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鼻咽通气道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宋玉祥 孙华 +3 位作者 迟梦琳 刘敏 米卫东 刘靖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评估新型鼻咽通气道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骨科手术中供氧的有效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轻度镇静下置入新型鼻咽通气道,... 目的评估新型鼻咽通气道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骨科手术中供氧的有效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轻度镇静下置入新型鼻咽通气道,连接供氧管,监测PetCO 2,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气分析结果,术中持续小剂量丙泊酚泵入进行镇静,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值60~70。分别于鼻咽通气道置入后、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 h及手术结束前20 min 4个时间节点进行血气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新型鼻咽通气道测得的PetCO 2与血气分析中PaCO 2,同时记录术中患者PaO 2的变化,评价新型鼻咽通气道供氧的有效性。记录术中及术后鼻咽部并发症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鼻咽通气道置入后、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 h及手术结束前20 min 4个时间点鼻咽通气道监测的PetCO 2与PaCO 2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18、0.906、0.824、0.875;均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鼻咽通气道监测的PetCO 2与PaCO 2在4个时间点均仅有两个点位于95%一致性界限之外,一致性达到95%。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低氧血症,术后均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新型鼻咽通气道应用于骨科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预防上呼吸道梗阻,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供,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鼻咽通气道 神经阻滞 骨科下肢手术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迪 张婷 +1 位作者 姜姗 刘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848例65岁及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前住院资料,包括一般资... 目的探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848例65岁及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前住院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检查检验、会诊等术前诊疗信息。根据术前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6 d,755例)和延长组(>6 d,1093例)。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发生率为59.1%(1093/1848)。正常组和延长组患者年龄、舒张压、中性粒细胞、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术前会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275,95%CI 1.024~1.587)、CHD(OR=1.523,95%CI 1.021~2.274)、COPD(OR=1.360,95%CI 1.042~1.775)及术前会诊(OR=1.310,95%CI 1.046~1.641)是老年肺癌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中,年龄>70岁、CHD、COPD及术前会诊是术前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人群心源性休克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陈燕 艾博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心源性休克(CS)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利用CS预后评分模型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对优化分类诊治措施、改善患者结局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的风险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ML)智能分析的应用较传统模型提高了对CS患者的风... 心源性休克(CS)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利用CS预后评分模型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对优化分类诊治措施、改善患者结局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的风险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ML)智能分析的应用较传统模型提高了对CS患者的风险分类和预后评估能力,尤其临床变量结合生物标志物的模型对CS风险预测有更高的准确性。本文对基于不同患者群体CS风险预测模型及ML模型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风险预测模型 患者群体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T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杨禹 马晓婧 张昌盛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1期1463-1466,共4页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创、实时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肺部通气分布变化,指导临床呼吸管理。针对危重患者,EIT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肺灌注成像,主要包括肺血管搏动法和造影法,该项技术的应用可在床旁快速获得肺内血...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创、实时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肺部通气分布变化,指导临床呼吸管理。针对危重患者,EIT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肺灌注成像,主要包括肺血管搏动法和造影法,该项技术的应用可在床旁快速获得肺内血流灌注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对EIT肺灌注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介绍,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及对其他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肺灌注成像 通气血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感染并发症研究现状与进展
5
作者 霍昱婷 娄景盛 米卫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83-786,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接受各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加,围手术期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影响老年手术患者预后和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等特点深入了解和分析是防止此类并发症出现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接受各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加,围手术期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影响老年手术患者预后和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等特点深入了解和分析是防止此类并发症出现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虽然多个国家关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制定具体的治疗措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挑战。