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网蛋白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学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菲菲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内质网/肌浆网主要的Ca2+结合蛋白,通过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和维持细胞Ca2+稳态而参与调节细胞凋亡、黏附、类固醇敏感性基因表达和自身免疫反应等,并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本文综述钙网...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内质网/肌浆网主要的Ca2+结合蛋白,通过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和维持细胞Ca2+稳态而参与调节细胞凋亡、黏附、类固醇敏感性基因表达和自身免疫反应等,并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本文综述钙网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心肌肥大与衰竭、血管新生和应激等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网蛋白 内质网 分子伴侣 Ca^2+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自噬的生理与病理生理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菲菲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199,共7页
自噬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降解长寿命蛋白质和细胞器的分解代谢过程。一定程度的自噬是一种内源性细胞保护机制,并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自噬不足或过度造成细胞稳态失调,加剧或导致细胞死亡。疾病和应激刺激可以造成心肌自噬活性明... 自噬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降解长寿命蛋白质和细胞器的分解代谢过程。一定程度的自噬是一种内源性细胞保护机制,并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自噬不足或过度造成细胞稳态失调,加剧或导致细胞死亡。疾病和应激刺激可以造成心肌自噬活性明显增高,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调控心肌自噬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本文综述心肌自噬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意义及其分子机制,为心肌损伤和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心肌缺血 再灌注 心力衰竭 线粒体 内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网蛋白在内皮细胞相关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卫红 刘秀华 武旭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等内皮相关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内皮结构与功能的损伤是内皮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内质网Ca2+结合蛋白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调节内皮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凋亡等过程,参与肿瘤、糖尿...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等内皮相关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内皮结构与功能的损伤是内皮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内质网Ca2+结合蛋白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调节内皮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凋亡等过程,参与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内皮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外源性CRT对肿瘤、眼部新生血管病变、慢性愈合不良性伤口和缺血性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本文综述钙网蛋白对内皮细胞的调节及其在内皮相关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网蛋白 内皮细胞 黏附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微循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振英 刘秀华 +2 位作者 郭晓笋 刘凤英 胡维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04-1409,共6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微循环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I-post C组和预处理(IPC)组(n=16),无创动脉夹夹闭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12h或24h建立大鼠后...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微循环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I-post C组和预处理(IPC)组(n=16),无创动脉夹夹闭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12h或24h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于再灌注结束时分别检测大鼠胫前肌血氧饱和度(StO2)、血流量、微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骨骼肌湿干重比值(W/D),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I-postC12h组W/D较I/R12h组低6.7%(P<0.05),骨骼肌肌原纤维水肿、溶解、分离和线粒体空泡样变性显著减轻;再灌注24hI-postC组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较I/R24h组高10.46%(P<0.05),与IPC组无显著差异。(2)再灌注24hI-postC组实验侧细静脉血流速度较I/R组高11.3%(P<0.05),细动、静脉收缩减轻(细动、静脉内径较I/R组分别高39.8%和24.1%,P<0.01),与IPC的保护效果接近(P>0.05)。结论:I-postC显著减轻骨骼肌I/R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改善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骨骼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效应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冒慧敏 史大卓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9-364,共6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及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支架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发展中共同的病理过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及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支架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发展中共同的病理过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种强效的促有丝分裂剂,在VSMCs增殖及迁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PDGF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促进VSMCs增殖及迁移的机制研究新进展,特别是通过抑制该靶点对VSMCs增殖及迁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琛 刘蜜 +3 位作者 王晓礽 宋丹丹 刘秀华 史大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机制是否与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有关。方法:采用乳鼠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转染CaN质粒使其过表达或CaN抑制剂FK506干扰其表达,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机制是否与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有关。方法:采用乳鼠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转染CaN质粒使其过表达或CaN抑制剂FK506干扰其表达,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药物预处理组、CaN过表达+药物预处理组、空载pCDB质粒+药物预处理组及CaN抑制剂+药物预处理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按CaN测试盒步骤测定心肌细胞CaN活性,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a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N过表达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PQS+H/R组比较,FK506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CaN活性及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抑制CaN活性可以减轻心肌细胞H/R损伤,但联合应用FK506对H/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不比单独应用PQS强,PQS减轻心肌细胞H/R损伤的机制可能与CaN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缺氧 复氧 钙调神经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自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友 朱苏红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5-419,共5页
