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avopirido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4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张家堂 郎森阳 +2 位作者 匡培根 刘洁晓 王俊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 4 (cdk4 )的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cdk4阻滞剂———Flavopiridol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栓塞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 4 (cdk4 )的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cdk4阻滞剂———Flavopiridol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栓塞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染色方法观察缺血组、Flavopiridol治疗组 [根据剂量多少又分为FH(多剂量 )组和FL(少剂量 )组 ]和假手术组神经元阳性细胞染色数量和分布情况。结果 cdk4蛋白和凋亡细胞自缺血后 12h开始表达 ,前者缺血后 4 8h达高峰 ,后者缺血后 72h达高峰 ;FH组和FL组各相应时间点cdk4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P<0 .0 1) ;FL组各相应时间点凋亡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1) ,FH组仅在缺血 4 8h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相邻切片可见cdk4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染色区域基本相同。结论 cdk4的蛋白表达可能诱发缺血神经细胞的凋亡 ,Flavopiri dol通过抑制cdk4的表达而减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害 ,但同时Flavopiridol本身也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 细胞凋亡 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老化中神经元密度与毛细血管密度相对改变的研究
2
作者 许丹 胡亚卓 +3 位作者 朱明伟 桂秋萍 张红红 王鲁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 的 研究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常增龄患者神经元及毛细血管密度的相对变化,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e,AD)患者比较,探讨在脑老化及痴呆防治中对血管因素进行干预的意义。方法 收集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常病例脑标本28例(23... 目 的 研究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常增龄患者神经元及毛细血管密度的相对变化,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e,AD)患者比较,探讨在脑老化及痴呆防治中对血管因素进行干预的意义。方法 收集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常病例脑标本28例(23-100岁)及AD尸检脑标本6例,应用荆豆凝集素(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UEA)及甲苯胺蓝等染色显示无神经系统病史及神经病理改变的尸检病例(正常病例)额叶、枕叶、壳核、海马CA3区及AD患者海马的神经元、毛细血管形态,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各部位神经元与毛细血管密度,分析二者比值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增龄病例额叶、枕叶、壳核神经元与毛细血管数目及面积之比与年龄呈正相关。正常高龄病例(≥75岁)与AD病例海马部位两者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老化中毛细血管退变可能是脑组织代谢下降、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对血管因素的干预在脑老化及AD防治中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元 毛细血管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枕叶区衰老进程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波 杨伟 +4 位作者 张景华 童元鹏 赵锐 纪建国 茹炳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02-2207,共6页
分别从 2 3岁、 64岁、 72岁、 83岁以及 94岁无神经性和精神性疾病史个体大脑皮层枕叶区取样 ,制备蛋白质样品 ,进行双向凝胶电泳 ( 2 -DE)、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扫描和 Image Master2 D Elite软件分析 ,每张胶上平均可检测到 1 0 0 ... 分别从 2 3岁、 64岁、 72岁、 83岁以及 94岁无神经性和精神性疾病史个体大脑皮层枕叶区取样 ,制备蛋白质样品 ,进行双向凝胶电泳 ( 2 -DE)、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扫描和 Image Master2 D Elite软件分析 ,每张胶上平均可检测到 1 0 0 0个以上蛋白质点 .通过软件半定量分析 ,进一步研究了衰老过程中枕叶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发现随年龄增长有 7种蛋白质有一致的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 .应用质谱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 PMF)和 /或肽序列标签 ( PST)分析 ,数据库检索共鉴定了 1 1种蛋白质 ,其中有 5种具有一致的上调或下调性 ,包括神经元突触结构蛋白低分子量神经丝蛋白 ( Neurofilamenttriplet L protein,NF-L)、参与抗氧化反应的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 ( Peroxiredoxin)、三羧酸循环关键酶 (顺 )乌头酸水合酶 ( Aconitate hydratase)和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烯醇化酶 2 ( Enolase2 )以及分子伴侣蛋白 T复合物蛋白 1 ( T-complex protein1 ) .首次建立了正常人脑枕叶区的双向电泳蛋白质表达图谱 ,针对人脑枕叶区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进行了研究 ,并对差异表达蛋白在衰老进程中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做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枕叶区 衰老机制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脉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许丹 王鲁宁 +3 位作者 桂秋萍 朱明伟 张红红 胡亚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观察人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及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分为老年组和... 目的观察人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及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尸检脑标本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AD病例(AD组)海马标本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石蜡切片中的小胶质细胞。对照组患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白质,铁蛋白阳性小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灰质。老年组患者星形胶质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肥大,小胶质细胞出现增生、活化,部分出现老年斑的正常老龄脑皮质中可见活化小胶质细胞聚集成团。个别病例小血管内外均见到活化小胶质细胞。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是脑老化的重要形态学改变,活化小胶质细胞有可能参与了老年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星形细胞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媛媛 解恒革 王鲁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10例确诊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患者进行24 h内的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10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脑电图均正常,而...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10例确诊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患者进行24 h内的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10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的脑电图均正常,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SPECT显示不同脑区有低灌注情况。结论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缺血,提示本病病因与脑关键部位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短暂完全性 脑电描记术 脑缺血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性遗忘、额叶与远期记忆的组织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炯炯 周晓林 +1 位作者 张亚旭 尹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7,共7页
