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6年某医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叶丽艳 马艳宁 +4 位作者 沈跃云 马薇 张有江 杨继勇 罗燕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了解2008—201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控制和治疗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5... 目的了解2008—201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控制和治疗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5-M100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分析。结果 2008—2016年我院自临床标本中共检出CRE菌株703株,CRE率检出率为3.1%,并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37株,大肠埃希菌59株,肠杆菌属47株。标本来源最多为呼吸道标本(44.2%),且其分离率最高(5.0%),病房来源最多为监护病房(45.2%);分离率最高的科室是呼吸监护室(26.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对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3%、53.1%和69.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8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较其他菌种的耐药性高,除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庆大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94%。结论 CRE菌株的分离数量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医疗机构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遏制此类菌株的大范围播散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 耐药 肠杆菌科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家部队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定霞 曹敬荣 +11 位作者 罗燕萍 曲芬 李仕英 刘丽萍 王露霞 鲁卫平 王燕 孙建文 徐修礼 刘玉祥 牛雷 姜美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部队医院患者血液、尿液等标本中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2家部队医院2006年1-12月临床分离的1099株不重复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M...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部队医院患者血液、尿液等标本中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2家部队医院2006年1-12月临床分离的1099株不重复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MIC50、MIC90,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7年标准判断敏感率(S%)、中介率(I%)、耐药率(R%),利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纸片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3-氨基苯酚硼酸(APB)纸片增强法检测AmpC酶。结果共获得革兰阳性菌436株(39.7%),革兰阴性菌663株(60.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62%和92%,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比率分别为51.1%和45.1%,二者产AmpC酶的比率分别为11.3%和16.2%。血液中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普遍低于尿液中的相应细菌,而血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多黏菌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尿液中的相应细菌。结论MRSA、MRSCN以及产ESBLs、AmpC酶的耐药细菌在部队医院的发生率较高;自血液和尿液分离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军队 细菌 分布 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文亚坤 曹萌 +2 位作者 邹琳 罗艳萍 孙宝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评价环丙沙星(CIP)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哌拉西林/三唑巴坦(TZP)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获得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CRPA... 目的评价环丙沙星(CIP)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哌拉西林/三唑巴坦(TZP)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获得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CR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指数)判断联合抑菌效应。结果 CIP与CFS联用后,5.3%为协同作用,81.5%为相加作用,13.2%为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CIP与TZP联用后,7.9%为协同作用,73.7%为相加作用,18.4%为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上述药物联用后,各药MIC50均明显降低,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均表现为左移。结论 CIP分别与CFS、TZP联用对CRPA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联合用药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主动外排表型筛选和外排基因检测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敬荣 沈定霞 +3 位作者 钱妙玲 罗燕萍 徐雅萍 田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1-376,共6页
目的研究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主动外排系统,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与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加与不加外排泵抑制剂时环丙沙星与左... 目的研究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主动外排系统,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与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加与不加外排泵抑制剂时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计算MIC值的变化,根据加与不加外排泵抑制剂MIC值降低3个稀释度及以上筛选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株;PCR扩增外排表型阳性菌的耐药基因oprM、mexB和mexR,并对3株菌进行mexR基因测序分析;RT-PCR检测oprM基因的mRNA水平,分析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能极大的降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MIC值,7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46株表型阳性(65.7%),其中PCR检测oprM、mexB和mexR基因同时阳性菌株42株(91.3%),仅oprM基因阳性2株(4.3%),oprM、mexB和mexR基因均阴性2株(4.3%)。RT-PCR产物测定A值(A260/A280)与PAO1对照阳性菌株13株,以PAO1的oprM/rpoD的A值为对照阳性菌株4株,同时满足A值(A260/A280)和oprM/rpoD比值均高于PAO1的菌株3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的mexR基因比对,其中2株同源性为100%,1株第434位核苷酸插入2bp(AT)。结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大多存在主动外排的耐药机制,其耐药与外排泵过度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主动外排 外排泵抑制剂 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 MEXAB-OPRM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腺病毒B组55型重症肺炎1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志强 翟永志 +7 位作者 陈歆 缪媛媛 赵春洪 刘昕 肖红菊 陈钢 刘运喜 刘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200-4203,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腺病毒B组55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5月本科收治的经病原学确诊的,符合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2007年关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11... 