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剂量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贾楠 王新江 +3 位作者 惠萍 李天文 孙红 李征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分析适应性统计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中的X线剂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胸部CT扫描的30名受检者,在2~14个月先后行64层MDCT和宝石探测器HDCT2次胸部C... 目的:分析适应性统计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中的X线剂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胸部CT扫描的30名受检者,在2~14个月先后行64层MDCT和宝石探测器HDCT2次胸部CT检查,调取PACS系统两次胸部检查的剂量核查报表。64层MDCT图像重建为传统的滤过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HDCT扫描中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50%ASIR值重建图像。比较两种重建技术的肺动脉干平面降主动脉内CT值与标准差,测量比较两次检查胸部剂量CTDI与DLP。结果:30例受检者FBP重建法CTDI(CT Dose Index)为13.0±2.7mGy,DLP(Dose Lenghth Product)440.4±97.3mGy·cm;ASIR重建法平均CTDI6.2±1.5mGy,DLP207.2±53.1mGy·cm,两次检查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动脉干平面降主动脉CT值分别为37.4±8.3Hu和38.1±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CT重建图像的滤波反投影法相比,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法胸部扫描中辐射剂量可降低50%以上,而图像噪声无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统计迭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骨髓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贤 马林 +2 位作者 安宁豫 蔡幼铨 刘新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1-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骨髓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DWI)定量参数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08名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受试者行WB-DWI扫描,并于扫描前后48h内测量其...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骨髓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DWI)定量参数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08名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受试者行WB-DWI扫描,并于扫描前后48h内测量其中60名受试者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骨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信噪比(SNR)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价60名受试者骨骼系统ADC值和SNR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女性受试者骨骼系统ADC值和SNR显著大于男性(P<0.01);不同年龄组骨骼系统ADC值和SNR有显著差异(P<0.01)。骨骼系统ADC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642,P<0.01),与雌二醇、孕酮水平呈低正相关(r=0.278、0.271,P<0.05);SNR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709,P<0.01),与雌二醇水平呈低正相关(r=0.293,P<0.05);ADC值和SNR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骼系统ADC值和SNR受到性别、年龄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健康成人骨骼系统WB-DWI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对健康青年人膝关节软骨T2值及厚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艳华 徐贤 +4 位作者 江波 陈敏 武鸿坤 戴勇鸣 安宁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成像比较健康青年人膝关节软骨T2值及厚度差异。方法将体重指数为18.5~24.0 kg/m2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8~30岁)40名进行3T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扫描,按性别及左右膝关节分组,对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胫骨内侧平...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成像比较健康青年人膝关节软骨T2值及厚度差异。方法将体重指数为18.5~24.0 kg/m2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8~30岁)40名进行3T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扫描,按性别及左右膝关节分组,对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胫骨内侧平台、胫骨外侧平台及髌骨5个区域进行T2值及厚度值测量。结果健康青年无论男性、女性,左、右膝关节间软骨T2值及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青年男性及女性膝关节分组的5个区域软骨的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青年男、女膝关节5个区域软骨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健康青年志愿者中,性别可能是软骨厚度差异的重要因素,而软骨T2值可能不受性别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磁共振成像 T2值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诊断老年肾动脉狭窄的可行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贤 安宁豫 +4 位作者 陈穗惠 李雪 江波 韩邵君 刘新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估流入反转恢复稳态自由进动(IFIR-FIEASTA)序列诊断老年患者肾动脉狭窄的效能。方法对27例老年患者进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和IFIR-FIEASTA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采用Kappa分析检验IFIR-FIEASTA和C... 目的评估流入反转恢复稳态自由进动(IFIR-FIEASTA)序列诊断老年患者肾动脉狭窄的效能。方法对27例老年患者进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和IFIR-FIEASTA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采用Kappa分析检验IFIR-FIEASTA和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一致性。