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学峰 王瑶 高长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55-85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TEE监测体外循环下行心外科手术患者90例,于体外循环前和心脏复跳后对患者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对27例瓣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评价,均未...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TEE监测体外循环下行心外科手术患者90例,于体外循环前和心脏复跳后对患者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对27例瓣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评价,均未发生瓣周漏,其中2例左房室瓣修复术后因左房室瓣中度反流遂改为瓣膜置换术;2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在TEE引导下完成动静脉插管及心脏停跳液灌注;20例行左室室壁瘤切除及左室成形术者术后即刻观察左室形状及计算左室容积指数;1例Morrow手术患者术中行TEE检查即刻观察到SAM现象消失,最大压力阶差由144mmHg减至50mmHg,没有发生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90例患者均未发生TEE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TEE检查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中一项重要的即刻监测和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血管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衰竭54例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磊 高长青 +4 位作者 肖苍松 姜胜利 王嵘 叶卫华 龚志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外科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ARF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1个月~79岁,中位年龄52岁。行冠状动脉旁路...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外科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ARF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1个月~79岁,中位年龄52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0例,瓣膜手术22例,CABG+瓣膜手术4例,主动脉手术14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4例。50例采用床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4例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结果住院期间死亡9例,病死率16.7%,术后开胸探查止血8例,拔管失败4例。9例死亡患者中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采用CRRT及腹膜透析治疗后,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下降明显(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发现出血或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后ARF应早期发现、及时处理,CRRT及腹膜透析是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ARF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肾损伤 肾替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机器人微创外科修补术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汪成 杨明 +4 位作者 肖苍松 王刚 王加利 申磊磊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术后早期及近期随访结果,评估两种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机器人心脏不停跳ASD修补术的30例成年患... 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术后早期及近期随访结果,评估两种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机器人心脏不停跳ASD修补术的30例成年患者作为机器人组(TEASD-R),并采取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30例成年患者作为介入组(TIASD-O)。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相关情况、术后近期随访结果、术后30d及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TEASD-R组无术后早期及近期并发症(残余分流、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栓塞及新发心律失常等),而TIASD-O组存在相应并发症,其中两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术后早期右心房大小、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0d躯体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微创ASD修补术后近期无三尖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适应证较广,但也存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微创手术 介入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 手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年单中心的经验与桥血管通畅性长期随访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国鹏 杨明 +4 位作者 吴扬 王刚 王加利 闫军兰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1月24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7例,女53例,平均年龄59岁,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100例... 目的探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1月24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7例,女53例,平均年龄59岁,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100例,机器人乳内动脉游离+胸壁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140例。术后每6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桥血管通畅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转为正中开胸或体外循环,共包括237例单侧乳内动脉(IMA)游离和3例双侧IMA游离,无手术死亡。24例(10%)使用杂交技术。术后随访41.1±12.9个月,无死亡、中风或心肌梗死发生。术后随访3年(最长时间91个月)的结果显示,TECAB组IMA移植通畅率为97.1%,MIDCAB组IMA移植通畅率为96.4%。结论机器人辅助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特定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乳内动脉桥可以保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机器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宁宁 高长青 +3 位作者 姜胜利 任崇雷 盛炜 姚名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46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66.8&#...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46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66.8±76.4岁,16例行CABG+二尖瓣置换术,30例行CABG+二尖瓣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测定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1例二尖瓣成形+CABG患者术后早期死于心力衰竭,余45例均治愈出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术后7d患者左室内径从51.8±10.4mm降至46.8±8.1mm(P<0.01),左室射血分数(54.3%±10.1%)与术前(53.4%±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处理二尖瓣后早期效果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闭锁不全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军队医院ICU护理品管圈应用与培训情况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高玲 丁艳琼 徐文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67-69,共3页
