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睑肿物临床病理分析763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星 宋志刚 王兆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进行手术的763例眼睑肿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分布和临床特点。结果在763例眼睑... 目的通过研究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进行手术的763例眼睑肿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分布和临床特点。结果在763例眼睑肿物中,良性病变631例,占82.7%,恶性病变132例,占17.3%。眼睑肿物良性病变前3位的病理类型是炎性病变(30.3%)、色素痣(27.9%)和脂溢性角化病(9.8%)。眼睑肿物恶性病变前3位的病理类型是基底细胞癌(50.8%)、皮脂腺癌(15.2%)和鳞状细胞癌(12.1%)。结论眼睑肿物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炎性病变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在恶性病变中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物 基底细胞 皮脂腺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许银霞 王胜良 +2 位作者 王巧玲 贾亮 崔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方式对晶状体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晶状体脱位患者46例(66眼)的临床资料。晶状体脱位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36眼)、外伤性(8眼)、自发性(22眼)三类,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 目的分析手术方式对晶状体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晶状体脱位患者46例(66眼)的临床资料。晶状体脱位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36眼)、外伤性(8眼)、自发性(22眼)三类,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或在前述手术基础上联合视网膜、青光眼等其它的手术方式。结果脱位的晶状体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均成功摘除,术后矫正视力51眼(77.3%)提高,7眼(10.6%)不变,8眼(12.1%)下降。结论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法依据脱位程度、位置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而定,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较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的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玻璃体切除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选取46~84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例(30眼),术前矫正视力为0.5~0.8,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折叠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利用美国Stereo Opte...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选取46~84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例(30眼),术前矫正视力为0.5~0.8,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折叠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利用美国Stereo Optec6500视功能测试仪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试患者,分析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了在18.0c·d-1昏暗及昏暗+眩光条件下外,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在低、中、高空间频率均有提高,且与术前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明亮条件下,术前眩光对比敏感度在中、低空间频率(1.5c·d-1、3.0c·d-1、6.0c·d-1)低于无眩光状态(均为P<0.01),术后眩光对比敏感度在中、低空间频率高于无眩光状态(均为P<0.01)。昏暗条件下,术前和术后中、低空间频率眩光对比敏感度低于无眩光状态(均为P<0.05)。结论中、低空间频率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较传统视力检查能更有效评估未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对比敏感度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光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7-858,共2页
目的:观察眩光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例(30眼),年龄46~84岁,矫正视力0.5~0.8,应用Optec6500视功能测试仪测试不同空间频率(1.5、3.0、6.0、12.0和18.0c/d)的眩光和无眩光条件下(... 目的:观察眩光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例(30眼),年龄46~84岁,矫正视力0.5~0.8,应用Optec6500视功能测试仪测试不同空间频率(1.5、3.0、6.0、12.0和18.0c/d)的眩光和无眩光条件下(分明亮条件和昏暗条件)白内障患者的对比敏感度。结果:眩光在1.5、3.0和6.0c/d的空间频率下影响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明亮条件下:t=3.359、3.172和5.072,P<0.05;昏暗条件下:t=9.852、9.354和2.493,P<0.05)。结论:眩光主要影响中低空间频率下白内障患者的对比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眩光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