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H_2S对大鼠截肢创伤应激后心肌炎性及氧化性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青爱 谢晓华 +1 位作者 张颖 张海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H2S对截肢创伤应激后心肌炎性及氧化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探讨截肢创伤应激后心肌炎性及氧化性损伤与H2S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体重26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组、NaHS组和PPG组,每组7只。后3组... 目的研究外源性H2S对截肢创伤应激后心肌炎性及氧化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探讨截肢创伤应激后心肌炎性及氧化性损伤与H2S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体重26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组、NaHS组和PPG组,每组7只。后3组建立大鼠左后肢截肢创伤应激模型,并于建模后6h处死,NaHS组及PPG组分别于截肢后即刻腹腔注射NaHS28μmol/kg、PPG50mg/kg。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H2S浓度,亚甲基蓝法测定心肌CSE酶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血浆及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TBA法测定血浆及心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截肢创伤应激后6h血浆H2S浓度下降,血浆及心肌MPO、MDA含量升高。与创伤组比较,NaHS组血浆MPO、H2S浓度及心肌CSE活性升高,而血浆MDA及心肌MPO、MDA含量下降;PPG组血浆MPO、H2S浓度和心肌CSE活性降低,血浆MDA及心肌MPO、MDA含量升高。结论截肢创伤应激后心肌存在炎性和氧自由基损伤,H2S通过减轻心肌损伤和氧自由基的释放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创伤和损伤 应激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保护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雯 刘宁 +5 位作者 张颖 齐迎春 杨靖 邓昭阳 李晓玲 谢晓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具体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1只,随机分为4组⑥正常对照组(c组,8只);⑥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具体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1只,随机分为4组⑥正常对照组(c组,8只);⑥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8只):应用止血带结扎双下肢构建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 h再灌注4 h;⑥NaHS组(8只)和PPG组(7只):在上述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中,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前腹腔注射NaHS 14μmol/kg、炔丙基甘氨酸(PPG)50 mg/kg。观察4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血浆和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CuZn-SOD)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细胞TNF-α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血浆CK-MB明显上升,血浆及心肌MPO、MDA水平明显上升,T-SOD、CuZn-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IR组比较,NaHS干预后血浆CK-MB明显降低,同时,血浆及心肌MPO、MDA水平明显下降,T-SOD、CuZn-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PPG组上述指标同IR组没有明显改变(P>0.05)。心肌TNF-α免疫组化可见IR组心肌胞浆棕色染色颗粒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NaHS干预后后心肌胞浆棕色染色颗粒明显减少。结论给予H2S的供体NaHS可以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前炎症细胞因子激活、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硫化氢 炎性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中过氧化物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雯 刘宁 +4 位作者 齐迎春 张颖 邓昭阳 杨靖 谢晓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1-764,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及心肌局部炎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血管系统损害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止血带结扎构建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随机分... 目的研究血浆及心肌局部炎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血管系统损害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止血带结扎构建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9组:①正常对照组(C);②缺血2、4 h组(I_2,I_4);③缺血4 h再灌注0.5、2、4、6、12、24 h组(R_(0.5),R_2,R_4,R_6,R_(12),R_(24))。观察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MPO、TNF-α水平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_2组血浆及心肌MPO、TNF-α即开始明显上升;与I_4组比较,血浆及心肌MPO分别于再灌注R_(0.5)、R_2组明显升高;R_4组血浆TNF-α明显上升,R_(12)组心肌TNF-α明显下降;R_(24)组血浆MPO、TNF-α明显下降(P<0.05)。R_4血浆MPO、TNF-α心肌TNF-α达到峰值;R_6组心肌MPO达到峰值。TNF-α免疫组化提示I_4组大鼠心肌胞浆即可见较多棕色染色颗粒,R_4组浆棕色染色颗粒继续增多,R_(24)组明显减少。结论炎细胞在心肌组织的聚集活化、全身及心肌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激活是肢体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心肌损伤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其中再灌注期心肌损伤与全身性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关系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髓过氧化物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氢化钠防治截肢术后大鼠肾脏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颖 刘宁 +2 位作者 任青爱 张海峰 谢晓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探讨截肢术后大鼠肾脏损伤的机制,探索外源性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的应用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了解硫化氢在防治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将雄性Wistar大鼠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截肢术后大鼠肾脏损伤的机制,探索外源性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的应用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了解硫化氢在防治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将雄性Wistar大鼠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手术后6 h、NaHS干预、炔丙基甘氨酸(PPG)干预组,每组7只。测定血浆H2S、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KIM-1)、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尿素氮、肌酐浓度和肾组织胱硫醚β-裂解酶(CSE)活性、MPO、MDA、KIM-1水平;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第2部分: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大鼠8只。提取各组肾线粒体后测定呼吸控制率、膜电位及ATP酶活性。结果截肢后6 h大鼠肾脏细胞和线粒体结构出现了损伤性变化,血浆及肾脏KIM-1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H2S/CSE水平明显下降(P<0.01),NaHS干预后血浆H2S/肾脏CSE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肾组织损伤减轻,血浆及肾脏KIM-1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术后大鼠肾脏线粒体呼吸控制率、膜电位及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应用NaHS后以上指标出现明显升高,而应用PPG后无明显改善。