目的分析成人腺病毒B组55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5月本科收治的经病原学确诊的,符合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2007年关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11例成人腺病毒B组55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41岁,平均(28.5±5.3)岁。9例来自河北省保定地区,其中4例来自同一个县,呈一定的人群、地域聚集分布。临床症状重,11例均有高热、咳嗽、咳痰、胸闷,4例出现了精神障碍,4例伴腹泻。11例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分数均升高;10例清蛋白(ALB)降低;10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8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7例肌酸激酶(CK)升高。入院时11例均为Ⅰ型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有7例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示11例均以多肺叶受累的肺实变为主要特征,受累肺叶均多于3叶,其中4例出现空洞,1例出现纵隔气肿、皮下积气。均给予利巴韦林、甲泼尼龙及抗生素等治疗,8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腺病毒B组55型引起的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症状重,除高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外,还伴发腹泻、精神症状等肺外表现。肺部CT以多肺叶受累的肺实变为主要特征,还可出现纵隔、皮下气肿。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炎性指标升高(CRP、IL-6、PCT及中性粒细胞分数等),ALT、AST、CK、LDH升高,ALB降低。临床工作中发现具有上述特点的患者时需注意进行腺病毒B组55型的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感染 肺炎 诊断 综合疗法 腺病毒B组55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成龙 刘佼佼 +11 位作者 苏东华 储冰峰 李少华 夏伟 罗燕萍 杨继勇 丁红梅 赵强 邓斌 席庆 徐娟 邵宁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初步筛选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通过检测41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初步筛选出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结果不同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致龋能力不同,... 目的初步筛选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通过检测41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初步筛选出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结果不同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致龋能力不同,其中3株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均较高,提示可能为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另外3株产酸能力、耐酸能力、黏附能力和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均较低,提示可能为低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结论通过筛选可能获得了高致龋性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产酸 耐酸 黏附 细胞外多糖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渗滤与胶体金快速检测在筛查甲型流感中诊断效率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贾宁 闫中强 +5 位作者 刘刚 沈定霞 索继江 邢玉斌 高岩 刘运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67-2269,共3页
目的评价胶体金和免疫渗滤法在筛查临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中的诊断效率。方法收集2009.6~2009.10我院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297例,分别用免疫渗滤法和胶体金法进行快速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测序进行验证,以评价两种方... 目的评价胶体金和免疫渗滤法在筛查临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中的诊断效率。方法收集2009.6~2009.10我院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297例,分别用免疫渗滤法和胶体金法进行快速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测序进行验证,以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结果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测序证实为甲型流感166份,其中免疫渗滤法灵敏度为54.82%(91/166),与PCR法符合率为66.67%,Kappa值为0.35;胶体金法灵敏度为4.22%(7/166),符合率为45.79%,Kappa值为0.02;在131份甲型流感病毒阴性的标本中,免疫渗滤法特异性为81.68%(107/131),胶体金法特异性为98.47%(129/131);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为甲型H1N1阳性的99份标本中,免疫渗滤法检出率为67.3%,胶体金检出率为5.1%;在两种方法结果不符合108份标本中,免疫渗滤法阳性而胶体金阴性的标本107份,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并序列测定显示其中84份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23份为阴性;免疫渗滤法阴性而胶体金阳性的1份标本,甲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为阴性。免疫渗滤法在甲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和与PCR方法的符合率方面明显高于胶体金法(P<0.05)。结论免疫渗滤法在甲型流感病毒筛查中优于胶体金法,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胶体金 免疫渗滤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血流感染的肠球菌耐药现状及分子流行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东冬 陈荣 +1 位作者 沈定霞 褚佳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了解引起血流感染肠球菌的种类、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08—2012年发生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用PCR方法对其中的耐万古霉素肠球... 目的了解引起血流感染肠球菌的种类、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08—2012年发生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用PCR方法对其中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万古霉素基因进行检测以,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在5年间共分离到肠球菌属细菌211株中,屎肠球菌161株,占76.3%,粪肠球菌50株,占23.7%。经琼脂稀释法筛选出耐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肠球菌144株,占71.6%。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9株,均携带有vanA基因,未检测到vanB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的结果显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各菌株具有不同的分子表型。多位点序列分型的结果显示,9株耐万古肠球菌株分别属于ST78(7/9)、ST192(1/9)和ST804(1/9)型。结论肠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以屎肠球菌为主,呈多重耐药性,致血流感染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之间没有相似性,其中的8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属于CC17克隆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肠球菌属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成龙 苏东华 +11 位作者 刘佼佼 储冰峰 李少华 夏伟 罗燕萍 杨继勇 丁红梅 赵强 邓斌 席庆 徐娟 邵宁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分离鉴定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收集高龋患者和无龋健康人口腔中牙菌斑标本进行厌氧培养,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物化学鉴定、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变异链球菌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表面蛋白抗原Ⅰ/Ⅱ(sp... 