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超声深度学习模型诊断腰部多裂肌慢性损伤
1
作者 闫龙涛 毛鹏 +5 位作者 朱谦 张超 陈伊葶 郑锐 张明博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多裂肌作为稳定脊柱的核心肌群,其慢性退行性改变导致腰痛。本研究通过三维超声成像解析多裂肌纹理,探索人工智能无创评估腰部慢性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46例腰痛病人,采用三维... 目的:多裂肌作为稳定脊柱的核心肌群,其慢性退行性改变导致腰痛。本研究通过三维超声成像解析多裂肌纹理,探索人工智能无创评估腰部慢性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46例腰痛病人,采用三维容积探头采集L2~S1节段双侧多裂肌共368个三维超声容积数据。同步记录病人临床资料。以MRI脂肪浸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模型进行特征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模型性能。结果:DCNN模型诊断多裂肌脂肪浸润的准确率达69%(AUC=0.76),显著优于RF模型的62%(AUC=0.68)(P=0.032)。结论:基于三维超声的深度学习技术能有效评估多裂肌慢性损伤,为腰痛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型无创影像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多裂肌 深度学习 脂肪浸润 慢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贾丽刚 费翔 +16 位作者 经翔 李明星 聂芳 蒋栋 唐少珊 张巍 丁红 宋涛 周琦 张蓓 孙志霞 马晓娟 何年安 李芳 祝英乔 程文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7-1154,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指标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108例,腺瘤102例,息肉型胆囊癌19例。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患者年龄(Z=-4.476,P<0.001)、息肉数量(χ^(2)=15.561,P<0.001)、直径(Z=-8.149,P<0.001)、回声(χ^(2)=9.241,P=0.010)、血流信号(χ^(2)=23.107,P<0.001)、增强强度(χ^(2)=47.610,P<0.001)、增强模式(χ^(2)=6.468,P=0.011)、血管形态(χ^(2)=84.470,P<0.001)、胆囊壁完整性(χ^(2)=7.662,P=0.006)、基底部宽度(Z=-9.8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瘤和息肉型胆囊癌患者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回声、增强模式、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3、-3.902、-5.04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增强、分支型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是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63、5.770、3.075,P均<0.001)。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鉴别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优于单一指标和息肉直径(P均<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腺瘤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诊断 鉴别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超声造影与静脉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旭 万文博 +2 位作者 高天 苟涛华 张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经淋巴管超声造影(LCEUS)与传统静脉超声造影(VCEUS)在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怀疑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VCEUS及LC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新型经淋巴管超声造影(LCEUS)与传统静脉超声造影(VCEUS)在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怀疑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VCEUS及LC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VCEUS及LCEUS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能力。结果纳入44例患者,共52枚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8枚,未转移14枚。LCEUS诊断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37%、71.43%、90.38%,VCEU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11%、35.71%、76.92%,常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21.43%、75.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CEUS诊断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VCEUS(P=0.020)及常规超声(P<0.001)。结论LCEUS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能力,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充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超声 超声造影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用于超声医学进展
4
作者 陈璐 张明博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GLLM)的快速发展在影像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尤其在超声医学应用中展现出潜力。目前GLLM已具有执业医师的理论水平,可通过生成可靠的结构化超声报告和辅助性诊断意见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降低时间成本和提高医患沟通效...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GLLM)的快速发展在影像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尤其在超声医学应用中展现出潜力。目前GLLM已具有执业医师的理论水平,可通过生成可靠的结构化超声报告和辅助性诊断意见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降低时间成本和提高医患沟通效果等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GLLM在超声医学知识问答、生成结构化超声报告、诊断和管理疾病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 结构化报告 知识问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工具。基于常规超声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建立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弹性成像、超微血流成像、超声造影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多模态... 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工具。基于常规超声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建立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弹性成像、超微血流成像、超声造影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多模态超声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为甲状腺癌患者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弹性显像技术 超声造影 多模态超声 微血流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持续观察对输尿管息肉和输尿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穆靓 陈浩 +3 位作者 南淑良 刘莉 管湘平 李秋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615,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持续观察对输尿管息肉和输尿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2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98例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常规超声表现,并以同期151例输尿管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持续观察对输尿管息肉和输尿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2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98例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常规超声表现,并以同期151例输尿管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特征,及常规超声检查中病变回声、血流、蠕动性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输尿管病变是否蠕动、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有无输尿管周围组织增厚、回声增高、有无患侧肾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0、138.89、26.97、36.13,P均<0.05);两组均以低回声为主[67(68.37)比114(7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05)。