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事作业性疲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昕 黄文旭 +5 位作者 陆菊明 杨光 马芳龄 兰雅婷 孟俊华 窦京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军事作业性疲劳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变化的规律,探讨军事作业疲劳的机制。方法纳入某部野战炮兵团240人,军事作业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填写疲劳评估量表,检测研究对象垂体-肾上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 目的观察军事作业性疲劳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变化的规律,探讨军事作业疲劳的机制。方法纳入某部野战炮兵团240人,军事作业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填写疲劳评估量表,检测研究对象垂体-肾上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激素(F)、24h尿游离皮质醇(UFC)]、垂体-性腺[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垂体-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B、NK),并在研究对象进行7d大规模高强度野外演习后重新进行上述项目的检测。结果高强度军事作业后指战员不快感明显增加,强迫评分、精神病性评分降低。高强度军事作业后指战员垂体-肾上腺及垂体-性腺激素水平下降(P<0.001),垂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P<0.05),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降低(P<0.001)。结论高强度军事作业时,战士的精神心理耐受性降低是易疲劳的心理因素,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抑制是其病理生理基础,而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是高强度军事作业后易患疾病增加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激素类 免疫 细胞 作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原癌基因C634R突变合并G691S、R982C多态性致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的家系研究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平 杨国庆 +4 位作者 谷伟军 金楠 巴建明 母义明 窦京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对一个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临床资料,提取1名先证者及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 目的对一个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临床资料,提取1名先证者及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家系中3位已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其RET原癌基因均同时存在3个错义突变,分别是位于11号外显子的C634R、G691S和位于18号外显子的R982C,而家系中其他成员则不存在上述突变。结论当C634R与G691S、R982C多态性同时存在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单纯C634R突变一致的RET蛋白功能异常激活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 髓样 原癌基因蛋白质类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学实验室检查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爱萍 汪寅章 +2 位作者 饶亚平 毛晓明 蒋克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 :明确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血皮质醇 (F)及 2 4h尿游离皮质醇 ( 2 4hUFC )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分类的价值。方法 :对 1985~ 1998年住本科的 70例资料完整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经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 目的 :明确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血皮质醇 (F)及 2 4h尿游离皮质醇 ( 2 4hUFC )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分类的价值。方法 :对 1985~ 1998年住本科的 70例资料完整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经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术后病理证实 (除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外 )。分析了各类患者的血ACTH、F、2 4hUFC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抑制结果。结果 :血ACTH水平异位ACTH综合征明显高于库欣 (Cushing)病 ,两者时有交叉 ,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值 ;肾上腺性皮质醇增多症 (Cushing综合征 )明显低于正常值 ;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在正常范围上下波动。血F水平及 2 4hUFC水平所有患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其中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最高 ;Cushing病及Cushing综合征患者其次 ;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患者最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为 :不能抑制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F及 2 4hUFC水平 ;对Cushing病患者的血ACTH、F及 2 4hUFC水平的抑制率最高 ;不能抑制Cushing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F水平 ,仅对少部分患者的 2 4hUFC有抑制作用 ;可抑制少部分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水平 ,但对其血F及 2 4hUFC水平均无抑制作用。结论 :认真分析血ACTH、F、2 4hUFC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对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学 实验室检查 皮质醇增多症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对内分泌学的推动作用
4