目的了解当前军队医院ICU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与培训情况,为品管圈活动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5所军队医院55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50.91%的医院开展过护理品管圈活动,27.27%的科室计划开展品管圈活动... 目的了解当前军队医院ICU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与培训情况,为品管圈活动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5所军队医院55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50.91%的医院开展过护理品管圈活动,27.27%的科室计划开展品管圈活动,81.82%的护理人员有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意愿。对活动认识不够、工作忙、、品管手法不熟练及学习气氛不足是开展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对品管圈十大步骤及品管手法掌握平均得分较低(2.68±0.32)分。结论目前军队三甲医院ICU护理品管圈活动开展比较广泛,且应用需求强烈;但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的步骤及品管手法掌握水平较低,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以提高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军队医院 品管手法 品管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盛炜 李伯君 +2 位作者 叶卫华 李东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心脏外科手术 成年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深低温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佳春 王加利 +2 位作者 骆荩 丁振元 张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DHCC)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管理方法。方法1997年12月-200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共54例患者应用DHECC技术,其中大血管手术34例,复杂先心病10例,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5例,腹部肿瘤伴右房或下腔静脉瘤栓5例。... 目的探讨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DHCC)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管理方法。方法1997年12月-200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共54例患者应用DHECC技术,其中大血管手术34例,复杂先心病10例,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5例,腹部肿瘤伴右房或下腔静脉瘤栓5例。建立体外循环的动脉灌注采用升主动脉(n=25)、腋动脉(n=18)、股动脉(n=11)途径,静脉引流采用上下腔静脉插管(n=21)、右腔房管(n=25)、股静脉(n=8)途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体外循环的建立方法、时间、温度、流量及应用效果等。结果术中通过不同部位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应用含血心肌保护灌注34例(62.96%),脑保护灌注7例,超滤技术49例。体外循环时间63~414(178.6±74.4)min,46例主动脉阻断时间16~259(123.4±52.2)min,43例停循环时间2-109(30.0±22.4)min,最低鼻咽温13.6-25.7(19.61±3.40)℃,最低肛温15.2-30.5(21.58±3.63)℃。自动复苏36例(66.7%)。术后早期死亡4例(7.4%)。结论DH ECC不仅可为外科手术提供无血或少血、较为清晰的手术野,也可用于常规方法不易完成的复杂手术,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低温 人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9
作者 吴扬 肖苍松 +2 位作者 王嵘 刘国鹏 高长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提出对这种复杂畸形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6年10月,共1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提出对这种复杂畸形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6年10月,共1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冠脉解剖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总结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特征性指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例患者术后心梗严重低心排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04.8±44.9)min,阻断时间(71.9±34.1)min,呼吸机辅助呼吸(26.0±20.5)h,术后出院时间(12.5±7.7)d。术后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1例;心肌梗死2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经电话或再次住院随访,1例患者失访。随访患者均无症状存活。平均随访58.2(10~105)个月。无因心脏事件再次手术患者。结论对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这种少见畸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多源螺旋CT三维重建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术式应选择个体化方案,手术近远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扩张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外科两种停跳液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10
作者 袁师敏 朱朗标 +5 位作者 李功宋 刘明辉 董超 黎国犀 骆荩 董振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43-345,共3页
本文报告了心脏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冷晶体停跳液(St.Thomas医院液)和温血停跳液两种心肌保护条件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SOD及MDA组间比较均无显... 本文报告了心脏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冷晶体停跳液(St.Thomas医院液)和温血停跳液两种心肌保护条件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SOD及MDA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停机前1h血清MDA与SOD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且相关系数相差不显著,表明两组心肌损伤程度及心肌保护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跳液 丙二醛 人工心瓣膜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扩血管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帆 李伯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1-493,共3页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血管舒张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冠心病外科
12
作者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0-662,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的三种提取成分对氧自由基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72
13
作者 汪德清 沈文梅 +3 位作者 田亚平 孙仲怡 袁师敏 江朝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研究从黄芪中分离出的总黄酮(TFA)、总皂甙(TSA)和总多糖(TPA)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多形核白细胞呼吸爆发介导鲁米诺化学发光及H2O2Fe2+诱导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三个实验体系的作用。结果表明,TFA和TS... 研究从黄芪中分离出的总黄酮(TFA)、总皂甙(TSA)和总多糖(TPA)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多形核白细胞呼吸爆发介导鲁米诺化学发光及H2O2Fe2+诱导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三个实验体系的作用。结果表明,TFA和TSA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其中TFA效果最好,TSA次之,提示黄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TFA和TSA。TPA对氧自由基有部分清除作用.但作用强度随其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过氧化脂质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中期随访 被引量:15
14
作者 肖苍松 王嵘 +12 位作者 李伯君 吴扬 王刚 任崇雷 叶卫华 盛炜 李佳春 王加利 陈婷婷 周琪 张涛 马兰 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ECABG)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ECABG共45例。手术指征包括急性心梗(AMI)后心源性休克(5例)、急性左心衰(6例)及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34例)。20例AMI1周内手术,术前使用主动...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ECABG)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ECABG共45例。手术指征包括急性心梗(AMI)后心源性休克(5例)、急性左心衰(6例)及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34例)。20例AMI1周内手术,术前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18例。均为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15例。两次以上心肌梗死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其中2例须血液透析。全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停跳下手术。左乳内动脉(LIMA)与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它靶血管吻合。采用顺灌加静脉桥灌冷血停跳液或HTK液保护心肌。CPB时间104.2±29.7 min,阻断升主动脉69.0±21.3min。左乳内动脉(LIMA)使用率100%,平均搭桥2.9±0.6支。结果痊愈出院41例,住院死亡4例(8.9%),其中与心脏相关死亡1例(2.2%)。术前放置IABP者除1例死于MOSF外,余者术后25.5±9.7 h停用IABP。随访到38例,随访率92.7%,随访时间平均37.3±16.7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生存率94.7%。心功能(NYHA)Ⅰ级和Ⅱ级共35例(92.1%),心血管事件免除率90.5%。随访超声心动图,左室前后径(43.4±5.4 mm)较术前(48.5±5.5 mm)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55.7%±8.9%)与术前(43.5%±9.6%)显著改善(P<0.05)。冠脉CTA评价LIMA桥血管通畅率为95.8%,GSV通畅率为90.5%。