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隔离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崇辉 薛毅珑 +4 位作者 罗芸 李新建 李雁凌 刘成贵 潘长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9-261,共3页
测定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隔离效应。方法 :将NK细胞和IL 2、TNF α的活性测定方法用于微囊免疫隔离效果的评价。结果 :NK细胞对微囊化K5 6 2靶细胞的细胞毒实验表明 ,微囊可有效地保护囊内... 测定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隔离效应。方法 :将NK细胞和IL 2、TNF α的活性测定方法用于微囊免疫隔离效果的评价。结果 :NK细胞对微囊化K5 6 2靶细胞的细胞毒实验表明 ,微囊可有效地保护囊内细胞不受NK细胞的杀伤作用 ;IL 2 (15 .4kD)和TNF α (5 1kD)可通过微囊膜进入囊内 ,并分别支持囊内IL 2依赖细胞的生存以及对微囊内的L92 9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结论 :APA微囊可有效地隔离细胞免疫排斥反应 ,但某些细胞因子可通过微囊膜 ,成为影响微囊化细胞在宿主体内生存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隔离 细胞因子 微囊化细胞移植 APA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晓艳 付小兵 +2 位作者 伊海英 刘惠玲 孙同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03-2007,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表皮细胞体外去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HEKa细胞体外培养6~7代时开始出现老化迹象,细胞体积膨大,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加入浓度为10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液分别培养6... 目的初步探索表皮细胞体外去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HEKa细胞体外培养6~7代时开始出现老化迹象,细胞体积膨大,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加入浓度为10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液分别培养6、12、24、48、72h后,MTT法检测bFGF对表皮细胞体外生长的促进作用。同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流式细胞检测技术、RT-PCR法检测bFGF诱导培养后,表皮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的改变。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100ng/ml,诱导时间为36~48h为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的最佳实验条件。在bFGF的作用之下,老化的HEKa细胞周围开始出现新生的表皮干细胞样克隆。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中β1整合素、CK19、CK14的表达增强,而CK10作为终末分化细胞的标志,在bFGF诱导组中的表达明显降低。流式细胞检测分析显示bFGF作用后,实验组CK19表达阳性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分别为74.77%和15.74%);CK14表达阳性的细胞也由原来的67.26%增加至被检测细胞总数的87.14%。而bFGF诱导作用后,被检测细胞中表达CK10阳性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4.56%和98.56%)。此外,RT-PCR检测结果同样再次支持了表皮细胞去分化的理论。在bFGF诱导组中,β1整合素、CK19、CK14mRNA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而CK10mRNA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bFGF能够在体外诱导表皮细胞逆转分化形成幼稚型表皮前体干细胞,但其涉及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 去分化 干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流式细胞检测 MTT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洋 包尔宁 +6 位作者 杨波 卢学春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代汉仁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87-792,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集6例老年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刺激因子培养,诱导成... 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集6例老年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刺激因子培养,诱导成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28天为1个疗程。观察CIK细胞回输后患者体内效应细胞的比例变化、不良反应以及对感染的发生、血红蛋白水平和对输血依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有效地减少了MDS患者感染的发生,缩短了高热时间。在疾病稳定期,CIK细胞输注可减少红细胞的输注量,稳定血红蛋白水平,但不能改变MDS向高危亚型转化的自然病程。结论 :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老年人MDS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老年人 细胞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功能检测对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细胞治疗老年血液肿瘤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蔡力力 杨波 +6 位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50-1255,共6页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输注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采集2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输注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采集2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第1-10天应用IL-2 100万单位/天,皮下注射。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136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合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表明,14例接受8个疗程的CIK细胞输注,6例接受4个疗程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11例达完全缓解,7例达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可提高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造血系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健康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5