输尿管息肉组67例见于上段输尿管,89例持续观察息肉常见蠕动,73例彩色血流多为病变中央型血流;输尿管癌组85例见于中下段输尿管,148例持续观察几乎未见蠕动,122例彩色血流多为病变周边型血流。结论输尿管息肉和输尿管癌好发位置及是否存在肾积水等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二维超声检查中持续观察输尿管息肉常见蠕动现象,可以为鉴别输尿管癌提供诊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息肉 输尿管癌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超声辅助系统在不同超声参数下对甲状腺结节检测及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斌 李盈盈 +4 位作者 阎琳 肖静 李欣洋 张明博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27,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超声辅助系统(AI系统)在不同超声参数下对甲状腺结节的检测定位准确度和良恶性诊断效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3月30日—5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外科准备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47例患者共289枚结...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超声辅助系统(AI系统)在不同超声参数下对甲状腺结节的检测定位准确度和良恶性诊断效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3月30日—5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外科准备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47例患者共289枚结节,调节不同的超声参数,在各参数下使用AI系统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测及良恶性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超声参数下甲状腺结节检测准确度及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在标准超声参数下,AI系统检测甲状腺结节的准确度为94.1%,良恶性诊断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79.6%,准确度为86.6%。在检测准确度方面,与标准超声参数下相比,AI系统在低增益(χ^(2)=4.453,P=0.035)和高增益(χ^(2)=6.215,P=0.013)参数下准确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效能方面,低增益的特异度(χ^(2)=4.620,P=0.032)、准确度(χ^(2)=7.521,P=0.006)、曲线下面积(Z=3.102,P=0.001)、高增益的敏感度(χ^(2)=6.170,P=0.013)、准确度(χ^(2)=4.127,P=0.042)、曲线下面积(Z=2.152,P=0.031)、高深度的准确度(χ^(2)=5.011,P=0.025)、曲线下面积(Z=2.420,P=0.015)相比标准超声参数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AI系统辅助检查甲状腺结节时需要注意超声仪器参数调节,不恰当的参数调节可能会降低AI系统对甲状腺结节的检测能力和良恶性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付乃芹 李俊康 +3 位作者 姜莹 李诗雨 牛瑞兰 王知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诊断准确度的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乳腺超声、CEUS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7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诊断准确度的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乳腺超声、CEUS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7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分析超声、CEUS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错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超声联合CEUS对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2%、84.4%和88.7%,曲线下面积为0.93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表现为非肿块型(OR=1.927,P=0.047)、囊实混合性(OR=3.729,P=0.000)、超声造影高增强(OR=1.937,P=0.023)时诊断错误率高,>1.0 cm病变(OR=0.688,P=0.004)及常规超声探及可疑淋巴结的病变(OR=0.143,P=0.011)时诊断错误率低。结论乳腺病变表现为非肿块型,囊实混合性及CEUS高增强时超声联合CEUS诊断错误率较高,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病变的增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诊断 鉴别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
9
作者 成一鸣 林宇 +3 位作者 李旭 苟涛华 张艳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7-833,847,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7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数据,根据... 目的构建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7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被膜外侵犯分为两组,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与被膜外侵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建立临床、临床+常规超声和临床+常规超声+CEUS模型,构建最佳模型的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基于临床+常规超声+CEUS的模型表现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88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偏大(OR=1.029,95%CI 1.011~1.047)、体重指数偏高(OR=1.108,95%CI1.049~1.171)、被膜接触<25%(OR=4.716,95%CI 2.079~10.701)、被膜接触25%~50%(OR=21.320,95%CI 8.240~55.160)、被膜接触>50%(OR=24.045,95%CI 6.792~85.126)、结节接触外侧被膜(OR=4.265,95%CI 1.366~13.318)、结节接触内侧被膜(OR=6.416,95%CI 2.067~19.920)及造影被膜中断(OR=6.044,95%CI 3.588~10.180)是发生被膜外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净收益率较高,十折交叉验证显示模型稳定性较好。结论基于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的效能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超声检查 结节外侵犯 列线图表 造影剂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轮辐状血流结节的超声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李旭 林宇 +3 位作者 成一鸣 赵晓宇 苟涛华 张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轮辐状血流表现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血流呈轮辐状表现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结节灰阶超声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和中国甲状腺影像...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轮辐状血流表现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血流呈轮辐状表现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结节灰阶超声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和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及联合特异指标对甲状腺轮辐状血流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最终纳入患者64例,其中恶性结节47例,良性结节17例。除一般超声特征外,中央瘢痕多见于恶性结节(χ^(2)=5.968,P=0.015),而中央区粗钙化多见于良性结节(χ^(2)=10.899,P=0.001)。联合中央瘢痕和中央区粗钙化,ACR-TIRADS和C-TIRADS诊断甲状腺轮辐状血流结节的效能均明显提高(P均<0.001)。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呈轮辐状血流表现时应警惕恶性的可能,联合中央瘢痕及中央区粗钙化可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 瘢痕 轮辐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临床指标预测颈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
11
