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靳海涛 干智超 +5 位作者 许多朵 郎胜坤 梁岚青 徐兴华 俞伟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 介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使用流程,并探讨将其整合至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辅助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麻醉医师对患者... 目的 介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使用流程,并探讨将其整合至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辅助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麻醉医师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区的实时监控。使用前先采用模拟试验记录视频信号串流延迟时间,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开始前记录术前系统准备时间,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调查麻醉医师使用满意度。结果 共23例次的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过程中成功应用该术中监测系统。定量延迟测试模拟试验测得视频信号串流延迟中位时间为160 ms,术前系统准备时间由初期的32 min降至4~5 min,共14名麻醉医师接受问卷调查,满意度达30.43分。结论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辅助麻醉医师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区环境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很好的推广和转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非MeSH词) 多模态头戴式监测系统(非MeSH词)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惠瑞 陈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下简称数智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脑功能基础研究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提供了强大工具。本文拟就数智技术在辅助神经影像学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个性化治疗、神经康复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下简称数智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脑功能基础研究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提供了强大工具。本文拟就数智技术在辅助神经影像学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个性化治疗、神经康复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数智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数智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分泌组物对海水浸泡合并创伤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兰晓娟 谢胜强 +5 位作者 王秉贤 马文静 陈巧汨 程岗 吕文英 张剑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1,共8页
目的 探究三维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分泌组物对海水浸泡(SW)合并拉伸损伤(SI)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SW合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神经元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悬滴法培养MSCs,收集含有MSCs来源的分泌组物的条件培养... 目的 探究三维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分泌组物对海水浸泡(SW)合并拉伸损伤(SI)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SW合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神经元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悬滴法培养MSCs,收集含有MSCs来源的分泌组物的条件培养基(CM)。采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建立SW合并SI细胞模型。将HT2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I组、SI+SW组、SI+CM组与SI+SW+CM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cl-2关联X蛋白(Bax)、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ACSL4)、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15%浓度海水浸泡12 h后,HT2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处理12 h后,与对照组比较,SI组和SI+SW组HT22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P<0.0001);经MSCs分泌组物的CM处理后,SI+CM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SI组(P<0.0001),且SW+SI+CM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SI+SW组(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I组和SI+SW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而SI+CM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SI组(P<0.05),SI+SW+CM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SI+SW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组和SI+SW组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001),Bax、ACSL4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01或P<0.0001);与SI组比较,SI+CM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Bax、ACSL4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SI+SW组比较,SI+SW+CM组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ax、ACSL4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12 h和24 h时,SI组和SI+SW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001),而SI+CM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SI组(P<0.0001或P<0.01),SI+SW+CM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SI+SW组(P<0.0001)。