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敖然 王湘庆 +1 位作者 郎森阳 于生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99-801,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症状,总结老年患者的特点,提高对老年患者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者20例,老年组5例,其中男性4例,...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症状,总结老年患者的特点,提高对老年患者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者20例,老年组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5.0±4.8)岁;青年组1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4.3±14.5)岁。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免疫抗体、脑脊液、头颅磁共振成像及脑电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老年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多以癫痫症状为主要表现,老年组患者同时存在癫痫、精神行为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3大临床症状患者比例高于青年组(80.0%vs 60.0%,P=0.417),不自主运动症状患者比例低于青年组(20.0%vs 33.3%,P=0.573),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低于青年组[(5.20±3.11)×10^6/Lvs(26.20±24.47)×10^6/L,P=0.000],2组间脑脊液蛋白水平、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脑脊液常规多无异常表现,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确诊后应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癫痫 认知障碍 副肿瘤性多发性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年新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时霄冰 王湘庆 +1 位作者 贾建军 郎森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92-794,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新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8例高龄老年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癫痫患者发病年龄85-114岁,平均发病年龄90.0岁。结果 41例(70.7%)为部分性发作,17例(29.3%)为全面性发作,18例(31.0...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新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8例高龄老年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癫痫患者发病年龄85-114岁,平均发病年龄90.0岁。结果 41例(70.7%)为部分性发作,17例(29.3%)为全面性发作,18例(31.0%)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55例(94.8%)病因明确,最常见的病因为脑血管病。34例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9例有癫痫样放电(15.5%)。40例头颅CT和(或)MRI检查28例异常(70.0%)。79%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21%服用新型抗癫痫药物。46例(79.3%)发作减少,12例(20.7%)治疗无效。26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中16例(61.5%)首发癫痫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高龄老年癫痫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绝大多数病因明确,部分性发作比例高,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率高,常规脑电图阳性率低,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 脑血管障碍 抗惊厥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在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功能表达
3
作者 全普生 张旭 +5 位作者 边淑芳 李德生 汲娟娟 郎森阳 于生元 王湘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02-807,共6页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在孤立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功能表达。方法将出生15-20d的Wistar大鼠取脑,急性分离出单个CA1区锥体神经元,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电活动,观察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5μmol/L)对神经元静息电位...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在孤立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功能表达。方法将出生15-20d的Wistar大鼠取脑,急性分离出单个CA1区锥体神经元,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电活动,观察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5μmol/L)对神经元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自发发放频率的影响。根据Win55212-2对膜电位的影响分为超极化组(n=7)和去极化组(n=6)。组织切片活性用MTT染色法检测。结果与给药前比较,超极化组神经元给药中动作电位频率和膜电压显著降低[0Hz vs(4.3±3.2)Hz,P〈0.05;(-57.0±4.6)mVvs(-54.1±3.8)mV,P〈0.01];与给药中比较,给药后动作电位频率及膜电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给药前比较,去极化组神经元给药中动作电位频率显著降低,膜电压显著升高(P〈0.01);与给药中比较,给药后动作电位频率显著升高,膜电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区锥体神经元可能存在大麻素受体功能表达且不限于大麻素受体1;激活大麻素受体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抑制CA1区锥体神经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大麻酚 海马 神经元 膜片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运红 田成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未侵入心血管系统和颅内的一般外科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后14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28例患者连续登记,除外血管内手术、心脏手术和颅内手术。登记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未侵入心血管系统和颅内的一般外科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后14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28例患者连续登记,除外血管内手术、心脏手术和颅内手术。登记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手术类型、麻醉方式、脑卒中发生时间、脑卒中危险因素和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510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共有28例术后14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男性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6.5±10.8)岁。脑卒中最常发生于术后3 d以内。18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骨科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类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2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例,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同时受累2例。结论高龄、骨关节和其他部位创伤范围较大的手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是手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手术后3 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脑缺血 卒中 高血压 糖尿病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