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菲 宋青 潘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适用于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4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科233例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均采用PN+EEN→EN+口服→口服的营养支持模式。肠内营养均采用鼻饲泵24h持续泵入的方法,持续、小剂量、... 目的探讨适用于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4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科233例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均采用PN+EEN→EN+口服→口服的营养支持模式。肠内营养均采用鼻饲泵24h持续泵入的方法,持续、小剂量、逐渐加量。结果233例危重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期间,死亡26人,病死率11.16%。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显著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各种肠内营养途径中,空肠造瘘管、螺旋胃肠管的并发症最少。结论对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并可能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危重病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彬 林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5期410-410,共1页
目的研究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外科术后入ICU的40 例应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科危重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发生胃肠道疾病并发症比例较高。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需预防胃肠道并发... 目的研究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外科术后入ICU的40 例应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科危重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发生胃肠道疾病并发症比例较高。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需预防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危重患者ARDS预后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菲 马迎民 +1 位作者 宋青 江朝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77-478,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危重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4年67例ARDS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年龄、开始进行呼吸支持治疗的时机.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年龄与存活组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危重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4年67例ARDS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年龄、开始进行呼吸支持治疗的时机.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年龄与存活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早期进行呼吸支持的ARDS患者存活率较晚期高( P<0.05).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呼吸支持治疗的时机是影响外科危重患者ARDS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静脉用降压药在重症监护室围手术期高血压应用的监护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彬 王晶 高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常用的3种经静脉给药降压药的临床使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ICU中60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静脉用降压药硝酸甘油、硝普钠、乌拉地尔进行降压治疗,比较不同的临床使用效果。结果... 目的研究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常用的3种经静脉给药降压药的临床使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ICU中60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静脉用降压药硝酸甘油、硝普钠、乌拉地尔进行降压治疗,比较不同的临床使用效果。结果硝普钠降压效果明显,但需严密观察。硝酸甘油和乌拉地尔作用平缓,尤适用老年人。结论护士可根据3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 重症监护室(ICU) 高血压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训练导致的致死性劳力性热射病病因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纪筠 宋青 +6 位作者 周飞虎 岳慧 唐晟 潘亮 何蕾 谢菲 王秀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分析部队医院劳力性热射病(EHS)的发病原因以及EHS易感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所部队医院1995年9月-2007年8月共18例EH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借鉴Minard制定的EHS易感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训练组织因素),对所... 目的分析部队医院劳力性热射病(EHS)的发病原因以及EHS易感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所部队医院1995年9月-2007年8月共18例EH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借鉴Minard制定的EHS易感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训练组织因素),对所有EHS病例进行评估。以最终治疗结果是否存活为标准,分为死亡病例组(F组)和存活病例组(S组),比较两组易感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两组易感因素的累积数量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例EHS均发生在军事训练中,18例患者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在EHS的易感因素中,体力不足、与体能不相适应的体力训练、对伤病员没有进行正确的医学分类、诊断不当以及治疗不当等5个因素在死亡病例组与存活病例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病例组中,易感因素的累积数量为10±1.41,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组5.64±1.96(P<0.01)。结论军事训练应强调科学的训练方法,严格执行训练规程。