作者 刘艳芳 潘长玉 《医学与哲学》 1995年第7期352-354,共3页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内分泌的功能诊断日益精确化。放射免疫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使激素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一步提高。生物医学的发展,借助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使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由器官水平发展到分子水...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内分泌的功能诊断日益精确化。放射免疫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使激素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一步提高。生物医学的发展,借助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使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由器官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基因探针技术、基因扩增技术也为某些遗传性内分泌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应用,使内分泌疾病治疗手段由单纯的药物替代或药物抑制,转向病因治疗。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内分泌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学 内分泌病 诊断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家钰 柴扬帆 +14 位作者 李启润 马俊 高莹 刘薇 黄有媛 张岩 贾佳 王淑玉 王闻博 东黎光 王安平 司英奎 孔桂兰 张健 张俊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中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一大型社区居民中筛选出970名T2DM患者(中年585例,老年38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中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一大型社区居民中筛选出970名T2DM患者(中年585例,老年38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中年组12.0%,老年组13.5%。在中年T2DM人群中,工作(OR=0.22,95%CI:0.03~0.77)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8,95%CI:0.04~0.55)是保护因素,合并心梗(OR=4.13,95%CI:1.26~13.63)是危险因素。在老年T2DM人群中,每周饮茶1~2次(OR=0.11,95%CI:0.01~0.58)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54)是保护因素,合并脑卒中(OR=3.64,95%CI:1.55~8.39)和很好的睡眠自我评价(OR=2.75,95%CI:1.13~7.35)是危险因素。结论:中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工作、受教育程度和心梗有关,老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和脑卒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范晓静 臧丽 +11 位作者 金楠 杜锦 王琳 谷伟军 陈康 杨国庆 郭清华 王先令 吕朝晖 巴建明 窦京涛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比较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2月-2016年10月与上海华山医院2006年4月-2013年4月分别收治的26例和20例TSH分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结... 目的比较分析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比较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2月-2016年10月与上海华山医院2006年4月-2013年4月分别收治的26例和20例TSH分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解放军总医院患者中女性略多于华山医院[57.7%(15/26)vs.45.0%(9/20)],两组诊断时年龄相当[39.5±14.1(18~67)岁vs.40.0±14.5(17~74)岁]。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均为甲状腺毒症[73.1%(19/26)vs.55.0%(11/20)],轻中度甲状腺肿是最常见体征。解放军总医院和华山医院患者血清TSH水平分别为5.06(2.97~6.27)m U/L和6.16(3.76-10.91)m U/L,TSH水平正常者以解放军总医院多见[57.7%(15/26)vs.40.0%(8/20)],华山医院则以TSH水平升高者多见。解放军总医院患者中微腺瘤相对多见[34.6%(9/26)vs.20.0%(4/20)],华山医院则以巨大腺瘤多见[20.0%(4/20)vs.7.7%(2/26)];两组微腺瘤均多见于女性,分别为66.7%(6/9)和75.0%(3/4),巨大腺瘤则均为男性。大腺瘤常常向周围组织和结构侵袭。两组患者奥曲肽抑制试验中24h时TSH抑制率范围相当,分别为37.4%~91.8%和46.5%~94.1%。两组所有经病理证实的患者中混合瘤少见。解放军总医院8例行免疫组化检查者中3例TSH阴性,12例行奥曲肽扫描者中2例阴性。结论两家医院TSH分泌瘤患者临床上既有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国内TSH分泌瘤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诊断时年龄明显小于国外资料;微腺瘤多见于女性,巨大腺瘤男性多见;血清TSH水平可正常,免疫组化TSH染色和奥曲肽扫描可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垂体肿瘤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脂肪分泌瘦素、脂联素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窦京涛 母义明 +1 位作者 陆菊明 潘长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andesartan对大鼠脂肪合成瘦素、脂联素、TNF-α等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WistarKyoto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予以口服安慰剂和Candesartan(10mg·kg-1·d-1),监测摄食量和体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andesartan对大鼠脂肪合成瘦素、脂联素、TNF-α等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WistarKyoto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予以口服安慰剂和Candesartan(10mg·kg-1·d-1),监测摄食量和体重变化。17周后处死大鼠,收集附睾和肾周围脂肪组织并称重,分离脂肪细胞并测定直径;测定血浆生化、胰岛素、瘦素、脂联素和TNF-α;通过RT-PCR测定附睾脂肪瘦素、脂联素和TNF-αmRNA基因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体重和体内脂肪含量均较对照组减低;附睾脂肪细胞缩小;两组间血糖和胰岛素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血浆瘦素水平和脂肪组织瘦素mRNA表达均降低,而血浆脂联素和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增加。两组血浆TNF-α水平低于可测范围,治疗组脂肪TNF-αmRNA表达下降。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低大鼠脂肪瘦素和TNF-α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脂联素的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脂肪类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8