结论 悬滴法培养的MSCs分泌组物可减轻SW合并SI神经元的损伤,有望成为SW合并TBI的潜在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分泌组物 海水浸泡 创伤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参与脑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新光 张艳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从“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医学(Medicine)共四个层面积极参与“中国脑计划”,利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模型和神经影像学、术中电刺激和颅内脑电技术...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从“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医学(Medicine)共四个层面积极参与“中国脑计划”,利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模型和神经影像学、术中电刺激和颅内脑电技术之优势进行脑科学研究;同时联合类脑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工程力量,研制新型微创或无创性脑机接口设备;以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为临床导向,利用声、光、电、磁等物理调控技术以延缓脑疾病的进展,为我国脑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神经外科(学) 脑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协作机器人系统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熊若楚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前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移动依靠传统光学导航,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逐渐向协作机器人系统方向发展,协作机器人系统可配合术者操作,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操作更准确、... 目前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移动依靠传统光学导航,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逐渐向协作机器人系统方向发展,协作机器人系统可配合术者操作,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操作更准确、更安全。相比监视控制系统和主从系统,协作机器人系统构造和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与人类感知觉的联合更紧密,可直接整合入手术场景。本文综述Evolution 1、ROVOT-m、RoboticScope、iArmS、Craniostar原型机和基于3D机器视觉的新型手术协作机器人共6种用于稳定操作和辅助术野观察的手术协作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促进其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单中心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董李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神经功能评估、术前(后)听力学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57名患者进入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平均年龄45.8±10.8岁;其中男性230例(37.7%);肿瘤直径≥3cm者468例(84.0%);平均手术时间5.2±1.8小时;术中出血量337±145ml;肿瘤达全切者513例(92.1%),次全切者44例(7.9%);518例患者达到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93.0%);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471例(84.6%);术前听力可用者41例,术后听力可用者12例(29.3%)。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6例(2.9%),发生术侧面部麻木者12例(2.2%),出现复视者18例(3.2%),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者15例(2.7%),术后颅内出血者5例(0.9%)。校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瘫及复视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当肿瘤最大直径>5cm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难点是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手术操作的机械损伤、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关键。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保留 听力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响应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控释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黑俊如 王翠 +8 位作者 宋梦文 谢胜强 王秉贤 兰晓娟 张涵博 程岗 刘志强 杨锡琴 张剑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1326,共8页
目的研制以透明质酸(HA)为基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响应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控释材料,以期为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干预及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HA经过氨基化处理后,与Sulfo-SMCC羧基缩合成酰胺,再与谷胱甘肽(GSH)连接... 目的研制以透明质酸(HA)为基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响应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控释材料,以期为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干预及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HA经过氨基化处理后,与Sulfo-SMCC羧基缩合成酰胺,再与谷胱甘肽(GSH)连接,合成HA-GSH;通过分子克隆技术经Bam HⅠ和Eco RⅠ双酶切,DNA测序后构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BDNF表达质粒,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GST-TIMPBDNF重组蛋白,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Western blotting验证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在MMP稀释液中分别加入PBS、MMP抑制剂Marimastat和不同浓度(0.4、0.6、0.8 mg/ml)的GST-TIMP-BDNF或GST-BDNF,采用MMP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组别MMP-2的活性,评价该重组蛋白对MMP的抑制作用。提取大鼠原代神经元,培养后建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抑制剂(RSL3)诱导神经元铁死亡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ST-TIMP-BDNF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MRI氢谱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合成了HA-GS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利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含GST标签的重组蛋白GST-TIMP-BDNF;MM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GST-TIMP-BDNF对MMP-2活性的抑制作用优于GST-BDNF(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SL3处理后加入重组蛋白GST-TIMP-BDNF的大鼠神经元荧光强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成功研制了一种MMP响应性HA基体BDNF控释材料,对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创伤性脑损伤 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监测下前庭神经鞘瘤听力保留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8
