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鳞状细胞癌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3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31 位作者 徐豪越 李小莹 张杰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白石柱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孟箭 孙志军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席庆 孔琳 韩冰 卜令学 冯元勇 宋凯 韩红钰 李洁莹 倪前伟 李昀 柴娟 杨小琛 胡漫 徐名金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9,共13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其诊疗涉及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修复重建科、影像科、病理科及营养支持团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鉴于口腔鳞癌疾病负担加重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快速发展,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充分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核心,覆盖口腔鳞癌患者全病程管理的整合诊治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官兵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4
作者 于雷 牛丽娜 +5 位作者 刘辉 焦凯 许荣宸 唐亚平 冯小倩 刘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通过高原官兵口腔健康知信行调查与疾病状况分析探索口腔健康提升新策略。方法:设计量表,对高原(≥3000 m)和平原(≤1000 m)各500名部队官兵进行口腔健康知信行调查,并从各组中随机抽取100人进行口腔检查。Logistic回归分析知信行... 目的:通过高原官兵口腔健康知信行调查与疾病状况分析探索口腔健康提升新策略。方法:设计量表,对高原(≥3000 m)和平原(≤1000 m)各500名部队官兵进行口腔健康知信行调查,并从各组中随机抽取100人进行口腔检查。Logistic回归分析知信行与疾病相关性。针对知信行并结合进行官兵口腔卫生需求调研,构建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的“感知-领悟-交融”(PCI)创新培训体系并检验效果。结果:高原组口腔健康总知晓率(53.61%)、正向态度率(55.00%)、正面行为率(40.29%),均显著低于平原组(P<0.05);而龋病率(73%)、楔状缺损率(34%)、智齿冠周炎率(16%)、牙龈出血率(74%)、牙结石率(81%)、唇炎率(37%)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知信行与疾病呈显著负相关。2组官兵口腔卫生需求均达70%以上。创新培训体系显著提升了卫生人员口腔预防保健综合能力。结论:高原官兵口腔健康亟待提升,本研究的创新培训体系有望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 知信行 高原 现状调查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31 位作者 郭伟 廖贵清 唐瞻贵 李龙江 冉伟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刘绍严 尚伟 张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李吉辰 席庆 李刚 韩冰 陈彦平 常群安 吴亚东 麦华明 章杰 冷卫东 夏凌云 吴炜 杨向明 张春谊 杨帆 王艳平 曹田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咽障碍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的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方案。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从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吞咽障碍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肩臂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家存 孙沫逸 +31 位作者 任皎洁 郭伟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尚伟 刘绍严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席庆 韩冰 麦华明 陈彦平 章杰 吴亚东 李超 安常明 孙传政 袁华 杨帆 袁海光 吴丹冬 范帅 李飞 徐超 魏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疼痛、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更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清术后SS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评估和康复管理方案。基于前期临床实践基础以及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邀请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的专家根据相关临床经验共同讨论、修改,从SS的病因、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康复策略及预防等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颈淋巴清扫术 肩臂综合征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9SF2缺失促进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李康 王新宇 +5 位作者 叶然 郭凌云 王林旭 许诺 张彤 段小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究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缺失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复制的影响,并探究其参与抗病毒先天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方法敲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TM9SF2基因;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建立VSV... 目的探究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缺失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复制的影响,并探究其参与抗病毒先天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方法敲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TM9SF2基因;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建立VSV-绿色荧光蛋白(VSV-GFP)感染细胞模型;空斑实验检测病毒上清滴度;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SV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病毒基因组复制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以及检测用双链RNA类似物聚胞苷酸〔poly(I∶C)〕刺激细胞后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β干扰素(IFN-β)mRNA水平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M9SF2敲低效果显著;敲低TM9SF2后不影响A549细胞增殖;成功建立VSV-GFP感染A549细胞模型;在病毒刺激下,敲低TM9SF2后细胞荧光强度减弱,显著下调VSV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VSV的病毒滴度降低;在poly(I∶C)刺激下,敲低TM9SF2显著上调IFN-β的mRNA水平和IRF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TM9SF2缺失抑制VSV的复制,正向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增强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 水疱性口炎病毒(VSV) 病毒复制 抗病毒先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黑普雷沃氏菌加重小鼠的牙周炎症并损伤认知功能
