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在肌肉骨骼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昕怡 马莹 +2 位作者 李滨 谢惠敏 张立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3,共6页
肌肉骨骼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患者出现疼痛、运动受限等症状,常规X线、CT、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法可以对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肌肉骨骼疾病患者长期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功能性近... 肌肉骨骼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患者出现疼痛、运动受限等症状,常规X线、CT、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法可以对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肌肉骨骼疾病患者长期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利用近红外光探测大脑表现的非侵入性的成像模式,是一种较新的功能神经影像学成像方式,目前其在肌肉骨骼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本文总结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在不同肌肉骨骼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疾病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中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2
作者 孙彤 贾子善 +1 位作者 戈含笑 于增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7-505,共9页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和PubMed 2011年以来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物理治疗的有关文献,从病理机制、检查方法、物理治疗策略及各种物理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和手法治疗。临床上还需要合理...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和PubMed 2011年以来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物理治疗的有关文献,从病理机制、检查方法、物理治疗策略及各种物理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和手法治疗。临床上还需要合理优化物理治疗方案,以提高康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肢体 偏瘫 脑卒中 物理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髋关节疼痛患者的功能障碍及相关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晓倓 李军 +6 位作者 张玲玲 谢惠敏 孙丽君 潘昱 李春宝 贾子善 张立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髋关节疼痛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阐明其功能障碍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55例慢性髋关节疼痛患者(患者组),34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患者一般人口学信息和... 目的分析慢性髋关节疼痛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阐明其功能障碍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55例慢性髋关节疼痛患者(患者组),34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患者一般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采用髋关节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OSADL)、髋关节运动能力评分(HOS-SSS)、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12项健康调查简表(SF-12)、视觉模拟评分(V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为HADS:A和HADS:D)、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疼痛灾难化量表(PCS)、Pittsburgh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并分析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mHHS、HOS-ADL、HOS-SSS、SF-12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Z|>6.251,P<0.001)。mHHS、HOS-ADL、HOS-SSS、SF-12评分均与PCS评分呈负相关(|r|>0.480,P<0.01)。PCS的影响因素为HADS:A,HADS:D和HOS-ADL。结论慢性髋关节疼痛患者功能水平与疼痛灾难化密切相关,而疼痛灾难化影响因素为焦虑、抑郁、髋关节日常生活所需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髋关节疼痛 功能障碍 疼痛灾难化量表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周萍 黄丽萍 +5 位作者 王刚 方壮巍 赵丹 于楚晗 王智勇 邢贞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对照组使用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对照组使用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颈部残损指数量表(ND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VAS和NDI评分均改善(P<0.05),但治疗组VAS和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改善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2周对比(P>0.05);而对照组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2周对比(P<0.05);且治疗组VAS和NDI评分的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优于热磁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体外冲击波 热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中耳炎并发婴儿周围性面瘫1例报道
5
作者 周萍 彭新 +2 位作者 李北成 苏钰 张立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1-872,共2页