作者 张鼎 王秀英 +2 位作者 徐兴华 李翀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37,共6页
目的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耳蜗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技术的多模态听力监测辅助下,对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可能的听力保留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探... 目的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耳蜗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技术的多模态听力监测辅助下,对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可能的听力保留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多模态听力监测辅助的临床应用经验以及听力保留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2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根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AAO-HNS)分级标准分为听力保留组(AAO-HNS分级C级及以上)11例和听力未保留组(AAO-HNS分级D级)13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总结术中监测情况,结合患者术后听力保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患者肿瘤达到全切,4例患者肿瘤近全切除。有11例患者(45.8%)在术后4周的随访中保存了可测听力,8例患者(38.1%)在术后4周的随访中保留了可用听力。听力保留组与听力未保留组患者肿瘤直径、术中肿瘤与神经粘连紧密与否紧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保留情况与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术中肿瘤与神经粘连紧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耳蜗神经动作复合电位 听力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特征对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预测作用
9
作者 张治中 攸娜 +3 位作者 刘明航 李泽 孙国臣 赵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5-601,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人眼识别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88例首次确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灶钙化、病灶边界清晰、T2WI信号... 目的 探讨基于人眼识别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88例首次确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灶钙化、病灶边界清晰、T2WI信号均匀性、病灶呈强化改变等9个人眼可识别的术前常规CT或MRI影像学特征,通过焦磷酸测序分析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像学特征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影像学特征的预测效能。针对预测任务进一步训练并测试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4种机器学习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_(2)WI信号均匀性(OR=2.843,95%CI:1.055~7.658;P=0.039)和病灶呈强化改变(OR=0.146,95%CI:0.069~0.308;P=0.000)是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像学特征影响因素。T_(2)WI信号均匀性和病灶呈强化改变联合的综合参数较T2WI信号均匀性(Z=3.961,P=0.000)和病灶呈强化改变(Z=2.233,P=0.026)的预测效能更高。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0.84、0.76、0.68和0.76,但预测效能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术前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具备无创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LOGISTIC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水分离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壳核外侧面分离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吴东东 束旭俊 +4 位作者 赵恺 丛小均 周星宇 夏鹰 孙国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研究背景 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精准把控壳核外侧面位置是一项挑战,常未达到壳核外侧面或侵入壳核。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水分离技术的岛叶胶质瘤手术中壳核外侧面分离方法。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 研究背景 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精准把控壳核外侧面位置是一项挑战,常未达到壳核外侧面或侵入壳核。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水分离技术的岛叶胶质瘤手术中壳核外侧面分离方法。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额峡部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17例患者,均未累及壳核,术中采用自行组建的低压水流系统水分离肿瘤底面与壳核外侧面,包括Sanai-Berger分区Ⅰ区2例、Ⅰ区+Ⅳ区6例、Ⅰ区+Ⅳ区+Ⅲ区+Ⅱ区9例,均较易分离,未损伤豆纹动脉;术后24 h内经MRI证实精准分离肿瘤与壳核外侧面,肿瘤均近全切除,壳核外侧面锐利规整,分离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水分离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失语商均> 93.80分,手术相关侧别肌力均>4+级,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90(90,100)分。结论 对于存在壳核外侧面“泾渭分明征”的低级别岛叶胶质瘤,水分离技术可以精准分离肿瘤底面与壳核外侧面界限,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学习曲线、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水分离(非MeSH词)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正:智能化水分离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壳核外侧面分离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吴东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2,共1页
