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红蛋白(NGB)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细胞分布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成岗 李林 +5 位作者 邓美玉 王春丽 谢芳 周婉琼 王航雁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4,共5页
脑红蛋白 (NGB)是新发现的与脑内氧供应密切相关的分子 .为了检测细胞内脑红蛋白的表达、亚细胞分布从而对该分子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 ,成功地将大鼠脑红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获得融合... 脑红蛋白 (NGB)是新发现的与脑内氧供应密切相关的分子 .为了检测细胞内脑红蛋白的表达、亚细胞分布从而对该分子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 ,成功地将大鼠脑红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获得融合表达产物 .对含有融合蛋白的包含体进行溶解和复性 ,用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亲和层析柱纯化 ,通过免疫家兔获得了兔源性抗NGB多克隆抗体 .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 ,用该抗体检测NGB基因的真核表达产物 ,证明该抗体有较好的针对NGB蛋白的专一性 ,可用于对NGB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同时 ,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 ,正常成年大鼠神经系统中有较多的NG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红蛋白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真核表达 免疫组化 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红蛋白(NGB)可溶性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7
2
作者 孙健伟 韩洪彦 +7 位作者 徐文琳 王春丽 王航雁 徐淑玲 杨建萍 张家洁 于凤琴 张成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1-756,共6页
脑红蛋白 (NGB)是新发现的脑特异的携氧蛋白 .为了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应用已构建大鼠NGB基因编码区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 NGB转化的大肠杆菌BL2 1 ,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 .用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后作为抗原 ,免... 脑红蛋白 (NGB)是新发现的脑特异的携氧蛋白 .为了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应用已构建大鼠NGB基因编码区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 NGB转化的大肠杆菌BL2 1 ,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 .用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后作为抗原 ,免疫Balb c小鼠 .通过传统的细胞融合方法制备了抗大鼠NGB的单克隆抗体 ,并对全部 4株单抗进行了亚类和亚型、效价和特异性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红蛋白 原核可溶性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中国Gilbert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余利红 高静 +6 位作者 王春丽 王静 高艳 袁巧玲 孙志贤 王航雁 张成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6,共6页
对一个中国汉族G ilbert综合征遗传家系致病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鉴定,以期了解该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首先提取先证者基因组DNA,PCR扩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的5个外显子,以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鉴定。基... 对一个中国汉族G ilbert综合征遗传家系致病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鉴定,以期了解该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首先提取先证者基因组DNA,PCR扩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的5个外显子,以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鉴定。基因扫描显示,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的UGT1A1基因在第1和第5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而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域和内含子/外显子剪接边界位点序列未检测到突变。进一步对其他家系成员该基因的相应位点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他们在第1和第5外显子也存在杂合突变,其中还有两个成员在启动子区域检测到(TA)插入突变。对家系成员未抗凝新鲜血液进行生化检测证实了基因突变分析的结果。综合以上结果发现该家系3种突变并存,致病因素为第1和/或第5外显子突变,为显性遗传,两种突变位点纯合导致先证者出现严重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该家系因此成为G ilbert综合征突变位点及其致病机理研究的一个典型临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综合征 基因突变 UGT1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莹 唐锁勤 +2 位作者 王静 雷琦 冯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1-982,共2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随机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PTP模型组、金刚烷胺组(阳性对照,40mg/kg)、和厚朴...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随机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PTP模型组、金刚烷胺组(阳性对照,40mg/kg)、和厚朴酚A组(10mg/kg)、和厚朴酚B组(30mg/kg)。观察各组小鼠一般行为的差异,通过自主活动实验测定每只小鼠5min内的活动次数,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检测小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的变化。结果①腹腔给予MPTP(30mg/kg)后5min,小鼠出现暂时性躯干震颤、竖毛、尾巴过伸、动作减少等不自主运动,可以判定帕金森病模型复制成功。②MPTP模型组小鼠5min的自主活动次数(102±7次)低于对照组(583±11次,P<0.01),纹状体多巴胺含量(2.10±0.03nmol/g)较对照组(8.72±0.14nmol/g)明显降低(P<0.01)。③和厚朴酚(10、30mg/kg)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小鼠异常的行为学表现。和厚朴酚A、B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分别为301±13、377±11次)较模型组(102±7次)明显增加(P<0.05);和厚朴酚A、B组小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分别为3.77±0.08、5.22±0.11nmol/g)也较模型组(2.10±0.03nmol/g)明显增加(P<0.01)。结论和厚朴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和厚朴酚能营养神经元,促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生长,从而部分恢复多巴胺的合成、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和厚朴酚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模型 动物 神经保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清嗓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IL-4、IL-5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印 冯晨 曹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708,共2页
