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地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特征及患者临床预后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龙灿 杨婷 +9 位作者 匡慧慧 于帅 管立勋 谷振阳 徐媛媛 郑文帅 王璐 狐亚磊 高晓宁 王全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5-271,共7页
目的:研究热带地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为临床上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血培养结果及预... 目的:研究热带地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为临床上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血培养结果及预后。结果:本院81例次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中原发感染部位以肺部(46.91%)最常见,其次为中心静脉置管(11.11%);血培养中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98%和30.02%,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见;在革兰阴性菌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4.38%)、大肠埃希菌(18.75%)、铜绿假单胞菌(18.7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等均100%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83.33%;在总体生存方面,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的30d总生存率为77.42%,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患者30d的总生存率为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休克(P=0.001,RR=269.27)是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疾病处于缓解状态(P=0.027,RR=0.114)是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与其他地区不同,革兰阳性菌是导致热带地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加强PICC导管护理是降低热带地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案使疾病达到缓解以及积极地预防和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降低热带地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地区 恶性血液病 血流感染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梁文馨 周维英 +4 位作者 李菲 徐娟 白楠 蔡芸 王婷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 目的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真菌实验室检查、两性霉素B药品的用法用量等资料。结果共纳入131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26例(19.85%),拟诊52例(39.69%),未确定53例(40.46%)。28.57%(34/119)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13.45%(16/119)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44.64%(50/112)患者真菌培养阳性。共培养64株真菌,以念珠菌属居多(55株)。两性霉素B用法用量情况:111例(84.73%)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d-AmB),61例(46.56%)患者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13例(9.92%)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55例(41.98%)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作为治疗前用药。109例(83.21%)患者采用抗真菌联合用药方案,以d-AmB联合伏立康唑居多。用于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的d-AmB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均<1.00,用于静脉滴注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DUI值为1.04。结论该院两性霉素B使用合理,在溶媒的选择上还需要提高,以期获得更高的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侵袭性真菌病 血液病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血液肿瘤患者预后及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冷同爱 杨琛 +1 位作者 王利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5-64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迅速在境内外蔓延,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血液肿瘤患者因基础免疫功能低、放化疗强度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缓慢等原因,一旦感染COVID-19,病情往往较重甚至失去生命,抗感染、输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迅速在境内外蔓延,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血液肿瘤患者因基础免疫功能低、放化疗强度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缓慢等原因,一旦感染COVID-19,病情往往较重甚至失去生命,抗感染、输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等治疗策略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疾病特征、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患者感染COVID-19后的预后。本文将对相关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液肿瘤 预后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涛 方姝 +7 位作者 王飞雁 谷振阳 高晓宁 李菲 李猛 黄文荣 刘代红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74-1781,共8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行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总生存(OS)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OS及主要移植并...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行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总生存(OS)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OS及主要移植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2年OS率为59.2%(95%CI:51.6%-66.9%),2年复发死亡率为11.5%(95%CI:6.4%-16.6%),非复发死亡率(NRM)为29.3%(95%CI:21.7%-36.9%)。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16.6%(95%CI:10.8%-22.9%);广泛性cGVHD累积发生率为21.7%(95%CI:15.3%-28.6%);1年内严重细菌感染累积发生率为59.2%(95%CI:51.6%-66.2%);侵袭性真菌感染累积发生率为47.1%(95%CI:38.9%-54.8%)。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广泛性cGVHD的发生与供受体性别是否相合、移植后细菌感染有关。发生0-Ⅱ度aGVHD与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组患者移植后1个月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分别为(6.96±2.47)和(4.27±2.42)g/L(P=0.003)、3个月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分别为(8.71±4.47)和(6.65±2.95)g/L(P=0.038);移植后1个月IgG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Ⅲ-Ⅳ度aGVHD的易感性(P=0.003);移植后任意时间IgG<4 g/L的患者中,广泛性cGVHD发生率显著升高(35.5%vs 18.3%,P=0.037),1年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71.0%vs 41.3%,P=0.003),2年生存率显著下降(P=0.035)。