作者 吕朝晖 窦京涛 +2 位作者 巴建明 母义明 陆菊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2~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和治疗的5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6~... 目的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2~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和治疗的5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6~51)岁,平均病程为5.84(0.6~16)年。结果5例垂体TSH分泌瘤占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0.33%(5/1500)。所有患者均伴有甲状腺毒症,其中4例为首发症状,1例为视物模糊,所有患者均没有视野缺损。确诊之前误诊为原发性甲亢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3例,治疗6~16年,其中1例曾2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同时不伴TSH抑制(3.94~54.7mU/L);3例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TSH试验,2例无反应、1例呈过强反应。鞍区MRI检查4例为大腺瘤(直径1.5~3.6cm),1例为微腺瘤。4例大腺瘤患者均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3例术后联合垂体放射治疗。术后1~2周复查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正常,随访3~32个月甲状腺功能仍正常。结论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时应警惕垂体TSH分泌瘤的存在,鞍区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垂体TSH分泌瘤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垂体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 中枢性甲亢 甲状腺毒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杰 窦京涛 +10 位作者 杨国庆 吕朝晖 杜锦 巴建明 谷伟军 王先令 郭清华 杨丽娟 母义明 陆菊明 潘长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IAD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0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60例SIA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恶性肿瘤组(n=25)、肺部感染组(n=1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n=12)3组,并... 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IAD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0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60例SIA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恶性肿瘤组(n=25)、肺部感染组(n=1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n=12)3组,并对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近5年SIADH诊断例数大幅增加,超过了既往15年的总和,且首诊科室分布广泛。60例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41∶19,年龄58.9±15.4岁;病因多样,以恶性肿瘤、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严重低钠血症者意识障碍发生率(57.6%)较轻度低钠血症者(11.1%)更高(P<0.05)。与恶性肿瘤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比较,肺部感染组患者年龄、血尿素、肌酐较高,尿渗透压较低,而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SIADH病因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诊科室分布广泛,易被误诊、漏诊。应提高认识,对老年患者及低钠血症患者注意筛查SIA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 低钠血症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七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璐 金楠 +11 位作者 谷伟军 杨丽娟 臧丽 杜锦 陈康 郭清华 王先令 杨国庆 吕朝晖 窦京涛 巴建明 母义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038-304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A/CPA)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7例A/CP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A/CPA患者的一般... 目的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A/CPA)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7例A/CP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A/CPA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7例A/CPA患者中男1例,女6例;平均就诊年龄(49.1±12.8)岁;体质指数21.5~28.5 kg/m^2;平均肾上腺肿瘤最大直径(3.4±1.6)cm。7例患者均进行血浆醛固酮水平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测定,且均≥25;卡托普利试验和/或生理盐水输注试验结果支持PA诊断。所有患者无典型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血清皮质醇昼夜节律紊乱,过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或经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支持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诊断。6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2例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其中患者1复查血浆醛固酮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予泼尼松替代治疗5个月。结论对于肾上腺肿瘤直径>2.0 cm的APA患者,需警惕合并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可能。术前应完善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以明确诊断,术后根据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以判定是否需予以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醛固酮增多症 皮质醇 库欣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状态对ACTH和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江源 罗国春 陆思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ACTH-F)基础分泌节律正常,由于降解加速而致F水平降低,AGTH水平反馈性升高,ACTH对氟美松抑制和胰岛素低血糖兴奋的反应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基础分泌节律正常,F增高,ACTH正常。ACTH...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ACTH-F)基础分泌节律正常,由于降解加速而致F水平降低,AGTH水平反馈性升高,ACTH对氟美松抑制和胰岛素低血糖兴奋的反应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基础分泌节律正常,F增高,ACTH正常。ACTH对抑制和兴奋试验的反应性减低,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垂体AGTH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 皮质醇 促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去势前列腺癌患者LH脉冲分泌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母义明 李江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46-348,共3页