以CE-MRA为金标准,评估IFIR-FIEAST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均100%达到诊断要求,但CE-MRA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IFIR-FIEASTA。CE-MRA和IFIR-FIEAST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好;IFIR-FIEAST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100%、98.1%、100%和95%。结论 IFIR-FIEASTA诊断老年患者肾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很高,临床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成像 老年人 流入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肠病患者腹部CT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文徽 边祥兵 +2 位作者 杨立 万军 吴本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2-995,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ICBD)患者的腹部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并行腹部CT检查的ICBD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将其按不同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探讨与ICBD死亡相关的肠道病变的CT影像特点。结果共...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ICBD)患者的腹部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并行腹部CT检查的ICBD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将其按不同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探讨与ICBD死亡相关的肠道病变的CT影像特点。结果共纳入ICBD患者151例,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ASMATE)51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ASMVT)53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8例,慢性肠系膜缺血(CMI)10例,缺血性结肠炎(IC)29例。其中生存组115例,死亡组36例,结果显示死亡组腹腔积液、门脉系膜积气、肠壁积气及腹腔游离气体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01,P<0.001,P<0.001,P=0.003)。结论腹部CT显示腹腔积液、门脉系膜积气、肠壁积气及腹腔游离气体等与ICBD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CT 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杜瑞雪 叶平 +4 位作者 蔡剑鸣 王庆军 崔豹 刘丹青 吴红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6-699,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核),从未服用调脂药物的无症状患者15例,予瑞舒伐他汀5~20mg/d治疗48个月。分别于基线、治疗... 目的观察长期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核),从未服用调脂药物的无症状患者15例,予瑞舒伐他汀5~20mg/d治疗48个月。分别于基线、治疗后24个月及48个月时,检测血脂,行颈动脉MRI检查。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颈动脉管壁体积、斑块成分(包括脂核、钙化、纤维组织)体积,计算各斑块成分体积百分比及管壁体积百分比。结果与基线比较,患者治疗24个月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治疗48个月纤维组织体积、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钙化体积和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0.01)。与治疗24个月比较,患者治疗48个月纤维组织体积、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钙化体积和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47.08(24.00,124.20)mm3 vs67.68(39.62,145.78)mm3,P<0.01;(12.63±7.64)%vs(17.27±11.90)%,P<0.01]。结论长期调脂治疗可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移植术后3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对移植软骨的分层定量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君 徐贤 +4 位作者 李雪 陈敏 董天明 左盼利 安宁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移植(MACT)术后的定量分析价值。方法纳入6例膝关节MACT术后患者(9处软骨损伤),分别在术后3月、6月及12月进行磁共振动态随访检查,测量软骨修复区与正常对照区深浅两个区域及全层T2值... 目的评估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移植(MACT)术后的定量分析价值。方法纳入6例膝关节MACT术后患者(9处软骨损伤),分别在术后3月、6月及12月进行磁共振动态随访检查,测量软骨修复区与正常对照区深浅两个区域及全层T2值,横向比较同一时间点修复区与正常区T2值差异,纵向评估术后3、6、12个月修复区T2值的变化。结果MACT术后3、6月移植区全层T2值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软骨(P均<0.05),术后12月修复区全层T2值变化较正常对照区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3)。术后6、12个月修复区浅层软骨T2值显著高于深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修复区深浅层T2值纵向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MACT术后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可作为评估关节软骨修复效果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修复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T2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结合MR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舜欣 王节 +3 位作者 陈穗惠 赵欣 刘欣 李俊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285,2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结合MR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对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资料与方法 168例疑似PCa患者于穿刺前行经直肠超声和MRI检查,超声与MRI医师共同分析图像,确定可疑病灶。如超声和MRI均未发现病灶,则行系统6针穿刺;如超声和(或)...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结合MR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对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资料与方法 168例疑似PCa患者于穿刺前行经直肠超声和MRI检查,超声与MRI医师共同分析图像,确定可疑病灶。