结论: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1个月免疫球蛋白IgG减少的患者更易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并且IgG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其易感性。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重度免疫球蛋白减少(IgG<4 g/L)的患者更易发生广泛性cGVHD及真菌感染,并且与移植后的生存预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 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子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变红 关伟 +4 位作者 吕娜 金香淑 李停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45-1450,共6页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分子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借助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方法研究52例老年AML患者的分子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分析51个血液病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并对39例接受DCAG方案化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分子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借助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方法研究52例老年AML患者的分子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分析51个血液病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并对39例接受DCAG方案化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老年AML患者有较高的突变频率[98.1%(51/52)],不同的突变基因之间存在一些共存或互斥现象。突变个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表观遗传学突变DNMT3A、TET2(P<0.01)及FLT3-ITD(P<0.05)发生率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c-KIT突变在低危核型组AML最常见(P<0.01),而NPM1和DNMT3A等突变则常见于中危组(P<0.05),尤其在核型正常的AML中多见。接受DCAG方案化疗的老年AML患者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71.8%(28/39)]。结论:老年AML患者具有特定的分子学特征,甲基化相关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这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测序 表观遗传学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EP300-ZNF38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姚子龙 李艳芬 +8 位作者 李猛 李艳 李文君 李红华 刘洋洋 林少航 李富威 张娟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对EP300-ZNF38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期提高对此少见类型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7例B-ALL的临床资料,对检出EP300-ZNF384... 目的:探讨与分析对EP300-ZNF38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期提高对此少见类型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7例B-ALL的临床资料,对检出EP300-ZNF384融合基因阳性3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8.1%的B-ALL患者检测出EP300-ZNF384融合基因。3例患者R显带核型分析均为正常核型,在免疫分型上均表达有CD13或CD33等髓系标志。3例患者均对于传统化疗敏感。结论:EP300-ZNF384阳性的B-ALL可能是一类具有独特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测特征的B-ALL亚型,可能对当前化疗方案敏感,可能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300-ZNF384融合基因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冉 辛然 +1 位作者 窦立萍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0-1915,共6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低级别淋巴增殖性肿瘤,早期精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CLL患者的临床预后。既往治疗方案主要以化学治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及免疫靶向药物的不断问世,针对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低级别淋巴增殖性肿瘤,早期精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CLL患者的临床预后。既往治疗方案主要以化学治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及免疫靶向药物的不断问世,针对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在CLL诊治路径中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AR-T等细胞免疫疗法也为复发难治CLL患者带来了希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多药联合手段也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旨在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最新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TK抑制剂 BCL-2抑制剂 C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异常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武永莉 王楠 +4 位作者 鄢颖朝 袁丽君 王莉莉 李红华 李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04-1810,共7页
目的:分析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异常、治疗效果及相关预后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确诊为浆细胞白血病的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生存资料。结果:3... 目的:分析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异常、治疗效果及相关预后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确诊为浆细胞白血病的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生存资料。结果:30例PCL患者中位年龄56.5(28-80)岁,25例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5例为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以复杂核型和亚二倍体为主,20例染色体G显带分析中,11例(55%)为复杂核型,8例(40%)为亚二倍体。11例患者接受染色体FISH检查结果显示,6例(54%)携带有17p13缺失,8例(73%)携带有t(14;16)、t(8;14)、t(11;14)、17p13缺失和13q14缺失中2种以上异常。全部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诊断时ECOG评分≤2分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显著长于ECOG评分>2分组的1.2个月(P=0.017);接受新药(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免疫调节剂)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9个月,显著长于传统化疗组的10.5个月(P<0.001);在接受新药治疗的患者中,2种新药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9个月,显著长于新药单药治疗组的11.5个月(P=0.021)。遗传学异常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诊断时ECOG评分>2分是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于移植后6个月内死于肺部感染相关并发症。结论:在新药治疗条件下,诊断时ECOG评分是浆细胞白血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患者诊断后应尽早行多种新药联合治疗以进一步改善预后。肺部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遗传学异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隔离感知量表的汉化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信度效度检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顾嘉鑫 徐晓东 +5 位作者 韩娜 栾松华 王静 王泠 顾大伟 颜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2期1806-1811,共6页