作者 袁云娥 吴小苏 谭燕 《中国医院》 2004年第4期55-59,共5页
本文对亚健康概念、范畴、亚健康状态和表现及对人体健康危害、如何维护等方面进行文献资料复习整理和综述,对亚健康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亚健康 睡眠障碍 危害 人际关系 原因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洋 杨波 +10 位作者 蔡力力 冉海红 于睿莉 迟小华 朱宏丽 李素霞 刘洋 王瑶 韩为东 姚善谦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28 d为1个疗程。... 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28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感染发生、血红蛋白和输血依赖以及对自然病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例患者共接受46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治疗,回输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CIK细胞治疗可以有效减少AML患者的感染发生(P<0.05),缩短高热持续时间(P<0.05);在疾病稳定期,CIK细胞输注可以减少患者红细胞的输注量(P<0.05),稳定血红蛋白水平;CIK细胞输注虽不能改变病程的转归,但在患者疾病进展期以及终末期,采用化疗联合CIK治疗可使患者病情一度平稳,延长生存时间。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对本组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化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管固相RIA和IRMA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振甲 陈素娟 +1 位作者 王录焕 陈泮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23-225,共3页
本文报告一种新型试管固相RIA和IRMA技术。先后建立了固相二抗测定β2-mG,固相一抗法测定AFP和双位点夹心法测定CEA。实现了分析技术一步法。本法操作十分简便,不加分离剂和离心程序,不受温度影响,便于组装试剂盒及临床大量样品的检测... 本文报告一种新型试管固相RIA和IRMA技术。先后建立了固相二抗测定β2-mG,固相一抗法测定AFP和双位点夹心法测定CEA。实现了分析技术一步法。本法操作十分简便,不加分离剂和离心程序,不受温度影响,便于组装试剂盒及临床大量样品的检测。这一技术的改进成功为我国放免试剂盒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测定 试管固相技术 IRMA AEP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组织提取液影响表皮干细胞表型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晓艳 付小兵 +2 位作者 盛志勇 张翠萍 孙同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3-887,共5页
目的:模拟表皮干细胞周围生态微环境,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此环境中的表型变化,表皮干细胞微环境在表皮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及免疫荧光检测。制备小鼠胚... 目的:模拟表皮干细胞周围生态微环境,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此环境中的表型变化,表皮干细胞微环境在表皮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及免疫荧光检测。制备小鼠胚胎组织匀浆液,荧光活细胞示踪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胚胎组织提取液对表皮干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表皮基底层干细胞表达α6、β1整合素、K19、K14、p63、Nes-tin、PCNA为阳性,而K10不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α6整合素和CD71在表皮干细胞中的分布存在着区域性差异。此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胚胎组织提取液作用后α6+CD71-表达细胞由细胞总数的22.49%减少至10.92%,而α6+CD71+、α6-CD71+表达细胞则分别由诱导前的62.29%及0.19%增加至诱导后的68.34%及4.51%。RT-PCR结果表明胚胎组织提取液作用后,表皮干细胞中β1整合素、K19、K10表达增强,而K14表达减弱。结论: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的表皮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点。α6整合素、CD71在表皮干细胞中分布的区域差异及CD71表达位点的空间变化可以作为区分表皮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标志之一。胚胎组织提取液对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促进作用。胚胎组织提取液中的某些因子可能抑制了K14表达的TA细胞的终末分化,甚至诱导其发生逆向分化,导致诱导后K14的总体表达水平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抗体 单克隆 胚胎组织提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皮肤发育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伊海英 孙晓艳 +3 位作者 付小兵 任明姬 张广田 刘惠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08-201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的表达及分布,探索FGFR2在皮肤发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S-P法检测FGFR2的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的表达及分布,探索FGFR2在皮肤发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S-P法检测FGFR2的表达。结果胚胎发育期FGFR2在表皮细胞表达较弱,甚至呈阴性表达。表皮分层期时,表皮层开始增厚,并可见毛囊的初级原基;FGFR2在表皮层和毛囊初级原基内呈弱阳性表达。毛囊形成期时,毛囊的结构初步形成,体积细小,形态幼稚;FGFR2主要在毛母质细胞内表达,并且随着胎龄增加,表达范围逐渐扩大,表达量逐渐增多。毛囊发育成熟期后,毛囊的结构发育相对成熟,FGFR2则在表皮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皮脂腺的导管部均有表达,尤其在毛母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结论FGFR2在胎儿皮肤中的表达与分布与毛囊的发生、发育密切相关。