内质网自噬是一种可以清除冗余内质网的选择性自噬,其主要功能是降解多余的内质网膜,控制内质网的体积维持细胞稳态,在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内质网自噬的研究历史、检测方法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内质网自噬 稳态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信号通路在内质网应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振嵘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I型跨膜蛋白,属于eIF2α上游激酶家族。当发生内质网应激时,PERK被激活,通过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I型跨膜蛋白,属于eIF2α上游激酶家族。当发生内质网应激时,PERK被激活,通过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抑制蛋白质合成,并活化转录活化因子4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参与细胞的整合应激反应。PERK本身的活性可以被特异性的磷酸酶去磷酸化抑制,所调控的信号途径在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代谢异常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内质网应激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纤形成调节因子1促进微丝修复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陶天琪 王晓礽 +2 位作者 刘蜜 李玉珍 刘秀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肌纤形成调节因子1(MR-1)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微丝修复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方法原代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过表达组、敲低组、过表达+模型组、敲低+模型组、转染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MR-1... 目的研究肌纤形成调节因子1(MR-1)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微丝修复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方法原代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过表达组、敲低组、过表达+模型组、敲低+模型组、转染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MR-1、肌球蛋白调节型轻链2(MLC-2)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R-1、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球状肌动蛋白(G-actin)、MLC-2蛋白相对含量和磷酸化,荧光染色法检测F-actin。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过表达+模型组F-actin排列紊乱,其F-actin/G-actin比值升高22.4%(P<0.01),MLC-2mRNA和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分别升高26.8%、24.8%和29.6%(P<0.01);而敲低+模型组F-actin排列紊乱,F-actin/G-actin比值降低10.1%(P<0.01),MLC-2mRNA和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分别降低18.8%、55.9%和37.6%(P<0.01)。结论 MR-1通过激活MLC-2/F-actin途径修复微丝,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细胞低氧 肌球蛋白类 转染 微丝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新方法——缺血后处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祝筱梅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内源性保护机制,即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前短时间内反复短暂再缺血处理,可明显减轻缺血组织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I-postC可在组织器官缺血...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内源性保护机制,即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前短时间内反复短暂再缺血处理,可明显减轻缺血组织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I-postC可在组织器官缺血事件发生之后实施,因而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I-postC实施方法、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的现状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及其在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菲菲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9-434,共6页
微循环遍及全身,直接参与机体物质、能量与信息传递,与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创伤、感染、休克等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判断关系密切,其功能改变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与蛋白质组分之间动态、复杂、精细的... 微循环遍及全身,直接参与机体物质、能量与信息传递,与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创伤、感染、休克等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判断关系密切,其功能改变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与蛋白质组分之间动态、复杂、精细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研究细胞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有助于阐明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微循环改变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及其在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质谱 微循环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骨骼肌组织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振英 刘秀华 +1 位作者 孙胜 郭晓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86-2190,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大鼠骨骼肌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n=6):假手术组和I/R组,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24h建立I/R模型;实验结束时提取骨骼肌组...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大鼠骨骼肌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n=6):假手术组和I/R组,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24h建立I/R模型;实验结束时提取骨骼肌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骨骼肌组织蛋白质,分析差异显示的蛋白质并选取7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双向电泳可分离(354±13)个蛋白质,点匹配率为(78.7±1.4)%,I/R诱导骨骼肌组织10种蛋白质出现明显差异表达,其中6种表达上调,3种表达下调,1种在I/R组为2个点。质谱鉴定出5个蛋白质为:线粒体醛脱氢酶(mitochondri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前体、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27kD protein,HSP27)和一未命名蛋白(I/R组表达升高)、α-肌动蛋白(α-actin,I/R组表达下降)、核转移因子2(nuclear transport factor2,NTF-2)在I/R组发生突变。