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汪海涛 杨波 +14 位作者 蔡力力 冉海红 张文英 朱宏丽 杨洋 李素霞 范辉 迟小华 于睿莉 张峰 李宝玲 林洁 翟冰 姚善谦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4-1470,共7页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1/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 14例,PR 13例,PD 2例,SD 1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疗效 预后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媛媛 徐雅萍 +5 位作者 杜鹏程 强裕俊 张雯 陈晨 于季红 郭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184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对7个位点进行分析,利用Bi...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184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对7个位点进行分析,利用Bio Numerics 5.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8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共产生139种基因型,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可分为3个基因群,其中Ⅰ群包含93.06%的菌株。结论本医疗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具有明显的优势菌群,其感染来源仍以院内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功能检测对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细胞治疗老年血液肿瘤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力力 杨波 +6 位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50-1255,共6页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输注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采集2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输注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采集2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第1-10天应用IL-2 100万单位/天,皮下注射。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136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合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表明,14例接受8个疗程的CIK细胞输注,6例接受4个疗程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11例达完全缓解,7例达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可提高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造血系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CLL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蔡力力 杨洋 +18 位作者 杨波 朱宏丽 卢学春 张文英 于睿莉 迟小华 王瑶 代汉仁 韩为东 范辉 李素霞 刘洋 冉海红 林洁 脱帅 脱朝伟 张峰 曹军平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4-570,共7页
本研究评价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安全性及疗效。以胸腺肽α1作为增强免疫方案,用法为1.6 mg/d,皮下注射,14 d为1个周期。采集5例B-CL... 本研究评价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安全性及疗效。以胸腺肽α1作为增强免疫方案,用法为1.6 mg/d,皮下注射,14 d为1个周期。采集5例B-CLL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每周采集1次,分别在应用胸腺肽α1前和应用1个周期后各采集3次,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及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观察对比应用胸腺肽α1前后CIK细胞在扩增数量、效应细胞扩增倍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体外杀瘤活性的变化。5例患者在接受胸腺肽α1治疗后开始进行自体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方案免疫治疗,具体为:胸腺肽α1 1.6 mg/d,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次回输CIK细胞数为(4-6)×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 mU/d,皮下注射,第1-10天。28 d为1个疗程,动态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疾病缓解情况及感染频次、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胸腺肽α1增强免疫治疗后体外诱导CIK细胞在扩增数量、效应细胞扩增倍数、比例及体外杀瘤活性4个方面均明显高于胸腺肽α1治疗前(P<0.05)。5例患者共接受46个疗程的CIK细胞联合IL-2治疗,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5例患者一般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感染频次减少,程度减轻(P<0.05);3例由部分缓解(PR)达到完全缓解,1例由疾病稳定(SD)达到PR,1例由疾病进展达到SD。结论: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CLL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胸腺肽 白介素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相关基因的监测 被引量:9
5
作者 董喆 徐雅萍 +3 位作者 龚美亮 丁志平 闫中强 陈黎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病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携带多重耐药相关基因的情况,为耐药性监测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筛选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0年自临床分离的120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85(65~95)岁。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其对1... 目的了解老年病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携带多重耐药相关基因的情况,为耐药性监测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筛选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0年自临床分离的120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85(65~95)岁。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其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方法检测10种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intI1和intI2),依据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分析并命名相应的耐药基因谱(RGP)。结果上述120株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超过90%以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70.8%~97.5%);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和intI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1.7%、0.8%、10.8%、91.7%、81.7%、86.7%和83.3%,未检出blaOXA-24-like和intI2;共发现18种耐药基因谱,其中多重耐药谱RGP1(blaOXA-23-like+blaampC+armA+ISAba1+intI 1)所占的比例高达60.8%。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相关基因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应积极、有效、合理地防控和治疗老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鲍氏不动杆菌 抗药性 多种细菌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