同时还需普及相关人员的EHS防治知识,从自身预防EH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腹腔压力监测法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岩 李宁 +3 位作者 刘平帝 刘雪琴 王丽娟 时践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选择一种既准确便捷又经济实用的腹腔压力监测法,为临床早期发现腹部腔隙性综合征提供检测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7月至9月人住SICU病房非腹部手术患者20例。利用已有的导尿、有创压力监测系统,在膀胱冲洗时,通过冲洗液的导压作用... 目的选择一种既准确便捷又经济实用的腹腔压力监测法,为临床早期发现腹部腔隙性综合征提供检测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7月至9月人住SICU病房非腹部手术患者20例。利用已有的导尿、有创压力监测系统,在膀胱冲洗时,通过冲洗液的导压作用,分别采用仪器法和人工法测量腹腔压力,以仪器法测量为金标准,检验两种方法是否有相关性。结果两种腹压测量数据经配对t检验,结果无差异(t=0.413,P>0.05);两种腹压测量方法在测量结果上有显著相关性(r=0.9887,P<0.0005)。结论人工腹腔压力测量法具有准确性好、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相关性 腹压 临床研究 仪器法 早期发现 膀胱冲洗 经济实用 结论 推广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谱指数在ICU镇静剂使用中的监测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宋青 周飞虎 +1 位作者 潘亮 王秀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在监测ICU患者镇静剂使用中的价值。方法人住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持续微量泵泵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药量根据BIS值随时调整。Ⅰ组患者使BIS值维持在75~85,Ⅱ组患者使BIS值维持在6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在监测ICU患者镇静剂使用中的价值。方法人住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持续微量泵泵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药量根据BIS值随时调整。Ⅰ组患者使BIS值维持在75~85,Ⅱ组患者使BIS值维持在65~75,Ⅲ组患者使BIS值维持在55~65,并注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镇静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Ⅰ和Ⅱ组患者问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Ⅲ组患者则有所降低(P〈0.05);Ⅰ组、Ⅱ组、Ⅲ组患者Ramsay评分平均分别为2.2、3.4、4.6;异丙酚用量分别为:(9.54±2.43)μg/kg·min、(12.69±3.12)μg/kg·min、(14.18±2.91)μg/kg·min,咪唑安定用量分别为:(0.23±0.09)μg/kg·min、(0.25±0.07)μg/kg·min、(0.28土0.11)μg/kg·min。结论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能很好反映患者的镇静深度。应根据ICU不同患者病情要求来取得不同的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异丙酚 咪唑安定 镇静 重症监护室(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何蕾 张莉 +4 位作者 黄靖香 赵斌 崔雪梅 宋光 江朝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1~3日龄新生SD大鼠10只,用无酶消化法行含血清培养基原代心肌细胞培养,连续观察细胞生长及传代情况40天。α-横纹肌肌动蛋白抗体标记培养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行心肌细... 目的探讨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1~3日龄新生SD大鼠10只,用无酶消化法行含血清培养基原代心肌细胞培养,连续观察细胞生长及传代情况40天。α-横纹肌肌动蛋白抗体标记培养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Giemsa染色观察培养心肌细胞形态,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活性。记录培养心肌细胞总数,计算单个乳鼠心脏细胞产量。结果原代组织块和单个心肌细胞在接种后24~48h贴壁,其中部分出现搏动并持续至观察期末。培养细胞群鉴定心肌细胞纯度为94.1%,活细胞比例95.3%,95%可信区间(CI)为91.6%~99.0%。平均每个乳鼠心脏单细胞产量为3.3×106个,95%CI为2.1×106~4.5×106个。结论无酶消化法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纯度、活力及产量能够满足心肌细胞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术 生物学鉴定法 心肌细胞 无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静深度下异丙酚与咪达唑仑顺行性遗忘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尹明 宋青 +4 位作者 彭宇 周飞虎 何蕾 谢菲 潘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169-217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镇静深度下异丙酚与咪达唑仑的顺行性遗忘效应。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7例,静脉泵入异丙酚0.5~1.5mg·kg-1·h-1;咪达唑仑组14例,静脉泵入咪达唑仑0.04~0.15mg·kg-1... 目的比较不同镇静深度下异丙酚与咪达唑仑的顺行性遗忘效应。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7例,静脉泵入异丙酚0.5~1.5mg·kg-1·h-1;咪达唑仑组14例,静脉泵入咪达唑仑0.04~0.15mg·kg-1·h-1。分别在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90、85~75、74~65、<65时观看不同的纸牌,在患者恢复清醒(BIS值>90)后令其回忆所看到的纸牌,计算回忆纸牌错误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个BIS值区间回忆纸牌错误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患者在BIS值74~65、BIS<65区间的回忆错误率与清醒时(BIS值>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05);咪达唑仑组患者在BIS值85~75、74~65、<65区间的回忆错误率与清醒时(BIS值>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8、0.004、0.000)。结论异丙酚与咪达唑仑一样具有顺行性遗忘效应,但需要在较深的镇静深度才可实现;咪达唑仑在较浅的镇静深度即具有顺行性遗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性遗忘 异丙酚 咪达唑仑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与微创方法制备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忠忱 尹明 +4 位作者 苟鹏 黄丽洁 贾琳 彭享胜 陈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46-49,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简称开胸法)与微创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简称微创法)制备心肌梗死(MI)模型的差异。方法选用贵州小型猪,分别应用开胸法与微创法,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血流,造成心肌梗死,比较观察两种方法建立心肌梗死... 目的观察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简称开胸法)与微创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简称微创法)制备心肌梗死(MI)模型的差异。方法选用贵州小型猪,分别应用开胸法与微创法,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血流,造成心肌梗死,比较观察两种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异同。