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综合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焦伟国 朱才兴 +1 位作者 陈利平 丁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2期1159-1160,共2页
目的观察简单康复疗法与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78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简单康复疗法组(36例)和综合康复疗法组(42例)。简单康复疗法组采用Bobath治疗;综合康复... 目的观察简单康复疗法与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78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简单康复疗法组(36例)和综合康复疗法组(42例)。简单康复疗法组采用Bobath治疗;综合康复疗法组除采用Bobath治疗外,加用中药、针灸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每周对两组患者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r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MBI、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综合康复疗法组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简单康复疗法组的NIHSS、MBI评分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ADL及神经功能康复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优于简单康复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 综合康复 针灸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彭楠 周明 +6 位作者 朱亚琼 王秋华 李晓瑛 黎春华 郭燕梅 陈蔚 戴建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 341名居家老年人(65~94岁),按步速〈0.8 m/s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 341名居家老年人(65~94岁),按步速〈0.8 m/s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肌力,单腿站立测试、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测试、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体重、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疑肌少症组年龄较大(P〈0.05)。双侧下肢肌群肌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步速呈弱相关(r=0.121~0.227,P〈0.05),胫前肌肌力与步速无显著相关性(P〉0.05)。步速与单腿站立试验呈弱相关(r=0.121~0.236,P〈0.05),与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试验评分呈中度相关(r=0.479~0.584,P〈0.001),与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02,P〈0.001);除功能性伸展测试(P=0.28)外,其他测试两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诊断肌少症不能仅依靠肌力,还应结合功能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肌力 下肢 步速 单腿站立试验 BERG平衡量表 功能性步态测试 计时起立-走测试 功能性伸展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步态评价与Berg平衡量表对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6
3
作者 周明 彭楠 +6 位作者 朱才兴 石荣光 方继红 李令臣 李宏伟 李家玉 郭占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功能性步态评价(FGA)和Berg平衡量表(BBS)对75~85岁中国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3个社区75~85岁老年人162人进行FGA、BBS评估,根据过去1年内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结果跌倒组和非跌倒组FG... 目的比较功能性步态评价(FGA)和Berg平衡量表(BBS)对75~85岁中国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3个社区75~85岁老年人162人进行FGA、BBS评估,根据过去1年内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结果跌倒组和非跌倒组FGA和BBS均有菲常高度恩著性差异(P〈0.001)。FGA总分与BBS总分显著正相关(F0.723,P=0.001)。除闭眼行走(P=0.31)外,FGA总分与其他分项明显正相关(P〈0.01);FGA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为0.90l,BBS为0.872。根据Youden指数,FGA对跌倒的预测值为19.5(满分30分1,敏感性85.5%,特异性81.2%;BBS的预测值为48.5(满分56分),敏感性78.3%,特异性83.3%。结论FGA预测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敏感性优于BBS,特异性与BBS相似,总体效能优于B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社区 老年人 功能性步态评价 BERG平衡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化版36项健康调查简表评估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焦伟国 郭燕梅 瓮长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检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能否作为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有效评价指标。方法 由2名经过SF-36规范化培训的测评人员对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在3d内进行2次问答式测试评分。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Cronbach's α系数检... 目的检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能否作为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有效评价指标。方法 由2名经过SF-36规范化培训的测评人员对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在3d内进行2次问答式测试评分。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Cronbach's α系数检验SF-36的信度。结果 SF-36总分和各评分部分得分的ICC为0.54~0.91;Cronbach'sα系数为0.70~0.95。结论 SF-36有极好的信度,可以作为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有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36项健康调查简表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动静态位置觉与功能状况和平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郭燕梅 瓮长水 +1 位作者 陈蔚 焦伟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了解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动静态位置觉与下肢功能水平和动静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完成Lequesne患者指数评分、下肢动静态位置觉测试和动静态跌倒风险测试。