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外科病人住院期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动态变化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鑫 崔红元 +6 位作者 陈伟 石汉平 唐云 陈鄢津 朱赛楠 朱明炜 韦军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0-273,279,共5页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病人入院时及出院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5家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对病人进...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病人入院时及出院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5家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对病人进行一次营养状态评估,并收集体质量、BMI、握力、臂围、血清蛋白、血脂等营养相关指标,分析病人营养状态在住院期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普通外科住院病人1818例,其中良性疾病病人806例,恶性肿瘤病人1012例;出院时NRS 2002筛查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6.71%,显著高于入院时的52.48%(χ^2=6.578,P=0.010);出院时SGA评定轻度以上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01%,也显著高于入院时的31.02%(χ^2=47.256,P<0.001);分层分析发现恶性疾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比例的差异更显著(P<0.001),而良性疾病出院时和入院时的营养状态没有显著改变(P>0.05)。出院时病人体质量、握力、臂围、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通外科住院病人出院时营养状态劣于入院时,尤其在恶性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动态调查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常荣 程艳爽 +4 位作者 周静 胡敬利 马燕兰 黄静 张宇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1-736,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为普通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及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护理难度评分表,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个DRG组共400份病历资料,邀请24名普通外科护理专家对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的护理难度评分。结果:普通外科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与肝、胆、胰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均明显高于皮肤、皮下组织及乳腺疾病及功能障碍与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普通外科DRG组护理难度评分介于23.10~60.18,不同DRG组的护理难度存在差异,其中HC39(除胆囊切除手术以外的胆道手术组)护理难度最高,JB39(其他乳房手术)护理难度最低。结论:不同DRG的护理难度具有明显差异,普通外科不同亚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管理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难度 普通外科 住院患者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甲状腺外科近十年成就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文 刘军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发展迅速。随着甲状腺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规范、系统治疗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突破,甲状腺外科实现了全面发展,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更多样的治疗,最终实现患者获益,5年生存率... 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发展迅速。随着甲状腺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规范、系统治疗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突破,甲状腺外科实现了全面发展,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更多样的治疗,最终实现患者获益,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此外,我国专家学者牵头撰写了众多甲状腺外科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使甲状腺疾病诊疗全流程趋向于规范化,尤其是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发展为复杂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条件。本文将从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手术安全性、微创技术应用、特殊甲状腺癌诊疗、多学科诊疗模式和术后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阐述近10年来中国甲状腺外科的进步和发展,普及甲状腺疾病规范化诊疗理念,提高甲状腺外科规范化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 规范化诊治 微创手术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娜 皮红英 +2 位作者 高娜 孙瑜泽 王天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60-1669,共10页
目的 调查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预防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京津冀地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或胃肠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目的 调查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预防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京津冀地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或胃肠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成功行预防性造口还纳手术的2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LARS知信行及需求问卷、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量表、盆底肌训练依从性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筛选变量,LASSO回归与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进行特征变量选择,再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47例患者预防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总体均分为(14.52±4.18)分,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当λ值为2.293时误差最小,对应的影响因素数目为7个,重要性排序居前7位的自变量为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知信行总分、文化程度、主要照护者、肿瘤位置、造口还纳时间、放化疗。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P<0.001,β=0.007, 95%CI:0.004~0.009)、知信行总分(P<0.001,β=0.052,95%CI:0.035~0.070)、造口还纳时间(P<0.030,β=-0.539, 95%CI:-1.025~-0.053)、放化疗(P<0.045,β=-0.451,95%CI:0.010~0.892)是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知信行总分、造口还纳时间、放化疗与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预防性造口 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 盆底肌训练 依从性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开放与微创术式在传承与创新交汇中的几点启示
