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公益资助项目人工耳蜗植入129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新建 张山山 +4 位作者 韩明昱 刘军 侯朝晖 刘明波 韩维举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两年间海南省公益资助项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病例,分析耳聋原因构成、内耳畸形分类及手术所见。方法:经筛查符合残联人工耳蜗植入的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专科检查、听力学检查、颞骨CT、头颅MRI及内听道水成像,常规方... 目的回顾性总结两年间海南省公益资助项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病例,分析耳聋原因构成、内耳畸形分类及手术所见。方法:经筛查符合残联人工耳蜗植入的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专科检查、听力学检查、颞骨CT、头颅MRI及内听道水成像,常规方法人工耳蜗植入,比较影像学及术中所见,总结耳聋原因构成。结果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29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小于2岁20例(15.50%),小于6岁68例(52.71%),小于12岁91例(70.54%),小于18岁111例(86.04%),平均年龄为:4.9岁,中位年龄:4.6岁,12例(9.3%)为语后聋,其余117例(90.7%)均为语前聋。中耳、内耳结构均正常者104例;内耳畸形17例,其中包括有1例耳蜗分隔不全Ⅰ型(IP-Ⅰ),13例耳蜗分隔不全Ⅱ型(IP-Ⅱ),1例耳蜗分隔不全Ⅲ型(IP-Ⅲ),1例共同腔畸形,1例前庭发育不全;另有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3例耳蜗底转骨化;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伴耳蜗底转纤维化;1例鼻咽癌放化疗后。术耳听性脑干反应(ABR)33例有反应,96例未引出反应;术耳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SSR)中87例有反应,7例无反应,35例未做该检查;术耳声导抗测试226 Hz鼓室曲线A型57例,As型59例,Ad型2例,B型5例,C型6例。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电极,神经反应摇测值(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反应良好。术后7例患者因耳蜗故障行同侧二次手术,无面瘫等并发症。结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多数内耳结构正常,少数伴有内耳畸形,对于内耳畸形患者,严格的术前评估,精准的术中植入,精心的术后处理,是保证人工耳蜗植入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耳蜗 内耳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震性耳聋临床表型及治疗效果与外周炎症细胞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石敏 朱玉莹 +7 位作者 吕萍 李新建 黄邦清 彭新 李北成 杨颖 刘明波 朱玉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爆震性耳聋发生后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变化,研究外周炎症细胞与爆震性耳聋临床表型及治疗效果相关性。方法对14例(16耳)爆震性耳聋发生后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的爆震性耳聋患者间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 目的通过分析爆震性耳聋发生后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变化,研究外周炎症细胞与爆震性耳聋临床表型及治疗效果相关性。方法对14例(16耳)爆震性耳聋发生后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的爆震性耳聋患者间外周血炎症细胞指标的分布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为轻度68.8%、中度25.0%、重度6.3%;其听力图类型主要为陡降型56.25%、平坦型31.25%、钟型6.25%;治疗前后比较其听觉阈值结果,250、1000、2000、4000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50%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升高,50.00%的患者淋巴细胞降低,单核细胞值正常与降低患者分别各占37.50%,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的患者超过62.50%;经治疗,9耳有效,7耳无效,不同疗效患者间外周血炎症指标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尚未发现外周炎症细胞变化与噪声性耳聋临床表型及治疗预后直接相关,仍需未来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性耳聋 炎症 炎症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新建 翟性友 刘明波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数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5年发表的有关CSOM病原...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数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5年发表的有关CSOM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描述性文献,共筛选出18篇文献进入本研究。对文献中所有患者的分布地区、一般性资料、病原菌检出率、革兰阳性菌数量、革兰阴性菌数量、真菌数量以及其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共研究CSOM患者3451耳,2863耳培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2.67%,共培养出病原菌3374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1650株,占48.90%,革兰阴性(G-)菌1414株,占41.91%,真菌310株,占9.19%。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前两位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00株,占23.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552株,占16.36%),革兰阴性菌检出前三位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612株,占18.14%)、肺炎克雷伯杆菌(170株,占5.04%)、变形杆菌(166株,占4.92%)。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苯唑西林、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G耐药性很高。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变形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敏感性较低。结论 CSOM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变形杆菌,真菌感染已不容忽视。根据药敏结果数据可得出经验性一线用药为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成人)、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滴耳液也可做为局部用药。临床选择抗生素应以药敏结果为标准,在无相应条件时,可参考本研究结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畸形诊疗策略
4
