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体老化对创伤修复研究带来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小兵 程飚 刘宏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56-357,387,共3页
虽然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过程,但从古至今,人们对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却未曾间断。一般认为皮肤出现皱纹是衰老的开始,但这并非全面。其实皮肤老化现象还包括暗淡无光、发灰、干燥,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弹性降低、松驰、下垂、出现... 虽然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过程,但从古至今,人们对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却未曾间断。一般认为皮肤出现皱纹是衰老的开始,但这并非全面。其实皮肤老化现象还包括暗淡无光、发灰、干燥,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弹性降低、松驰、下垂、出现皱纹等。且在出现这些变化之前,机体往往已有功能性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体老化 创伤修复 毛细血管扩张 抗衰老 老化现象 色素沉着 医学研究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小鼠肺组织瘦素水平及其它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颜光涛 薛辉 +3 位作者 林季 郝秀华 张凯 王录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对肺组织瘦素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瘦素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盲肠结扎致脓毒症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别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瘦素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目的研究脓毒症对肺组织瘦素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瘦素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盲肠结扎致脓毒症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别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瘦素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4种与自由基合成、解毒和嘌呤生成代谢相关的酶的水平,同时以HE染色方法观察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肺组织匀浆液中瘦素水平(19.58±7.73)μg/L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29.07±8.27)μg/L,腹腔内注射瘦素(0.1mg/ml)后6h可见脓毒症小鼠肺内瘦素水平上升(33.62±11.54)μg/L,而吲哚美辛给药(2mg/kg)却无效。同时,还发现瘦素保护组可恢复肺组织MPO活性(17.74±8.96)vs脓毒症组(30.70±4.37)U/g、降低肺GST活性(26.50±8.73)vs假手术组(70.11±20.44)kU/g、升高肺XOD活性(0.14±0.03)vs假手术组(0.12±0.04)U/g,但对肺SOD无显著影响。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瘦素保护组肺水肿减轻、炎性分泌物减少;吲哚美辛对肺组织的影响与瘦素相比并不一致。结论脓毒症发生后6h肺组织瘦素水平显著下降,伴随MPO、GST、XOD的显著改变。经腹腔内注射瘦素后可恢复肺组织瘦素水平,同时改善和调节上述酶活性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而吲哚美辛的保护作用与瘦素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脓毒症 肺脏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心房颤动患者血尿中TXB_2和6-Keto-PGF1α浓度初步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振平 鲍正毅 +2 位作者 张敬礼 陈晓明 李振甲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15,共2页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为冠心病所致。鉴于老年人房颤患者血、尿中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l_α(6-Keto-PGF1α)浓度尚未见报道,本文初步观察21例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析两...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为冠心病所致。鉴于老年人房颤患者血、尿中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l_α(6-Keto-PGF1α)浓度尚未见报道,本文初步观察21例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析两者血、尿中浓度变化,并进行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本组21例中,男性17,女性14例。年龄60~86岁,平均68.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1例,持续性房颤1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房颤动 TX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刚 孙国臣 +2 位作者 李美容 李颖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9-330,335,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探索胶质瘤模型建立的实验步骤、方法及关键点。材料与方法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至对数生长期,离心、计数,调节细胞浓度为1×10^5/μl。应用大鼠立体定位仪,以右侧尾状核头为靶区,注入Wis... 目的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探索胶质瘤模型建立的实验步骤、方法及关键点。材料与方法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至对数生长期,离心、计数,调节细胞浓度为1×10^5/μl。应用大鼠立体定位仪,以右侧尾状核头为靶区,注入Wistar大鼠脑内,3d后行MRI扫描观察脑内成瘤情况。本实验共接种8批次50只Wistar大鼠。结果第1~5次共接种24只Wistar大鼠,接种后第1、2天意外死亡2只,其余22只大鼠MRI扫描可见肿瘤生长,成瘤率高。第6、7次以同样方法及条件接种20只大鼠,MRI扫描证实仅有5只大鼠成瘤。第8次更换肿瘤细胞后接种6只大鼠,均成瘤。结论肿瘤是否成瘤与细胞选择密切相关,要选择新近诱导出的大鼠胶质瘤细胞,以保证细胞的抗原性,是提高成瘤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肿瘤 实验性 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位技术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激活脐静脉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琦 韩为东 +3 位作者 郝好杰 宋海静 马学斌 赵亚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能否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 ,为建立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转染法 ,将编码hTERT片段逆转录病毒载体与VSV G共转染 2 93 GP2 细胞 ,产生病毒上清液 ,感染... 目的 探讨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能否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 ,为建立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转染法 ,将编码hTERT片段逆转录病毒载体与VSV G共转染 2 93 GP2 细胞 ,产生病毒上清液 ,感染原代分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以嘌呤霉素筛选。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第Ⅷ因子、CD34、β 半乳糖苷酶染色、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指标。 结果 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培养至 30代的转染细胞生长速度基本与原代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一致但快于原代培养传至第 10代内皮细胞 ;RT PCR结果转染细胞有特异扩增 ;衰老指标 β 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转染后细胞胞浆内着染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第 10代内皮细胞。结论 外源性hTERT转入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可重现其端粒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脐静脉 细胞培养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娟 颜光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炎症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
7
作者 廖杰 赵玉兰 +2 位作者 董芳霆 杨军 郝秀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1-492,共2页