8
作者 陈琦 夏天天 +6 位作者 周永强 常铭洋 胡楠 杨燕美 李仲 高月 顾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目的探究产黑普雷沃氏菌(Pn)联合结扎诱导的牙周炎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结扎组(P)、结扎+菌组(P+Pn)。P组丝线结扎诱导实验性牙周炎,P+Pn组丝线结扎并涂布产黑普雷沃氏菌(Pn)诱... 目的探究产黑普雷沃氏菌(Pn)联合结扎诱导的牙周炎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结扎组(P)、结扎+菌组(P+Pn)。P组丝线结扎诱导实验性牙周炎,P+Pn组丝线结扎并涂布产黑普雷沃氏菌(Pn)诱导实验性牙周炎。结扎、涂菌6周后,通过Micro CT、组织学观察牙槽骨吸收;通过旷场测试、新物体识别测试、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组织学观察小鼠大脑海马组织学变化。评价产黑普雷沃氏菌(Pn)致牙周炎及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牙周结扎6周,Micro CT显示小鼠牙槽骨水平吸收、根分叉暴露,组织学观察见小鼠牙周结合上皮根方退缩,上皮钉突增生、淋巴细胞浸润,P+Pn较P组变化更明显,牙槽骨高度均较CON组降低(P<0.05)。旷场测试的运动总路程、中央区时间占比、路程占比及新物体识别测试的路程占比、时间占比、次数占比均较CON组下降(P<0.05);Morris水迷宫测试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且P+Pn较P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组织学见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元胞浆变性坏死、深染、核固缩、核空泡等,Nissl小体及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产黑普雷沃氏菌(Pn)加重了牙周炎的牙槽骨破坏,加速了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坏死及形态异常,并降低了小鼠记忆、学习等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黑普雷沃氏菌 口腔细菌 牙周炎 认知障碍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9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27 位作者 倪前伟 李小莹 孔琳 席庆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韩冰 孙彦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宋凯 徐豪越 卜令学 李洁莹 胡漫 徐名金 李昀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与非HPV相关口咽鳞癌有显著差异,导致口咽鳞癌诊疗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口咽鳞癌的预防筛查极具重要性,其诊疗流程涉及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同参与,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共同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脉络、贯穿口咽鳞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整合诊治共识,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临床症状与偏侧咀嚼习惯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10
作者 马博文 黄东宗 +8 位作者 徐鑫宇 王一涵 李晓星 胡一帆 杨淑芝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TMD)患者临床症状和偏侧咀嚼习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4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TMD的患者285例,分为耳鸣组和非耳鸣组。分析2组患者中偏侧咀嚼习惯... 目的探讨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TMD)患者临床症状和偏侧咀嚼习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4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TMD的患者285例,分为耳鸣组和非耳鸣组。分析2组患者中偏侧咀嚼习惯的占比、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侧的相关性、TMD临床症状(弹响、关节疼痛、张口受限)与耳鸣的相关性、偏侧咀嚼习惯与耳鸣的相关性、关节盘移位类型与偏侧咀嚼和耳鸣的相关性。结果在耳鸣组中,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90.70%(39/43),无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9.30%(4/43)。在无耳鸣组中,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76.03%(184/242),无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23.97%(58/242)。耳鸣组出现偏侧咀嚼的比例高于无耳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耳鸣与偏侧咀嚼习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耳鸣与偏侧咀嚼习惯呈正相关(P<0.05)。在左侧耳鸣组中,左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54.55%(12/22)]高于右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45.45%(10/22)];在右侧耳鸣组中,右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81.82%(9/11)]高于左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18.18%(2/11)]。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分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P<0.05)。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呈正相关(P<0.05)。耳鸣组患者的疼痛比例显著高于无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中发生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发生关节盘移位(无关节盘移位、单侧关节盘移位、双侧关节盘移位)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发生关节盘移位(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偏侧咀嚼习惯的TMD可能是不明原因耳鸣的诱发因素,不明原因耳鸣与TMD患者的关节区疼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病 耳鸣 偏侧咀嚼 关节盘移位 关节区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11