作者 金志瑛 牛瑞兰 +1 位作者 付乃芹 王知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4-979,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临床指标预测颈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初次诊断为IS且合并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的101例患者,...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临床指标预测颈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初次诊断为IS且合并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的101例患者,随访1年,根据是否有新发IS分为复发组33例和未复发组68例。比较组间斑块超声特征及患者临床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116,P=0.046)、C反应蛋白(OR=3.707,P=0.008)、斑块呈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OR=7.410,P=0.029)及斑块内新生血管3级(OR=17.155,P=0.030)是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以上指标建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65.15%。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及临床指标与复发性IS密切相关,对轻-中度颈动脉狭窄合并初发IS患者的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凡 毛译 +2 位作者 李春宝 闫龙涛 张明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4,共6页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GTPS)是一种由股骨大转子附近的肌肉、筋膜、韧带和滑囊等结构的病变而导致的疾病。GTPS导致髋关节外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声具有实时动态、操作便携、无辐射、高分辨率等诸多优势,在GTPS的诊断与介...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GTPS)是一种由股骨大转子附近的肌肉、筋膜、韧带和滑囊等结构的病变而导致的疾病。GTPS导致髋关节外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声具有实时动态、操作便携、无辐射、高分辨率等诸多优势,在GTPS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超声在GTPS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的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大转子 疼痛 综合征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67
13
作者 宋青 田晓琦 +4 位作者 兰雨 张颖 张艳 朱亚琼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PCT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PCTN患者共50枚结节的临床及超声图像;选取同时期经病理证实为良性PCTN患者88例共109枚结节。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 目的研究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PCT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PCTN患者共50枚结节的临床及超声图像;选取同时期经病理证实为良性PCTN患者88例共109枚结节。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包括结节成分、边界、血流、晕环、钙化,实性部分回声、形态等。结果与良性PCTN比较,恶性PCTN病灶的成分、边界、是否存在微小钙化及实性成分的回声、形态、超声造影增强均匀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PCTN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6.3%、90.2%、89.0%、74.0%、89.3%,常规超声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2.2%、58.0%、89.0%、70.7%、79.2%,其中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PCTN的良恶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恶性PCTN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妍洁 宋青 +6 位作者 李文 李欣洋 韩鹏 康林立 李秋洋 费翔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 评估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腹膜后区域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74例腹膜后区域淋巴结异常患者的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根据病理结... 目的 评估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腹膜后区域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74例腹膜后区域淋巴结异常患者的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瘤组47例、转移性淋巴结组27例,评估常规超声淋巴结长径L和短径T之比、回声情况、是否可见网格或条索样结构,记录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形式;对异常淋巴结进行CEUS检查,分析淋巴结增强强度、增强方式、达峰时增强均匀度及有无坏死。结果 淋巴瘤组淋巴结长径L、短径S均大于转移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9、2.478,P均<0.05)。两组均以低回声为主。淋巴瘤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主要表现为门型,转移性淋巴结组多为周边型。两组网格或条索状回声(χ^(2)=22.735)、血流形式(χ^(2)=31.528)、CEUS增强方式(χ^(2)=28.161)和达峰时增强均匀性(χ^(2)=17.3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腹膜后区域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存在差异,常规超声联合CEUS可以为腹膜后区域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转移 腹膜后区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灰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辅助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价值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波 罗渝昆 +3 位作者 薛少伟 谭石 崔立刚 陈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目的:初探肌骨灰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辅助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价值。方法:74例临床疑似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依据有无横纹肌溶解症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灰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完成检查,总结分析图像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 目的:初探肌骨灰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辅助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价值。方法:74例临床疑似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依据有无横纹肌溶解症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灰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完成检查,总结分析图像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确定存在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间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声图像特征与诊断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4例疑似患者中,依据肌酸激酶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明确诊断有横纹肌溶解症患者63例。灰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横纹肌溶解症58例,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90.9%,其中灰阶超声检查受损区域肌肉边界及纹理的不清晰、肌纤维结构紊乱,呈“云雾状”或“磨玻璃样”回声增高,超声造影患部肌肉动脉期呈现快速高增强,逐渐向四周呈“滴水波纹”扩散的现象为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超声典型声像图特征均为疾病的影响因素(P<0.05),快速高增强与横纹肌溶解症具有强相关(r_(s)=0.734,P<0.01),为独立影响因素,具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性能。结论:灰阶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简便快捷、实时准确,可操作性及推广性强,在横纹肌溶解症诊断中,适合基层医院或患者受核磁检查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开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声造影剂BR55在实体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静波 朱嘉宁 +2 位作者 张颖 李秋洋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1-1303,1308,共4页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早期监测抗肿瘤药物效能对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和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为肿瘤性病变的早期检测及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与正常组...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早期监测抗肿瘤药物效能对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和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为肿瘤性病变的早期检测及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与正常组织相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提高,作为特异性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超声造影剂BR55可以提高肿瘤的检测和抗肿瘤药物的监测能力。