结论尽管ECABG风险高,但如果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得当,围术期处理完善,心脏相关死亡率虽有所增加,但近中期生存率、心血管事件免除率和心功能等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周琪 王刚 +1 位作者 高长青 陈婷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CABG)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ABG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乌司他丁组(U组,n=20)。U组于体外循环(CPB)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5×104U/kg,C组于相同时间静脉滴注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CABG)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ABG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乌司他丁组(U组,n=20)。U组于体外循环(CPB)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5×104U/kg,C组于相同时间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1h(T2)、CPB后1h(T3)、CPB后24h(T4)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与T1相比,2组患者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10及NE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U组在T2,T3,T4的TNF-α,IL-6及NE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IL-10的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U组患者术后肺、肾及脑功能明显优于C组(P<0.05),心、肝功能及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姜胜利 高长青 +4 位作者 李伯君 肖苍松 吴扬 任崇雷 赵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28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病17例(1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其他2例。同期行主... 目的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28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病17例(1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其他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采用机械瓣膜8枚,进口生物瓣膜20枚。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9例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并行心肌保护术,另外19例均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行三尖瓣置换手术,其中6例经股动脉插管。24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4例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胸腔进行手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均为联合瓣膜置换患者,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2例术前合并肾功不全、术后加重,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稳定;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多次换药后痊愈。除死亡患者外,其余患者复查超声均显示瓣膜功能正常,无瓣周漏。结论三尖瓣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对单纯的三尖瓣置换术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远期可能发生重度三尖瓣病变,需要进行再次心脏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路可降低再次心脏手术风险;三尖瓣病变严重患者大都合并全身代谢营养障碍,对营养障碍的纠正应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对于三尖瓣置换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三尖瓣闭锁不全 三尖瓣狭窄 心脏瓣膜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明 高长青 +3 位作者 王刚 王加利 肖苍松 吴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1-1723,共3页
目的总结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于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二尖瓣成形44例,二尖瓣置换16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股动静... 目的总结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于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二尖瓣成形44例,二尖瓣置换16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打直径为0.8 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1.5 cm工作孔1个,术者于操作台前、三微成像系统下遥控微创器械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后即刻食道超声评估手术效果。术后常规进行随访。结果无手术死亡及中术式转化。二尖瓣成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2.2±29.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8.1±22.3)min;二尖瓣置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7.1±21.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9.3±17.4)min。平均随访时间为(14.2±9.3)月,2例二尖瓣成形患者术后轻度反流。结论机器人系统对二尖瓣结构暴露效果好,可安全、有效的完成二尖瓣成形及置换,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二尖瓣手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姜胜利 高长青 +2 位作者 李伯君 肖苍松 吴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8-669,共2页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4月~2004年12月,同期治疗57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42~78岁);心功能II级9例,III级37例,IV级11例;二尖瓣病变37例,主动脉瓣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9例;...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4月~2004年12月,同期治疗57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42~78岁);心功能II级9例,III级37例,IV级11例;二尖瓣病变37例,主动脉瓣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9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后先做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处理瓣膜.心脏复苏后在升主动脉开放前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瓣膜置换或成形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行二尖瓣成形8例,行二尖瓣置换29例,行主动脉瓣置换11例,行双瓣置换9例(其中39例为机械瓣置换,10例为进口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1~5支,平均2.7支/例.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1.75%,其余患者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7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心功能I级45例,II级11例. 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和心脏瓣膜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9
作者 叶卫华 李伯君 +3 位作者 盛炜 姚名辉 尚亮 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24例,其中4例为外科手术后患者,20例为临床诊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设定的目标剂量口...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24例,其中4例为外科手术后患者,20例为临床诊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设定的目标剂量口服波生坦治疗,服药2、4、6月时测定6MWD、UCG估测肺动脉压,评定心功能等级,复查肝肾功能。结果 24例失访1例,死亡1例,症状有效缓解率达84.2%。肺动脉收缩压服药后2、4月与服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96),服药后6月时有显著性差异[(97.8±14.9)mm Hg vs(80.9±25.0)mm Hg,P=0.029]。服药后2、4、6月的6MWD较服药前显著提高[(317.0±134.1)m vs(488±98.8)m vs(496.3±89.0)m vs(491.3±114.2)m,P=0.004、0.003、0.004)。服药后2、4、6月心功能分级较服药前提高(2.9±0.5 vs 2.0±0.5,1.8±0.4,1.7±0.5,P均<0.001)。服药后2、4、6月复查肾功能正常,复查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波生坦可有效减轻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分级,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生坦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物理治疗 被引量:14
20
作者 肖苍松 高长青 +3 位作者 李伯君 朱朗标 马晓辉 王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术期 物理疗法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