目的:对保护性隔离感知量表进行翻译、跨文化调适,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检验其信度、效度,为研究分析这类患者保护性隔离孤独感提供测量工具。方法:遵循Brislin模式对保护性隔离感知量表进行翻译及跨文化调适。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 目的:对保护性隔离感知量表进行翻译、跨文化调适,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检验其信度、效度,为研究分析这类患者保护性隔离孤独感提供测量工具。方法:遵循Brislin模式对保护性隔离感知量表进行翻译及跨文化调适。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5月在北京市和河北省6所医院就诊的15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保护性隔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项目分析、效度检验和信度分析评价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属性。结果:中文版保护性隔离感知量表包括3个维度,共13个条目。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49,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在0.860~1.000之间,总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25,3个维度的Cronbach’sα在0.728~0.838之间,总量表折半信度为0.827。结论:中文版保护性隔离感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适合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可为这类患者保护性隔离孤独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保护性隔离 孤独感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树佳 朱搏宇 +7 位作者 栾松华 施香君 韩娜 闫岩 潘世平 王静 刘佳 颜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6期833-839,共7页
目的: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北京市9家三级甲等医院HSCT术后患者共21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 目的: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北京市9家三级甲等医院HSCT术后患者共21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修订版Piper疲乏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161例(74.19%)HSCT患者体力活动不足,44例(20.28%)患者体力活动适中,12例(5.53%)患者体力活动活跃。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疲乏、社会支持水平及是否有并发症是HSCT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SCT患者体力活动不足,建议根据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实施各项措施,给予其正确的活动指导,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进而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体力活动 焦虑抑郁 疲乏 锻炼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文帅 管立勋 +5 位作者 王绅宇 狐亚磊 彭博 薄剑 王全顺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6,共8页
目的:分析热带地区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患者IFI发生的... 目的:分析热带地区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患者IFI发生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男性39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41(13-75)岁。68例患者共接受242例次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中初治或复发后诱导化疗73例次,HSCT 14例次,巩固化疗155例次,患者共接受抗真菌预防治疗152例次,包括初级预防77例次,再次预防75例次。最终发生IFI 31例次,包括临床诊断IFI 24例次,确诊IFI 7例次,IFI总发生率为12.8%(31/242),诱导化疗IFI发生率为24.66%(18/73),HSCT IFI发生率为28.57%(4/14),巩固化疗IFI发生率为5.80%(9/155)。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或HSCT、粒缺时间≥7 d、危险度分层高危是热带地区AL患者治疗期间I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热带地区AL患者治疗期间IFI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内外其他地区,接受诱导化疗或HSCT、粒缺时间≥7 d和危险度分层为高危的AL患者发生IFI的风险高,应该进行抗真菌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粒细胞缺乏症 危险度分层 诱导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真菌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文帅 管立勋 +5 位作者 程龙灿 狐亚磊 彭博 薄剑 王全顺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1-1557,共7页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4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结束后的总有效...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4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结束后的总有效率(ORR),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1(26-75)岁,确诊为复发/难治前接受治疗的中位疗程数为7(4-13)。最终11例患者获得缓解,其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中位ORR持续时间为2.5(0-51)个月。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组患者全部获得缓解(4/4),与高剂量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C-AHSCT)组相当(4/4),且显著高于其他二线方案组(3/6)。患者中位OS时间为17(6-76)个月,接受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不接受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者,确诊为复发/难治时乳酸脱氢酶正常、IPI评分<3分及治疗后达CR/PR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复发/难治DLBCL患者获得缓解的持续时间短、预后很差,确诊为R/R时乳酸脱氢酶增高、IPI评分≥3分及治疗后达SD/PD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可以提高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 伊布替尼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楠 吕娜 +2 位作者 闵鑫 王莉莉 朱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索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ML细胞株(Kasumi-1、Skno-1、HEL、HL-60、THP-1)经不同浓度rh TPO(0、50、100 ng/m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的细胞增... 