作者 苏钰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耳通过外、中、内耳三部分协同完成听的功能,是精密的人体感觉器官之一。因各部分胚胎起源不同,发育中的微小事件极易导致耳的形态和功能异常。耳畸形发生率高但轻重不一,表现复杂,除了影响听力和耳廓的外形,还可能合并颌面发育异常,甚... 耳通过外、中、内耳三部分协同完成听的功能,是精密的人体感觉器官之一。因各部分胚胎起源不同,发育中的微小事件极易导致耳的形态和功能异常。耳畸形发生率高但轻重不一,表现复杂,除了影响听力和耳廓的外形,还可能合并颌面发育异常,甚至为全身系统综合征的一部分。耳畸形的治疗因同时涉及功能及外观,具有时序性,且部分类型的治疗有时间窗限制,需根据不同的耳畸形类型、患儿发育不同阶段进行治疗。因而,多学科合作、个体化设计及系统化治疗在耳畸形的诊疗策略选择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畸形 听力 外观 诊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气候规律对突发性聋发病和治疗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吕钟琪 雷永红 +2 位作者 梁允兴 马丽萍 李新建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气候规律对突发性聋发病和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海南省突发性聋病例282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被试发病时间和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本研究282例患者平均年龄47.25±16.95岁,健康组190例,基础疾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气候规律对突发性聋发病和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海南省突发性聋病例282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被试发病时间和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本研究282例患者平均年龄47.25±16.95岁,健康组190例,基础疾病组92例,旱季患者较多,雨季较少,3月份最多,5月份最少。虽然总体发病无明显气候规律,但其中的基础疾病组发病更集中于旱季(P<0.05)。旱季与雨季听力下降类型均以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为主。基础疾病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健康组。结论突聋伴随基础疾病人群在旱季更易发病,该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稍差。因此,旱季时需要注重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气候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碘图的光谱CT多模态参数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刘静垚 樊文萍 +4 位作者 刘梦琦 葛文浩 姚慧 刘明波 陈志晔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 评估光谱CT定量增强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行颈部光谱CT增强的59例患者能谱基数据,采用Multiphase软件生成动脉增强分数(AEF)图和细胞外容积(... 目的 评估光谱CT定量增强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行颈部光谱CT增强的59例患者能谱基数据,采用Multiphase软件生成动脉增强分数(AEF)图和细胞外容积(ECV)图,并测量病灶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AEF及ECV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对AEF及ECV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并对比较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的AEF及ECV值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AEF及ECV值(UAEF=1311.00, PAEF=0.02;UECV=394.50, PECV<0.0001)。AEF、ECV及AEF联合ECV诊断PT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3、0.887及0.907,约登指数分别为0.271、0.661及0.678。AEF及ECV联合诊断PTC的模型为Y=-0.033×AEF-0.185×ECV+10.084(Y>0.697诊断PTC)。结论 光谱CT定量参数AEF联合ECV对PTC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诊断PTC的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甲状腺乳头状癌 动脉增强分数 细胞外容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O1抑制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任楠 刘金婧 +2 位作者 徐海铭 赵凯 刘明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8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碘甲原氨酸脱碘酶Ⅰ(DIO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侵袭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TU686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TU686细胞)和DIO1过表达组(转染DIO1),并根据过表达量继续分为DIO1-1μg组、DIO1-2μg组。RT-qPCR检测DIO1基因表达,CCK-8... 目的研究碘甲原氨酸脱碘酶Ⅰ(DIO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侵袭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TU686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TU686细胞)和DIO1过表达组(转染DIO1),并根据过表达量继续分为DIO1-1μg组、DIO1-2μg组。RT-qPCR检测DIO1基因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PI/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基因探针富集分析相关基因集的富集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IO1、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p-S6K1、p-4EBP1、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IO1过表达组DIO1 mRNA、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4、48、72 h,DIO1过表达组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1)。DIO1过表达组PI染色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DIO1过表达组相对迁移距离短于对照组(P<0.01)。DIO1过表达组迁移及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P<0.01)。DIO1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mTORC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集的表达呈负相关(NES<0)。DIO1-1μg组、DIO1-2μg组E-cadherin高于对照组,N-cadherin、Vimentin、p-S6K1和p-4EBP1低于对照组(P<0.01)。DIO1-1μg组、DIO1-2μg组与对照组p-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O1可作为抑癌基因,在LSCC侵袭转移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碘甲原氨酸脱碘酶Ⅰ 侵袭与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