FGFR2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定向分化形成终末组织功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FGFR2 免疫组织化学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小鼠肝脏功能的改变及Leptin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光涛 薛辉 +3 位作者 林季 郝秀华 张凯 王录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对肝功能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Leptin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盲肠结扎致脓毒症模型,设立假手术组、脓毒症组、Leptin保护组(腹腔内注射0.1 mg/kg Leptin)和消炎痛(吲哚美辛)保护组(腹腔内注射2 mg/kg... 目的:研究脓毒症对肝功能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Leptin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盲肠结扎致脓毒症模型,设立假手术组、脓毒症组、Leptin保护组(腹腔内注射0.1 mg/kg Leptin)和消炎痛(吲哚美辛)保护组(腹腔内注射2 mg/kg消炎痛)。于脓毒症后6 h和12 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肝组织匀浆液中Leptin水平,采用96孔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4种与自由基合成、解毒和嘌呤生成代谢相关的酶的水平,同时以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伤后12 h血清ALT明显上升(P<0.05),6 h时无显著改变。Leptin保护组在12 h时可见ALT显著低于脓毒症组水平(P<0.05),消炎痛保护组在6 h和12 h时有ALT下降,但无显著差异。Leptin保护组和消炎痛保护组肝组织内MPO活性没有显著变化,但GST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P<0.05),同时XOD活性明显增加(P<0.05)。另外,脓毒症组肝内Leptin有下降趋势,Leptin保护组肝内Leptin水平有所恢复,而消炎痛保护组肝内Leptin水平也有所恢复,但在12 h时与脓毒症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eptin对脓毒症造成的肝功能损害有明显保护效应,其保护作用可能涉及肝细胞代谢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氧自由基形成和解毒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IN 脓毒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为东 赵亚力 付小兵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5期81-87,共7页
通过特定的基因组合与转染可以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iPS),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项新的干细胞制造技术。与胚胎干细胞(ES)不同,iPS细胞的制造不需要毁损胚胎,因而不会涉及更多的伦理学问题。iPS的... 通过特定的基因组合与转染可以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iPS),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项新的干细胞制造技术。与胚胎干细胞(ES)不同,iPS细胞的制造不需要毁损胚胎,因而不会涉及更多的伦理学问题。iPS的出现不仅为体细胞重编程去分化机制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机制研究与特异的细胞治疗,特别是再生医学带来新的曙光。目前,iPS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文章就iPS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 重编程 IP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16基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促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波 卢学春 +3 位作者 迟小华 韩为东 于力 楼方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54-1158,共5页
本研究探讨超表达LRP16基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扩增人LRP16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片段,将其连接到pGEM-T质粒以构建LRP16基因ORF-pGEM-T重组载体。再将测序鉴定过的LRP16基因ORF插入p... 本研究探讨超表达LRP16基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扩增人LRP16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片段,将其连接到pGEM-T质粒以构建LRP16基因ORF-pGEM-T重组载体。再将测序鉴定过的LRP16基因ORF插入pcDNA3.1+质粒以构建LRP16基因ORF-pcDNA3.1+重组表达质粒,转染K562细胞,建立稳定超表达LRP16基因的K562细胞系。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人LRP16基因ORF片段,并构建LRP16基因ORF-pcDNA3.1+重组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超表达LRP16基因的K562细胞系;超表达LRP16基因具有促进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且这种促增殖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细胞由G0期进入S期而实现的。结论:超表达LRP16基因可促进K562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基因 K562细胞 细胞增殖 慢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与某些单克隆抗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洪海 张遵一 +2 位作者 刘成贵 张晓平 陈维平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0年第4期23-27,共5页
本文描述了应用免疫双扩散技术检查组蛋白与某些单克隆抗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对抗人C—反应性蛋白(CRP)4株单克隆抗体进行了鉴定,它们识别了CRP上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组蛋白能够与CRP,纤维连接蛋白(FN),结核杆菌的单抗腹水起免疫沉... 本文描述了应用免疫双扩散技术检查组蛋白与某些单克隆抗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对抗人C—反应性蛋白(CRP)4株单克隆抗体进行了鉴定,它们识别了CRP上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组蛋白能够与CRP,纤维连接蛋白(FN),结核杆菌的单抗腹水起免疫沉淀反应,但不与其多克隆抗体及骨髓瘤病人血清起反应。组蛋白能与某些单抗起反应,初步解释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组蛋白抗体产生的可能机制,说明组蛋白在机体免疫中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 自身免疫病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离子(Ⅲ)和5-FSAP在TrF中增强效应研究