由于作者本人疏忽,造成稿件中一位作者姓名书写错误。特申请将《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5年第25卷第3期中文目录以及“智能化水分离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壳核外侧面分离中的应用”^([1])一文中部分描述进行更正:中文目录“数智神经... 由于作者本人疏忽,造成稿件中一位作者姓名书写错误。特申请将《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5年第25卷第3期中文目录以及“智能化水分离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壳核外侧面分离中的应用”^([1])一文中部分描述进行更正:中文目录“数智神经外科学”栏目“193智能化水分离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壳核外侧面分离中的应用”后附作者中“丛小均”改为“丛小钧”;第193页中文作者列表中“丛小均”改为“丛小钧”,中文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吴东东,赵恺,丛小均,周星宇,孙国臣)”改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吴东东,赵恺,丛小钧,周星宇,孙国臣)”。特此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胶质瘤 智能化水分离技术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Kinect V2数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整合研究
12
作者 张世宇 陈国荣 +3 位作者 买买提阿布拉·赛买提 徐兴华 张家墅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目的 开发基于双Kinect V2传感器和通用开源软件平台的低成本数智步态分析系统(DKS),评估其用于步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例步态... 目的 开发基于双Kinect V2传感器和通用开源软件平台的低成本数智步态分析系统(DKS),评估其用于步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例步态障碍患者(步态障碍组)及1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以Right Gait&Posture步态分析系统(RGP)为“金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KS与RGP系统所获步态参数的相关性,Bland-Altman法计算平均差和95%一致性界限、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健康组和步态障碍组受试者通过DKS系统所获总步速、左侧步速、右侧步速、左侧步频、右侧步频、步幅、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双支撑相、摆动相、支撑相与RGP系统所获各相应步态参数均呈正相关(r> 0,P <0.05)。健康组通过两个系统获取的步态参数平均差的偏差均为小;除双支撑相(CCC=0.572)、摆动相(CCC=0.603)、支撑相(CCC=0.569)外,其余步态参数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0.712≤CCC≤0.882);步态障碍组除总步速、右侧步速、步幅和双支撑相外,其余步态参数平均差的偏差均为小,除双支撑相(CCC=0.524)、摆动相(CCC=0.352)和支撑相(CCC=0.421)外,其余步态参数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0.716≤CCC≤0.943)。结论 基于双Kinect V2的数智步态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可基本满足临床需求且成本低、软件易获取、易携带,可协助临床医师在门诊、病房甚至家庭环境下进行步态测试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障碍 神经性 Kinect V2(非MeSH词)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步态分析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垂体瘤新病理分类对临床无功能垂体瘤诊治的价值浅析
13
作者 孙田 张雪东 +4 位作者 郑尔涵 申浩 周涛 孟祥辉 郭清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无功能垂体瘤的患病率较高,除垂体受压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外,通常无明显激素分泌异常的表现。这类肿瘤常因占位效应而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既往认为无功能垂体瘤实际上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包括一些预后不良的亚型,如静默性促肾上腺... 无功能垂体瘤的患病率较高,除垂体受压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外,通常无明显激素分泌异常的表现。这类肿瘤常因占位效应而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既往认为无功能垂体瘤实际上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包括一些预后不良的亚型,如静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SCA)和零细胞腺瘤等。2022年WHO新的垂体瘤病理分类采用转录因子[如垂体特异性POU类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1(PIT-1)、T-box转录因子19(TBX19,又称TPIT)、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等]进行细分,可将无功能性垂体瘤精准分型为来源于不同细胞谱系的多种亚型,包括静默性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SCA、PIT-1阳性多激素腺瘤等。这有助于识别高侵袭性、高复发风险的垂体瘤亚型,为临床诊疗、预后评估及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新分类还可为无功能垂体瘤的靶向治疗(如生长抑素类似物、替莫唑胺等)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详细阐述了无功能垂体瘤的新病理分类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为临床的精准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垂体瘤 病理分类 转录因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酰乌头碱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缓解氧糖剥夺/复氧心肌细胞损伤
14
