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程流泉 高元桂 +2 位作者 盛复庚 孙玮 蔡幼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CMRA)图像质量 (IQ)评价方法。方法  86例CMRA检查者 ,使用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 (FIESTA)共进行 73 4次采样。采用分级的IQ评价方法 ,分别对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和组织对比度... 目的 建立一种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CMRA)图像质量 (IQ)评价方法。方法  86例CMRA检查者 ,使用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 (FIESTA)共进行 73 4次采样。采用分级的IQ评价方法 ,分别对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和组织对比度三个方面进行评分 (0~ 2 ) ,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质量分级(0~Ⅳ ) ,并与传统的图像质量分级方法进行比较 ;对分级较低的图像低评分项进行调整后重新扫描。结果 分级的IQ评价方法与传统的分级方法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r =0 .96,P <0 .0 5。按照评分项调整后重复扫描 ,2 5次扫描的图像质量提高 1~ 3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评分分级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反映CMRA的IQ影响因素 ,有利于CMRA图像质量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雪梅 蔡剑鸣 +3 位作者 于慧玲 彭超英 娄昕 肖玉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 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126例经CT、MRI证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26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进行观察, 同时...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 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126例经CT、MRI证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26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进行观察, 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82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8.3%;而非缺 血性脑血管病组126例中仅38例,发生率为3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能早期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磁共振1H波谱研究乳腺病变的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金光暐 蔡幼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2-295,共4页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波谱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q-空间扩散成像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李德军 包尚联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 探讨 q 空间成像在 1.5T临床用设备上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2名成年健康志愿者分别用不同的 q值进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 ,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水分子的位移分布。结果 通过对所有被试的平均 ,能够获得水分子的扩散位移轮廓分布。结... 目的 探讨 q 空间成像在 1.5T临床用设备上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2名成年健康志愿者分别用不同的 q值进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 ,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水分子的位移分布。结果 通过对所有被试的平均 ,能够获得水分子的扩散位移轮廓分布。结论 使用 q 空间成像可以提供活体内的水分子扩散的定量信息 ,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空间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心电门控屏气MRA诊断肾动脉狭窄 被引量:4
5
作者 安宁豫 刘新 +2 位作者 金光 赵廷强 刘铁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心电门控FIESTA序列作为一种无需造影剂的MRA技术对肾动脉显示及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材料和方法:连续6 0例临床有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患者行肾动脉三维心电门控屏气MRA( 3DECG gatedbreath holdMRA)和三维增... 目的:评价三维心电门控FIESTA序列作为一种无需造影剂的MRA技术对肾动脉显示及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材料和方法:连续6 0例临床有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患者行肾动脉三维心电门控屏气MRA( 3DECG gatedbreath holdMRA)和三维增强MRA( 3DCE MRA)对照检查。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独立评价两种技术的重建图像并描述肾动脉表现,包括正常、分支显示程度、早期分支、显示副肾动脉、显著狭窄( >50 % )和动脉硬化(轻度狭窄)。结果:3DCE MRA检查中有2例因未能屏气图像明显模糊,1例因高压注射时造影剂漏出检查失败;3DECG gatedMRA检查中1例因身体过度虚弱而终止检查。3DCE MRA有6 1 ( 6 1 /1 1 1 )支显示到肾段动脉,9( 9/1 1 1 )支显示到亚段肾动脉;3DECG gatedMRA有56 ( 56 /1 1 1 )支显示到肾段动脉,2 ( 2 /1 1 1 )支显示到亚段肾动脉。