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护理程序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延爱 薛云娜 +3 位作者 朱春燕 刘璐璐 张雅静 于增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程序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对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0例运动性失语患者单日入院患者为康复训练组,双日入院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当天和康复训练4周进行语言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训练组语言功能,即流畅度、信...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程序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对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0例运动性失语患者单日入院患者为康复训练组,双日入院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当天和康复训练4周进行语言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训练组语言功能,即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书写和阅读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65.1±6.1)vs(46.5±1 5),(61.2±2.7)vs(44.8±3.2),(61.4±2.3)vs(45.6±1.9),(64.8±6.1)vs(45.6±1.5),(62.6±2 8)vs(43.7±3.1),(60.4±2.3)vs(46 1±1.8),P<0.01]。结论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应尽早运用康复护理程序进行训练,可使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 经皮质运动性 康复护理 康复 言语和语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50例运动功能康复的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延爱 霍春暖 +3 位作者 张雅静 黄玉荣 黄超 瓮长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将训练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康复训练,帕金森病Ⅱ、Ⅲ、Ⅳ期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将训练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康复训练,帕金森病Ⅱ、Ⅲ、Ⅳ期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痛患者生活质量自我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华 高谦 +1 位作者 王福根 王诚宏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0期638-640,共3页
腰痛患者病情和疗效评价应该由医师和患者分别进行,即临床体征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两个方面.以往临床工作者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疗效的评价主要通过临床体征获得,忽视患者对病情的自我评价,或者将两者混为一谈,如传统上使用的四级评分法... 腰痛患者病情和疗效评价应该由医师和患者分别进行,即临床体征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两个方面.以往临床工作者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疗效的评价主要通过临床体征获得,忽视患者对病情的自我评价,或者将两者混为一谈,如传统上使用的四级评分法(优、良、可、差).因此临床医师认识生活质量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熟悉自我评价问卷及其基本特点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自我评价 腰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神经内科护士进行专科理论与技能培训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霍春暖 黄旭升 +1 位作者 翁长水 毕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加强神经内科护士康复能力培训,提高住院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神经内科的护士按职称分4个梯队,采取4种方式对其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培训。结果培训后护士在为脑卒中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抢救、康复训练及护理、健... 目的加强神经内科护士康复能力培训,提高住院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神经内科的护士按职称分4个梯队,采取4种方式对其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培训。结果培训后护士在为脑卒中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抢救、康复训练及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能力均有提高。结论培训方法提高了专科护士的能力,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专科理论技能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微切泪小点和周围肿物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惠敏 王硕 +2 位作者 贾子善 张立宁 王兴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微切泪小点和周围肿物的疗效。方法:采用射频消融微切治疗7例7眼泪小点和周围肿物患者,其中皮内痣3例,交界痣1例,混合痣伴炎性肉芽肿1例,炎性肉芽肿1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采用分层、点状、片状等治... 目的:探讨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微切泪小点和周围肿物的疗效。方法:采用射频消融微切治疗7例7眼泪小点和周围肿物患者,其中皮内痣3例,交界痣1例,混合痣伴炎性肉芽肿1例,炎性肉芽肿1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采用分层、点状、片状等治疗方法祛除。术后随访2~6mo,未祛除干净的残留物再次射频消融祛除,随访观察6~60mo。结果:治疗后患者6例6眼为1次治愈,1例1眼为1次治疗后残留少部分,2次治疗痊愈。患者术后愈合好,无复发,未见瘢痕,无睑缘变形,无泪小点狭窄或闭塞,无溢泪。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祛除泪小点和周围肿物精准性高,不出血,不损伤泪小管结构,不溢泪,无瘢痕,手术时间短,无需住院,治疗后反应轻,患者痛苦小。结论: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微切泪小点和周围肿物是一项精准度高、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泪小点肿物 微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对大鼠跟腱病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玲 郑志新 +1 位作者 蒋崇博 王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2期24-2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跟腱病大鼠步态改善情况,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跟腱病跟腱组织修复的影响,为跟腱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6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出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对其余大鼠行跟腱病造...