5
作者 李晨 田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6,共6页
随着甲状腺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应用受到极大挑战。透过甲状腺手术方式演变的历史轨迹,探索甲状腺术式演变的历史进程,从哲学层面诠释两种术式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探讨在新的医疗生态下... 随着甲状腺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应用受到极大挑战。透过甲状腺手术方式演变的历史轨迹,探索甲状腺术式演变的历史进程,从哲学层面诠释两种术式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探讨在新的医疗生态下,通过科学实践循证,顺应国情特色创新,满足治疗和患者需求,发现和解决两种术式继承与发展相关的新老矛盾,保持两种术式继承与创新的内在统一,寻求甲状腺新老术式实现传承与创新动态平衡的路径、方法,以期为甲状腺术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 微创式 甲状腺手术方式 传承与创新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医疗在腹部战创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思喆 孙旭 +5 位作者 李丁昌 刘先强 高文星 赵稳 刘浩 董光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7,共6页
腹部战创伤是现代战场环境下常见的战创伤类型,其发生率较高,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目前亟需采用新的医疗技术以提高我军腹部战创伤急救的效率及成功率。随着人工智能(AI)、5G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并与医疗相结合模式的推进,智能... 腹部战创伤是现代战场环境下常见的战创伤类型,其发生率较高,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目前亟需采用新的医疗技术以提高我军腹部战创伤急救的效率及成功率。随着人工智能(AI)、5G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并与医疗相结合模式的推进,智能医疗的概念逐渐形成,并可为腹部战创伤的诊治提供帮助。本文就数次现代战争中腹部战创伤的伤情特点、智能医疗在腹部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及其待解决的弊端进行综述,旨在为腹部战创伤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疗 腹部战创伤 人工智能 5G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动态增强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与脉管浸润的关系
7
作者 郭诗琪 谢昱娇 +8 位作者 李庆洋 陈思屹 孙嘉鸿 高兆凤 梁俊青 陈玉辉 鲍宝石 朱荔 王建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7-854,共8页
目的探究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与脉管浸润(LV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乳腺DCE-MRI检查的50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 目的探究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与脉管浸润(LV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乳腺DCE-MRI检查的50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资料。根据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LVI阳性(LVI^(+))组(n=79)与LVI阴性(LVI^(-))组(n=429),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I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与LVI^(-)组相比,LVI^(+)组年龄<45岁者占比(44.3%vs.27.0%,P=0.002)、非肿块样强化(NME)者占比(31.7%vs.17.7%,P=0.004)、Ki-67表达率(40.0%vs.30.0%,P<0.001)、Ki-67高表达占比(94.9%vs.78.1%,P=0.001)、Luminal B型占比(76.0%vs.60.1%,P=0.008)、腋窝淋巴结阳性率(72.2%vs.31.5%,P<0.001)增高,Luminal A型占比(2.5%vs.21.5%,P<0.001)降低。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0.468,95%CI 0.280~0.783,P=0.004)是LVI的独立保护因素,NME(OR=1.987,95%CI 1.126~3.444,P=0.016)是LV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Luminal A型相比,Luminal B型(OR=10.482,95%CI 3.164~64.923,P=0.001)、HER-2过表达型(OR=11.571,95%CI 2.755~79.341,P=0.003)和三阴性型(OR=8.433,95%CI 1.985~57.908,P=0.009)患者发生LVI的风险增高。结论年龄≥45岁是LVI的独立保护因素,NME是LV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分子亚型中,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的患者LVI发生风险均高于Luminal 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浸润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非肿块样强化 分子亚型 浸润性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尔基体自噬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毅钊 赵桢婷 +1 位作者 赵鹏跃 杜晓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9-1234,共6页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的健康问题,尽管现代诊疗技术的进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释清楚。自噬是细胞在应激等状态下的一种生理过程,其功能异常可能会促进脓毒...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的健康问题,尽管现代诊疗技术的进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释清楚。自噬是细胞在应激等状态下的一种生理过程,其功能异常可能会促进脓毒症的发展。作为一种特异性降解高尔基体的选择性自噬方式,高尔基体自噬(Golgiphagy)可在多种自噬相关受体介导下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调控,在脓毒症相关脏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高尔基体自噬相关受体、高尔基体自噬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高尔基体自噬对脓毒症状态下多种脏器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期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自噬 脓毒症 自噬相关受体 器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O的调控及其在胃癌中的作用
9