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以形成心肌梗死模型,病理检查无显著差异。开胸法造模后出现通气性呼吸功能障碍,心肌酶升高水平与临床患者心肌梗死衍变有差异。微创法应用造影剂可能会有一过性肾功能损伤。结论微创法对实验结果干扰小,与临床条件相近,是一种更好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小型猪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飞虎 宋青 王秀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疗法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效果。方法将持续血液净化疗法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MODS患者33例。结果24例好转,转回普通病房;8例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33例患者平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疗法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效果。方法将持续血液净化疗法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MODS患者33例。结果24例好转,转回普通病房;8例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33例患者平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均降低,氧合指数好转(P<0·05)。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尿素氮及肌酐下降(P<0·05);但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持续血液净化疗法对MODS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血液净化疗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持续血液净化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飞虎 王秀英 宋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42-384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小型猪13只,分为对照组(n=7)和实验组(n=6),实施二次打击建立MODS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CBP治疗,监测实验动物心...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小型猪13只,分为对照组(n=7)和实验组(n=6),实施二次打击建立MODS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CBP治疗,监测实验动物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实验组动物CBP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TNF-α、IL-6水平分别为(173.37±15.64)pg/mL、(146.46±79.64)pg/mL,较对照组的(198.81±17.07)pg/mL、(183.38±103.47)pg/mL降低(P<0.05),而VEGF水平为(29.66±2.26)pg/mL,较对照组的(18.55±3.53)pg/mL升高(P<0.05);实验组动物生存率(83%)高于对照组(29%)(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技术,可以降低血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弱炎症反应,有利于VEGF的表达,降低创伤引起MODS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持续血液净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液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菲 吴元翼 江朝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骨髓腔通路输注高渗盐液对失血性休克犬的复苏效果及其体内微环境的改变。方法健康雄性家犬18只,体重16-9kg,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HSH组、NS组和Sham组,每组6只。建立犬失血性休克模型,HSH组经骨髓腔快速推注7.5%高... 目的探讨经骨髓腔通路输注高渗盐液对失血性休克犬的复苏效果及其体内微环境的改变。方法健康雄性家犬18只,体重16-9kg,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HSH组、NS组和Sham组,每组6只。建立犬失血性休克模型,HSH组经骨髓腔快速推注7.5%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复苏液体(HSH:1000ml 6%羟乙基淀粉40溶液中加入66g Nacl);NS组推注0.9%生理盐水;Sham组动物仅行全身麻醉、呼吸机辅助呼吸,不做放血和输液处理。观察复苏后犬血流动力学、髓内压、血钠及乳酸水平的改变。结果休克后,HSH组和NS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髓内压与相应时间点Sham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乳酸水平显著上升(P〈0.05)。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后,HSH组MAP、CVP和髓内压与相应时点NS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与相应时点Sham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水平较休克期显著下降(P〈0.05)。复苏后血钠水平暂时上升,并在复苏后120min降至基础水平。复苏后NS组MAP、CVP和髓内压显著低于相应时点Sham组水平(P〈0.05),复苏后120min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HSH复苏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稳定内环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盐水 高渗 输液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与微创方法制备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忠忱 尹明 +5 位作者 苟鹏 黄丽洁 贾琳 刘亚千 彭享胜 陈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557-557,共1页
目的观察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简称开胸法)与微创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简称微创法)制备心肌梗死(MI)模型的差异。方法选用心脏及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相似的中国小型猪,分别应用开胸法与微创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心肌梗... 目的观察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简称开胸法)与微创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简称微创法)制备心肌梗死(MI)模型的差异。方法选用心脏及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相似的中国小型猪,分别应用开胸法与微创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心肌梗死。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以形成心肌梗死模型,病理检查无显著差异。开胸法造模后出现通气性呼吸功能障碍,心肌酶升高水平与临床患者心肌梗死衍变有差异。微创法应用造影剂可能会有一过性肾功能损伤。结论微创法对实验结果干扰小,与临床条件相近,是一种更好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小型猪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猕猴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15