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双下肢中高频段... 目的:了解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动静态位置觉与下肢功能水平和动静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完成Lequesne患者指数评分、下肢动静态位置觉测试和动静态跌倒风险测试。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双下肢中高频段姿势摆动系数和与Lequesne患者指数总分(r=0.36, P0.05);健侧或较轻侧和患侧或较重患侧复位误差平均值与Lequesne患者指数总分(r=0.33~0.39, P〈0.05)、动态平衡跌倒风险指数(r=0.65~0.70, P〈0.05)、静态平衡跌倒风险指数(r=0.38~0.45, P〈0.05)正相关。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功能水平的下降会对维持机体平衡的本体感觉传入能力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其平衡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本体感觉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移位者髋部肌肉力量及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黎发根 瓮长水 +3 位作者 王娜 刘立明 焦伟国 蒋天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9-97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单腿下蹲时膝关节内侧移位者髋部肌肉力量及表面肌电特征,探讨膝关节内侧移位的发生机制及膝关节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从男性青年志愿者中选取膝关节内侧移位(medial knee displacement,MKD)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应... 目的:通过研究单腿下蹲时膝关节内侧移位者髋部肌肉力量及表面肌电特征,探讨膝关节内侧移位的发生机制及膝关节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从男性青年志愿者中选取膝关节内侧移位(medial knee displacement,MKD)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手持数字测力计测试臀大肌、臀中肌和内收肌的最大等长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MVIC)肌力,并以自身体重为基准进行标准化;应用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检测单腿下蹲过程中臀大肌、臀中肌和髋关节内收肌的表面肌电图,计算均方根振幅(RMS),并以MVIC表面肌电值为基准进行标准化,比较两组间标准化肌力和标准化肌电图RMS的差异。结果:MKD组和正常组比较,臀大肌、臀中肌和内收肌的标准化MVIC肌力均无明显差异。单腿下蹲时MKD组臀大肌和臀中肌标准化肌电RMS(14.9±5.6和30.8±13.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2±6.8和39.4±17.1),内收肌标准化肌电RMS(21.2±1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3±8.6),MKD者臀大肌/内收肌和臀中肌/内收肌比值(1.4±0.53和2.7±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3±1.6和4.6±3.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膝关节内侧移位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臀大肌、臀中肌的激活不足和内收肌的过度激活有关,对膝关节损伤的防治应更加注重髋部肌肉运动控制和协调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移位 臀大肌 臀中肌 髋关节内收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的fMRI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温博 马林 +2 位作者 瓮长水 郑志新 孙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66-367,共2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fMRI的脑功能区激活变化。方法对5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进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价;fMRI试验采用组块设计,使用3.0T磁共振仪进行fMRI数据采集,在CIMT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MRI...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fMRI的脑功能区激活变化。方法对5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进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价;fMRI试验采用组块设计,使用3.0T磁共振仪进行fMRI数据采集,在CIMT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MRI扫描。结果CIMT治疗后,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P<0.001),fMRI检查显示患侧运动区手部支配区域激活范围明显局限化,激活强度增加,临近激活区域明显减少,对侧代偿激活区域范围缩小。结论CIMT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诱发大脑皮质功能重塑是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功能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焦伟国 瓮长水 +3 位作者 朱才兴 刘立明 成忠实 王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比较美国手部疗法协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所推荐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左手和右手的握力,各测试3次,取平均值。结果... 目的比较美国手部疗法协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所推荐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左手和右手的握力,各测试3次,取平均值。结果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标准测试方式所测得的左、右手的握力小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的左、右手的握力(P<0.05)。结论两种标准化测试方式有显著差异。建议临床研究握力需统一测试方式,并建议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推荐的测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测试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erg平衡量表和最大步行速度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宏 瓮长水 高丽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步行速度作为评价工具,来判别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户外步行自立性评价分为两组:步行自立组与步行非自立组。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MWS)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BBS和MWS预... 目的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步行速度作为评价工具,来判别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户外步行自立性评价分为两组:步行自立组与步行非自立组。