目的观察滋阴清嗓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作期患儿血清IL-4、IL-5的影响。方法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30例,给予中药滋阴清嗓汤治疗2周,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4、IL-5水平以及... 目的观察滋阴清嗓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作期患儿血清IL-4、IL-5的影响。方法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30例,给予中药滋阴清嗓汤治疗2周,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4、IL-5水平以及咳嗽、咽痛、喉痒等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儿PBMC IL-4水平为89.69±13.82 ng/l、IL-5为12.17±0.43 ng/ml,治疗后患儿PBMC IL-4水平为72.18±14.89 ng/l、IL-5为5.81±0.31 ng/ml,治疗后血清IL-4、IL-5的水平明显下降,患儿咳嗽、咽痛、喉痒等症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清嗓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4、IL-5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清嗓汤 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 IL-4 IL-5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合并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诊治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英 唐锁勤 +4 位作者 冯晨 于芳 张昊 张宁 邹丽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化疗合并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诱发因素,以便早期识别和正确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09年3月收治的4例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合并PRES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4例PRES患儿的...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化疗合并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诱发因素,以便早期识别和正确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09年3月收治的4例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合并PRES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4例PRES患儿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癫、行为异常、认知障碍、昏迷、幻视和皮质盲;头颅MRI检查均显示双侧顶枕叶白质水肿的长T1长T2信号,此外2例额叶受累,1例颞叶受累。4例PRES除可能与联合化疗相关外,2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败血症。予停化疗、降血压、控制感染等处理,2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病灶2周内缓解,1例临床表现1周内缓解而影像病灶8个月无明显改善,1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病灶8个月随访逐渐好转。结论 ALL诱导缓解化疗合并PRES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联合化疗、高血压和感染等。行头颅MRI检查以早期确诊并及时去除病因,避免永久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诱导缓解化疗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DV和CiE持续静脉滴注为诱导方案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 被引量:5
7
作者 唐锁勤 张晓飞 +4 位作者 黄东生 王建文 刘立真 于芳 徐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14-616,共3页
目的研究CDV和CiE方案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短期疗效及患儿耐受性。方法选择IV期神经母细胞瘤6例,年龄4~7岁。诱导方案CDV4疗程,CiE2疗程。用药:Ⅴ:长春新碱0.67mg/(m2·24h),第1、2、3天,持续滴注72h;D:柔红霉素:25mg/(m2·... 目的研究CDV和CiE方案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短期疗效及患儿耐受性。方法选择IV期神经母细胞瘤6例,年龄4~7岁。诱导方案CDV4疗程,CiE2疗程。用药:Ⅴ:长春新碱0.67mg/(m2·24h),第1、2、3天,持续滴注72h;D:柔红霉素:25mg/(m2·24h),第1、2、3天,持续72h;C:环磷酰胺2.1g/(m2·24h),第1、2天,持续滴注48h;Ci:顺铂50mg/(m2·24h),持续1h,第1、2、3天;E:足叶乙甙200mg/(m2·24h),持续2h,第1、2、3天。结果6例转移病灶全部消失,包括骨髓、骨组织、眼球后。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明显,至(0.1~0.2)×109/L,3~4周恢复至3×109/L,每例患儿在化疗不同疗程中出现38°C~39°C的发热1~2次,持续3~8d。2例血培养大肠杆菌阳性各1次,CRP升高分别为25mg/L、32mg/L,其余血培养阴性,用亚胺培等感染控制。结论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可较好的耐受CDV和CiE强烈诱导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化疗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静 王利红 +3 位作者 高艳 张成岗 邹丽萍 王航雁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共6页
建立并评价一种去除母乳中高丰度蛋白的方法,富集低丰度蛋白,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母乳中的重要活性蛋白。选取了30个不同等电点及分子量区域的孤立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通过Mascot搜索引擎检索UniProt数据库,确定蛋白质... 建立并评价一种去除母乳中高丰度蛋白的方法,富集低丰度蛋白,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母乳中的重要活性蛋白。选取了30个不同等电点及分子量区域的孤立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通过Mascot搜索引擎检索UniProt数据库,确定蛋白质信息。结果表明,母乳中的4种高丰度蛋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去除,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29个蛋白。发现母乳中低丰度的蛋白如:补体C3的片段,维生素D结合蛋白A,NDRG家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多克隆抗体制备 高丰度蛋白 免疫亲和层析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的维持化疗方案可安全和有效治疗完全缓解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晨 唐锁勤 +2 位作者 王建文 刘英 杨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观察拓扑替康与环磷酰胺作为维持化疗方案治疗完全缓解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相关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诱导化疗和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的16例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均予3疗程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的维持化... 目的观察拓扑替康与环磷酰胺作为维持化疗方案治疗完全缓解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相关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诱导化疗和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的16例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均予3疗程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的维持化疗方案(拓扑替康0.75 mg.m-2.day-1,第0~4天;环磷酰胺:250 mg.m-2.day-1,第0~4天)。应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对化疗相关毒副反应进行评价,观察完全缓解后2年的无病生存率。结果 16例患儿化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是对骨髓的抑制,粒系100%达到Ⅳ级,红系、巨核系Ⅲ、Ⅳ级毒性损害累积达100%。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均可以控制。消化道、肝脏损害多为Ⅰ、Ⅱ级,经治疗可恢复。未见肾脏、神经、心脏毒副反应病例。该维持化疗方案2年内无病生存率可达68.75%(11/16)。结论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的维持化疗方案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Ⅳ期完全缓解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是无经济条件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可以选择的维持化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化疗 拓扑替康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ARS患者中儿童与成人抗SARS抗体检测与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景汉 马曙轩 +5 位作者 欧阳锡林 王海宝 于洋 李锡金 张婷 唐锁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7-219,共3页