目的:探索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ML细胞株(Kasumi-1、Skno-1、HEL、HL-60、THP-1)经不同浓度rh TPO(0、50、100 ng/m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率;Annexin V/PI法检测不同浓度rh TPO处理后各AML细胞株的细胞凋亡率;QPCR法检测各AML细胞株的TPO受体c-MPL(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AML细胞株的c-MPL蛋白质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rh TPO处理后HL-60细胞c-MPL抗原表达量的变化。结果:rh TPO对Kasumi-1、Skno-1、HEL、HL-60、THP-1细胞均无促进增殖作用,然而在HL-60细胞(72 h 0vs 100 ng/ml,P=0.008)中呈现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及促凋亡效应(48 h 0 vs 50 ng/ml,P=0.0143)。在Kasumi-1、Skno-1、HEL和THP-1细胞中,经不同浓度rh TPO处理后各组间的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各AML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c-MPL基因和c-MPL蛋白质表达,其中,HEL细胞中两者表达量最高。不同浓度rh TPO处理HL-60细胞48 h后,各组间的c-MPL抗原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h TPO在体外对Kasumi-1、Skno-1、HEL、HL-60和THP-1白血病细胞系无促增殖作用。相反,rh TPO可以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而这种效应与c-MPL基因及其蛋白质表达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C-M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三亚市汉族人群地中海贫血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媛媛 李猛 +5 位作者 管立勋 项松鹤 程龙灿 杨育卉 高晓宁 宁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236,共5页
目的:研究海南省三亚市汉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缺口PCR技术和反向斑点杂交法对572例三亚市汉族疑似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在572例三亚市汉族人群中,共检出271例地中海贫血,其中... 目的:研究海南省三亚市汉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缺口PCR技术和反向斑点杂交法对572例三亚市汉族疑似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在572例三亚市汉族人群中,共检出271例地中海贫血,其中有161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共9种基因型,按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SEA)/αα,-α^(3.7)/αα,-α^(4.2)/αα,--^(SEA)/-α^(3.7),--^(SEA)/-α^(4.2),-α^(4.2)/-α^(4.2),-α^(3.7)/-α^(4.2),-α^(3.7)/-α^(3.7),--^(SEA)/--^(SEA)。其中,东南亚缺失型(--^(SEA)/αα)最常见,为66例。检出99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共7种基因型,均为杂合子,根据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CD41-42/βN、IVS-II-654/βN、CD17/βN、CD71-72/βN、-28/βN、-29/βN、CD27-28/βN。其中,CD41-42/βN基因型检出最多,有51例。另外检出11例α和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涉及5种基因型,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α^(3.7)/αα合并CD41-42/βN,--^(SEA)/αα合并IVS-II-654/βN,-α^(4.2)/-α^(4.2)合并CD41-42/βN,-α^(4.2)/αα合并-29/βN,--^(SEA)/-α^(4.2)合并CD41-42/βN。结论:海南省三亚市汉族人群为地中海贫血的高发人群,基因型特点有别于我国其他地中海贫血高发区,α地中海贫血以东南亚缺失型(--^(SEA)/αα)为主,β地中海贫血以CD41-42杂合子突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市 汉族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QLE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彦青 刘宇辰 +4 位作者 尹成亮 王莉莉 刘代红 石金龙 窦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在大样本数据分析下确定SQLE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对多个含大样本白血病患者数据的队列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基因芯片表达数据以及临床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QLE在AML患者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在大样本数据分析下确定SQLE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对多个含大样本白血病患者数据的队列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基因芯片表达数据以及临床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QLE在AML患者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在3个AML患者队列中SQLE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更差(OS:P=0.009,P=0.0001,P=0.006;EFS:P=0.005,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结果表明,SQLE高表达提示患者较低的无事件生存率(EFS,HR=1.551,P=0.021)和总体生存率(OS,HR=1.484,P=0.035)。同时,在不同危险分层亚组中,预后高危组中SQLE表达量更高(P<0.001,P=0.01),而对于SQLE高表达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获得更好的预后(OS,P=0.006,EFS;P=0.007)。结论:SQLE表达上调提示AML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SQLE 代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O/c-MPL通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现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楠 朱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1354,共4页