作者 刘诗贺 宋奇赢 +1 位作者 张兰 郗洪庆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5,共8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临床预后较差。叉头框O(forkhead box O,FOXO)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因子,在发育、代谢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临床预后较差。叉头框O(forkhead box O,FOXO)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因子,在发育、代谢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临床研究发现,FOXO在胃癌中异常表达,并且与胃癌的增殖、迁移、治疗及耐药等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FOXO的调控机制、FOXO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胃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 胃癌 凋亡 调控 非编码RNA 翻译后修饰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进淑娟 刘晓静 +3 位作者 孟迪 左思 毕艳 梁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7-1222,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符合入组要求的TNBC患者86例,收集其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符合入组要求的TNBC患者86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新辅助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0例接受TP+PD-1抑制剂(紫杉醇+卡铂+帕博利珠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归入TP+PD-1抑制剂组,46例接受TP(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的患者归入TP组,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治疗6周期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根据新辅助治疗疗效,将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和非pCR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至2024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P+PD-1抑制剂组与TP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38/40)vs 91.3%(42/46),P=0.351],TP+PD-1抑制剂组pCR率高于TP组[65.0%(26/40)vs 43.5%(20/46),P=0.047]。两组的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Ki-67表达、治疗方案是新辅助治疗后pCR的影响因素(OR=3.382,95%CI 1.290~8.868,P=0.013;OR=2.524,95%CI 1.013~6.285,P=0.047)。pCR组出现远处转移并死亡1例,非pCR组出现远处转移8例、死亡4例。pCR组无病生存期长于非pCR组(P=0.031),但总生存期与pC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与6周期TP方案相比,6周期TP+PD-1抑制剂方案能够提高TNBC患者新辅助治疗的pCR率,且不良反应可控,可作为TNBC新辅助治疗的优选方案。Ki-67可作为pCR的预测指标。获得pCR的TNBC患者无病生存期优于未获得pCR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中心49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奔龙 鲁意迅 +6 位作者 李力 高云鹤 梁文全 郗洪庆 王鑫鑫 张珂诚 陈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一种有效的列线图,用以评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患者的个体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一种有效的列线图,用以评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患者的个体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共纳入4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与R 4.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统计: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的组间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纳入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及其曲线下面积(AUDC)验证该模型的效能,并与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TNM分期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490例G-NEN患者年龄58.6±10.92岁;男性346例(70.6%),女性144例(29.4%);病理分级为NET G1的患者130例(26.5%),NET G2患者54例(11.0%),NEC患者206例(42.0%),MiNEN患者100例(20.5%),未发现NET G3的患者;Ⅰ~Ⅳ期患者个数分别为:222例(45.3%),75例(15.3%),130例(26.5%),63例(1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病理分级、Ki-67指数、肿瘤形态、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F-N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级、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F-NLR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829(95%CI:0.800~0.858),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883、0.895、0.944。校准曲线证实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TNM分期系统与列线图模型的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DC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33和0.0218、0.191和0.148、0.248和0.197,表明列线图模型与TNM分期系统都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但列线图预测模型表现了更高的净收益,显示出更好的临床效用。结论 本研究基于490例G-NEN患者数据建立的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临床医生更加简便快捷的评估G-NEN个体化预后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列线图模型 预后 总体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磊 魏俊成 +3 位作者 卢卫航 王世华 张朝军 杨坤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0-603,共4页
目的观察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AngioJet PMT治疗的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对比术前与术后7天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及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检测... 目的观察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AngioJet PMT治疗的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对比术前与术后7天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及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检测下肢静脉各段血栓清除率,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PMT后7天,大腿和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外周血D-二聚体较术前下降(P<0.05);下肢静脉髂段、股段及腘段有效(Ⅱ、Ⅲ级)血栓清除率分别为97.37%(74/76)、98.06%(101/103)及94.83%(55/58),Ⅲ级血栓清除率分别为77.63%(59/76)、70.87%(73/103)和55.17%(32/58),髂段、股段Ⅲ级血栓清除率均高于腘段(P均<0.01)。血栓清除术中11例(11/103,10.68%)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均于停止吸栓操作2 min内恢复正常。术后3例发生穿刺点出血,一过性血红蛋白尿38例,一过性肌酐升高2例,患肢疼痛3例;未见新发肺栓塞和急性肾衰竭。2例滤器未取出;6例取出滤器内见明显血栓。