为了调查非SARS患者中儿童与成人体内抗SARS血清抗体的阳性率 ,随意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14岁以下儿童患者 197例 ,健康儿童 15 6例 ,同时选取我院 18岁以上门诊及住院的病人 4 5 3例 ,无偿献血者 5 0 2例 ,采用两种抗SARS冠状病毒特... 为了调查非SARS患者中儿童与成人体内抗SARS血清抗体的阳性率 ,随意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14岁以下儿童患者 197例 ,健康儿童 15 6例 ,同时选取我院 18岁以上门诊及住院的病人 4 5 3例 ,无偿献血者 5 0 2例 ,采用两种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及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SARS抗体。检测结果发现 ,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童人群中抗SARSIgG抗体的阳性率均为 2 %左右 ( 4 /197和 3/15 6 ) ,而健康成人和成人患者中抗SARSIgG抗体的阳性率均为 0 .2 %左右 ( 1/45 3和 1/5 0 2 ) ,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χ2 =11.6 1,P <0 .0 0 1)。而IgM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 抗体检测 儿童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晓宁 唐锁勤 +1 位作者 刘英 王建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34-1137,共4页
为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对1例9岁女性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采集骨髓液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活检和肝脏活检的组织切片后常规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用EB病毒寡核苷... 为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对1例9岁女性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采集骨髓液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活检和肝脏活检的组织切片后常规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用EB病毒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患儿长期发热、贫血、血小板减低,肝脾进行性肿大,伴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血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呈进行性增高,多形性小淋巴细胞浸润骨髓基质,肝内增生浸润的淋巴细胞强表达T细胞标记物CD3和活化细胞毒性标记物粒酶B,EB病毒mRNA阴性。结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肝脏和(或)脾脏和(或)骨髓病理检查及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诊断;EB病毒感染可能是γδT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后的晚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EB病毒感染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kin瘤影像与病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东生 石怀银 +2 位作者 唐锁勤 王建文 刘立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69-669,共1页
关键词 ASKIN瘤 病理 小儿 CT检查 诊断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彬 宋康兴 +1 位作者 冯丽洁 闫文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38-2739,共2页
目的分析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0—2012年我院收治的13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女性,初诊年龄4~29岁。均存在低血钾、高血压,9例>1... 目的分析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0—2012年我院收治的13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女性,初诊年龄4~29岁。均存在低血钾、高血压,9例>13岁者均缺乏青春期性腺发育;2例于4岁时明确诊断,其余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16.3岁。以发现血钾异常为起点,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确诊时间为(58.2±38.5)个月。结论该病发生率较低,临床表现复杂,漏诊率高,对高血压、低血钾的患者,特别是伴有性腺发育异常者,应注意鉴别17α-羟化酶缺陷症,力争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缺陷症 两性畸形 肾上腺增生 先天性 早期诊断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雷琦 刘英 唐锁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28-532,共5页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细胞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表明:本例以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白...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细胞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表明:本例以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白细胞增多伴两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干抽,骨髓原始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超过30%,原始细胞的免疫分型为CD41+CD61+。骨髓活检显示,髓内增生的单个核大细胞为CD42b+。最后诊断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结论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较为少见,容易误诊,预后不好;免疫分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相关血液疾病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英 唐锁勤 +3 位作者 刘立真 杨光 冯晨 雷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74-578,共5页
本研究通过4个病例分析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相关的血液学病征。总结了临床特点,应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穿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EBV抗体,实时定... 本研究通过4个病例分析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相关的血液学病征。总结了临床特点,应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穿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EBV抗体,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原位杂交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EBV编码小RNA-1(EBER-1)。结果显示:4例患儿有持续或反复的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全身炎症反应;骨髓象表现增生减低、成熟障碍、病态造血和噬血细胞增多;4例患者均有CD8+T淋巴细胞增多,其中1例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2例EBV-VCA-IgG滴度≥1∶5120,1例血浆EBV-DNA拷贝数为3·26×103/ml,1例PBMNC的EBER1阳性率为1·7%;最后,4例患者均被诊断为CAEBV。结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是本研究中4例CAEBV患儿的血液学病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动员的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冻存后回输的毒副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文 唐锁勤 +4 位作者 吕善根 冉崇容 扬光 刘英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04-40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儿童患者中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的相关毒性。