血小板生成素(TPO)作用于其受体c-MPL可激活下游通路刺激造血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生成。近年来,有国内外研究证实,TPO/c-MPL通路还在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静止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还提示化疗耐药和预后不... 血小板生成素(TPO)作用于其受体c-MPL可激活下游通路刺激造血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生成。近年来,有国内外研究证实,TPO/c-MPL通路还在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静止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还提示化疗耐药和预后不良。本文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就TPO/c-MPL通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化疗耐药和预后以及TPO/c-MPL受体激动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小板生成素 C-MPL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HIF1α与WTAP表达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杨柳 陈泽 +2 位作者 王莉莉 刘代红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HIF1α与WTAP表达的关系。方法:用HIF1α特异性抑制剂棘霉素(Echinomycin)处理t(8;2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SKNO-1、Kasumi-1 24 h,采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WT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HIF1α与WTAP表达的关系。方法:用HIF1α特异性抑制剂棘霉素(Echinomycin)处理t(8;2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SKNO-1、Kasumi-1 24 h,采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WT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经Co Cl2诱导细胞缺氧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WTA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chinomycin处理组WTA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o Cl_(2)处理组WT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制HIF1α可使WTAP的表达下调,而上调HIF1α则可使WTAP的表达上调,HIF1α与WTA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表明HIF1α可能参与了对WTAP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8 21)染色体易位 缺氧诱导因子1 Wilms瘤1-关联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SB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栾松华 马彦青 +3 位作者 杨晶晶 王昊 刘代红 窦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3-1070,共8页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分析FOSB表达量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多个公共数据库中基因组、转录组、基因芯片及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OSB基因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16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分析FOSB表达量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多个公共数据库中基因组、转录组、基因芯片及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OSB基因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16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分析提示,FOSB高表达患者表现出更长的OS及EFS(P=0.02,P=0.035)。根据治疗方式进一步将患者分为化疗组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每组根据FOSB的表达水平中位值再分为FOSB高表达、FOSB低表达组,并进行生存分析。在移植组中,FOSB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有更长的无事件生存期(EFS:P=0.017)和总生存期(OS:P=0.029)。同时在163例患者中,FOSB高表达组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该类患者预后(Chemotherapy vs Allo⁃HSCT,OS:P<0.001,EFS:P=0.007)。多因素分析表明,FOSB高表达是EFS和OS的独立有利预后因素(EFS:HR=0.501,P=0.019;OS:HR=0.461,P=0.009)。结论:FOSB的高表达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OSB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培养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核型检出率的影响
19
作者 王楠 樊珂珂 +2 位作者 袁丽君 金红实 王莉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测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提高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MM患者的临床诊断、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将80例初治的MM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培养基中添加白介素... 目的:探讨改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测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提高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MM患者的临床诊断、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将80例初治的MM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培养基中添加白介素6(10 ng/ml)和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对照组未加刺激因子。两组相同条件下培养72 h,G显带方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以及检出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特点。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MM的核型异常检出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两组总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2.5%和22.5%,在≤60岁组两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0.0%和19.2%,>60岁组分别为68.0%和28.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白介素6(10 ng/ml)和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双刺激因子,培养72 h的改良培养法可有效地提高MM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染色体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P98::CCDC28A融合基因阳性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20
作者 刘邵梅 陈平 +3 位作者 刘要伟 董丽丽 窦立萍 黄赛 《中国肿瘤临床》 2025年第14期755-756,共2页
患者女性,22岁,主诉双侧颜面浮肿伴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6个月余。2021年12月患者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CT检查示:纵隔内、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纵隔软组织密度影,盆腔少量积液;超声检查示:双侧颈部及锁骨... 患者女性,22岁,主诉双侧颜面浮肿伴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6个月余。2021年12月患者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CT检查示:纵隔内、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纵隔软组织密度影,盆腔少量积液;超声检查示:双侧颈部及锁骨上窝、双侧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可见多发低回声结节;淋巴结穿刺病理示:结合形态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符合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细胞形态学意见:多考虑淋巴瘤/白血病骨髓象,白血病细胞形态,见图1;骨髓免疫分型结果示:表型异常的幼稚T细胞占28.16%,表达CD7、CD38、CD33,少量细胞表达CD5、HL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NUP98::CCDC28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