如超声和MRI均未发现病灶,则行系统6针穿刺;如超声和(或)MRI发现病灶,则在病灶横切面与纵切面各取材1针,然后行系统6针穿刺。结合病理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及二者结合对PCa的检出率。结果 168例患者中,69例为PCa,3例为前列腺上皮肉瘤变,96例为前列腺增生。52例PCa发生于外周腺,6例PCa为弥漫性病变,余11例为移行区肿瘤。穿刺活检前超声诊断PC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4.0%、53.4%,MRI诊断PC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4%、63.9%,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5%、72.7%。结论经直肠超声结合MRI检查有助于提高PCa的检出率,特别是DWI序列有助于检出移行区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超声检查 直肠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准备减少3TMR前列腺弥散加权扫描磁化率伪影的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穗惠 刘新球 +3 位作者 江波 李雪 韩绍军 安宁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目的评价肠道准备对前列腺受检者直肠内容物及其弥散加权扫描磁化率伪影的影响。资料与方法2010-10~2011-03连续对各30例行肠道准备和无肠道准备的受检者采用3TMR扫描仪行前列腺DWI扫描。所有图像分别由2位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结... 目的评价肠道准备对前列腺受检者直肠内容物及其弥散加权扫描磁化率伪影的影响。资料与方法2010-10~2011-03连续对各30例行肠道准备和无肠道准备的受检者采用3TMR扫描仪行前列腺DWI扫描。所有图像分别由2位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结果无肠道准备组直肠内容物以气体为主及以液体为主的出现率分别为56.7%、43.5%;肠道准备组直肠内容物以气体为主及以液体为主的出现率分别为13.3%、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1、17.778,P=0.00)。以液体为主的直肠内容物受检者精囊腺及前列腺磁化率伪影显示率和以气体为主的直肠内容物的受检者显示率分别为3.85%、82.75%(χ2=40.286、35.582,P=0.000)。结论肠道准备有助于减少直肠内容物的气体,从而减少前列腺及精囊腺图像磁化率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因此肠道准备是不可忽视的检查前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肠道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现患率和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雪 柯瑟章 +5 位作者 陈德友 邹晓 高凌根 刘霖 曹剑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调查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患率和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市万寿路社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192例,口服阿司匹林75~100mg治疗〉1个月。根据光比浊法检测结果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14例,阿司匹林半抵抗组82例,阿司匹林... 目的调查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患率和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市万寿路社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192例,口服阿司匹林75~100mg治疗〉1个月。根据光比浊法检测结果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14例,阿司匹林半抵抗组82例,阿司匹林敏感组96例。光比浊法检测0.5mmol/L花生四烯酸和10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特征。结果与阿司匹林敏感组比较,阿司匹林抵抗组TG、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糖尿病及调脂药物比例显著升高,而HDL-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比例显著降低(P〈0.05,P〈0.01);阿司匹林半抵抗组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糖尿病比例显著升高,而ACEI/ARB比例显著降低(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OR=3.748,95%CI:2.062~6.813,P=0.000);ACEI/ARB(OR=0.091,95%CI:0.010~0.863,P=0.037)和硝酸酯类(OR=0.126,95%CI:0.016~0.976,P=0.047)是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司匹林 花生四烯酸类 高半胱氨酸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活动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波 张增强 +6 位作者 安宁豫 姚洪祥 王盼 郭艳娥 尚延昌 高广生 张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研究静息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活动强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AD患者35例(AD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7例(对照组),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2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 目的研究静息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活动强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AD患者35例(AD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7例(对照组),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2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时间域振幅的差异。结果在校正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与对照组比较,AD组后扣带回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时间域振幅强度减弱(11.88±4.43 vs 14.43±4.92,P<0.05)。结论AD患者后扣带回静息状态脑局部自发活动存在显著异常,这种通过时间域信号强度反映的变化为AD的早期诊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波谱学 认知 早期诊断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老年人后循环缺血病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芮 徐贤 +3 位作者 刘新球 吴冰 门卫伟 安宁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2-279,共8页