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MWS)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BBS和MWS预测户外步行自立性正确率为88.8%。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提示判断户外步行自立性的最佳BBS临界值为49.5分,其相应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78.4%,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判断户外步行自立性的最佳MWS临界值为1.0m/s,其相应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0.2%,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结论BBS和MWS作为筛查工具可以较好地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自立性 步行速度 BERG平衡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卧床高龄老年人握力的重测信度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艳萍 王娜 +3 位作者 瓮长水 刘立明 焦伟国 朱才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握力的重测信度。方法对20例卧床时间超过1年的80岁以上老年人取卧姿,采用JAMAR握力器分别测试其左、右手的握力。第1次测试结束7d后,在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结果左手握力和右手握力...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握力的重测信度。方法对20例卧床时间超过1年的80岁以上老年人取卧姿,采用JAMAR握力器分别测试其左、右手的握力。第1次测试结束7d后,在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结果左手握力和右手握力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85和0.970。结论长期卧床高龄老年人的握力测试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重测信度 卧床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青年握力与人体计量资料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焦伟国 瓮长水 +3 位作者 王娜 朱才兴 刘立明 成忠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的握力与人体计量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的年龄、身高、体重、前臂长、前臂围、手长、手宽和掌厚等人体计量资料,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测试右手握力。结果所有受试者的握力与除年龄(r=-0.00...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的握力与人体计量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的年龄、身高、体重、前臂长、前臂围、手长、手宽和掌厚等人体计量资料,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测试右手握力。结果所有受试者的握力与除年龄(r=-0.009)以外的人体计量资料均有明显相关性(r=0.479~0.754,P〈0.01),且与手长和手宽的相关性更密切(r=0.850,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长和手宽是握力主要预测因素(R^2=0.723)。结论健康青年的握力与手部的人体计量资料密切相关,其中手长和手宽可以较好地预测握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人体计量资料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主动性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的重测信度: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敏 闫雅凤 瓮长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52-553,共2页
目的研究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老年人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的重测信度。方法 2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人参与本研究,应用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测试受试者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在7d后同一时间由同一测试者重... 目的研究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老年人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的重测信度。方法 2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人参与本研究,应用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测试受试者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在7d后同一时间由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重测信度。结果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0.804~0.923)。结论 Korebalance平衡测量系统测试老年人在主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具有高度重测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平衡测试 信度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热磁场中频电与超短波中频电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燕梅 陈蔚 朱才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观察温热磁场联合中频电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曾在本科采取不同物理方法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采用温热磁场联合中频电治疗)与对照组(采用超短波联合中频电治疗),对比两... 目的观察温热磁场联合中频电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曾在本科采取不同物理方法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采用温热磁场联合中频电治疗)与对照组(采用超短波联合中频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痊愈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磁场联合中频电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与超短波联合中频电治疗同样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磁场 超短波 中频电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射多功能集成防护镜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振坤 王秋华 +3 位作者 高光煌 孙嵘 张桂素 陈宗礼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9-704,共6页