建立了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反应液直接进样, 用 T S K gel D E A E N P R 柱分离, Tris H Cl 缓冲溶液(p H 90)氯化钠线性梯度洗脱,于 260... 建立了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反应液直接进样, 用 T S K gel D E A E N P R 柱分离, Tris H Cl 缓冲溶液(p H 90)氯化钠线性梯度洗脱,于 260 nm 处检测。用所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 M N)磷脂酶 A2 m R N A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磷脂酶A2 PMN MRNA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133/CD3双特异性抗体装载的CIK细胞对高表达CD133结直肠癌细胞杀伤效应的探讨
8
作者 吕海燕 刘传杰 黄建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抗CD133/CD3双特异性抗体装载的CIK(BsAb-CIK)细胞对高表达CD133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通过化学偶联制备抗CD133和抗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CIK和BsAb-CIK对高表达CD133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和HT29... 目的:探讨抗CD133/CD3双特异性抗体装载的CIK(BsAb-CIK)细胞对高表达CD133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通过化学偶联制备抗CD133和抗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CIK和BsAb-CIK对高表达CD133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和HT29)和低表达CD133结直肠癌CIK和BsAb-CIK细胞系(LOVO)的杀伤能力,并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后从腹腔进行CIK和BsAb-CIK细胞输注,1个月后取瘤称重并统计组间肿瘤生长的差异。结果在不同效靶比条件下(1∶5,1∶10,1∶20),BsAb-CIK细胞对高表达CD133的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和HT29的杀伤作用均明显强于单纯CIK组(P<0.05),而BsAb-CIK细胞对低表达CD133的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的杀伤作用与单纯CIK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BsAb-CIK细胞INF-γ分泌明显高于单纯CIK组(P<0.05)。与单纯CIK治疗组比较,BsAb-CIK细胞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5)。结论 BsAb-CIK细胞能够有效杀伤高表达CD133的结直肠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结直肠癌 双特异性抗体 CD133 CD3 CD133 C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初步观察
9
作者 黄振平 鲍正毅 +2 位作者 张敬礼 戴崇宽 李振甲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6,共2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第l、3、6、10天血浆内皮素(ET)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AMI组的血浆ET浓度为20.1士0.8Pg/ml较对照组之2.8土0.6Pg/ml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发病后10天血浆ET浓... 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第l、3、6、10天血浆内皮素(ET)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AMI组的血浆ET浓度为20.1士0.8Pg/ml较对照组之2.8土0.6Pg/ml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发病后10天血浆ET浓度呈持续性增高,4次不同时间ET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 ET不仅参与AMI的发病过程,而且是AMI时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诸多因素中值得重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内皮素 放射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的发展
10
作者 陆庆国 薛毅珑 《华夏医学》 2001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微囊 免疫隔离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上清对高糖慢性炎症损伤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靳丽媛 邓子辉 +3 位作者 张金英 杨晨 司艺玲 陈光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上清对高糖、炎症环境中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及联合利用高浓度葡萄糖(33 mmol/L)、脂多糖(LPS;1μg/ml)体外处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12 h。依据是否采用MSCs干预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上清对高糖、炎症环境中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及联合利用高浓度葡萄糖(33 mmol/L)、脂多糖(LPS;1μg/ml)体外处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12 h。依据是否采用MSCs干预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考察各损伤条件下两组巨噬细胞表型的差异。MSCs干预方法为加入MSCs上清0.5 ml,培养48 h。结果在各非干预组中,与正常条件下相比,各损伤条件下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M1/M2值和IL-6水平均显著增高,而M2型巨噬细胞比例以及IL-10和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MSCs干预后,在LPS和高糖+LPS的损伤条件下,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和M1/M2值均显著降低,而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均增加,ELISA结果也显示,在各损伤条件下,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而IL-10和PGE2的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高糖及慢性炎症因素叠加可加剧巨噬细胞向M1促炎表型极化及炎症因子的分泌,MSCs上清作用于损伤的巨噬细胞,促使其向M2抗炎表型极化,同时使炎症因子分泌减少,抗炎因子分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高糖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环氧化酶2影响慢性炎症损伤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靳丽媛 邓子辉 +3 位作者 张金英 杨晨 司艺玲 陈光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联合炎症条件下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损伤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正常组、损伤组(33mmol/L葡萄糖+1μg/ml脂多糖)、治疗组(高糖+脂多糖炎症损伤+M... 目的探讨高糖联合炎症条件下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损伤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正常组、损伤组(33mmol/L葡萄糖+1μg/ml脂多糖)、治疗组(高糖+脂多糖炎症损伤+MSC Transwell共培养)、抑制剂组[MSC+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光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巨噬细胞M1及M2表型比例,ELISA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前列腺素E2的变化。结果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8.91±0.71)%vs(16.19±0.78)%,P<0.05],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升高[(51.09±4.89)%vs(28.10±12.47)%,P<0.05],IL-6明显下降,IL-10明显升高;与治疗组比较,抑制剂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19.94±2.07)%vs(8.91±0.71)%,P<0.05],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可以通过COX-2通路促进高糖炎症损伤的M1型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及修复其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环氧化酶2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3
13
作者 鉏振伟 司艺玲 颜光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2-393,共2页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50年来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心血管系统疾病已越来越引起了公众的重视。瘦素(1eptin)是...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50年来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心血管系统疾病已越来越引起了公众的重视。瘦素(1eptin)是近期发现的一种存在于啮齿动物及人体的主要调节食物摄取和能量消耗的激素。对leptin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其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