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跟腱病大鼠步态改善情况,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跟腱病跟腱组织修复的影响,为跟腱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6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出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对其余大鼠行跟腱病造模后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Ⅲ组),每组各25只,造模3周后Ⅱ组每只大鼠同样取阳陵泉、承山、昆仑三穴,注射生理盐水0.1 ml/穴,1次/2 d;Ⅲ组每只大鼠同样取阳陵泉、承山、昆仑三穴,行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0.1 ml/穴,1次/2 d;Ⅰ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于治疗20 d后,处死大鼠行步态检测,分别计算步长差比值(TOFF)、足长差比值(PLF)、全趾宽比值(TSF)和中间趾宽差比值(ITF),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跟腱病功能恢复情况。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结构改变,作跟腱内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总数计数后行统计分析,以评价跟腱病组织学恢复情况。结果:步态,TOFF,Ⅰ、Ⅱ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Ⅲ、Ⅰ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0.05);TSF,Ⅰ、Ⅱ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Ⅲ、Ⅰ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0.05);ITF,Ⅰ、Ⅱ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Ⅲ、Ⅰ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0.05)。细胞计数,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Ⅱ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跟腱病大鼠步态,根据多项指标统计比较并结合形态学观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并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病 穴位注射 复方丹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7
作者 陈君忆 唐雯 +2 位作者 陈伟明 张文玉 汪涛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6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透析中心复诊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握力,并收集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透析中心复诊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握力,并收集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等。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通过简单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透析患者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快反应组28例:RT≤0.63s;中反应组50例:0.63s<RT≤0.87s;慢反应组25例:RT>0.87s。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握力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的独立因素(adjR2=0.326,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反应时间较慢。除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外,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心脑血管合并症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反应时间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频率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姚甲瑞 杨扬 +4 位作者 王娜 刘丹丹 罗玉君 蒋天裕 高中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G1组、G2组、G3组,每组30例,训练频率分别为1次/周、2次/周及3次/周,训练方式采取PD特异性康复训练操,每次训练时间为1 h,总训练周期为6个月。通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10 m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 10-MWT)、Fullerton高级平衡(Fullerton advanced balance, FAB)量表、连线测试A(trail making test-A,TMT-A)、九孔柱测试(nine-hole peg test, 9-HPT)及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are-39,PDQ-39)评估康复效果。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3组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G2组训练后10-MWT显著低于训练前,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G3组训练后UPDRS、UPDRS-Ⅲ、10-MWT、TMT-A、9-HPT及PDQ-39评分显著低于训练前[(30.72±11.31)分vs(31.41±10.42)分,P=0.001;(19.21±9.72)分vs(20.17±8.80)分,P=0.001;7.38(6.26,8.49)s vs 7.48(6.53,8.56)s,P=0.004;(53.97±8.74)s vs(54.07±8.62)s,P=0.026;38.71(33.71,49.71)s vs 38.90(33.78,49.82)s,P=0.001;28.00(14.50,36.00)分vs 30.00(15.50,38.50)分,P=0.001],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23.00(16.00,33.00)分vs 21.00(16.00,32.00)分,P=0.005]。G3组患者在运动即刻康复效果最佳,至运动后第4周各项指标测评结果仍优于基线水平。结论 3次/周康复运动可显著提高PD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非运动症状及整体生活质量,且效果至少可持续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锻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脑桥出血致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名霞 黄丽萍 +2 位作者 张冷 裴楠 赵婷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9-650,共2页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多继发于脑干、小脑部位病变,为齿状核-红核-橄榄核环路上神经突触变性,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神经元变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腭肌阵挛、眼肌震颤、共济失调、复视及肢体阵挛等。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橄榄核 氯硝西泮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