作者 胡一帆 马博文 +6 位作者 翟孝庭 徐鑫宇 王一涵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分析对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TMD患者11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为32.4±13.7岁。通过调查... 目的分析对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TMD患者11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为32.4±13.7岁。通过调查问卷确定是否对温度骤降敏感,将TMD患者分为温度骤降敏感组和温度骤降不敏感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温度骤降敏感组(50例)和温度骤降不敏感组(69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骤降敏感组患者关节/咀嚼肌疼痛的比例[86.0%(43/50)]略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68.1%(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两组间关节杂音和下颌运动受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两组患者共计238侧关节中,温度骤降敏感组出现骨关节病影像改变的比例[82.0%(82/100)]显著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53.6%(74/138)](χ^(2)=20.675,P<0.001)。核磁影像显示温度骤降敏感组患者关节积液的比例[66.0%(33/50)]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42.0%(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18)。结论伴有颌面部疼痛症状、关节积液和骨关节结构异常影像学表现的TMD患者更易对温度骤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温度骤降 锥形线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上颌前方牵引对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上颌发育不足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孙欣 霍娜 +4 位作者 李帅臣 李天琪 孟祥博 王恒心 张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利用头影测量分析探讨改良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对上颌发育不足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纳入生长发育高峰后期(CVMⅤ~Ⅵ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上颌发育不足病例26例(男16例,女1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式口内矫治器配合双杆... 目的:利用头影测量分析探讨改良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对上颌发育不足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纳入生长发育高峰后期(CVMⅤ~Ⅵ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上颌发育不足病例26例(男16例,女1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式口内矫治器配合双杆式上颌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面部软组织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面中部软组织相关标志点突距测量值增加(P<0.05),其中鼻尖点、鼻底点、软组织A点和上唇突点的平均前移量均超过3mm;(2)治疗后面型角、全面凸角与上唇基角的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面型角平均增大3.23°±3.74°,全面凸角平均减小2.56°±4.99°,上唇基角平均增大2.63°±3.39°;(3)治疗后软组织张力及面高比例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牙合]垫式口内矫治器配合双杆式上颌前方牵引器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上颌发育不足患者面中部软组织侧貌的改善,协调鼻唇颏软组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上颌发育不足 软组织侧貌 头影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板翻盖术联合可吸收板固定治疗下颌骨大型囊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一帆 孙清妍 +3 位作者 王晨燚 翟孝庭 姜华 刘华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75,共6页
目的观察骨板翻盖术联合可吸收板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大型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口内入路行骨板翻... 目的观察骨板翻盖术联合可吸收板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大型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口内入路行骨板翻盖术,术后3、6和9个月定期随访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11例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下颌骨大型囊肿进行了评估。术前测量唇(颊)侧皮质骨的平均厚度约为(1.98±0.37)mm,骨板最薄处厚度平均为(0.73±0.17)mm,骨板最薄处约0.51mm。术中囊腔均显露良好,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创口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3、6、9个月的囊肿缩小率分别约为20.01%、41.76%、73.41%。用CBCT和MIMICS软件测量颌骨的骨质密度,术后3、6、9个月囊肿区成骨密度约为313.78、555.85、657.45 HU。患者和观察者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颌面部外形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板翻盖术是治疗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口腔颌面部大型下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大型囊肿 骨板翻盖术 骨愈合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地塞米松改性丝胶蛋白水凝胶支架促进大鼠下颌骨缺损修复:基于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
14
作者 范毅平 罗梦琳 +5 位作者 黄东宗 刘琳 傅博 王潇宇 关淼升 李鸿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共8页