作者 周伍明 郎胜坤 +4 位作者 葛新 蒋薇 贾迪 姚浩 宦陟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苯甲酰乌头碱(benzoylaconitine,BAC)对H9c2心肌细胞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复氧(reoxyenation,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建立H9c2心肌细胞OGD/R损伤模型,通过不同浓度(0、25、50、75、100μmol/L)BA... 目的探讨苯甲酰乌头碱(benzoylaconitine,BAC)对H9c2心肌细胞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复氧(reoxyenation,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建立H9c2心肌细胞OGD/R损伤模型,通过不同浓度(0、25、50、75、100μmol/L)BAC处理,确定最佳BAC治疗浓度。根据BAC最佳剂量,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BAC处理组(OGD/R+75μmol/L BAC组)、PI3K/Akt抑制剂组(OGD/R+LY294002组)以及BAC和PI3K/Akt抑制剂组(OGD/R+LY294002+75μmol/L BAC组)。通过相关试剂盒评估细胞活力及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ight chain 3,LC3)Ⅱ/LC3Ⅰ、苄氯素1(Beclin1)和自噬降解底物(P62)等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LDH显著升高(P<0.01);与OGD/R组比较,OGD/R+75μmol/L BAC组H9c2心肌细胞活力显著升高(0.87±0.06 vs 0.49±0.06,P<0.01),ODG/R+75μmol/L BAC组LDH水平显著下降(86.75±7.79 U/L vs 234.42±6.20 U/L,P<0.01)。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TNF-α、IL-6、IL-1β、MDA、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1),OGD/R组GSH-Px、p-PI3K、p-Akt、P62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OGD/R组比较,OGD/R+75μmol/L BAC组p-PI3K、p-Akt、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90±0.07 vs 0.58±0.04、1.02±0.02 vs 0.49±0.01、1.48±0.05 vs 0.87±0.04),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0.52±0.01 vs 1.24±0.04、0.12±0.01 vs 0.32±0.02,P<0.01)。结论BAC能够降低OGD/R后心肌细胞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调节细胞自噬稳态,降低心肌细胞损伤,其调节心肌自噬稳态的作用可能与PI3K/Akt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乌头碱 肌细胞 心脏 再灌注损伤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动态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语音情感识别
15
作者 张雨萌 张欣 +1 位作者 高谋 赵虎林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5-1075,共11页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推断说话者情绪,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智能性。然而,现有模型往往忽视时频语义信息,影响识别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卷积与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模型,显著提高了情感识别的准确度及信息...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推断说话者情绪,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智能性。然而,现有模型往往忽视时频语义信息,影响识别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卷积与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模型,显著提高了情感识别的准确度及信息利用效率。将输入的语音信号转化为梅尔频谱图,捕捉信号细节变化,更贴切地反映人类对声音的感知,为后续特征提取奠定了基础。通过词元化处理将梅尔频谱图转化为词元,降低了数据的复杂性。借助动态卷积与分离注意力机制高效提取关键的时频特征。一方面,动态卷积能够适应不同时间和频率上的尺度变化,优化了特征捕捉效率;另一方面,分离注意力机制增强了模型对关键信息的聚焦能力,有效提升了模型对特征的表达能力。结合动态卷积与分离注意力机制的优势,该模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取关键声学特征,从而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情感识别。在RAVDESS、EmoDB和CASIA三个语音情感数据库上的测试显示,模型识别准确率显著优于现有技术,达到86.11%、95.33%和82.92%。这验证了模型在复杂情感识别任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动态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情感识别 梅尔频谱图 多层感知机 动态卷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7 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16
作者 王姜婷 孙恺 +5 位作者 高谋 程岗 吕文英 周春晖 梁磊 张剑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7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SIRT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的信...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7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SIRT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的信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SIRT7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级、分子特征和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HA细胞和胶质瘤细胞SIRT7表达水平。将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IRT7敲低组、SIRT7过表达组、药物组(10μmol/L氢氯噻嗪)和药物(10μmol/L氢氯噻嗪)+SIRT7过表达组。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观察上调及下调SIRT7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7对胶质瘤细胞中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Ki-67、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裸鼠荷瘤实验观察SIRT7敲低对胶质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胶质瘤患者SIRT7基因高表达时临床预后更差(P<0.0001);SIRT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1p19q编码状态明显相关(P<0.01)。与正常HA细胞比较,胶质瘤细胞SIRT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RT7敲低组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SIRT7过表达组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P<0.01)。