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胃部肿瘤病理数据特征提取的分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 宋志刚 +2 位作者 王书浩 付哲铭 王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0-217,共8页
胃癌的早期发现和组织病理的精准分型可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基于ResNet-50的DeepLab v3语义分割算法,构建了胃部肿瘤病理分型识别系统,辅助病理医生实现快速高效精准的协同分型诊断。针对不含... 胃癌的早期发现和组织病理的精准分型可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基于ResNet-50的DeepLab v3语义分割算法,构建了胃部肿瘤病理分型识别系统,辅助病理医生实现快速高效精准的协同分型诊断。针对不含恶性肿瘤的情况,完善实现了胃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二分类识别。医院临床及资深医师像素级标注的1854张胃部组织数字切片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实现了在癌区识别基础上准确率为61.8%、kappa=0.496的分型诊断和敏感度100%、特异性75.8%和AUC=0.972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提出的胃癌分型诊断能够标出癌区,并给出诊断参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较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部肿瘤 胃癌分型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7
2
作者 钟定荣 李书敏 +1 位作者 王湛博 柳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关键词 肺原发性粘液表皮样癌 病理学 肿瘤 诊断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外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勇 郭爱桃 韦立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9-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骨外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依据。方法18例骨外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其中2例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光镜显示肿瘤组织主要由小圆形或卵圆... 目的探讨骨外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依据。方法18例骨外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其中2例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光镜显示肿瘤组织主要由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膜CD99强阳性,电镜显示肿瘤细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骨外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诊断依赖病理特征,并需要与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WING肉瘤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电子显微镜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卫平 李亚里 +2 位作者 孟元光 陈乐真 邹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2-543,共2页
目的 探讨卵巢腺纤维瘤(OAF)和卵巢囊性腺纤维瘤(OCAF)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OAF和6例OCAF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超声所见、盆腔检查、术后病理及手术方式。结果 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57岁。7例均为浆液性来源... 目的 探讨卵巢腺纤维瘤(OAF)和卵巢囊性腺纤维瘤(OCAF)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OAF和6例OCAF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超声所见、盆腔检查、术后病理及手术方式。结果 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57岁。7例均为浆液性来源。双侧发病者1例,单侧发病者6例。妇科检查均可触及单侧或双侧囊性包块。超声检查于卵巢旁或卵巢内见到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3例囊壁有乳头(其中2例囊壁或乳头内血流信号丰富),1例囊壁上血流信号丰富,3例囊壁既无乳头样突起,也无血流信号。病理结果:良性4例,交界性3例。手术方式为剥除、切除及其他辅助治疗等。结论 生育年龄妇女是此病的高发人群。该病在单侧卵巢者居多,双侧较少,来源以浆液性为主,性质多为良性,其次为交界性,恶性少见。超声检查可在肿瘤的性质及分化程度上给予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腺纤维瘤 囊性腺纤维瘤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理诊断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5
作者 马亚琪 刘爱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3-805,共3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癌症报告2014)),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而我国宫颈癌每年约有13万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且宫颈癌发病趋于年轻化。
关键词 宫颈癌 病理诊断 癌前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 女性恶性肿瘤 新发病例 世界范围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于国 李维华 于占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T002,共5页