以3DCE MRA为标准,3DECG gatedMRA诊断肾动脉显著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 .6 %、82 .6 %和97.7% ,优劣性检验χ2 =0 .1 6 6 7,P >0 .0 5。结论:以3DFIESTA为基础的三维心电门控屏气MRA无需造影剂,诊断肾动脉狭窄与三维增强MRA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以作为肾动脉狭窄诊断的筛查和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MRA诊断 心电门控 屏气 慢性肾功能不全 MRA检查 P〉0.05 肾段动脉 增强MRA 造影剂 三维增强 对照检查 重建图像 副肾动脉 动脉硬化 检查失败 高压注射 准确性 显示 实用性 高血压 特异性 敏感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岩 马林 +1 位作者 李德军 郭行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健康人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部分参数值。方法使用SE-EPI序列对22名健康志愿者行DTI扫描。在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节段颈髓各项参数值(ADC、FA、RA)以及本征值(λ1、λ2、λ3);在横轴位同一颈髓节段(C3水平)不同部位分别测... 目的定量分析健康人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部分参数值。方法使用SE-EPI序列对22名健康志愿者行DTI扫描。在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节段颈髓各项参数值(ADC、FA、RA)以及本征值(λ1、λ2、λ3);在横轴位同一颈髓节段(C3水平)不同部位分别测量各项参数值。结果矢状位测得颈髓C3水平FA值及RA值较其余部位高(P<0.05);横轴位测得颈髓前索FA及RA值较其余部位低而其ADC值较其余部位高(P<0.05)。结论使用SE-EPI序列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检查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DTI可以定量测量颈髓的各项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辅助活检对空心针活检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存在差异的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知力 刘刚 +1 位作者 万文博 丁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评价在空心针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存在差异的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真空辅助活检(vacuum-assisted biopsy,VAB)是否可获得准确的病理结果,产生病理升级。材料和方法:2007-01~2008-06,对接受16GCNB的969例... 目的:评价在空心针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存在差异的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真空辅助活检(vacuum-assisted biopsy,VAB)是否可获得准确的病理结果,产生病理升级。材料和方法:2007-01~2008-06,对接受16GCNB的969例患者的1069个病灶进行超声诊断及穿刺病理分析。其中,28个病灶超声诊断为可疑恶性,但CNB活检得到非恶性结果,采用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再次活检。所有VAB证实为良性的病灶均需要临床随访1年以上,所有VAB证实为恶性的病灶均需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本组中,28个病灶的CNB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存在差异,占2.6%(28/1069)。28个病灶中,VAB再次活检证实6个病灶存在病理升级,占21.4%(6/28)。其中,1例由腺病升级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1例由腺病升级为浸润性导管癌(infi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1例由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升级为IDC,2例由导管内乳头状瘤升级为DCIS,1例由硬化性腺病升级为浸润性小叶癌(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ILC)。结论:真空辅助活检系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样本的取材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其在评价CNB与超声诊断存在差异的病例中可获得更为准确的病理结果,产生病理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成像诊断疲劳骨折 被引量:8
8
作者 邬海博 蔡幼铨 +1 位作者 马林 李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分析MRI对于疲劳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 16例经随访证实的疲劳骨折 ,其中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16~ 44岁 ,均接受MR扫描及普通X线检查 ,7例接受CT检查。结果 与传统X线及CT比较 ,MRI可显示疲劳骨折的骨折线 ,且能显示其相... 目的 分析MRI对于疲劳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 16例经随访证实的疲劳骨折 ,其中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16~ 44岁 ,均接受MR扫描及普通X线检查 ,7例接受CT检查。结果 与传统X线及CT比较 ,MRI可显示疲劳骨折的骨折线 ,且能显示其相对早期改变 ,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结论 MRI有助于疲劳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疲劳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 Matlab平台的扩散张量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德军 包尚联 +1 位作者 朱朝喆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114-1117,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在普通计算机上根据磁共振成像系统测量所得到的扩散张量数据计算扩散张量参数的方法 ,并且基于Matlab编程语言实现了目前应用较广的临床参数 ,如表观扩散系数、扩散张量的最大特征值。