结论截肢创伤可导致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并导致线粒体的损伤,H2S供体NaHS的应用可使线粒体功能明显改善,并进一步减轻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表明H2S作为是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可能通过多条途径作用于线粒体,调节能量代谢途径,参与组织了损伤与修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术 急性肾损伤 硫化氢 线粒体 硫氢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深呼吸为节拍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赵婷 库洪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以深吸气引导足踝背伸30°、深呼气引导足踝跖屈45°的主动屈伸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以寻找简便易行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 2012年1-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 目的探讨以深吸气引导足踝背伸30°、深呼气引导足踝跖屈45°的主动屈伸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以寻找简便易行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 2012年1-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单纯足踝主动屈伸运动与以深吸气引导足踝背伸30°、深呼气引导足踝趾屈45°运动时股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受试者的主观评价。结果以深呼吸为节拍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与单纯足踝主动屈伸运动相比较,前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速度增大时的持续时间及血流量均大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者对前者的依从性及掌握程度均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以深呼吸为节拍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能更有效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呼吸 主动运动 屈伸运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一例围术期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婷 库洪安 +1 位作者 王彬 李雪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一例89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围术期的循证护理。结果患者围术期未出现肺部并发症、血栓及泌尿系感染,骶尾部压疮经治...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一例89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围术期的循证护理。结果患者围术期未出现肺部并发症、血栓及泌尿系感染,骶尾部压疮经治疗痊愈。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注意肺部并发症、血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的预防,循证护理的运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高龄 股骨颈骨折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在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中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雯 刘莉 +6 位作者 张颖 李朝晖 齐迎春 张海峰 任清爱 刘珍荣 谢晓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醛固酮(ALD)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2只,应用止血带结扎构建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以下9组:正常对照组(n=8),缺血2h组(n=4),缺血4h组(n=8),... 目的观察醛固酮(ALD)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2只,应用止血带结扎构建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以下9组:正常对照组(n=8),缺血2h组(n=4),缺血4h组(n=8),再灌注0.5h组(n=8),再灌注2h组(n=8),再灌注4h组(n=8),再灌注6h组(n=8),再灌注12h组(n=4),再灌注24h组(n=6),其中再灌注组缺血时间均为4h。观察各组大鼠血浆AL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TNT)及心肌ALD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4h组血浆及心肌ALD水平开始上升(P<0.05),再灌注后二者继续上升。再灌注24h组血浆ALD达峰值,是正常对照组的6.2倍,且明显高于再灌注4h组(P<0.05),再灌注4~24h,心肌ALD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与缺血4h组比较,再灌注4、6、12、24h各组血浆及心肌AL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2h后血浆CK-MB即开始明显上升,缺血4h后血浆TNT、LDH开始升高(P<0.05);再灌注后,上述心肌酶学指标继续上升,于再灌注4~6h达峰值,且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全身及心肌局部醛固酮的持续激活,可能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远期心肌结构及功能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骨骼 心肌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肢创伤致心肌损伤的信号调控机制及其防治
8
作者 谢晓华 任青爱 +3 位作者 刘宁 张海峰 张颖 孙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截肢创伤致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体重26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对照组、硫氢化钠(NaHS,28μmol/kg,截肢后立即腹腔内注射)组、炔丙基甘氨酸(PPG,50mg/kg,截肢后立即腹腔内注射)组、FK... 目的探讨截肢创伤致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体重26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对照组、硫氢化钠(NaHS,28μmol/kg,截肢后立即腹腔内注射)组、炔丙基甘氨酸(PPG,50mg/kg,截肢后立即腹腔内注射)组、FK506(0.1mg/kg,截肢后立即腹腔内注射)组、螺内酯(20mg/kg,截肢前灌胃,1/d,共6d)组,每组7只。后5组截肢后6h处死。测定各组血浆硫化氢(H2S)、醛固酮浓度,心肌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醛固酮含量,以及心肌神经钙蛋白(CaN)Aβ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截肢后6h血浆醛固酮及H2S浓度、心肌醛固酮含量、CaNAβ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与创伤对照组比较,予NaHS及FK506干预后,截肢大鼠心肌损伤减轻,血浆醛固酮浓度及心肌CSE活性均升高(P<0.05),而予NaHS、FK506及螺内酯干预后,血浆H2S浓度及心肌醛固酮含量升高、心肌CaNAβ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增加以及血浆H2S、心肌CSE降低是截肢创伤后心肌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在截肢创伤所致的心肌损伤中,新型气体信号体系——H2S/CSE体系与心肌CaN信号通路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术 心肌损伤 硫化氢 钙神经素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506对截肢创伤应激后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刘振华 谢晓华 +2 位作者 任青爱 张颖 张海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下肢截肢创伤后心肌线粒体的损伤情况及钙调蛋白(CaN)抑制剂FK506(他克莫司)的保护作用,为截肢创伤后的心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截肢创伤后6h组(创伤组)、截肢后FK506干预组(干预组),每组... 目的观察大鼠下肢截肢创伤后心肌线粒体的损伤情况及钙调蛋白(CaN)抑制剂FK506(他克莫司)的保护作用,为截肢创伤后的心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截肢创伤后6h组(创伤组)、截肢后FK506干预组(干预组),每组8只。建立左下肢截肢大鼠模型,干预组截肢后立即腹腔注射FK5060.1mg/kg,对照组及创伤组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截肢后6h处死动物,提取各组心肌线粒体,检测心肌线粒体3态呼吸(ST3)及4态呼吸(ST4)耗氧量、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膜电位、总ATP酶活力的变化,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组线粒体ST3耗氧量、RCR、P/O、膜电位及总ATP酶活力显著降低,ST4耗氧量显著升高(P<0.05);与创伤组比较,干预组RCR、P/O、膜电位及总ATP酶活力显著升高,ST4耗氧量显著降低(P<0.05),ST3耗氧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显示,创伤组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可见较大的线粒体,而干预组线粒体仅轻度肿胀。结论截肢创伤应激可以引起心肌线粒体损伤,FK506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心脏 应激 截肢术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