本文拟对靶向造影剂BR55在诊断和治疗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影像 超声造影 BR5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灌注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维维 王一茹 +4 位作者 赵萍 李楠 宋青 罗渝昆 王月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肾脏血流灌注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41例伴肾功能异常拟行肾脏穿刺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肾脏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糖尿病肾病和...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肾脏血流灌注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41例伴肾功能异常拟行肾脏穿刺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肾脏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糖尿病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造影参数(肾皮质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渡越时间、肾血流量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并分析造影参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4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3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1例。糖尿病肾病组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峰值强度:3837.16(2449.16,5929.16)比8508.00(4334.88,21201.00),Z=-2.766,P=0.006;曲线下面积:0.14±0.05比0.19±0.05,t=-3.135,P=0.003]。糖尿病肾病组峰值强度与肾小球全球硬化率呈负相关(r=-0.489,P=0.006)。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定量评估肾脏的血流灌注,对于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2型 肾小球硬化症 局灶性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淋巴管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艳 马冰 +4 位作者 赵佳航 张颖 朱嘉宁 赵萍 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经淋巴管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为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及经淋巴管CEU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及CEUS特征在转移组与未转... 目的探讨经淋巴管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为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及经淋巴管CEU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及CEUS特征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0例甲状腺癌中,1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未转移。经淋巴管CEUS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91.7%比75.0%)及准确度(90.0%比80.0%)均高于常规超声。正常淋巴结经淋巴管CEUS表现为均匀增强,转移淋巴结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及无增强。结论经淋巴管CEUS可有效诊断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淋巴结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抗体状态预测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ATA复发风险分层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乃侨 王月香 +4 位作者 兰雨 姜波 李墨琳 邢光辉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1-896,共6页
目的基于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和桥本甲状腺炎特异性抗体状态,预测2015版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复发风险分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479例甲状... 目的基于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和桥本甲状腺炎特异性抗体状态,预测2015版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复发风险分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4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共存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按照时间分为训练组327例及验证组15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ATA高复发风险分层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筛选预测模型,采用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布里尔评分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结节恶性多灶(OR=3.812,95%CI 1.275~11.397,P=0.017)、结节接触被膜(OR=8.012,95%CI 1.647~38.972,P=0.010)、微钙化(OR=4.220,95%CI 1.302~13.678,P=0.016)、纵横比>1(OR=4.017,95%CI 1.286~12.548,P=0.017)、结节血流丰富(OR=6.120,95%CI 2.225~16.832,P<0.001)、结节最大径≥1 cm(OR=4.784,95%CI 1.360~16.833,P=0.015)、腺体呈典型桥本回声(OR=0.114,95%CI 0.039~0.330,P<0.001)、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单阳性(OR=0.088,95%CI 0.006~1.299,P=0.077)是高复发风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95%CI 0.911~0.972)和0.933(95%CI 0.878~0.990),两组校准曲线均拟合良好,布里尔评分分别为0.054和0.058,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基于超声特征联合抗体状态的术前预测模型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共存患者ATA复发风险分层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病 甲状腺癌 乳头状 超声检查 抗体 复发 风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CT检查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佳航 张艳 +6 位作者 罗渝昆 唐杰 兰雨 何红莹 肖静 李文 汪龙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外科治疗且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两者对CLNM的诊... 目的探讨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外科治疗且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两者对CLNM的诊断价值。结果3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24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80例无转移。患者年龄(χ^(2)=20.34,P<0.001)、原发灶大小(χ^(2)=27.34,P<0.001)和颈侧区转移淋巴结最大径(χ^(2)=4.30,P<0.001)在CLNM组与非CLNM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央区、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超声诊断CLNM的灵敏度(χ^(2)=82.26,P<0.001;χ^(2)=114.01,P<0.001;χ^(2)=82.26,P<0.001)、准确度(χ^(2)=20.27,P<0.001;χ^(2)=15.56,P<0.001;χ^(2)=44.00,P<0.001)均高于CT,与超声联合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超声诊断中央区和颈侧区CLNM的特异度低于CT(χ^(2)=17.01,P<0.001;χ^(2)=21.2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在中央区、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超声诊断CLNM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CT(Z=2.99,P=0.003;Z=3.86,P<0.001;Z=4.47,P<0.001),与超声联合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P=0.062;Z=1.68,P=0.093;Z=1.61,P=0.107)。结论超声与CT在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的诊断中各具优势,总体上,超声对于CLNM的诊断效能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