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各向异性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刚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8-340,共3页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起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少见肿瘤。肿瘤常发生在软组织,在中枢神经系统则罕见发生。虽然影像学表现非常类似于脑膜瘤,但在组织病理分类上为单独一类。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显著的侵袭性并富含血管,治疗方法与脑膜瘤有明...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起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少见肿瘤。肿瘤常发生在软组织,在中枢神经系统则罕见发生。虽然影像学表现非常类似于脑膜瘤,但在组织病理分类上为单独一类。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显著的侵袭性并富含血管,治疗方法与脑膜瘤有明显不同,需要更完整地手术切除,所以术前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有助于与脑膜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娄昕 梁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描述椎体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经病理证实的椎体骨巨细胞瘤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 :3例病灶均累及椎体和附件。 2例发生于腰椎 ,呈多囊融合囊实性混杂信号影 ,其中 1例可见液 -液平面。... 目的 :描述椎体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经病理证实的椎体骨巨细胞瘤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 :3例病灶均累及椎体和附件。 2例发生于腰椎 ,呈多囊融合囊实性混杂信号影 ,其中 1例可见液 -液平面。另 1例发生于胸椎 ,信号呈相对均一的等T1稍短T2影 ,无囊性改变。增强扫描后病灶有不均一中等度增强 ,囊性部分无增强。结论 :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典型病例可做到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肿瘤 骨巨细胞瘤 MRI 影像学表现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模型LAC-BSA-SPIO增强MR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飞鸽 许乙凯 +3 位作者 余田 李龙 孙希杰 曲华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LAC-BSA-SPIO对检出肝脏病灶,尤其是微小病灶的潜在价值及其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建立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分别测试LAC-BSA-SPIO最佳注射剂量和最佳扫描时间。28只大鼠MRI平扫序列为SET2map、FSET2WI、SET1WI、FR... 目的:探讨LAC-BSA-SPIO对检出肝脏病灶,尤其是微小病灶的潜在价值及其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建立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分别测试LAC-BSA-SPIO最佳注射剂量和最佳扫描时间。28只大鼠MRI平扫序列为SET2map、FSET2WI、SET1WI、FRFSET2WI、GRE、3DFIESTA、SWI,注射LAC-BSA-SPIO(50μmolFe/kg)后30min行增强扫描。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28只,共检出≥2mm的病灶63个,包括36个为肝细胞癌(HCC),19个腺瘤性增生结节(AHN),8个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CNR最高的是50μmolFe/kgLAC-BSA-SPIO组;CNR最高的是30min组。增强扫描后AHN、IMT和HCC之间的T2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R下降最明显的依次是GRE、3DFIESTA、FSET2WI、FRFSET2WI。在所有的序列上,HCC、AHN、IMT增强扫描前后的CNR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所有序列增强扫描前后的差值在HCC、AHN、IMT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C-BSA-SPIO有助于提高肿瘤-肝脏的CNR,对于肝硬化性肝癌的病灶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最佳剂量为50μmolFe/kg,最佳扫描时间为静脉注射后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物实验 大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成像在单椎体塌陷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3
作者 娄昕 蔡幼铨 +1 位作者 梁燕 赵廷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描述骨折或骨转移所致单椎体塌陷性病变的MRI表现 ,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3例单椎体塌陷性病变行MR检查 ,其中 2 9例临床证实 ,4例穿刺活检证实 ,良性 13例 ,恶性 2 0例 ,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与良性病变相比 ,恶性者... 目的 描述骨折或骨转移所致单椎体塌陷性病变的MRI表现 ,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3例单椎体塌陷性病变行MR检查 ,其中 2 9例临床证实 ,4例穿刺活检证实 ,良性 13例 ,恶性 2 0例 ,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与良性病变相比 ,恶性者常伴瘤周水肿 ,边界模糊 ,受累椎体鲜有残存骨髓影 ,受侵附件多呈膨胀性改变 ,常伴椎旁软组织影 ,强化欠均匀 ,追随观察病灶增大变多或无明显改变。结论 MRI能较好鉴别单椎体塌陷性病变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椎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