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单中心4167例资料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强 王保军 +6 位作者 李晓利 马鑫 王云鹏 刘志佳 徐俊楠 唐宇哲 张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0(2~99)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学特征、TNM分... 目的分析单中心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0(2~99)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学特征、TNM分期、肿瘤直径、手术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术后转移情况、术后死亡情况,并分析肾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4167例肾癌中男3010例(72.2%),女1157例(27.8%),男女比例为2.6:1。发病年龄0.3~86(52.4±12.4)岁,高发年龄段为45~65岁。4167例肾癌中通过体检发现3304例(79.3%),通过症状就诊发现863例(20.7%)。病理类型中肾透明细胞癌3670例,占88.1%。4167例肾癌患者中行微创手术3821例(91.7%),开放手术346例(8.3%)。行肾部分切除术(NSS)1698例(40.7%),根治性肾切除术(RN)2466例(59.2%);经后腹腔入路3462例(83.1%),经腹腔入路705例(16.9%)。肾癌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1%、94.8%、92.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8.6%、96.2%、94.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4%、92.8%、90.7%。结论肾癌高发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2.6倍。无症状就诊率较高。肾癌的病理类型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主。微创手术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肾癌5年总体生存率超过91%,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无瘤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挽救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罗佳 张鹏 +6 位作者 彭程 杨阳 贾通宇 黄庆波 王保军 马鑫 张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5-730,共6页
目的探讨挽救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27例复发性UPJO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接受挽救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目的探讨挽救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27例复发性UPJO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接受挽救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2~63岁,中位年龄31岁;一次肾盂成形术手术史26例,二次肾盂成形术手术史1例。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超声及尿常规,必要时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泌尿系造影或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105~360 min,平均(159.7±54.2)min;术中出血量为10~100 mL,平均(36.3±20.2)mL;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为2~10 d,平均(4.2±2.4)d;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7 d,平均(4.7±1.8)d;术后住院时间为3~12 d,平均(4.4±2.9)d。术后8周取出双J管。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1.2±9.8)个月。26例肾积水明显改善或消失,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达到手术治愈标准;1例肾实质变薄,梗阻未见减轻,输尿管镜检查可见吻合口出现狭窄环,再置入双J管2个月取出后缓解。结论挽救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对于复发性UPJO是一种安全、成功率高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改善肾积水和肾功能效果满意。在设备与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作为复发性UPJO患者的优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成形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技术 挽救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PSMA-11 PET/CT显像应用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亚超 程诺 +3 位作者 李云钢 袁露露 高江平 徐白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0,55,共5页
目的探讨分子成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以及前列腺癌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是否可预测D'Amico危险度等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68Ga-PSMA-11 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将m... 目的探讨分子成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以及前列腺癌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是否可预测D'Amico危险度等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68Ga-PSMA-11 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将miPSMA≥2分诊断为前列腺癌,最终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D'Amico风险组分层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中低危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癌灶的SUVmax差异。结果38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29/32)、66.67%(4/6)、86.84%(33/38)、93.55%(29/31)和57.14%(4/7)。高危组21例和中低危组1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SUVmax分别为24.99±28.18和11.29±1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但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较差;单独依据SUVmax无法预测前列腺癌的D'Amico危险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镓放射性同位素 肿瘤标记 生物学 miPSMA评分 D'Amico危险度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造影在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唐静 刘凤永 +5 位作者 马鑫 袁宏军 李鑫 叶挺 田晓梅 纪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24-829,共6页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DSA造影检查在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下腔静脉造影检查的连续97例患者,最终纳入共37例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患者。2名具有5年...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DSA造影检查在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下腔静脉造影检查的连续97例患者,最终纳入共37例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患者。2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分别对下腔静脉造影图像及术前影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下腔静脉完全阻塞且主要侧支循环通路完善、主要侧支循环直径≥10 mm为侧支循环完善组,否则为侧支循环不完善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方案选择。两组临床资料作差异性分析,计量指标根据正态分布与否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指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采用Kappa系数分析2名观察者间评价一致性。结果CT、MR显示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瘤栓阻塞程度、侧支循环均有一定限度,下腔静脉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瘤栓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开放情况。37例患者中侧支循环完善组26例,其中14例(53.8%)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瘤栓离断术,12例(46.2%)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取栓术;侧支循环不完善组11例,全部(100%)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取栓术。2名观察者间评价具高度一致性(Kappa=0.871)。两组间患者性别、Mayo分级、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腔静脉造影能准确判定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下腔静脉癌栓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下腔静脉离断术或取栓术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造影 侧支循环 下腔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DCFPyL PET/CT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转移淋巴结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亚超 刘家金 +7 位作者 张晓军 王旻姝 董彦良 殷小涛 施彦坤 周晖 徐白萱 高江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8-872,共5页
目的观察18F-DCFPyL PET/CT显像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同时接受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18F-DCFPyL PET/CT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统计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及转移淋巴... 目的观察18F-DCFPyL PET/CT显像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同时接受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18F-DCFPyL PET/CT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统计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情况,计算18F-DCFPyL PET/CT对区域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比较切除后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中径及短径。结果49例共清扫511枚淋巴结,其中10例共14枚淋巴结转移,18F-DCFPyL PET/CT正确诊断出其中9例共12枚转移淋巴结。18F-DCFPyL PET/CT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50%。切除后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均值为(1.64±0.33)cm和(1.12±0.79)cm,中径(1.05±0.23 cm)和(0.59±0.51)cm,短径(0.61±0.14)cm和(0.36±0.24)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 F-DCFPyL PET/CT对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前列腺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肾癌裸鼠模型构建及靶向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永 李晓娟 +4 位作者 姜棋予 张鹏 冯帆 李瑞生 王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5,共8页
目的利用患者来源(patients-derived cells,PDCs)的透明细胞肾癌(clear cell renal cancer cell,ccRCC)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 model),检测ccRCC PDCs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提供... 目的利用患者来源(patients-derived cells,PDCs)的透明细胞肾癌(clear cell renal cancer cell,ccRCC)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 model),检测ccRCC PDCs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ccRCC PDCs接种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使用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乐伐替尼(Lenvatinib)、瑞戈非尼(Regorafenib)、阿帕替尼(Apatinib)以及安罗替尼(Anlotinib)口服灌胃给药,确定药物对ccRCC PDCs在裸鼠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收集细胞与肿瘤组织标本,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VEGFR等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以及ERK、AKT等MAPK信号通路所属蛋白激酶),确定ccRCC PDCs在实验过程中的遗传背景是否保持稳定。结果成功获得了5株ccRCC PDCs并利用上述ccRCC PDCs接种裸鼠获得了肾癌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在体外培养PDCs细胞过程中,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等的表达出现下降或丢失等现象,而通过裸鼠成瘤对PDCs细胞进行扩增,肿瘤组织中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等的表达相对稳定;分子靶向药物对ccRCC PDCs裸鼠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存在明确患者来源的个体差异,在所选取的分子靶向药物中,Lenvatinib的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几种分子靶向药物。结论本研究利用患者来源的透明细胞肾癌细胞系成功建立了肾癌动物模型并检测了肾癌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性,能够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癌 患者来源肿瘤细胞 分子靶向药物 药物敏感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