目的 探究改性丝胶蛋白水凝胶(SMH-CD/DEX)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 将地塞米松搭载于丝胶蛋白水凝胶构建SMH-CD/DEX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细胞活性实验和释放曲线测定,对SMH-CD/DEX水凝胶的形貌... 目的 探究改性丝胶蛋白水凝胶(SMH-CD/DEX)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 将地塞米松搭载于丝胶蛋白水凝胶构建SMH-CD/DEX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细胞活性实验和释放曲线测定,对SMH-CD/DEX水凝胶的形貌、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表征分析。通过Western blot、RT-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巨噬细胞中iNOS和Arg-1蛋白表达量,IL-6、IL-10、Arg-1、iNOS基因表达水平及CD86、CD206的表达比例。在共培养条件下通过Western blot,RT-qPCR检测h PDLSCs人牙周膜干细胞COL1A1和Runx2蛋白的表达量,ALP、Runx2、OCN、BMP2基因表达量,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在大鼠下颌骨骨缺损模型植入水凝胶,通过Micro-CT扫描和组织病理染色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与化学偶联改性丝胶蛋白水凝胶,成功构建SMH-CD/DEX水凝胶。SMH-CD/DEX水凝胶能够有效提高巨噬细胞M2极化相关标志物的IL-10及Arg-1的表达量(P<0.001);并降低M1极化相关标志物IL-6及iNOS表达(P<0.001)。在共培养体系中,SMH-CD/DEX水凝胶可提高人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ALP、BMP2(P<0.05)及COL1A1(P<0.001)、Runx2表达量(P<0.01)。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SMH-CD/DEX水凝胶能够有效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Micro-CT及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SMH-CD/DEX水凝胶有效促进骨缺损再生修复(P<0.05)。结论 SMH-CD/DEX水凝胶能够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并促进骨缺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人牙周膜干细胞 免疫调节 骨再生 药物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美学修复中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5
作者 于海洋 岳莉 +18 位作者 刘伟才 刘峰 牛丽娜 邵龙泉 廖红兵 骆小平 李鸿波 江青松 于皓 赵彬 吴哲 李长义 吴国锋 王焱 牟雁东 刘云松 张海洋 陈吉华 刘洪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瓷美学修复是固定修复的热点,如何提升其边缘修复效果一直是瓷美学修复诊疗水平提升、相关并发症防治的重点以及医技合作的难点。但长期以来固定修复中对边缘的定义与分类、预备术以及制作工艺、质检等还存在诸多不完整的认知,医技统筹... 瓷美学修复是固定修复的热点,如何提升其边缘修复效果一直是瓷美学修复诊疗水平提升、相关并发症防治的重点以及医技合作的难点。但长期以来固定修复中对边缘的定义与分类、预备术以及制作工艺、质检等还存在诸多不完整的认知,医技统筹合作不足,而实操中医生或技师常常也缺乏核查牙体预备磨切量、预备体与修复体外形形态的可靠方法,大多依赖目测观察和个人经验。这些认知和医技实操的模糊欠缺,使得当前固定修复的边缘质量难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随着数字化诊疗及制作技术在瓷美学修复中的大量运用,数字化牙科扫描及数控切削对边缘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无法被扫描识别的边缘,无法信息化,再便捷的数字化流程也无法进行下去;不符合数控加工规范的过薄过锐的边缘即使扫描成功,也无法准确切削。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难题,有效提升边缘质量,集合了参与专家的共同意见,本文将从边缘涉及的不规则微小目标修复体空间的分析设计梳理入手,采用口腔立体几何“线—面—体”视角,定义了预备体边缘和修复体边缘“两个边缘”的内涵,并对8个亚分类概念进行解读,进一步提出可及性好的两个边缘宽度的实测方法,以及临床和制作的质检实测核查方案。以实测核查几何量—目标修复体空间为特征的两个边缘的新认识与新方案,将对全程数字化瓷美学修复提供更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体边缘 修复体边缘 瓷美学修复 数字化 实测 医-患-技交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水平解析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异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昊 刘紫微 +2 位作者 郑颖 戴雅文 时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5-332,共8页
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牙龈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内部功能亚群及异质性。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GMSCs,利用10×scRNA-seq平台对GMSCs进行单细胞测序,根据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分群,分析各亚群表面标... 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牙龈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内部功能亚群及异质性。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GMSCs,利用10×scRNA-seq平台对GMSCs进行单细胞测序,根据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分群,分析各亚群表面标记物表达情况,比较各亚群的细胞周期差异,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基因表达差异以及基因表达谱差异,并分析各亚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成功提取到人GMSCs,呈旋涡状贴壁生长。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显示GMSCs由9个细胞亚群构成,高表达表面标记物ENG、NT5E、THY1、ITGB1和CD44,阴性表达CD34、CD14、PECAM1、PTPRC。GMSCs总体G2/M期所占比例为41.59%;亚群6的G2/M期比例最低(16.44%);而亚群2最高(99.08%)。成脂、成软骨、成骨相关基因在9个细胞亚群中的表达不完全相同;9个亚群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谱,亚群2/4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对高表达TOP2A、UBE2C、KPNA2、CENPF等基因;亚群5高表达DKK1、KRT7、ID1等基因;亚群9高表达MALAT1、FN1、NEAT1等基因。GO分析显示各个亚群富集不同的通路。亚群9与其他亚群间的通讯最为活跃。单细胞水平研究提示GMSCs存在不同的功能亚群,且各个亚群的增殖能力、基因组表达谱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干细胞 单细胞测序 细胞亚群 功能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咬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巧 黄东宗 +4 位作者 翟孝庭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目的 采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比较分析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和口腔检查筛查出80名受试者,分为4组: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伴TMD... 目的 采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比较分析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和口腔检查筛查出80名受试者,分为4组: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20名。使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测定4组对象的全牙列最大接触面积、全牙列最大咬合力、力不对称指数、咬合力中心点、咬合接触时间、分离时间等。