14
作者 陈泮藻 李振甲 +1 位作者 金林培 郭建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7-269,共3页
为利用灵敏的酶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EATrFIA)测定生物活性物质,对三价铽离子[Tb(Ⅲ)],5-氟水杨酸磷酸盐(5-FSAP)和碱性磷酸酶(AP)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一些定量的关系.这些... 为利用灵敏的酶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EATrFIA)测定生物活性物质,对三价铽离子[Tb(Ⅲ)],5-氟水杨酸磷酸盐(5-FSAP)和碱性磷酸酶(AP)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一些定量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TrF)的发展积累了有益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分析 铽/铕螯合物 时间分辨荧光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EGFP-PDX-1融合表达载体电穿孔转染大鼠胎肝干细胞的研究
15
作者 孙冰 孙晓艳 安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0-753,共4页
目的构建PDX-1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电穿孔转染入大鼠胎肝干细胞以得到稳定表达。方法从SK900/BLSCRIPT质粒中扩增PDX-1,将其插入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PDX-1;分离培养大鼠胎肝干细胞,经鉴定后用电穿孔法转... 目的构建PDX-1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电穿孔转染入大鼠胎肝干细胞以得到稳定表达。方法从SK900/BLSCRIPT质粒中扩增PDX-1,将其插入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PDX-1;分离培养大鼠胎肝干细胞,经鉴定后用电穿孔法转染;分析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T-PCR鉴定转染结果。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正确无误,经电穿孔转染后GFP和PDX-1基因均能在胎肝干细胞中保持较长时间稳定表达,并对胎肝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影响较小。结论成功构建了PDX-1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能在胎肝干细胞中较稳定表达,为研究PDX-1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载体构建 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 电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通过金属硫蛋白标记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毕忠 吴永慧 +3 位作者 李军 刘元方 韩冰 方永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99)Tc^m通过双功能联接剂金属硫蛋白(MT)标记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化学问题,并发展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用交联剂戊二醛制备MT与抗体(Ab)偶联物(MT-Ab),偶联率为58%。用还原标记法制备^(99)Tc^m-MT-Ab,放射性利用率高... 本文系统研究了^(99)Tc^m通过双功能联接剂金属硫蛋白(MT)标记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化学问题,并发展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用交联剂戊二醛制备MT与抗体(Ab)偶联物(MT-Ab),偶联率为58%。用还原标记法制备^(99)Tc^m-MT-Ab,放射性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非特异标记低于10%。体外试验表明,在强络合剂竞争时,标记物有较高的稳定性。抗结肠癌单抗CL-3标记物的免疫反应活性保留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金属硫蛋白 肿瘤 锝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抑制LRP16基因表达限制了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22
17
作者 韩为东 李琦 +4 位作者 赵亚力 母义明 李雪 宋海静 陆祖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雌激素雌二醇上调人乳腺癌细胞MCF 7中LRP16基因表达 ,该基因过表达促进MCF 7细胞增殖 .为进一步探讨LRP16基因不同表达水平对MCF 7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雌激素的反应性增殖能力 ,采用针对LRP16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策略 ,通过逆转录病... 雌激素雌二醇上调人乳腺癌细胞MCF 7中LRP16基因表达 ,该基因过表达促进MCF 7细胞增殖 .为进一步探讨LRP16基因不同表达水平对MCF 7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雌激素的反应性增殖能力 ,采用针对LRP16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策略 ,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及抗性筛选构建了LRP16基因被稳定抑制的 2个MCF 7细胞系 ,针对绿色荧光蛋白的干扰序列作为阴性对照 .Northern印迹实验检测了LRP16基因在各个细胞株中mNRA的水平 ,与对照组细胞比较 ,针对LRP16基因不同位置的 2个小干扰RNA可分别将该基因抑制 90 %和 6 0 % .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 ,MCF 7细胞中LRP16基因表达抑制率越高 ,细胞增殖速率减慢越显著 (P <0 0 5 ) ;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 ,抑制LRP16基因在MCF 7细胞中表达 ,限制了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 ;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 ,LRP16基因抑表达使MCF 7细胞G1 S周期转换受抑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 ,LRP16基因表达抑制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E及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水平显著下调 ,但未检测到P5 3及R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雌二醇刺激的增殖实验结果显示 ,抑制LRP16基因表达没有消除MCF 7细胞的反应性增殖特征 .上述结果表明 ,LRP16基因表达量与MCF 7细胞增殖能力密切相关 ,抑制其表达可有效限制MCF 7细胞的增殖能力 ,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 小干扰RNA MCF-7 增殖 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 G1/S期调控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与Sp1相互作用激活LRP16启动子转录活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亚力 韩为东 +7 位作者 母义明 李琦 李雪 宋海静 卢学春 于力 陆菊明 潘长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3-369,共7页