本文就老年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并发症 术后感染 非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维保温预防老年男性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佳佳 邱晨 赵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全维保温措施对老年男性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接受OPCABG治疗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92例,根据手术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 目的探讨全维保温措施对老年男性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接受OPCABG治疗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92例,根据手术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保温措施,干预组采用围术期全维保温措施,分别于进入手术室、麻醉后、术野消毒后、开胸后、开胸1h后、吻合血管前、吻合血管后、手术结束各时间点记录体温变化,术后记录2组患者末梢循环恢复情况及寒颤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野消毒后、开胸后、开胸1 h后、吻合血管前、吻合血管后、手术结束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术后末梢皮温温热、肤色红润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2.6%vs 37.0%,P=0.001;91.3%vs 73.9%,P=0.028),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寒颤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16±0.52)s vs(2.49±0.55)s,P=0.001;2.2%vs 21.7%,P=0.004]。结论全维保温措施对老年男性OPCABG围术期低体温预防效果显著,可作为OPCABG围术期体温维护手段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冠心病 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褥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凌云 谢潇潇 +6 位作者 李立安 徐亚君 王黎 周飞虎 郭旭 游艳琴 卢彦平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产褥感染病例,统计微生物学特征、分娩方式、产程情况、妊娠结局等。结果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孕产妇共...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产褥感染病例,统计微生物学特征、分娩方式、产程情况、妊娠结局等。结果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孕产妇共22159例,产褥感染55例,外院转诊19例;患者平均最高体温为(39.36±0.76)℃,细菌感染导致血流感染率为41.8%(23/55),脓毒血症发生率为7.3%(4/55),脓毒性休克发生率为20.0%(11/55),切除子宫发生率为9.1%(5/55),死亡率为1.8%(1/55)。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发生血流感染率为42.8%(12/28),脓毒血症发生率为7.1%(2/28),脓毒性休克发生率为14.3%(4/28),切除子宫发生率为7.1%(2/28)。活产33例中出现新生儿窒息9例,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1例,窒息患儿中7例因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结论感染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大肠埃希菌是导致孕产妇感染的主要菌种,可导致母儿严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妇女 产褥感染 大肠埃希菌 新生儿 脓毒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衰弱指数预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郝新宇 欧阳春磊 +2 位作者 徐子尧 米卫东 刘靖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衰弱指数(mFI-5)预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 探讨改良衰弱指数(mFI-5)预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mFI-5评分变量及术后并发症信息,构建mFI-5。根据mFI-5评分分为衰弱组(mFI-5≥2分)与非衰弱组(mFI-5<2分)。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谵妄、脑卒中、肺炎、深静脉血栓及肺不张。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衰弱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结果 衰弱组190例(29.73%),非衰弱组449例(70.27%)。2组患者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及麻醉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衰弱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肺炎病史、非独立功能状态、2型糖尿病史、术前30 d内充血性心力衰竭史以及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史五个方面的发生情况均明显高于非衰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例(14.21%)和9例(2.00%),132例(69.47%)和43例(9.58%),92例(48.42%)和23例(5.12%),2例(1.05%)和0(0.00),176例(92.63%)和177例(39.42%);均P<0.001]。衰弱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例(49.47%)和20例(4.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非衰弱组倍12.23倍(OR=12.23,95%CI 6.51~23.9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是术后谵妄(OR=10.32,95%CI 5.63~23.79;P=0.022)、脑卒中(OR=12.24,95%CI 5.09~69.01;P<0.001)、肺部感染(OR=5.88,95%CI 2.31~23.91;P<0.001)和DVT(OR=27.61,95%CI 3.02~78.24;P=0.03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FI-5是预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评估工具,mFI-5≥2分可作为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改良衰弱指数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罗云根 曹江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83-786,共4页
术后谵妄(POD)是手术后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老年人较儿童和成年人更易发生POD,且POD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手术量每年递增,POD的临床研究已成为麻醉学领域的热点... 术后谵妄(POD)是手术后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老年人较儿童和成年人更易发生POD,且POD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手术量每年递增,POD的临床研究已成为麻醉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风险预测、预后评估、预防策略、治疗方案4个方向对POD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老年POD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术后谵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音监测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爱生 兰琛 +3 位作者 罗云根 李晓雪 曹江北 米卫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心脏疾病是造成人类因病致残和死亡的常见疾病,心音是指心脏瓣膜打开或关闭、通过瓣膜口的血液流动及血液流经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心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作为一种无创辅助诊断工具,心音监测技术在心... 心脏疾病是造成人类因病致残和死亡的常见疾病,心音是指心脏瓣膜打开或关闭、通过瓣膜口的血液流动及血液流经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心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作为一种无创辅助诊断工具,心音监测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心音监测技术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相关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心音监测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在新兴的移动医疗保健领域及围术期监测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音 生理监测 心血管疾病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