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尖交错位时,4组的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组习惯侧与非习惯侧咬合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咬合力中心点、中心点偏移方向、中心点距中线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习惯侧最大咬合力、习惯侧最大接触面积、咬合力中心点与偏侧咀嚼呈正相关(P<0.05),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与TMD呈负相关(P<0.05)。结论 1)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字化咬合系统为动态评估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提供了客观参数。2)咬合分析指标中习惯侧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咬合力中心点与偏侧咀嚼呈正相关。偏侧咀嚼引起的异常咬合(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与TMD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数字化咬合系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创伤救治及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昊东 王港(综述) +1 位作者 张贤华 贾婷婷(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1-705,共5页
创伤救治是救治危重伤员的主要工作,其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伤员的存活率。创伤救治的基本任务是及时有效地进行复苏和复苏后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和维持机体的生命支持系统,从而提高伤员生存率。从临床实际工作看,创伤救治中的信... 创伤救治是救治危重伤员的主要工作,其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伤员的存活率。创伤救治的基本任务是及时有效地进行复苏和复苏后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和维持机体的生命支持系统,从而提高伤员生存率。从临床实际工作看,创伤救治中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主要依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然而,医务人员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不能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临床需求。人工智能(AI)技术可通过学习、归纳、模拟和优化来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实现对复杂临床问题进行快速分析、识别、判断,并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推导出相应的最佳答案。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大量医学影像数据和生物医学大数据被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训练和开发,人工智能在创伤救治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可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过程,通过对海量医学文献和医疗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对医疗流程及技术手段的优化。文章就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创伤救治中应用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伤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舌鳞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19
作者 杨吉垒 杜艳秋 +1 位作者 温晓霞 刘华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2-618,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SCCs)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2.5~20μg/L的TP处理体外培养的TSCCs CAL-27和SCC-25,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MDC染色检测细胞中自噬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SCCs)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2.5~20μg/L的TP处理体外培养的TSCCs CAL-27和SCC-25,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MDC染色检测细胞中自噬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STAT3-PIM-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加入自噬抑制剂检测自噬与凋亡的关系。结果:TP能够诱导TSCC细胞发生自噬,并且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促进凋亡蛋白PARP和Caspase-9剪切体的表达,同时下调SATA3-PIM-1蛋白表达,加入自噬抑制剂后细胞凋亡发生率减少。结论:TP可能通过抑制STAT3-PIM-1信号通路诱导TSCCs发生自噬,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舌鳞状细胞癌 雷公藤甲素 自噬 凋亡 PIM1-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03188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梁甲武 胡巍 +2 位作者 屈爽 袁一方 郭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3188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Human Circular RNA Micro-array Version 2.0芯片检测正常环境与炎性环境(10 ng/mL TNF-α)培养的hBMSCs差异表达circRNAs,并筛选出目的circRNA-hsa_c...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3188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Human Circular RNA Micro-array Version 2.0芯片检测正常环境与炎性环境(10 ng/mL TNF-α)培养的hBMSCs差异表达circRNAs,并筛选出目的circRNA-hsa_circ_0003188;构建hsa_circ_0003188过表达慢病毒,转染hBMSCs并成骨诱导培养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方法检测hsa_circ_0003188高表达对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利用TargetScan等生物学软件预测hsa_circ_0003188的生物学功能。结果:hsa_circ_0003188在炎性环境hBMSCs中高表达(P<0.05)并抑制其成骨分化;生物学软件预测出hsa_circ_0003188的ceRNA机制。结论:hsa_circ_0003188抑制hBMSCs成骨分化能力,可能成为hBMSCs在骨再生过程中的调控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_circ_0003188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炎性环境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