结论:I/R损伤引起大鼠骨骼肌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其中α-肌动蛋白、ALDH和HSP27表达及NTF-2突变可能与I/R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蛋白质组 电泳 双向 凝胶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肌原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礽 刘秀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人肌原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myofibrillogenesis regulator 1,MR-1)是一个新近报道的人类功能基因,定位于2q35,mRNA全长755bp,编码一段14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心肌、骨骼肌、肾和肝中高表达。该基因与稍迟报道的发作性非运动源性运... 人肌原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myofibrillogenesis regulator 1,MR-1)是一个新近报道的人类功能基因,定位于2q35,mRNA全长755bp,编码一段14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心肌、骨骼肌、肾和肝中高表达。该基因与稍迟报道的发作性非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nonkinesigenic dyskinesia,PNKD)基因三条转录剪接异构体中最短的PNKD-3在定位和序列上几乎完全一致。较长的剪接异构体MR-1L(PNKD-1)只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异性表达,位于该亚型1号外显子上的碱基突变是导致PNKD的直接原因;MR-1S(PNKD-3)则被发现参与了心肌肥大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肌肉收缩相关装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生成调节因子-1 运动障碍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网蛋白介导缺氧预处理对心脏保护机制的研究
14
作者 武旭东 李卫红 +2 位作者 陶天琪 刘秀华 唐朝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HPC)对于心肌钙网蛋白表达与肌浆网钙稳态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8只,HPC组8只。复制SD大鼠HPC和心肌梗死模型,检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和最大下降速率(±dp...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HPC)对于心肌钙网蛋白表达与肌浆网钙稳态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8只,HPC组8只。复制SD大鼠HPC和心肌梗死模型,检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差速离心法制备心肌肌浆网并鉴定其纯度,以Millipore滤过法测定肌浆网Ca2+摄取活性和肌浆网Ca2+释放速率,Western blot检测钙网蛋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dp/dtmax和-dp/dtmax分别下降39%和46%(P<0.05);与模型组比较,HPC组分别升高43%和59%(P<0.05),肌浆网Ca2+摄取升高[(60.38±5.76)nmol Ca2+/(mg·min)vs(31.10±3.13)nmol Ca2+/(mg·min)],肌浆网Ca2+释放降低[(32.12±1.18)nmol Ca2+/(mg·15s)vs(39.61±1.16)nmol Ca2+/(mg·15s),P<0.05],钙网蛋白表达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HPC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上调钙网蛋白表达,改善心肌肌浆网Ca2+摄取和肌浆网Ca2+释放功能、减轻细胞内钙超载而保护缺血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网蛋白 缺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RNA^(Lys)基因上A8343G点突变与肾上腺源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朱海燕 杨丽娟 +5 位作者 曾春林 沈洪 周肖 王鑫鑫 孙胜 扬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21-3424,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ADH)的线粒体遗传背景,为临床诊治ADH提出新途径。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ADH患者15例(试验组),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内分泌检查及线粒体扫描分析。另选取1... 目的探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ADH)的线粒体遗传背景,为临床诊治ADH提出新途径。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ADH患者15例(试验组),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内分泌检查及线粒体扫描分析。另选取19例年龄、性别与试验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校正临床因素的影响后ADH患者与正常人群线粒体的表达差异。结果 (1)两组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ADH患者(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1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的线粒体tRNALys基因A8343G突变(属于单倍型H),而对照组中未发现本突变。结论线粒体tRNALys基因A8343G突变可能参与了ADH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 基因 线粒体 tRNALys基因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细胞凋亡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被引量:39
16
作者 刘蜜 王琛 +3 位作者 王晓礽 宋丹丹 刘秀华 史大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6-803,共8页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PQ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AMI组、牛磺酸(300 mg.kg-1.d-1)组及PQS(50、100和200 mg.kg-1.d-1...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PQ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AMI组、牛磺酸(300 mg.kg-1.d-1)组及PQS(50、100和200 mg.kg-1.d-1)组(n=15)。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各用药组用饮用水10 mL.kg-1.d-1溶解药物灌胃,sham组及AMI组予等量饮用水灌胃。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比色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TUNEL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钙网蛋白(CRT)、C/EBP同源蛋白(CHOP)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AMI组比较,PQS低、中、高剂量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降低17.2%、20.3%和38.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降低8.9%、9.0%和17.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降低31.4%、38.5%和66.9%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分别降低18.2%、18.8%和34.2%,射血分数分别升高44.9%、60.1%和118.0%,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升高55.4%、71.0%和148.0%,梗死范围分别降低4.6%、39.5%和55.8%(均P<0.05);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34.5%、35.9%和48.7%(P<0.01)。与AMI组比较,PQS 200 mg.kg-1.d-1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27.3%(P<0.05),GRP78和CRT蛋白表达分别降低79.9%和80.8%(P<0.01),CHOP和Bax分别降低42.5%和53.1%(P<0.01),Bcl-2表达升高1.1倍(P<0.01);上述保护作用的程度与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酸相近(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HOP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正相关(r=0.797,P<0.01)。结论:PQS剂量依赖性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其机制与抑制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通过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33
17