对35例恶性肿瘤患儿经大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加放疗的预处理后,进行解冻后的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次快速回输,对70例次输注进行了毒性评定。全部病人采用化疗加重... 本研究探讨儿童患者中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的相关毒性。对35例恶性肿瘤患儿经大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加放疗的预处理后,进行解冻后的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次快速回输,对70例次输注进行了毒性评定。全部病人采用化疗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动员,以CS-3000 plus型或COBE spec-tra-4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置于10%二甲亚砜(DMSO)中冷冻,并保存在液氮中。35例恶性肿瘤患儿输注总量190-420ml(265±73ml,相当于13.7±4.2ml/kg),含干细胞数(4.43±1.91)×108/kg,DMSO平均输注总量0.94±0.18g/kg。单次输注量90-300ml(132±37ml,相当于6.6±5.2ml/kg),DMSO0.68±0.12g/kg,同时观察并记录输注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并监测输注后24小时内脉搏、血压、体温、呼吸频率,每15分钟记录1次。输注前、后检测血清钾、钠、肌酐、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和丙氨酸转移酶及尿液检测。结果表明:回输后出现轻微相关毒性,诸如血红蛋白尿(77.1%)、头痛(40.0%)、恶心(34.3%)、呕吐(24.3%)、腹痛(11.4%)、心动过速(10.0%)、心动过缓(5.7%),但无休克等严重毒性反应。血胆红素在输注后有所升高。输注量>200ml的患者,其血红蛋白尿、头痛、恶心、呕吐和腹痛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P<0.01),仍可迅速消失。首次输注后总胆红素有升高(P<0.01),并观察到输注后胆红素升高程度与输注量明显相关(r=0.8977,P<0.01)。结论:冻存的儿童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次回输的相关毒副作用较轻,发生率较低,头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单次回输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rhG—CSF动员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 儿童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中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静 王航雁 张成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50,共4页
母乳不仅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能针对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点,特别是在抵抗病原体感染和促进组织器官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可为推广... 母乳不仅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能针对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点,特别是在抵抗病原体感染和促进组织器官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可为推广母乳喂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改进的母乳替代品的全新配方提供广阔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生物活性物质 婴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MYCN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晨 唐锁勤 +3 位作者 张晓飞 王建文 龙卉 高晓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97,100,共4页
目的对RNA干扰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LAN-5)MYCN基因表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针对MYCN基因的小干扰RNA(si RNA),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裹后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以无关si RNA和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采用SYBR绿色荧光... 目的对RNA干扰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LAN-5)MYCN基因表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针对MYCN基因的小干扰RNA(si RNA),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裹后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以无关si RNA和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采用SYBR绿色荧光染料Ⅰ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si RNA的抑制效果。结果脂质体转染si RNA效率可达84.83%,化学合成的si RNA可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MYCN基因mRNA表达,转染72h后抑制率达58.3%。结论化学合成的si RNA可以有效抑制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的表达,为神经母细胞瘤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MYCN基因 小干扰RNA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23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荣媛 王航雁 +1 位作者 王静 李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深化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的认识。方法分析1987--2005年确诊为ALD的23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23例ALD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0~18.5岁;均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受累的表现。神经系统变化包括行为、认知... 目的深化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的认识。方法分析1987--2005年确诊为ALD的23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23例ALD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0~18.5岁;均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受累的表现。神经系统变化包括行为、认知异常和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内分泌系统表现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和生长发育迟缓。其中10例患者有阳性家族史;22例有颅脑CT和MRI的特征性表现,以枕叶、顶叶、侧脑室、颞叶为主;14/15例患者有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结论诊断ALD须结合家族史、临床特点、特异生化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推荐对ALD疑似病例首先进行皮质醇、ACTH实验及颅脑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建文 胡沛丽 +3 位作者 刘英 冯晨 于芳 唐锁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7年住院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儿伴有基础疾病,并且都有发热。肺部感染4例,CT扫描出现新月征或气环征2例。肺...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7年住院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儿伴有基础疾病,并且都有发热。肺部感染4例,CT扫描出现新月征或气环征2例。肺外感染2例。半乳甘露聚糖试验1/5患儿阳性。4/6患儿为曲霉菌感染。主要以二性霉素B或二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4/6患儿治愈,1例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和严重免疫抑制是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的重要因素。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全面考虑进行诊断,曲霉菌感染常见。二性霉素B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