血组(67.9%vs 48.1%,P=0.002)。贫血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无贫血患者明显降低(16个月vs 21个月,P=0.019)。贫血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12,95%CI:3.271~6.160,P=0.006)。结论贫血是影响HFPE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HFPEF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每搏输出量 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心肌酶和血脂异常升高一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娜 夏云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9-939,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因体检发现心肌酶和血脂异常半个月于2008年10月15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PTCA+支架置入术后,入院前无肌肉损伤、肝病、肾病史,既往未曾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患者易疲劳、嗜睡、便...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因体检发现心肌酶和血脂异常半个月于2008年10月15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PTCA+支架置入术后,入院前无肌肉损伤、肝病、肾病史,既往未曾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患者易疲劳、嗜睡、便秘。入院体检:表情淡漠,面色苍白,颜面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 心肌酶 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他汀类调脂药物 入院体检 临床资料 置入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李良 夏云峰 +4 位作者 刘润梅 翟红霞 殷亚昕 张津津 陈海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69,共1页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其分支所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为进一步提高PTE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7例PTE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药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