目的探究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对80岁以上老年人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对老年人PCI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8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PCI的老年男性患者20例以及正常老年男性33名分别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及3... 目的探究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对80岁以上老年人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对老年人PCI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8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PCI的老年男性患者20例以及正常老年男性33名分别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及3D-pCASL扫描,延迟标记时间(PLD)选取1525和2525 ms,利用SPM12软件分别测量其左侧枕叶、右侧枕叶、左侧小脑、右侧小脑脑血流量(CB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在两个PLD时间病例组与对照组前后循环CBF的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双侧枕叶、双侧小脑CBF的差异,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两个PLD时间的时间间隔中双侧枕叶、双侧小脑CBF增量(△CBF)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在PLD时间为1525 ms及2525 ms时,前循环的CBF值均高于后循环CBF值,而对照组仅在1525 ms时前循环的CBF值均高于后循环CB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25);病例组在两个PLD时间时双侧枕叶、双侧小脑的CBF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2,P=0.000,P=0.001,P=0.000,P=0.001,P=0.002,P=0.014);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两个PLD时间的时间间隔中双侧枕叶、小脑△CBF均更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P=0.001,P=0.025)。结论高年龄段老年人因后循环血流慢,3D-pCASL技术需采用多个PLD时间判断PCI的有无;3D-pCASL技术对检测后循环CBF下降敏感,可作为老年人后循环卒中预警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量 后循环缺血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损害脑白质病变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峰 王鲁宁 +2 位作者 蒋田仔 安宁豫 王奇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进行全脑部分各向异性(FA)差异性分析,尝试发现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脑白质的特征性改变。方法根据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标准和单项神经心理学测验(词表记忆、相似性、领悟力...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进行全脑部分各向异性(FA)差异性分析,尝试发现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脑白质的特征性改变。方法根据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标准和单项神经心理学测验(词表记忆、相似性、领悟力、连线A、图形自由回忆等),16例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接受头部DTI,所得影像资料行基于体素的分析,并与认知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比较全脑FA值差异性。结果 (1)对照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总评分为28.69±1.03,高于aMCI组的27.50±1.65(t=1.278,P=0.035)。(2)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总评分为25.85±1.52,高于aMCI组的22.50±1.91(t=0.900,p=0.000)。(3)对照组词语流畅性词汇数目为(19.08±4.92)个,多于aMCI组的(15.14±4.66)个(t=0.012,P=0.043)。(4)对照组词表记忆、延迟词表回忆、词语辨认、图形自由回忆测验评分分别为5.54±0.88、5.15±1.77、9.15±1.07和14.69±2.25,高于aMCI组的3.98±1.07、2.14±1.23、7.00±2.04和10.57±2.31(均P=0.000)。(5)aMCI组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白质区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额叶白质病变可能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病理生理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脑自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神经心理学测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移植软骨的纵向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立森 徐贤 +5 位作者 李雪 韩邵军 张君 董天明 左盼利 安宁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利用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技术评估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术后移植软骨的GAG分层分布特点。方法 7例MACI术后患者(14处软骨缺损)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dGEMRIC检查,测量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的全层和深浅层△R... 目的利用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技术评估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术后移植软骨的GAG分层分布特点。方法 7例MACI术后患者(14处软骨缺损)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dGEMRIC检查,测量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的全层和深浅层△R1值。各时间点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R1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时间点间移植软骨的△R1值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ACI术后各时间点正常软骨全层△R1值均小于移植软骨△R1值(P均<0.05)。MACI术后各时间点移植软骨深层△R1值小于浅层△R1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CI术后3个月与6个月移植软骨△R1值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6个月移植软骨△R1值明显大于12个月移植软骨△R1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GEMRIC技术可作为无创性评估移植软骨的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关节软骨 软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