根据已报道的LRP1 6启动子序列 (2 6kb) ,采用PCR反应获得 6个启动子 5′删除突变体 ,分别插入pGL3 Basic载体 ,构建 6种 5′缺失报告基因表达载体 (pS1 ~pS6) .分别与ERα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MCF 7细胞 .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测定荧... 根据已报道的LRP1 6启动子序列 (2 6kb) ,采用PCR反应获得 6个启动子 5′删除突变体 ,分别插入pGL3 Basic载体 ,构建 6种 5′缺失报告基因表达载体 (pS1 ~pS6) .分别与ERα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MCF 7细胞 .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测定荧光素酶活性 ,以明确LRP1 6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中的雌激素反应序列 .结果显示 ,pS1 ~pS6均有雌二醇反应性 .进而对pS5的 3′端缺失分析发现LRP1 6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 - 2 1 4至 - 2 5 1位置的序列具有雌激素应答 ,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序列中包含了一个供转录因子Sp1结合的GC富含位点和一个ERα反应元件的半位点 (1 2ERE Sp1 ) ,进一步突变分析显示这两个元件均为雌激素反应性所必需 .以含这两个顺式元件的序列 (- 2 5 3bp至 - 2 2 4bp)作为探针 ,超级迁移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了ERα和Sp1蛋白均可以和探针结合 .研究发现了雌激素上调LRP1 6基因表达的一个增强子元件— 1 2ERE Sp1 ,ERα和Sp1蛋白需要与DNA结合形成复合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Α LRP16 S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后leptin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及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颜光涛 薛辉 +3 位作者 林季 郝秀华 张凯 王录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对肝、肾功能及肠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瘦素(leptin)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盲肠结扎致脓毒症模型,采用96孔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和肠组织匀浆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 目的:研究脓毒症对肝、肾功能及肠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瘦素(leptin)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盲肠结扎致脓毒症模型,采用96孔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和肠组织匀浆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同时以HE染色方法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脓毒症后6 h,血清UA水平[(521.92±91.86)μmol/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30.12±94.15)μmol/L],而12 h ALT[(83.55±40.44)U/L]和UA[(474.03±75.22)μmol/L]均高于假手术组[(66.23±16.80)U/L]和[(320.95±99.14)μmol/L]。采用腹腔内注射leptin(0.1 mg/kg)和吲哚美辛(2 mg/kg),12 h时ALT和UA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此外,伴有肠道组织MPO、GST、XOD和SOD活性的改变。结论:在脓毒症过程中,微量leptin体外注射可以发挥改善和稳定肝肾功能的明显作用,其机制可能同其影响肠道多种与自由基、巯基和嘌呤代谢相关酶的功能有关,而且吲哚美辛在一定程度上有类似的效应,但所用剂量明显高于lepti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脓毒症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16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韩为东 李雪岭 +4 位作者 卢学春 徐周敏 于力 李明 母义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用Northern印迹方法检测雌二醇 (17β E2 )对LRP16mRNA表达的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调控作用 .构建LRP16基因启动子序列调控的萤光素酶报告子 (pS0 ) ,并与雌激素受体α和 β(ERα和ERβ)表达载体共转染COS 7和MCF 7细胞后测定萤光素酶活性 .... 用Northern印迹方法检测雌二醇 (17β E2 )对LRP16mRNA表达的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调控作用 .构建LRP16基因启动子序列调控的萤光素酶报告子 (pS0 ) ,并与雌激素受体α和 β(ERα和ERβ)表达载体共转染COS 7和MCF 7细胞后测定萤光素酶活性 .将LRP16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MCF 7细胞 ,测定过表达LRP16对细胞的生长特性的影响 .17β E2 使MCF 7细胞中LRP16mRNA表达水平增加 ,增加幅度未显示出 17β E2 培养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 .pS0 与ERα表达载体共转染细胞的相对萤光素酶活性较非共转染组 (对照组 )及pS0 ERβ表载体共转染组升高 5~ 10倍 .LRP16基因过表达促进MCF 7细胞的增殖 .研究表明 ,雌激素可能通过ERα上调乳腺癌M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 乳腺癌 细胞增殖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