3例前列腺癌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2~12周的患者,每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1mg,连续7d。治疗前后分别每10min采血一次,作7h LH脉冲分析。结果表明,3例患者平均血清LH水平分别由177.58±3.20、138.30±5.83和145.88±3.82IU/L下... 3例前列腺癌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2~12周的患者,每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1mg,连续7d。治疗前后分别每10min采血一次,作7h LH脉冲分析。结果表明,3例患者平均血清LH水平分别由177.58±3.20、138.30±5.83和145.88±3.82IU/L下降到174.90±7.60、132.02±5.77和142.80±3.65IU/L(P均<0.01),但LH脉冲幅度和频率无明显变化(P均>0.05)。其中,2例患者连续口服已烯雌酚2mg/日约1年后,平均血清LH明显被抑制(均≤5IU/L),LH脉冲消失。结论:(1)E_2不仅能抑制LH脉冲幅度,而且能抑制脉冲频率。表明E_2对下丘脑和垂体均有反馈作用;(2)E_2对LH脉冲的抑制作用有赖于长期的E_2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生成素 雌二醇 前列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分泌雄激素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芳芳 杨国庆 +6 位作者 母义明 窦京涛 巴建明 吕朝晖 臧丽 谷伟军 陈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383-4387,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女性分泌雄激素肿瘤病因、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此类肿瘤的诊治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分泌雄激素肿瘤的20例患者,其中11例来源于卵巢(卵巢肿瘤组),9例来源于肾... 目的分析和总结女性分泌雄激素肿瘤病因、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此类肿瘤的诊治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分泌雄激素肿瘤的20例患者,其中11例来源于卵巢(卵巢肿瘤组),9例来源于肾上腺(肾上腺肿瘤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影像特点、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卵巢肿瘤组平均发病年龄(37.4±20.2)岁;肾上腺肿瘤组平均发病年龄(32.2±14.8)岁。卵巢肿瘤组病程为7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2.8±2.7)年;均表现为男性化;10例(10/11)患者表现为去女性化。肾上腺肿瘤组病程为7 d~2年,平均病程为(0.7±0.6)年;5例(5/9)患者表现为男性化;4例(4/9)患者表现为去女性化。卵巢肿瘤组血清睾酮(T)水平为14.1(9.0,25.4)nmol/L,血清17-羟孕酮(17-OHP)水平为(2.5±0.8)μg/L,血清硫酸去氢表雄酮(DHEAS)水平为(188±101)μg/dl;肾上腺肿瘤组血清T水平为7.1(4.9,16.1)nmol/L,血清17-OHP水平为(6.2±3.3)μg/L,DHEAS水平为(676±312)μg/dl。卵巢肿瘤组中10例(10/11)患者经阴道超声检出阳性,另1例(1/11)经手术探查发现,卵巢肿瘤组患者肿瘤直径为(5.2±3.2)cm,其肿瘤直径与血清T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50,P>0.05)。肾上腺肿瘤组均通过肾上腺增强CT检出,肿瘤直径为(10.7±4.1)cm,其肿瘤直径与血清T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23,P>0.05)。11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后病理提示3例(3/11)为支持-间质细胞瘤,7例(7/11)为脂质细胞瘤,1例(1/11)为畸胎瘤。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3例(3/9)为肾上腺皮质腺瘤,6例为肾上腺皮质腺癌。11例卵巢肿瘤患者随访时9例存活,2例失访。肾上腺肿瘤患者随访时4例存活,3例失访,2例死亡。结论分泌雄激素卵巢肿瘤及肾上腺肿瘤均可出现男性化、去女性化,二者均可使T水平明显升高,但无明显差异。肾上腺肿瘤组的血清17-OHP及DHEAS水平较卵巢肿瘤组高,肿瘤的平均直径也更大,其预后较卵巢肿瘤组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增多症 卵巢肿瘤 肾上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14
作者 伍宁玲 吕朝晖 +5 位作者 杜锦 杨国庆 巴建明 窦京涛 母义明 陆菊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甲状腺疾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及阳性率,探讨TRAb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718例临床诊断的不同甲状腺疾病(298例初诊Graves病、212例原发性甲减、47例甲亢期亚急... 目的分析不同甲状腺疾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及阳性率,探讨TRAb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718例临床诊断的不同甲状腺疾病(298例初诊Graves病、212例原发性甲减、47例甲亢期亚急性甲状腺炎、16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和7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TRAb水平,并计算其阳性率。以Graves病患者和甲亢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TRAb作为数据源,采用SPSS 13.0绘制ROC曲线。结果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初诊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水平(中位数22.45U/L)明显升高,其余甲状腺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位数均为0.3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TRAb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初诊Graves病患者阳性率最高(93.3%),亚急性甲状腺炎和原发性甲减组(分别为14.9%、11.3%)次之,甲状腺结节组(1.2%)最低,且与健康对照组(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在各种滴度水平均有分布,其中38.3%的患者明显增高(〉30U/L)。