儿童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低,每年5-21/100000,年龄常见于5-11岁[1]。特发性贝尔麻痹占所有病例的26%-76%[2],感染性、肿瘤性、外伤性、医源性、中毒性是常见的病因[3]。急性中耳炎合并周围性面瘫非常罕见,一般在3岁以上[4],国外曾报道11... 儿童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低,每年5-21/100000,年龄常见于5-11岁[1]。特发性贝尔麻痹占所有病例的26%-76%[2],感染性、肿瘤性、外伤性、医源性、中毒性是常见的病因[3]。急性中耳炎合并周围性面瘫非常罕见,一般在3岁以上[4],国外曾报道11个月和14个月的婴幼儿[3,5],本文报道了我院1例9月龄婴儿急性中耳炎合并周围性面瘫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耳炎 周围性面瘫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倒防护机器人的用户接受度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聂亚东 尹虎 +3 位作者 马佩勋 杜俊 聂思萱 贾子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16-7724,共9页
跌倒防护机器人解决了老年群体由于跌倒造成伤亡的社会问题,为探究老年用户对其接受度问题,以基础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将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行为意向、技术信任度、社会规范、个人创新意识、面子文化、舒适度9个变量纳... 跌倒防护机器人解决了老年群体由于跌倒造成伤亡的社会问题,为探究老年用户对其接受度问题,以基础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将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行为意向、技术信任度、社会规范、个人创新意识、面子文化、舒适度9个变量纳入分析,提出12项假设,构建了跌倒防护机器人的接受度模型。通过李克特5点量表测量变量,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学分析,探究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9个变量之间的作用具有显著性,12项假设全部成立,跌倒防护机器人接受度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可见,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讨跌倒防护机器人的设计、开发、推广和普及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跌倒防护 机器人 接受度 舒适度 面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位置优秀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躯干与下肢力量特征及损伤风险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姚天奇 王烁 +3 位作者 谢思源 尹煜华 王启荣 矫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7-923,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位置优秀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躯干与下肢的力量特征,分析不同位置优秀U17男子足球运动员潜在的躯干及下肢损伤风险,为损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1名优秀U17足球运动员进行躯干等长肌力测试及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向心收缩和... 目的:探究不同位置优秀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躯干与下肢的力量特征,分析不同位置优秀U17男子足球运动员潜在的躯干及下肢损伤风险,为损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1名优秀U17足球运动员进行躯干等长肌力测试及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等速测试,并分别计算躯干屈伸比率(flexion/extension ratio,F/E比率)及两侧下肢的传统和功能腘绳肌/股四头肌比率(hamstring/quadriceps ratio,H/Q比率)。通过2×2混合模型方差分析对比不同位置球员(进攻和防守)双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传统H/Q比率和功能H/Q比率差异;通过卡方检验对比不同测试速度下达标人数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不同位置球员躯干力量差异;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所有运动员双侧下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差异。结果:高速测试时,双下肢H/Q比率的主效应显著,优秀U17足球运动员非优势侧的传统H/Q比率和功能H/Q比率均显著低于优势侧;并且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功能H/Q比率低于阈值的人数随之增多;进攻球员躯干F/E比率显著高于防守球员;进攻球员非优势侧的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值力矩(quadriceps concentric peak torque,QCPT)显著高于优势侧,腘绳肌的离心收缩峰值力矩(hamstring eccentric peak torque,HEPT)显著低于优势侧。结论:优秀U17足球运动员非优势侧下肢的传统H/Q比率和功能H/Q比率均显著低于优势侧,非优势侧下肢存在更大的非接触性损伤风险。尽管不同场上位置的优秀U17足球运动员之间躯干F/E比率有差异,但场上位置对下肢力量比率没有影响。随着测试速度的提高,达到下肢力量比率阈值的人数越少。较防守球员而言,进攻球员躯干和下肢的肌力不平衡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17 足球运动员 力量比率 非接触性损伤 损伤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的个体影响因素
8
作者 王雨生 贾子善 +3 位作者 张攻孜 左秀芹 孙彤 赵艺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的个体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3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招募18~80岁健康成年人126例,采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检测受试者在站立(静态)和步行(动态)状态下应对支撑面前倾... 目的探讨人体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的个体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3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招募18~80岁健康成年人126例,采用DE-A体感平衡检测系统检测受试者在站立(静态)和步行(动态)状态下应对支撑面前倾、后倾、左倾和右倾失稳应激时的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调查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体力活动水平等个体因素。结果各方向动态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仅与年龄独立相关(β>0.632,P<0.05)。静态姿势调控运动时,前倾时与体力活动水平(β=-0.143,P<0.05)、BMI(β=0.154,P<0.05)和年龄(β=0.663,P<0.05)独立相关,左倾时与性别(β=-0.173,P<0.05)和年龄(β=0.647,P<0.05)独立相关,其他方向仅与年龄独立相关(β>0.571,P<0.05);各方向静态姿势调控反应时仅与年龄独立相关(β>0.615,P<0.05)。结论年龄是人体自主平衡恢复过程中姿势调控反应时和运动时的最主要独立影响因素,增龄导致人体失稳后姿势调控反应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平衡恢复 姿势调控 反应时 运动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