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功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亚琼 解涛 +1 位作者 彭楠 周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9期687-691,共5页
目的 研究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功能的改善。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门诊进行康复治疗的15名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4.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 目的 研究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功能的改善。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门诊进行康复治疗的15名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4.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训练为主)、腘绳肌抗阻训练及膝关节控制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膝过伸角度、Fugl-Ma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10m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股四头肌、腘绳肌最大等长肌力,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 治疗组膝过伸角度减小8.1°(纠正率为68%,P<0.01);FMA评分增加14.43分,MAS平均降低1级,优于对照组(P<0.05);10m最大步行速度平均增加19.19m/min,平均步长增加14.11cm,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治疗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长率为48.26%、48.08%(P<0.05),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结论 加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及膝关节控制能力的锻炼,可有效改善膝关节过伸状态,提高下肢的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肌张力 膝过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亚琼 彭楠 周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637-640,共4页
肌少症,亦称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或者说是增龄性骨骼肌减少,是以骨骼肌质量、力量以及功能的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少症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包括运动量下降、神经-肌肉功能衰退及运动单位重组、蛋白质摄入与合成... 肌少症,亦称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或者说是增龄性骨骼肌减少,是以骨骼肌质量、力量以及功能的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少症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包括运动量下降、神经-肌肉功能衰退及运动单位重组、蛋白质摄入与合成减少、激素水平变化、脂肪组织增加与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及基因与种族等。深入研究肌少症的发病机理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老年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男性肌少症患者的活动能力与下肢肌肉质量和肌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亚琼 周明 彭楠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85岁)男性肌少症患者的活动能力与其下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肌力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部查体的87名高龄肌少症男性患者,年龄(89.5±4.4... 目的 探讨高龄(>85岁)男性肌少症患者的活动能力与其下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肌力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部查体的87名高龄肌少症男性患者,年龄(89.5±4.4)岁,平均相对骨骼肌肉质量指数(RASMMI)为(6.04±0.62) kg/m2.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身体成分测试、握力测试、下肢肌力测试(分别测试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及腘绳肌的最大等长肌力),并研究上述指标与活动能力测试如步速(6min最大步行速度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时间测试(TUGT)、5次起坐时间测试(FTSST)和闭目单腿站立测试的相关性.结果 步速、TUGT、FTSST、闭目单腿站立时间主要与年龄(r=-0.567,P=0.018;r=0.742,P=0.001;r=0.632,P=0.007;r=-0.489,P=0.047)、下肢肌肉质量(r=0.489,P=0.045;r=-0.579,P=0.012;r=-0.641,P=0.003;r=0.476,P=0.048)和下肢脂肪含量(r=-0.517,P=0.032;r=0.513,P=0.031;r=0.528,P=0.015;r=-0.533,P=0.012)相关.步速、TUGT、FTSST、闭目单腿站立时间与髂腰肌肌力(r=0.313,P=0.000;r=-0.887,P=0.000;r=-0.666,P=0.003;r=0.515,P=0.035)和与股四头肌肌力(r=0.251,P=0.017;r=-0.775,P=0.000;r=-0.612,P=0.013;r=0.671,JP=0.002)相关.结论 高龄肌少症老人的活动能力与身体成分及下肢肌力相关程度较高.脂肪含量高而下肢肌肉质量低的老年人活动能力相对差;下肢肌力高的老年人活动能力较好,尤其以股四头肌、髂腰肌肌力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肌少症 肌肉质量 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射多功能集成防护镜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振坤 王秋华 +3 位作者 高光煌 孙嵘 张桂素 陈宗礼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9-704,共6页
为了减少和避免激光和微波辐射眼损伤,设计研制了防激光、防微波、激光探测告警为一体的多功能防护镜。该防护镜由特定功能的光学部件和光电子模块组成,包括多功能复合防护镜片、镜架和激光探测报警系统。进行了多功能防护镜复合技术研... 为了减少和避免激光和微波辐射眼损伤,设计研制了防激光、防微波、激光探测告警为一体的多功能防护镜。该防护镜由特定功能的光学部件和光电子模块组成,包括多功能复合防护镜片、镜架和激光探测报警系统。进行了多功能防护镜复合技术研究和防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防护镜在激光波长532nm,1064nm,790nm,840nm的光密度为4.0~7.28;可见光积分透过率为18.7%;微波衰减大于20dB;报警系统在532nm,1064nm和840nm激光波长能提供自动检测和声光报警,报警器的探测灵敏度为10^(-7)/cm^2;该防护镜可承受1g质量、300m/s~400m/s速率的钢制球形破片的冲击;防护镜总质量小于200g,该防护镜防护波段宽、对激光和微波的衰减倍率高、防护角大、可见波段透光性好、可分体和组合使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佩戴、适用于个人佩戴防护和光电传感器的防护。在现代光学实验和各种激光与微波作业环境,以及反恐和公共安全中是不可缺少的防护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防护镜 激光-微波-激光探测告警 多功能一体化 性能测试 复合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射多功能集成防护镜光学特性与复合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振坤 王秋华 +3 位作者 高光煌 孙嵘 陈宗礼 张桂素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6-491,共6页
为了对激光和微波辐射进行有效防护,研究了防激光-微波-激光探测告警一体化的多功能防护镜与复合技术,采用多功能防护材料与复合技术、夹层材料与真空热压复合技术、抗冲击防溅射眼防护技术、分体和组合式可调防护镜技术进行了多功能防... 为了对激光和微波辐射进行有效防护,研究了防激光-微波-激光探测告警一体化的多功能防护镜与复合技术,采用多功能防护材料与复合技术、夹层材料与真空热压复合技术、抗冲击防溅射眼防护技术、分体和组合式可调防护镜技术进行了多功能防护性能测试,以及环境适应性能、生物效应和工效学测试。介绍了多功能防护镜复合技术特征、光学特性和相关技术参量。结果表明,多功能防护镜的紫外辐射透射比为0.0003~0.0005;经环境试验并存放10年后的防护镜光密度相对偏差为0.0024~0.035;光密度非均匀性为0.00059~0.0011;0°~30°激光入射角光密度相对偏差为0.0061~0.012;不同偏振方向激光照射,0°~30°激光入射角光密度相对偏差为0.0019~0.014;激光辐照量为578.5mJ·cm^(-2)~2405mJ·cm^(-2),佩带防护镜的兔眼未见损伤。该防护镜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应用于科研、教学、生产、训练和医疗,起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微波-激光探测告警 多功能防护镜 光学特性 复合防护技术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erg平衡量表和步行速度判别脑卒中患者病区步行自立度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迎晨 瓮长水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S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步行速度(walking speed,WS)对脑卒中患者病区步行自立度的判定价值。方法对80例脑卒中的BBS和WS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BBS和WS对病区步行自立度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力,预测病区步行自立度... 目的探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步行速度(walking speed,WS)对脑卒中患者病区步行自立度的判定价值。方法对80例脑卒中的BBS和WS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BBS和WS对病区步行自立度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力,预测病区步行自立度正确率为91.3%;ROC曲线分析提示判断病区步行自立度的最佳BBS临界值为46.5分,敏感性5%,特异性为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判断病区步行自立度的最佳WS临界值为0.51m/s,其相应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88.9%,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结论 BBS和WS可以较好的判别脑卒中患者的病区步行自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自立度 步行速度 BERG平衡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