亚急性甲状腺炎及原发性甲减也有少数患者血清TRAb明显增高(2.1%和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RAb用于Graves病的诊断有显著意义。Graves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切点为1.495U/L(敏感性93.9%,特异性85.1%)。在初诊的Graves病患者中,血清TRAb滴度水平与血清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呈正相关(P〈0.01),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无明显相关。结论 ELISA法检测的TRAb主要为刺激性抗体,可用于Graves病和甲亢期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但其滴度水平处于1.1113.65U/L时两种疾病重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B 诊断价值 GRAVES病 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5
作者 刘然 陆菊明 +4 位作者 刘剑锋 王津京 郑丹 谭培昭 冯巧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特点。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调查睡眠呼吸情况。分析OSAS患病状况、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最终完成睡眠呼吸监测共14...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特点。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调查睡眠呼吸情况。分析OSAS患病状况、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最终完成睡眠呼吸监测共145例。根据诊断分为OSAS组114例和非OSAS组31例。结果与非OSAS组比较,OSAS组患者体重指数、腰围、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糖化血红蛋白与OSAS患病风险独立相关(OR=6.24,95%CI:2.21~9.23,P<0.01)。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高血压、年龄、糖尿病病程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独立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OSAS患病率较高,血糖控制差者OSAS发病风险高,且病情更为严重,肥胖、年龄大、病程长或合并高血压者OSAS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高血压 冠心病 多道睡眠描记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然 陆菊明 +4 位作者 刘剑锋 王津京 郑丹 谭培昭 冯巧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7月解放军307医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OSAS初步筛查,根据OSAS患病与否分为病例...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7月解放军307医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OSAS初步筛查,根据OSAS患病与否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IVIA-IR)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情况,并分析OSAS患病及严重程度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完成试验145例,病例组114例(男87例、女27例),对照组31例(男22例、女9例)。病例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AHI)、体重指数分别与空腹血糖(调整R2=37.1%,AHI 31.1%)、餐后2h血糖(调整R2=31.2%,AHI26.2%)、HbA1c(调整R2=38.7%,AHI33.1%)呈独立正相关,提示AHI为血糖控制差的主要危险因素。HbA,。(OR=S.86,95%CI4.64-7.08)、合并OSAS(OR=2.38,95%CI1.44-3.32)、糖尿病病程(0R=2.10,95%CI1.80~2.40)及高血压(OR=1.04,95%CI1.02~1.06)与DR患病呈独立正相关。HbA1c(oa=8.56,95%CI5.86~10.64)、合并OSAS(OR=3.21,95%CI1.79—4.62)及高血压(OR=1.09,95%CI1.06~1.12)与DPN患病独立正相关。结论合并OSA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升高。OSAS是血糖控制差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DR及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抑制LRP16基因表达限制了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22
17
作者 韩为东 李琦 +4 位作者 赵亚力 母义明 李雪 宋海静 陆祖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雌激素雌二醇上调人乳腺癌细胞MCF 7中LRP16基因表达 ,该基因过表达促进MCF 7细胞增殖 .为进一步探讨LRP16基因不同表达水平对MCF 7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雌激素的反应性增殖能力 ,采用针对LRP16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策略 ,通过逆转录病... 雌激素雌二醇上调人乳腺癌细胞MCF 7中LRP16基因表达 ,该基因过表达促进MCF 7细胞增殖 .为进一步探讨LRP16基因不同表达水平对MCF 7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雌激素的反应性增殖能力 ,采用针对LRP16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策略 ,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及抗性筛选构建了LRP16基因被稳定抑制的 2个MCF 7细胞系 ,针对绿色荧光蛋白的干扰序列作为阴性对照 .Northern印迹实验检测了LRP16基因在各个细胞株中mNRA的水平 ,与对照组细胞比较 ,针对LRP16基因不同位置的 2个小干扰RNA可分别将该基因抑制 90 %和 6 0 % .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 ,MCF 7细胞中LRP16基因表达抑制率越高 ,细胞增殖速率减慢越显著 (P <0 0 5 ) ;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 ,抑制LRP16基因在MCF 7细胞中表达 ,限制了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 ;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 ,LRP16基因抑表达使MCF 7细胞G1 S周期转换受抑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 ,LRP16基因表达抑制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E及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水平显著下调 ,但未检测到P5 3及R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雌二醇刺激的增殖实验结果显示 ,抑制LRP16基因表达没有消除MCF 7细胞的反应性增殖特征 .