EdU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RT7敲低组胶质瘤细胞处于增殖期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SIRT7过表达组胶质瘤细胞处于增殖期的占比明显增高(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RT7敲低组TGF-β、Smad3、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SIRT7过表达组TGF-β、Smad3、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RT7敲低组和药物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1),SIRT7过表达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与药物组比较,药物+SIRT7过表达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RT7敲低组及药物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SIRT7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1);与药物组比较,药物+SIRT7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1)。裸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SIRT7敲低后,裸鼠胶质瘤体积、重量明显减小或降低(P<0.01)。结论高表达SIRT7的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差;SIRT7可调控TGF-β/Smad3通路介导的EMT,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敲低SIRT7可抑制裸鼠移植胶质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IRT7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超声阵列换能技术用于测量血管内径及血液流速
17
作者 任晓敏 刘淑萍 +4 位作者 常洪波 赵国政 陈泗英 孙娅慧 李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4-798,共5页
目的观察柔性超声阵列换能器样机用于测量血管内径及血液流速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及制作柔性超声阵列换能器样机(简称样机),包括贴片式柔性超声阵列换能器(简称换能器)及采集系统。以多普勒体模与仿血管控制系统模拟人体血液,分别以Mindr... 目的观察柔性超声阵列换能器样机用于测量血管内径及血液流速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及制作柔性超声阵列换能器样机(简称样机),包括贴片式柔性超声阵列换能器(简称换能器)及采集系统。以多普勒体模与仿血管控制系统模拟人体血液,分别以Mindray M7彩色多功能超声诊断仪(M7超声仪)及样机检测脉冲波激发模式、频谱形态、回波信号时间间隔及血流流速等,以前者结果为标准,评估样机检测的有效性;之后分别对2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左颈总动脉、左肱动脉及左桡动脉内径及流速,评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基于受试者对应用换能器舒适度的主观评分结果及去除换能器后有无皮肤不适、损伤等评估样机安全性。结果利用样机成功对多普勒体模与仿血管控制系统清晰采集血流频谱,所获频谱形态、流速及回波信号时间间隔与M7超声仪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所测受试者左颈总动脉、左肱动脉及左桡动脉内径均有很强一致性(ICC=0.919~0.992),所测流速具有中等或很强一致性(ICC=0.524~0.831)。受试者舒适度主观评分为3(2,3),去除后均无皮肤不适。结论柔性超声阵列换能技术可用于测量血管内径及血液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管 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例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受损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姚安会 刘羽阳 +5 位作者 王本瀚 张家墅 赵悦 攸娜 许百男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受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MRI,颞骨CT及听力学检查结果(纯音听阈及言语识别率),根据术前纯音听阈≤50dB、言语识别率≥50%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实用听力组和无实用听力组,比较两组患者肿...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受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MRI,颞骨CT及听力学检查结果(纯音听阈及言语识别率),根据术前纯音听阈≤50dB、言语识别率≥50%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实用听力组和无实用听力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囊变、脑干受压移位、瘤周有无水肿、内听道宽度、内听道长度、内听道底有无脑脊液等因素。结果内听道扩大程度与听力受损明显相关(P<0.001),肿瘤大小(P=0.25)、脑干受压移位(P=0.38)、瘤周有无水肿(P=0.91)、内听道长度(P=0.75)、内听道底有无脑脊液与听力受损无明显相关(P=0.18);肿瘤囊变可能有相关,但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内听道扩大的程度与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受损明显相关,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内听道内耳蜗神经长时间受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前庭神经鞘瘤手术听力保留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羽阳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影像相关技术的发展,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目标已经从挽救患者生命转变为神经功能的保留。近年来,前庭神经鞘瘤全切除和保留面神经功能已达到相对稳定水平,听力保留成为继二者后研究热点。本文就...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影像相关技术的发展,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目标已经从挽救患者生命转变为神经功能的保留。近年来,前庭神经鞘瘤全切除和保留面神经功能已达到相对稳定水平,听力保留成为继二者后研究热点。本文就手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听力保留的现状及相关进展作简要介绍,以期鼓励更多相关研究,促进听力保留工作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听力监测 听力保留 听力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三叉神经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宁 傅强 +1 位作者 张艳阳 余新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和数据处理工具箱脑成像分析软件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用ALFF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大脑自发性活动的低频振荡振幅的差异。结果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低于给药前,疼痛有明显缓解(P=0.000)。在静息状态下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与给药前相比,其右背外侧前额叶、双侧内侧前额叶和右中扣带回区域的ALFF值均降低(P=0.000)。结论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抑制因为慢性疼痛刺激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异常部位,从而减低疼痛,但具体的中枢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低频振荡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