作者 王琛 李玉珍 +3 位作者 王晓礽 吕振嵘 史大卓 刘秀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从内质网应激(ERS)的角度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以台盼蓝染色法、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以RT...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从内质网应激(ERS)的角度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以台盼蓝染色法、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RS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钙网蛋白(CRT)、C/EBP同源蛋白(CHOP)、caspase-12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和H/R组心肌细胞相比,PQS+H/R组:(1)细胞凋亡率降低4.19%(P<0.05),存活率升高21.2%(P<0.05),LDH活性降低66.58%(P<0.05);(2)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升高30.9%和48.0%(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39.7%和48.4%(P<0.05);(3)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61.6%和37.7%(P<0.05),CRT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35.7%和52.2%(P<0.05);CHOP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57.0%和51.7%(P<0.05);剪切后的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34.9%(P<0.05)。结论:PQS可减轻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是降低H/R诱导的GRP78、CRT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CHOP、caspase-12等内质网凋亡通路激活,从而抑制过度ERS介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缺氧/复氧 内质网应激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软脑膜微循环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姚树桐 刘秀华 +2 位作者 汤旭明 孙胜 王家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I-postC及缺血预处理(IPC)组,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模型,于实验结束时观...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I-postC及缺血预处理(IPC)组,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模型,于实验结束时观测软脑膜微循环和脑表面血流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髓过氧化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记法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NF-κBp65的表达。结果:(1)I-postC明显改善微循环血流状态,减轻I/R所致的细动静脉收缩和脑表面血流量降低(均P<0.05),且脑组织VE-cadherin量减少程度较I/R组减轻(P<0.05);(2)与I/R组比较,I-postC组血浆sICAM-1含量、脑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增高(P<0.05),且脑组织NF-κB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I-postC可改善脑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其机制与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软脑膜微循环 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1通过抑制PERK/Nrf2途径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9
作者 陶天琪 王晓礽 +3 位作者 徐菲菲 刘蜜 李玉珍 刘秀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目的:研究肌原纤维形成调节因子1(MR-1)是否通过抑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减轻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方法:在原代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H/R模型上,采用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心肌细胞... 目的:研究肌原纤维形成调节因子1(MR-1)是否通过抑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减轻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方法:在原代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H/R模型上,采用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PERK、Nrf2、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Bcl-2和Bax的蛋白水平,研究过表达或敲低对于H/R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ERK/Nrf2途径活化的关系。结果:H/R引起心肌细胞凋亡;过表达MR-1减轻H/R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下调CHOP表达(P<0.05),引起Bcl-2/Bax值升高(P<0.01),并抑制H/R诱导的PERK磷酸化、Nrf2核转位和ATF4表达(P<0.01)。敲低MR-1加重H/R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CHOP表达上调(P<0.05)和Bcl-2/Bax值下降(P<0.01),并加重H/R诱导的PERK磷酸化(P<0.05)、Nrf2核转位和ATF4表达(P<0.01)。结论:MR-1通过抑制PERK/Nrf2途径而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缺氧 复氧 心肌细胞 肌原纤维形成调节因子1 蛋白激酶R样内质激酶 核因子E2 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毒胡萝卜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蜜 王晓礽 +3 位作者 陶天琪 徐菲菲 刘秀华 史大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35-1741,共7页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减轻毒胡萝卜素(TG)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control组、TG组、PQS(40 mg/L、80 mg/L及160 mg/L)+TG组、牛磺酸(40mmol/L)+TG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敲低+T...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减轻毒胡萝卜素(TG)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control组、TG组、PQS(40 mg/L、80 mg/L及160 mg/L)+TG组、牛磺酸(40mmol/L)+TG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敲低+TG组及随机双链RNA转染对照(mock)+TG组。通过向培养液中加入1μmol/L TG作用24 h诱导离体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以RNAi方法敲低心肌细胞PERK基因。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及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ERS)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钙网蛋白(CRT)、PERK、p-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eIF2α)、p-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孵育明显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活力,上调PERK和eIF2α磷酸化以及GRP78、CRT、ATF4、CHOP及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P<0.05);与TG组比较,PQS 160 mg/L及敲低PERK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活力(P<0.05);3种不同浓度的PQS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5),敲低PERK基因及PQS(160 mg/L)预处理均可降低ERS分子GRP78、CRT、ATF4及CHOP表达,降低PERK及eIF2α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PQS 160 mg/L减轻ERS诱导剂TG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PQS预处理可以模拟PERK敲低减轻TG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效应,提示PERK-eIF2α-ATF4-CHOP途径参与PQS减轻ERS相关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毒胡萝卜素 心肌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