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翔 余江 +1 位作者 张政波 晏沐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28,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最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冠心病约1139万。2005至2020年的15年间,除2009至2012年略有波动,城乡居民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从64.30/10万增至262.79/10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最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冠心病约1139万。2005至2020年的15年间,除2009至2012年略有波动,城乡居民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从64.30/10万增至262.79/10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压氧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 CD18抗原 NF-Κ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与生物标志物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崔琳虹 颜伟 +6 位作者 张学林 相田园 关旭 杜彦青 尤琪 张政波 晏沐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D-二聚体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20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7例,其中院内... 目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D-二聚体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20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7例,其中院内猝死40例(猝死组),未发生院内猝死57例(对照组)。比较2组BNP、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GRACE评分的差异,并分析BNP、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GRACE评分用于评估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猝死发生的风险。结果猝死组GRACE评分、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GRACE评分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评估的敏感性分别为77.14%、88.00%、89.19%、85.00%,特异性分别为77.36%、74.47%、55.36%、82.46%,AUC分别为0.810、0.850、0.776、0.870。BNP、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GRACE评分联合评估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敏感性为82.60%,特异性为84.40%,AUC为0.902。各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BNP、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GRACE评分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猝死 心脏 C反应蛋白质 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影响因素及冠状动脉直径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江 易丹 +3 位作者 周翔 颜伟 张政波 晏沐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临床影响因素以及与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36例,依据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计数(CTFC)... 目的探究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临床影响因素以及与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36例,依据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计数(CTFC)分为CSF组115例和冠状动脉正常(NCA)组121例。分析2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直径。结果CSF组胸痛、身高、体表面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左前降支直径、左回旋支直径、右冠状动脉直径明显高于NCA组,淋巴细胞、HDL-C明显低于NCA组(P<0.05,P<0.01)。HDL-C是老年CSF患者的保护因素(OR=0.899,95%CI:0.819~0.986,P=0.024),中性粒细胞是老年CSF独立危险因素(OR=1.775,95%CI:1.294~2.435,P=0.000)。3支冠状动脉的直径分别与各支血管的CTFC呈正相关(P=0.000),中性粒细胞与平均CTFC呈正相关(P=0.017),淋巴细胞与平均CTFC呈负相关(P=0.018)。结论老年CSF患者的冠状动脉直径和中性粒细胞增加,表现为“巨血管征”;中性粒细胞为老年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流速度 回顾性研究 中性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彦青 侯超 +2 位作者 余江 张政波 晏沐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索高血压以及不同血压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21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因AMI入院且院内发生SCD的患者165例,收集同期未发生... 目的探索高血压以及不同血压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21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因AMI入院且院内发生SCD的患者165例,收集同期未发生SCD的患者36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最临近匹配法,对AMI类型、性别及年龄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以平衡相关指标的偏倚,最终猝死组157例,非猝死组157例。以院内发生SCD为结局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猝死组收缩压、LVEF、血红蛋白、白蛋白低于非猝死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钙蛋白T、肌酐、磷、镁、钾、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显著高于非猝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脑卒中及收缩压水平均是AMI患者院内发生SC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811,95%CI:1.043~3.146,P=0.035;OR=1.809,95%CI:1.037~3.154,P=0.037;OR=0.976,95%CI:0.965~0.987,P=0.000)。将收缩压细分为8组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收缩压<110 mm Hg(1 mm Hg=0.133 kPa)相比,收缩压≥130 mm Hg院内发生SCD风险均降低,其中140~149 mm Hg院内发生SCD风险最低(OR=0.130,95%CI:0.049~0.346,P=0.000)。结论合并高血压会显著升高AMI患者院内发生SCD风险,而收缩压140~149 mm Hg院内发生SCD风险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猝死 心脏 心肌梗死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侯超 杜彦青 +3 位作者 张学林 余江 张政波 晏沐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代谢分子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3~9月我中心高压氧科住院的UAP患者11例为UAP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学检测...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代谢分子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3~9月我中心高压氧科住院的UAP患者11例为UAP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学检测2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UAP组治疗前收缩压[(131.21±13.40)mm Hg(1 mm Hg=0.133 kPa)vs(116.40±12.41)mm Hg]、空腹血糖[(6.97±2.24)mmol/L vs(4.87±0.25)mmol/L]、TG[(1.93±1.10)mmol/L vs(1.11±0.54)mmol/L]、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131.20±105.42)ng/L vs(42.52±37.6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TC、LDL-C、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治疗前后匹配到3种差异代谢物: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和油酰胺(P<0.05)。治疗前UAP组与对照组匹配到差异代谢物10种(P<0.05,P<0.01)。治疗前UAP组与治疗后和对照组共同匹配的差异代谢物有甘氨脱氧胆酸和牛磺脱氧胆酸。结论发现3种可作为UAP标志物的代谢产物,分别是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和油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代谢组学 色谱法 液相 质谱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