作者 王明军 宋青 +1 位作者 张宏 米卫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591-159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异丙酚在猕猴失血性休克并复苏过程中对病理生理学变化的作用,探讨休克复苏引起肺损伤的原因和异丙酚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2只猕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每组6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导致再灌注肺损伤的动... 目的通过观察异丙酚在猕猴失血性休克并复苏过程中对病理生理学变化的作用,探讨休克复苏引起肺损伤的原因和异丙酚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2只猕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每组6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导致再灌注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异丙酚组猕猴除在放血前用计算机靶控技术输注异丙酚使猴血浆异丙酚浓度达到8mg/L并维持此水平到实验结束外,其余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分别于放血前、休克2h和复苏2h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异丙酚组在休克2h和复苏2h时平均肺动脉压(MPA)、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复苏2h时异丙酚组白细胞(WB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休克复苏时肺动脉高压和全身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肺损伤的原因,异丙酚可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和减轻全身炎性反应显著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休克 出血性 肺损伤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16
作者 周飞虎 宋青 马迎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应用于7例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病人,平均治疗36.1h,置换液以前稀释方式输入,流量为2~4L/h,血流量150~250ml/min,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结果7例病人中... 目的探讨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应用于7例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病人,平均治疗36.1h,置换液以前稀释方式输入,流量为2~4L/h,血流量150~250ml/min,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结果7例病人中4例好转,2例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所有患者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血BUN及血Cr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中胆红素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有改善预后的作用,患者耐受性好,是抢救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治疗 持续肾脏替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17
作者 宋青 江朝光 周飞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肝移植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3月实施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例3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静注,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研...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肝移植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3月实施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例3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静注,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乳酸、IL-6、IL-8、TNF-α差异无显著性(P〉0.05)。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束后120min,治疗组MAP从53.21±8.52mmHg增至75.62±7.58mmHg,HR从115.3±13.2/min降至90.1±7,2/min,血乳酸、IL-6、IL-8和TNF-α分别从9.82±3.96mmol/L、89.02±43.75pg/ml、58.24±33.61pg/ml和42.33±28.15pg/ml降至4.31±2.1lmmol/L、30.08±25.12pg/ml、29.83±20.05pg/ml和24.52±15.61pg/m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有所改善,并降低了血乳酸和炎症因子水平,对循环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肝移植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
18
作者 周飞虎 宋青 马迎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73-474,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对11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平均治疗时间24.8 h,置换液以前稀释方式输入,流量2~4 L/h,血流量150~250 ml/min,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结果 11例患者中7... 目的探讨持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对11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平均治疗时间24.8 h,置换液以前稀释方式输入,流量2~4 L/h,血流量150~250 ml/min,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结果 11例患者中7例好转,3例死亡;所有患者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明显下降( P<0.01),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改善预后作用,不受年龄限制,患者耐受性好,是抢救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肾脏替代疗法 急性肾功能衰竭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虹 唐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4期53-54,共2页
对重型肝炎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实施快速血糖检测、降糖药物应用、饮食控制、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36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重型肝炎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血糖异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