本文对57例恶性间皮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大体形态有5种类型,即弥漫型、弥漫结节型、局限型、结节型及囊状型,而病理组织形态学类型有腺管样型、腺管乳头状型、未分化型、纤维母细胞型、印戒样细胞型、粘液样型、肌纤维母细... 本文对57例恶性间皮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大体形态有5种类型,即弥漫型、弥漫结节型、局限型、结节型及囊状型,而病理组织形态学类型有腺管样型、腺管乳头状型、未分化型、纤维母细胞型、印戒样细胞型、粘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血管母细胞型、小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并对其形态学特点及该瘤的诊断要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组织形态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石怀银 韦立新 +1 位作者 李向红 笪冀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4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并做相应的免疫组化染色,5例做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岁,男性9例,女性5例。肿瘤平均大小为6cm×5cm×4.5cm,与...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4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并做相应的免疫组化染色,5例做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岁,男性9例,女性5例。肿瘤平均大小为6cm×5cm×4.5cm,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切面呈灰褐色。镜检: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条索状、小梁状或实性排列。细胞核大小一致,核仁清楚。细胞质丰富,呈颗粒状。免疫组化染色14例均弥漫表达抗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神经内分泌标记物NSE和CgA少数细胞呈散在阳性,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为阴性。14例中6例于术后8~18个月内复发,4例发生肝脏、肺等远处转移。14例患者术后均死于肿瘤,存活时间13~36个月,平均24个月。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在细胞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方面均与胰腺导管细胞肿瘤以及胰腺内分泌肿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尔憩室出血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范开春 张林滋 +6 位作者 李春梅 王殿军 唐云 彭丽华 孙刚 黄启阳 杨云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9-732,共4页
目的分析麦克尔憩室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993年4月-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经小肠镜和(或)手术确诊的55例麦克尔憩室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5岁,所有患者均为反复或持续出血,34.55%(19/5... 目的分析麦克尔憩室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993年4月-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经小肠镜和(或)手术确诊的55例麦克尔憩室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5岁,所有患者均为反复或持续出血,34.55%(19/55)慢性中小量出血患者突然出现1次或以上大出血。憩室距回盲瓣中位距离67cm,憩室中位长度3.5cm,87.27%(48/55)憩室为单发。32.73%(18/55)患者的麦克尔憩室存在溃疡,44.74%(17/38)患者有胃黏膜异位,5.26%(2/38)患者有异位胰腺组织,5.26%(2/38)患者合并有间质瘤。对上述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口服小肠钡剂造影或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小肠插管钡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检查9、9锝同位素扫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及术中肠镜检查等,分别有22.22%(2/9)9、0.91%(20/22)、33.33%(6/18)2、5.00%(2/8)8、2.21%(16/19)、88.89%(8/9)、9.09%(1/11)、100.00%(2/2)的患者明确了麦克尔憩室诊断。口服小肠钡剂造影发现憩室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小肠插管钡灌肠检查(P〈0.001),胶囊内镜检查发现憩室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P〈0.01)。87.18%(34/39)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12.82%(5/39)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并未再复诊。结论中国麦克尔憩室出血多见于青年,确诊前常被诊断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憩室多为单发,距回盲瓣距离多为50100cm;憩室内异位胃黏膜是导致溃疡、出血的主要原因;小肠插管钡灌肠检查9、9锝同位素扫描和小肠镜检查对诊断麦克尔憩室敏感高;手术切除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尔憩室 胃肠出血 诊断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静 蔡幼铨 +5 位作者 程流泉 安宁豫 张爱莲 刘梅 李席如 郭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MR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病理学表现对照分析,探讨MR对于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总结术前行MR检查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共236例,采用盲法由放射科医生根据BI-R... 目的:分析乳腺MR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病理学表现对照分析,探讨MR对于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总结术前行MR检查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共236例,采用盲法由放射科医生根据BI-RADS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对其进行最终评估,由病理科医生分析MR误诊病例的病理学特征,探讨MR误诊的病理学基础。结果:236例乳腺病变(恶性152例,良性84例)中MR诊断错误25例,MR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78.6%,诊断准确率为89.4%;其中漏诊7例,包括导管内癌1例,粘液腺癌1例,浸润性筛状癌1例,髓样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MR误诊为恶性者18例,包括慢性炎症2例,脂肪坏死1例,腺病或增生6例,纤维腺瘤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结论:术前MR检查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MR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高,特异性相对低;分化好的乳腺癌及早期乳腺癌MR容易漏诊;慢性炎症、脂肪坏死、表现复杂的腺病及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癌鉴别有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RI BI-RADS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炎性假瘤到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浅谈病理形态学发展的过程 被引量:116