为了减少和避免激光和微波辐射眼损伤,设计研制了防激光、防微波、激光探测告警为一体的多功能防护镜。该防护镜由特定功能的光学部件和光电子模块组成,包括多功能复合防护镜片、镜架和激光探测报警系统。进行了多功能防护镜复合技术研... 为了减少和避免激光和微波辐射眼损伤,设计研制了防激光、防微波、激光探测告警为一体的多功能防护镜。该防护镜由特定功能的光学部件和光电子模块组成,包括多功能复合防护镜片、镜架和激光探测报警系统。进行了多功能防护镜复合技术研究和防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防护镜在激光波长532nm,1064nm,790nm,840nm的光密度为4.0~7.28;可见光积分透过率为18.7%;微波衰减大于20dB;报警系统在532nm,1064nm和840nm激光波长能提供自动检测和声光报警,报警器的探测灵敏度为10^(-7)/cm^2;该防护镜可承受1g质量、300m/s~400m/s速率的钢制球形破片的冲击;防护镜总质量小于200g,该防护镜防护波段宽、对激光和微波的衰减倍率高、防护角大、可见波段透光性好、可分体和组合使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佩戴、适用于个人佩戴防护和光电传感器的防护。在现代光学实验和各种激光与微波作业环境,以及反恐和公共安全中是不可缺少的防护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防护镜 激光-微波-激光探测告警 多功能一体化 性能测试 复合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射多功能集成防护镜光学特性与复合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振坤 王秋华 +3 位作者 高光煌 孙嵘 陈宗礼 张桂素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6-491,共6页
为了对激光和微波辐射进行有效防护,研究了防激光-微波-激光探测告警一体化的多功能防护镜与复合技术,采用多功能防护材料与复合技术、夹层材料与真空热压复合技术、抗冲击防溅射眼防护技术、分体和组合式可调防护镜技术进行了多功能防... 为了对激光和微波辐射进行有效防护,研究了防激光-微波-激光探测告警一体化的多功能防护镜与复合技术,采用多功能防护材料与复合技术、夹层材料与真空热压复合技术、抗冲击防溅射眼防护技术、分体和组合式可调防护镜技术进行了多功能防护性能测试,以及环境适应性能、生物效应和工效学测试。介绍了多功能防护镜复合技术特征、光学特性和相关技术参量。结果表明,多功能防护镜的紫外辐射透射比为0.0003~0.0005;经环境试验并存放10年后的防护镜光密度相对偏差为0.0024~0.035;光密度非均匀性为0.00059~0.0011;0°~30°激光入射角光密度相对偏差为0.0061~0.012;不同偏振方向激光照射,0°~30°激光入射角光密度相对偏差为0.0019~0.014;激光辐照量为578.5mJ·cm^(-2)~2405mJ·cm^(-2),佩带防护镜的兔眼未见损伤。该防护镜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应用于科研、教学、生产、训练和医疗,起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微波-激光探测告警 多功能防护镜 光学特性 复合防护技术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场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管内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燕梅 索伟 +1 位作者 高月明 朱才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23-224,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脉冲磁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血管内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A)表达的影响。方法家兔50只,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脉冲磁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血管内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A)表达的影响。方法家兔50只,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脂饲料喂养2月后行CEA手术。术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0.6T治疗组和1.0T治疗组。在CEA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病变血管内膜PDGF-A表达。结果CEA术后2个月,治疗组PDG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0T治疗组PDGF-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和0.6T治疗组(P<0.05),0.6T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剂量脉冲磁场能抑制CEA术后颈动脉内膜PDGF-A的表达,对CE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再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脉冲磁场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移位者踝背屈活动度及腓肠肌、胫前肌表面肌电特征
17
作者 黎发根 瓮长水 +4 位作者 王娜 刘立明 焦伟国 蒋天裕 李绍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完善膝关节损伤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男性青年志愿者中选取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用标准量角器测量各组踝背屈被动活动范围(PROM)并进行比较,用表面肌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完善膝关节损伤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男性青年志愿者中选取膝关节内侧移位(MKD)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用标准量角器测量各组踝背屈被动活动范围(PROM)并进行比较,用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测试单腿下蹲过程中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和胫前肌的表面肌电图,比较两组间的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结果:MKD组踝背屈PROM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MKD组单腿下蹲时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和胫前肌肌电RM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P<0.01)。结论:膝关节内侧移位的发生机制之一可能是踝背屈活动受限和腓肠肌/胫前肌的共激活,对膝关节损伤的防治应设法降低腓肠肌、胫前肌的激活强度,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移位 踝背屈 腓肠肌 胫前肌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背肌协调性测试的阻力量选择
18
作者 郭燕梅 郑斌芬 +1 位作者 陈蔚 瓮长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阻力量选择对腰背肌协调性测试结果可信度的影响。方法由1名测试者在1周内分别对30例青年腰痛男子进行2次腰背肌协调性测试。在每次测试中,受试者随机完成5 kg、10 kg和15 kg 3种阻力量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向心运动平均... 目的探讨不同的阻力量选择对腰背肌协调性测试结果可信度的影响。方法由1名测试者在1周内分别对30例青年腰痛男子进行2次腰背肌协调性测试。在每次测试中,受试者随机完成5 kg、10 kg和15 kg 3种阻力量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向心运动平均值、向心运动偏移值、离心运动平均值和离心运动偏移值4项。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3个阻力量组的4项测试结果进行重测信度评价。结果 5 kg阻力量组ICC分别为0.303、0.500、0.358和0.360;10 kg阻力量组ICC分别为0.449、0.382、0.365和0.272;15 kg阻力量组ICC分别为0.453、0.442、0.614和0.411。结论施加15 kg阻力,腰背肌协调性测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 协调性测试 阻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