上述结果表明 ,LRP16基因表达量与MCF 7细胞增殖能力密切相关 ,抑制其表达可有效限制MCF 7细胞的增殖能力 ,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 小干扰RNA MCF-7 增殖 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 G1/S期调控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敏燕 田慧 +4 位作者 邵迎红 李春霖 钟文雯 李剑 方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行年度体检的老年干部资料,按年龄分为≤70岁、71-80岁、〉80岁3组,分析各组MS单一组分及多组分聚集后的临床特点;以有无高血压伴其他代谢异常分为5组,... 目的 分析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行年度体检的老年干部资料,按年龄分为≤70岁、71-80岁、〉80岁3组,分析各组MS单一组分及多组分聚集后的临床特点;以有无高血压伴其他代谢异常分为5组,比较各年龄组高血压作为MS单一组分及与其他组分聚集后的临床特点;分析心、脑血管病变及肾功能异常在上述各组中的患病特点。结果 本研究人群中,伴存1种以上MS组分异常的超过85%。MS的患病率为32.19%,其中4项代谢指标均异常的占8.16%。MS中最多见的组合是血压、血糖及体重指数(BMI)3项代谢异常,患病率为24.67%。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代谢异常,占总人数的61.78%,按年龄分组比较后可见其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增龄趋势。高血压患者中有46.67%可诊断为MS,占MS总人数的89.57%,而非高血压MS者仅占MS总人数的10.43%。单纯高血压只占高血压患者的22.87%。高血压MS组罹患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最高(73.52%),其次是高血压伴其他1项代谢异常(72.69%);脑血管病患病率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高血压MS患者肾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也明显增加,分别为非高血压非MS、非高血压MS患者的1.69和1.65倍。结论 老年人MS的患病率高。高血压在MS中是最常见的异常组分,其患者中约2/3合并有其他代谢异常。MS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患病率高,肾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 老年人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围、体重指数和高胰岛素血症在代谢综合征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27
19
作者 田慧 方福生 +16 位作者 邵迎红 李春霖 李剑 曹秀堂 闫双通 钟文雯 李妍妍 孙静芳 潘长玉 陆菊明 窦京涛 马芳玲 邹效漫 白香成 马琴 王惠先 王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评价腰围(WC)、体重指数(BMI)和高胰岛素血症(HIns)在代谢综合征(MS)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收集经糖尿病筛查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中老年人群(A组)和年度查体直接采用OGTT行糖尿病筛查的某单位整体人群(B组)的查体资料,... 目的评价腰围(WC)、体重指数(BMI)和高胰岛素血症(HIns)在代谢综合征(MS)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收集经糖尿病筛查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中老年人群(A组)和年度查体直接采用OGTT行糖尿病筛查的某单位整体人群(B组)的查体资料,各项体检指标、化验检查均由专人负责测量,收集数据并录入专项数据库,由专人用SAS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WC异常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判定,MS相关代谢异常及BMI异常根据中国糖尿病学会(CDS)提出的标准判定,HIns按空腹胰岛素(FIns)≥15mU/L、糖负荷后2h胰岛素(2hPIns)≥80mU/L判定。结果WC、BMI和HIns在以上两组中均是影响糖代谢、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危险因素。A组糖尿病高危人群中WC异常和HIns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B组,总体胰岛素水平也高于B组;BMI异常在B组检出率高,HIns在糖耐量低减和正常血糖人群中检出率高,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中WC异常率高,三项异常的检出各有一定的人群特异性。WC和BMI标准评估肥胖的一致性分别为77.5%(A组)和74.3%(B组),在B组单用WC作为诊断MS的指标,比用BMI异常作为标准诊断MS会遗漏约28.2%的患者。结论WC异常、BMI异常和HIns均是影响糖代谢、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危险因素,其在不同人群的检出率有所不同。结合WC异常、BMI指标和HIns对早期MS评估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体重指数 高胰岛素血症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48
20
作者 方福生 田慧 +7 位作者 于英 马琴 李春霖 成晓玲 王良宸 苗新宇 李晨曦 李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观察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某院校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6年2、008年及2010年5月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普查,2008-2010年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部分糖尿病前期人群定期进... 目的观察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某院校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6年2、008年及2010年5月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普查,2008-2010年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部分糖尿病前期人群定期进行生活方式督导,观察糖尿病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008-2010年研究人群的糖尿病年发病率为7.2‰,低于2006-2008年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06年检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2008年有14.9%转为糖尿病;而在2008年检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2010年仅5.1%转为糖尿病(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OR=1.58,95%CI1.019~2.439,P〈0.05)和高血压(OR=9.60,95%CI 1.070~86.141,P〈0.05)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和年龄后仍显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OR=0.51,95%CI 0.297~0.889,P〈0.05)。结论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及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后糖尿病发病率降低,增龄、糖尿病前期、高血压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查 健康教育 糖尿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