10
作者 纪小龙 马亚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炎性假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形态学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7例穿刺标本病理诊断影响因素的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湛博 李向红 +1 位作者 梁玉梅 赵连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 对多种引导方式下、多部位穿刺标本的病理诊断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 收集 2 4 6 7例在多种引导方式下多部位穿刺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的病例 ,对其病理诊断结果的确切程度进行分级 ,并对某些影响诊断确切程度的因素(年龄、... 目的 对多种引导方式下、多部位穿刺标本的病理诊断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 收集 2 4 6 7例在多种引导方式下多部位穿刺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的病例 ,对其病理诊断结果的确切程度进行分级 ,并对某些影响诊断确切程度的因素(年龄、性别、穿刺部位、引导设备、标本性状、结果性质 )进行了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获取目视下穿刺病例 110例 ,超声引导下 184 5例、X线引导下 138例 ,CT引导下 2 0 8例 ,超声定位后胸膜针穿刺 16 6例 ,并对各例病理诊断的确切程度进行了分级。剔除骨、颅内、前列腺、胸膜等部位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回归系数为 - 0 0 2 16 ,Wald χ2 =33 974 1,P =0 0 0 0 1)、引导方式 (回归系数为 0 15 38,Waldχ2 =9 5 970 ,P =0 0 0 19)、穿刺部位 (回归系数为 0 0 5 87,Waldχ2 =11 1917,P =0 0 0 0 8)、病灶大小 (回归系数为 - 0 0 6 4 7,Waldχ2 =10 80 0 9,P =0 0 0 1)、标本性状 (回归系数为 - 0 0 2 8,Waldχ2 =1 110 1,P =0 2 92 1)均影响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的确切程度 ,被列入回归方程。结论 影像引导的穿刺活检对全身各器官都可进行 ,患者的年龄、引导方式、穿刺部位、病灶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穿刺 病理诊断 影响因素 活组织检查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炎性假瘤与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1
12
作者 袁静 李向红 +1 位作者 吕亚莉 宋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发热、肝肿大、体重减轻等。大体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波浪状排列,其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散在分布的大的多形性细胞,核仁明显。肝脏炎性假瘤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镜下表现均与肝脏炎性假瘤十分相似,但肿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除R-S样细胞外,还可见到不少形态怪异的巨细胞,且免疫表型CD21、CD35阳性,EBER(EBV-encoded RNA原位杂交)阳性。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诊断时需注意与肝脏梭形细胞肿瘤甚至霍奇金淋巴瘤鉴别,树突状细胞免疫标记CD21、CD35阳性,特别是EBER原位杂交阳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脏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安宁豫 高元桂 +2 位作者 孟祥辉 李向红 桂秋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7 只制成急性自身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弥散加权(DW)和T2 WMRI技术于0 .5 ~48h 行系列扫描。计算病灶和对照侧不同时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7 只制成急性自身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弥散加权(DW)和T2 WMRI技术于0 .5 ~48h 行系列扫描。计算病灶和对照侧不同时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并与光镜和电镜对照分析。结果:栓塞后梗塞核心ADC 逐渐降低,在6 ~12h 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对应病理改变为细胞内水肿逐渐加重到细胞破裂、血管源性水肿出现,至组织坏死液化。T2 WI仅能显示血管源性水肿出现后的梗塞灶。结论:DWMRI敏感反映了脑缺血病理生理学演变过程,有助于确定梗塞后细胞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弥散成像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刚 于国 +1 位作者 晋薇 王殿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其免疫组化表达的意义。方法对7例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0(22~51)岁。穿刺活检3例,手术标...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其免疫组化表达的意义。方法对7例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0(22~51)岁。穿刺活检3例,手术标本4例,其中尸检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尤其活动后心悸加重、气短,病程最长为4年,平均12个月。病理组织学形态表现为腺管样型2例、腺管乳头状型2例、印戒样细胞型1例及纤维母细胞型2例。尸检2例大体见心包膜均弥漫性增厚,1例转移至右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另一例转移至右肾。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对CK5/6、Calretinin、CK、Vimentin、及EMA均呈阳性表达。7例CI染色均呈不同程度阳性改变,而对HCI染色则呈阴性。结论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心包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书敏 钟定荣 +1 位作者 邵云 高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7-219,共3页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复习 首次 嗜酸细胞 肾透明细胞癌 肾癌 混淆 角度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静 韦立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7例LESS的临 床病理特点,通过网织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来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 流血。