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DVT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腔静脉滤器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帛岩 晏阳 +2 位作者 陈玉辉 胡时栋 李松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 分析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近端胃切除术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 目的 分析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近端胃切除术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组(n=36)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切除术组(n=44)。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 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组腹部切口长度[(59.9±4.7) mm vs.(119.7±8.3) mm,P<0.001]、首次排气时间[(58.2±15.3) h vs.(66.8±16.4) h,P=0.019]及术后住院时间[(7.6±1.1) d vs.(9.2±1.3) d,P<0.001]均短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切除术组,手术时间[(186.9±16.4) min vs.(154.0±17.2) min,P<0.001]长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切除术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首次进流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需外科干预的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两组无患者死亡,未出现复发或转移。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6/36) vs.38.6%(17/44),P=0.031]。两组胃动力不足、残胃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具有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抗反流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结合部癌 手术治疗 完全腹腔镜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薏竹 朱荔 +1 位作者 韦禹帆 李席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8,共7页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肿瘤的各类研究均取得了诸多进展。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受肿瘤...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肿瘤的各类研究均取得了诸多进展。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受肿瘤调控的同时还可通过多种途径释放细胞因子、外泌体等参与调节免疫微环境、重塑细胞外基质,以及促进肿瘤发生、迁移、侵袭和耐药等过程。本文对CAFs在乳腺癌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免疫微环境中CAFs与乳腺癌细胞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CAFs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多种途径,探讨以CAFs为靶点进行乳腺肿瘤早期筛查及治疗的潜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昊 梁文全 +6 位作者 袁震 宋立强 杜家俊 卢誉元 崔建新 卫勃 陈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评估胃肿瘤标志物在LAGC患者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于中...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评估胃肿瘤标志物在LAGC患者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及胃肿瘤标志物检查的213例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其中pCR组20例,非pCR组193例。比较pCR与胃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探究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结果:213例患者中,20例(9.4%)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67)、肿瘤瘤床直径(P<0.001)、胃泌素-17(P=0.005)、CA72-4(P=0.073)、胃蛋白酶原比值(PG1/PG2)(P=0.024)及新辅助免疫治疗(P=0.022)与LAG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pCR显著性相关(P<0.1)。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CA72-4<2.5 U/mL、胃泌素-17<1.48 pmol/L、肿瘤瘤床直径<2.85 cm是LAGC患者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托多因素指标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AUC(95%CI)为0.863(0.785~0.942)。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提示诺曼图校准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胃肿瘤标志物可有效预测LAG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pCR,以胃肿瘤标志物为基础构建的诺曼图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新辅助治疗 病理完全缓解 诺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酮饮食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诗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癌症是目前全球人类重要死因之一,其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然而,癌症的传统治疗手段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亟需发展有效安全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高脂低糖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能够利用肿瘤代谢重编... 癌症是目前全球人类重要死因之一,其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然而,癌症的传统治疗手段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亟需发展有效安全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高脂低糖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能够利用肿瘤代谢重编程特性,限制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本文概述了生酮饮食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单独应用的抗肿瘤疗效、作为辅助手段联合应用的抗肿瘤疗效及其可能机制,为生酮饮食在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肿瘤 辅助治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淋巴管超声造影可提高甲状腺癌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艳 赵佳航 +3 位作者 王冰 林轶群 孟书玉 罗渝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 探讨通过腺体内注射实现的经淋巴管超声造影(L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11月~2022年5月期间,对怀疑为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常规超声及LCEUS检查,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通过腺体内注射实现的经淋巴管超声造影(LCEUS)对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11月~2022年5月期间,对怀疑为甲状腺癌并拟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常规超声及LCEUS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清扫淋巴结,根据淋巴结的造影剂灌注特点将其分为:均匀增强、不均匀增强、规则或不规则环状增强及无增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中央区淋巴结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比较常规超声及LCEUS对转移淋巴结的诊断能力。