目的分离鉴定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方法收集高龋患者和无龋健康人口腔中牙菌斑标本进行厌氧培养,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物化学鉴定、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变异链球菌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表面蛋白抗原Ⅰ/Ⅱ(spaP)、葡糖基转移酶B(gtfB)和葡聚糖酶(dexA)以及基因分型等方法对获得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从32例临床受试者口腔中分离获得46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经生物化学,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变异链球菌的特异性基因spaP、gtfB和dexA的PCR扩增均鉴定为变异链球菌,基因分型发现其中5株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与其他菌株相同。结论获得41株不同基因型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基因型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试验显色法与浊度法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双 陈龙琴 +3 位作者 丛琳 缪琼 刘林 宋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国内有关G试验显色法与浊度法的比较分析报道不多,文中旨在探讨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显色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89例样本,其中病例组3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对照组57例(正常健康者),分别用... 目的国内有关G试验显色法与浊度法的比较分析报道不多,文中旨在探讨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显色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89例样本,其中病例组3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对照组57例(正常健康者),分别用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浊度法)和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显色法)进行样本检测,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指标。结果与浊度法比较,显色法试剂盒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升高(53.1%vs 81.2%、75.4%vs 91.2%、67.4%vs 8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色法检测结果与其他系统(呼吸系统外)深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浊度法(92.8%vs 57.1%,P<0.05)。显色法试剂盒对差异样本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显著高于浊度法(88.9%vs 22.2%,80.0%vs 33.3%,P<0.05)。结论显色法试剂盒较浊度法试剂盒检测准确度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更高,可更好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试验 显色法 浊度法 深部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PCR方法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邵青 高丽 +5 位作者 王莉莉 丁一 杨华 索继江 沈定霞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99-504,共6页
本研究建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外周血真菌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诊断价值。选取真菌高度保守的区段序列18Sr DNA-ITS1区设计引物及探针,提取真菌菌株DNA进行定量PCR验证引物及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pGEM-T质... 本研究建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外周血真菌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诊断价值。选取真菌高度保守的区段序列18Sr DNA-ITS1区设计引物及探针,提取真菌菌株DNA进行定量PCR验证引物及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pGEM-T质粒制备真菌DNA标准品并对患者血液中真菌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12株曲霉菌和14株念珠菌定量PCR结果均为阳性;真菌在血浆、单个核细胞和全血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定量PCR的ROC曲线分析显示,用于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界值为8copies/ml全血,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0.84,0.9,0.955,0.692,0.679。结论:真菌定量PCR检测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茵感染 曲霉菌 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抗原检测与HCV-RNA及HCV抗体检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肖征 周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评价HCV抗原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HCV抗原酶联法检测试剂盒对临床送检HCV-RNA及HCV抗体的血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39例HCV-RNA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28例(71.8%);116例HCV-RNA阴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1例(0.86%);96... 目的评价HCV抗原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HCV抗原酶联法检测试剂盒对临床送检HCV-RNA及HCV抗体的血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39例HCV-RNA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28例(71.8%);116例HCV-RNA阴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1例(0.86%);96例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47例(48.96%),HCV抗体阴性106例中,HCV抗原均为阴性。结论现有HCV抗原检测试剂盒尚不适合作临床丙型肝炎的筛选,但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进一步验证,部分程度地替代HCV-R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成龙 胡丹阳 +12 位作者 刘佼佼 李少华 苏东华 席庆 储冰峰 夏伟 赵强 丁红梅 罗燕萍 杨继勇 邓斌 徐娟 邵宁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筛选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完整细胞为靶子的消减SELEX技术筛选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流式细胞术、基因克隆测序、MEME在线软件和RNA str... 目的筛选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完整细胞为靶子的消减SELEX技术筛选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流式细胞术、基因克隆测序、MEME在线软件和RNA structue分析软件分析配基的一、二级结构并对筛选得到的配基进行鉴定。结果经过9轮消减SELEX筛选,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文库已富集;流式细胞术检测经过测序和分析得到12条配基中的H1、H16、H4、L1、L10和H19与高致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特异结合,不与低致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特异结合,其中,H19的特异性结合程度最强,解离常数为69.45±38.53 nmol/L。结论筛选获得特异识别高致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ssDNA配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配基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多药主动外排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曹敬荣 沈定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主动外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阳 胡琳琳 +6 位作者 黄薇薇 余抒 廖亚玲 顾江 任莉 邹全明 郭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Hp感染与胃内菌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直接感染组和预处理感染组各15例,4周后采集胃黏膜样本,同...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Hp感染与胃内菌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直接感染组和预处理感染组各15例,4周后采集胃黏膜样本,同时检测HP定植率,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黏膜局部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鉴定分析。