HE染...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7例LESS的临 床病理特点,通过网织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来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 流血。HE染色见肿瘤组织成巢团样浸润,肿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肿瘤内有大量的小血管。网织纤维染色见网状纤 维丰富,围绕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14例CD10阳性,12例ER阳性,13例PR阳性,3例actin阳性,CD34、CD117、Melan A肿 瘤细胞均阴性。电镜观察见肿瘤细胞胞质内的中间丝呈杂乱无序的排列。结论 LESS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形态上看似良好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不一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肿瘤细胞 临床病理分析 网织纤维 电镜观察 临床病理特点 结论 排列 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17
17
作者 纪小龙 尹彤 申明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肺的病理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8
作者 申明识 尹彤 纪小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肺部病变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与其他肺部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行尸体解剖的SARS病例的肺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 ...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肺部病变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与其他肺部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行尸体解剖的SARS病例的肺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 ,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主要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并与病理资料完整的 16例病毒性肺炎、13例间质性肺炎的肺部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死亡的SARS病人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肺部损伤 ,但是各处病变轻重不一。肺泡腔内可见细颗粒样或泡状水肿液 ,其中可见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肺泡间隔表面可见透明膜覆盖 ,有的区域肺泡腔内出现机化性改变 ,肺泡腔和肺间质内可见大量的巨噬细胞浸润。同时 ,肺间质内的小动脉壁出现明显的损伤性改变。结论 SARS的肺部病理形态学特征可与其他肺部炎症性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肺组织 病理学 诊断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病毒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评价肝占位患者肝纤维化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闫荟同 唐文博 +3 位作者 宋欣 邓晋芳 罗渝昆 唐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7-369,373,共4页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所测肝占位患者肝实质硬度(LS)值与病理的相关性,评估ARFI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ARFI技术检测73例肝占位患者的LS值,对患者术后肿瘤周围肝组织进行病理Metavir分期,分析LS值与各病...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所测肝占位患者肝实质硬度(LS)值与病理的相关性,评估ARFI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ARFI技术检测73例肝占位患者的LS值,对患者术后肿瘤周围肝组织进行病理Metavir分期,分析LS值与各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LS值为0.98~3.96m/s,平均(1.78±0.53)m/s,与肝纤维化病理Metavir分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01)。肝纤维化病理分期F0~F4期LS值分别为(1.19±0.12)m/s、(1.25±0.13)m/s、(1.50±0.18)m/s、(1.66±0.19)m/s、(2.13±0.54)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2.92,P〈0.001);F0期与F1期L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RFI技术能够有效评价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活检在肝纤维化评估中的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肝硬化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璐 赵景民 +6 位作者 周光德 郭晓东 梁丽 赵雨来 李文淑 刘树红 韦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等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6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患者平均年龄为7.8岁,男女比例为2: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等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6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患者平均年龄为7.8岁,男女比例为2:4。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乏力(5/6),肝脾大(5/6)。3例患者伴有门脉高压,2例伴双肾实质弥漫性损害,1例伴肝功能异常。肝组织学特征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中大量胆管上皮增生,管腔囊状扩张,胆管内胆汁淤积,炎细胞浸润,肝组织内可形成假小叶结构,但多数肝细胞排列尚有序。结论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以青少年多见,汇管区纤维化、胆管增生扩张并结合临床资料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AROLI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