通过对一例严重记忆障碍合并额叶损伤病人的逆行性遗忘的分析 ,对远期记忆的组织特点进行了探讨。被试的额叶功能受损较为明显。除顺行性遗忘外 ,患者的逆行性遗忘也较为严重。对病人进行的逆行性遗忘检测包括 :著名人物测验、著名事件... 通过对一例严重记忆障碍合并额叶损伤病人的逆行性遗忘的分析 ,对远期记忆的组织特点进行了探讨。被试的额叶功能受损较为明显。除顺行性遗忘外 ,患者的逆行性遗忘也较为严重。对病人进行的逆行性遗忘检测包括 :著名人物测验、著名事件、一般知识测验和自传性记忆测验等。被试对著名人物、著名事件的回忆和再认成绩、以及有关个人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成绩均较低 ,但没有典型的随时间下降的趋势 ,而是呈平直斜率 ;患者儿童期的自传性记忆和公众事件记忆也受损。这两个特点均与内侧颞叶 -间脑系统损伤的特点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遗忘 远期记忆 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突触密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丹 胡亚卓 +3 位作者 桂秋萍 朱明伟 张红红 王鲁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74-376,共3页
目的 观察正常人增龄过程中突触素表达的变化 ,研究脑老化中不同部位突触密度的改变 ,并与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比较。方法 应用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 2 8例正常增龄病例 (2 3~ 10 0岁 ,分为成年组 ,老年组 ,>75岁组 )... 目的 观察正常人增龄过程中突触素表达的变化 ,研究脑老化中不同部位突触密度的改变 ,并与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比较。方法 应用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 2 8例正常增龄病例 (2 3~ 10 0岁 ,分为成年组 ,老年组 ,>75岁组 )尸检脑标本的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 6例AD患者 (AD组 )的海马标本。测算 3组各部位突触素密度 ,并分析其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比较 >75岁组与AD组海马CA3区突触素密度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脑额叶、枕叶、壳核及海马CA3区突触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AD组海马CA3区突触密度低于 >75岁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脑老化过程中额叶、枕叶、海马CA3区与壳核突触密度随年龄增加下降 ,AD组突触密度较正常增龄病例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囊泡蛋白 海马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智力障碍与局部脑血流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小澍 吴卫平 +2 位作者 匡培根 大池弥三郎 目时弘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4-421,共8页
作者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61例脑出血患者的智力,用SPECT定量测定法测定了双侧大脑半球各15个脑区的局部血流量,并计算其比值。分析了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流量比值与长谷川分数的关系。结果提示脑出血时... 作者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61例脑出血患者的智力,用SPECT定量测定法测定了双侧大脑半球各15个脑区的局部血流量,并计算其比值。分析了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流量比值与长谷川分数的关系。结果提示脑出血时,除由于病变直接破坏与智力有关的结构外,左半球(特别是左颞叶及左缘上回和角回)局部脑血流量下降,缘上回和角回、颞上回后部、颞中回后部、颞下回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失衡亦可能是造成智力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局部脑血流量 智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部位及局部脑血流量对智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小澍 吴卫平 +3 位作者 大池弥三郎 目時弘文 金武道 小野寺庚午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189例卒中患者的智力,分析了病变部位、脑萎缩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智力的影响.其中69例患者长谷川分数低于21.5分.当病变位于左半球时,属痴呆或可疑痴呆者达42.9%;而病变位于... 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189例卒中患者的智力,分析了病变部位、脑萎缩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智力的影响.其中69例患者长谷川分数低于21.5分.当病变位于左半球时,属痴呆或可疑痴呆者达42.9%;而病变位于右半球时,仅23.1%属痴呆及可疑痴呆.rCBF与长谷川分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左额、右颞及左顶叶的rCBF与长谷川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提示左半球在智力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脑萎缩亦是影响智力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病变部位 脑萎缩 局部脑血流量 智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医学是当前亟待发展的学科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9-291,共3页
关键词 睡眠 睡眠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
11
作者 张景华 王鲁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427-429,共3页
弄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否与老年性痴呆有关联 ,有助于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我们从共同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E4基因型以及二者的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面 ,综述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痴呆 载脂蛋白类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转移及增生抑制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吴多斌 王鲁宁 +1 位作者 田时雨 张英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了解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胸苷激酶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 ,检测不同浓度阿昔洛韦 (aciclovir,ACV)对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果 ,为在体转基因治疗动脉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 (smoothmusclecells,S... 目的 了解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胸苷激酶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 ,检测不同浓度阿昔洛韦 (aciclovir,ACV)对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果 ,为在体转基因治疗动脉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 (smoothmusclecells,SMCs) ,采用病毒上清共培养法进行基因转移 ,用MTT法观察ACV对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转基因平滑肌细胞获得潮霉素抗性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 (395bp) ,未发现辅助病毒结构基因片段 (4 11bp) ,给予ACV对转基因平滑肌细胞有杀伤或抑制效应。结论 以PA317细胞为包装细胞 ,以逆病毒为载体可介导含潮霉素抗性的胸苷激酶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 ,载体系统安全 ,联合ACV对转基因细胞有杀伤作用 ,杀伤时存在旁观者效应。提示采用转基因方法可以防止脑动脉硬化过程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且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脑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