结果预处理感染组感染率(93.3%)与直接感染组感染率(26.7%)有明显差异(P<0.05);各实验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条带数量,空白对照组(21.6±2.5)、阴性对照组(3.3±1.1)、直接感染组(14.6±2.4)和预处理感染组(7.2±2.2),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蒙古沙鼠各组间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Hp感染与胃黏膜菌群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菌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试验检测4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军民 罗燕萍 +2 位作者 张有江 赵莉萍 白立彦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探讨体外试验如何更准确检测该菌耐药性。方法:用E试验检测42株临床分离菌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分别于培... 目的: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探讨体外试验如何更准确检测该菌耐药性。方法:用E试验检测42株临床分离菌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分别于培养24h和48h记录结果。结果:无论培养24h还是48h,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哑、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药敏试验延长至48h判读结果,部分在24h敏感的菌株抑菌区内可见小的耐药菌生长。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试5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治疗时应采用联合用药。延长药敏培养时间可检出更多生长缓慢的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试验 检测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邵青 沈定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619-1623,共5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念珠菌感染和曲霉菌感染最为常见。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清髓预处理、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巨...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念珠菌感染和曲霉菌感染最为常见。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清髓预处理、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IFI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侵袭性霉菌感染(invasive mould infection)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IFI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IFI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特征性影像学检查。目前伏立康唑是确诊IFI的一线治疗用药,唑类或两性霉素B联合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也显示出较好治疗效果,有希望成为一项未来的抗真菌治疗策略。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后IFI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作一综述。在IFI早期诊断方面讨论了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GM试验,G试验和PCR技术等;在IFI预防和治疗方面讨论了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优先治疗,确诊后治疗,联合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侵袭性霉菌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lukS/F-PV和mecA基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中强 沈定霞 +1 位作者 罗燕萍 曹敬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杀白细胞素毒力基因(lukS/F-PV)和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从临床多种标本中分离鉴定的不重复金葡菌,应用多重PCR技术,优化反应条件,同时扩增葡萄球菌属特...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杀白细胞素毒力基因(lukS/F-PV)和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从临床多种标本中分离鉴定的不重复金葡菌,应用多重PCR技术,优化反应条件,同时扩增葡萄球菌属特异性基因16S rRNA、金葡菌种特异性基因nuc、lukS/F-PV基因和mecA基因,扩增产物经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217株金葡菌经多重PCR检测,31株是16S rRNA+nuc+lukS/F-PV+mecA基因型,3株是16SrRNA+nuc+lukS/F-PV基因型,135株是16S rRNA+nuc+mecA基因型,40株是16S rRNA+nuc基因型,其中5株仅扩增出16S rRNA基因,3株仅扩增出nuc基因。lukS/F-PV基因和mecA基因测序显示与GenBank中的已有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其阳性率分别为15.7%(34/217)和76.5%(166/217);34株lukS/F-PV基因阳性的分离株中,31株为MRSA,占91.2%(31/34)。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检测和鉴定产杀白细胞素MRSA,lukS/F-PV基因阳性的菌株以MRSA为主,应加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杀白细胞素毒力基因 MEC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
19
作者 汪建新 刘又宁 +3 位作者 余秉翔 方向群 赵会泽 周贵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67-369,共3页
黄杆菌属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有严重基础病或临终前患者,该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故一旦造成肺部感染,常危及生命。国内曾有2例报道,但尚未见治愈病例的报道。我科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收治危重脑膜败血性黄杆菌(flavobacterium... 黄杆菌属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有严重基础病或临终前患者,该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故一旦造成肺部感染,常危及生命。国内曾有2例报道,但尚未见治愈病例的报道。我科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收治危重脑膜败血性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FM)肺炎2例患者,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败血性 黄杆菌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源乳杆菌耐受性及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微微 郭刚 +4 位作者 宋阳 曾本华 张卫军 解庆华 杨致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6-561,共6页
目的分离自人胃粘膜的乳杆菌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筛选,为观察乳杆菌与幽门螺杆菌相互作用寻找合适的研究对象。方法从21例胃镜检查者的胃粘膜组织中分离鉴定出6株乳杆菌,检测其在pH 2.5~pH 4.5和含0.05%~0.2%胆盐条件下的耐受性,并结... 目的分离自人胃粘膜的乳杆菌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筛选,为观察乳杆菌与幽门螺杆菌相互作用寻找合适的研究对象。方法从21例胃镜检查者的胃粘膜组织中分离鉴定出6株乳杆菌,检测其在pH 2.5~pH 4.5和含0.05%~0.2%胆盐条件下的耐受性,并结合琼脂扩散牛津杯法检测其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能力及通过细胞试验检测其抗幽门螺杆菌粘附人胃上皮细胞的活性。结果 6株乳杆菌分离株中L3产酸量最大,耐酸和高浓度胆盐,其活菌和上清液在血平板中对幽门螺杆菌作用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均最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环大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处理液相同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使幽门螺杆菌粘附人胃上皮细胞的粘附率最低。结论人胃粘膜来源的乳杆菌菌株L3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研究结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乳杆菌 胃粘膜 耐受性 抑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