结果 最终纳入49例甲状腺癌患者,共60个淋巴结,病理证实34个为转移淋巴结,26个为良性。以不均匀增强,不规则环状增强及无增强为恶性诊断标准,则LCEUS诊断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06%,92.31%,95%,均高于常规超声(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CEUS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常规超声(94.7%[0.856~0.988] vs 78.2%[0.656~0.878],P=0.003)。结论 LCEUS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的显示及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超声造影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光束乳腺CT与乳腺MR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雨 张艳君 +4 位作者 李捷 吴赛赛 付岩宁 张晶 李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比较锥光束乳腺CT(CBBCT)和乳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收集接受乳腺CBBCT和(或)MRI检查并取得病灶病理结果的患者38例,其中32例完成2项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2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并比较2种检查方... 目的比较锥光束乳腺CT(CBBCT)和乳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收集接受乳腺CBBCT和(或)MRI检查并取得病灶病理结果的患者38例,其中32例完成2项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2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并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表现差异。结果CBBCT与MRI总的检查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4.2%(32/38)、87.5%(2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BCT与MRI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6%(25/27)、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BCT与MRI对乳腺良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6%(7/11)、60.0%(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在乳腺腺体类型、病变部位、类型及肿块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征和大小测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BCT与MRI在影像特征(乳腺纤维腺体类型、病变类型、形态、边缘及内部强化特征)、病变范围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锥光束乳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祁爱英 陈玉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自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人571例,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将病人分为感染组(n=67)和...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自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人571例,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将病人分为感染组(n=67)和对照组(n=504),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分析GNRI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同时分析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病人GNRI水平显著降低[(93.71±8.45) vs.(97.12±3.89),P <0.001];感染组接受术前化疗的病人比例显著增高(8.96%vs.3.37%,P=0.029)。GNRI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不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652(95%可信区间:0.567~0.737)。GNRI≤98和接受术前化疗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GNRI降低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有关,给予适当的营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结直肠癌 感染性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肠癌与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帛岩 李松岩 +9 位作者 张红亮 杨宇 滕达 刘逸尘 许晓蕾 李宇轩 邢晓伟 何长征 王玉峰 杜晓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比较起源于结肠与直肠的腹膜转移癌患者经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后的远期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2013年5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CRS联合HIPEC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103例,根... 目的比较起源于结肠与直肠的腹膜转移癌患者经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后的远期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2013年5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CRS联合HIPEC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103例,根据腹膜癌的起源位置,将患者分为结肠来源组(结肠组,n=60)及直肠来源组(直肠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是否联合其他脏器切除、吻合口数、腹膜种植指数(PCI)、肿瘤细胞减灭完全性(CC)评级、是否输血等],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情况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的生存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PCI、CC评级、是否肝切除、吻合口数及是否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8.43±15.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为26.3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17.7个月,中位复发到死亡时间(TTD)为18.3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5.9%和8.7%;结肠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均优于直肠组(OS:28.5个月vs.19.7个月;DFS:21.1个月vs.13.6个月;TTD:22.3个月vs.12.1个月;3年生存率:48.3%vs.18.6%;5年生存率:15.0%vs.0%;均P<0.05)。结论CRS联合HIPEC治疗结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近期并发症与直肠癌腹膜转移者相当,但远期疗效优于直肠癌腹膜转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膜转移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