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脏实性占位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鑫 梁萍 +5 位作者 于晓玲 于杰 程志刚 韩志宇 刘方义 穆梦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实性占位病变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0例肾脏实性占位病变患者,年龄22~87岁(平均61.3±15.5岁),共152个病灶,大小0.6~9.7 cm(平均3.1±1.9 cm)。采用经外周静脉团...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实性占位病变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0例肾脏实性占位病变患者,年龄22~87岁(平均61.3±15.5岁),共152个病灶,大小0.6~9.7 cm(平均3.1±1.9 cm)。采用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肾脏实性占位病变造影剂的灌注过程,分析其灌注特点。结果经病理学证实,137个为恶性病变(127个肾透明细胞癌、8个肾乳头状癌及2个肾嫌色细胞癌);15个为良性病变(13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个肾嗜酸性细胞瘤),均表现出不同的增强特征。137个恶性病变中98个(71.5%)表现为造影剂皮质期快速增强,104个(75.9%)表现为髓质晚期或延迟期快速廓清,即“快进快出”,并125个(91.2%)具有假包膜的恶性病灶周边环状高增强。病灶直径D≤2 cm,表现为均匀增强为主;2 cm〈D≤4 cm,表现为不均匀“蜂窝状”增强;D〉4 cm,表现为不均匀增强伴大片坏死。15个良性病变表现为造影剂皮质期缓慢或与肾实质同步增强,随后延迟期缓慢廓清,即“慢进慢出”。与病理诊断比较,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6.1%、73.7%,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72.3%、71.1%、19.1%),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及99.2%,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0%及9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及0.062,〉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肾脏 实性占位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甲状腺囊肿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蔡文佳 董宝玮 +2 位作者 梁萍 于晓玲 于明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39例甲状腺囊肿患者,行PEI治疗,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共治疗44个病灶,治疗前囊肿体积为0.5~140.1ml,中...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39例甲状腺囊肿患者,行PEI治疗,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共治疗44个病灶,治疗前囊肿体积为0.5~140.1ml,中位体积7.5ml,治疗后6个月囊肿体积为0~1.5ml,中位体积0.1ml,治疗前后囊肿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I治疗有效率为94.87%(37/39),显著有效率为92.31%(36/39)。2例(2/39,5.13%)发生出血,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PEI治疗甲状腺囊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虽然存在出血风险,术前严格把握适应证,出血后妥善处理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甲状腺囊肿 乙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脾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杰 梁萍 +4 位作者 于晓玲 程志刚 韩治宇 穆梦娟 刘艳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脾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例患者共8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病理诊断分别为卵巢转移癌2个,肺、胃、肝、直肠转移癌各1个,血管瘤1个,炎性假瘤1个,肿瘤最大直径1.3~6.2(3.1±1.9)cm。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脾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例患者共8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病理诊断分别为卵巢转移癌2个,肺、胃、肝、直肠转移癌各1个,血管瘤1个,炎性假瘤1个,肿瘤最大直径1.3~6.2(3.1±1.9)cm。水冷微波天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植入肿瘤内,消融中一根20 G热敏电偶测温针植入瘤周5 mm处实时监测热场温度。微波辐射功率设置50~60 W。治疗后1、3、6月以及之后每隔6个月行增强影像(超声造影、CT/MRI)检查评判疗效。结果所有肿瘤均经1次微波消融治疗达到完全坏死。在中位随访13(4~92)月内无肿瘤局部进展发生。影像检查消融区边界清晰且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1例卵巢癌脾转移患者消融后11月脾脏新生另一病灶,再次行微波消融后完全坏死。转移癌患者消融后中位生存期13.0(4.0~92.0)月。除发热和腹痛外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波消融治疗适合的脾脏肿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超声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小肾癌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穆梦娟 于杰 +6 位作者 梁萍 于晓玲 韩治宇 程志刚 刘方义 翟红燕 李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2-627,632,共7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小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6年4月~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0例小肾癌患者151个病灶(平均直径2.8±0.8 cm)经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小于2 cm的肿瘤使用一根微波消融针,大于...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小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6年4月~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0例小肾癌患者151个病灶(平均直径2.8±0.8 cm)经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小于2 cm的肿瘤使用一根微波消融针,大于或等于2 cm的肿瘤使用2根微波消融针。术后1,3,6月及之后每6个月行超声造影和CT/MRI检查进行随访。并通过时序检验统计分析评估短期及长期效果(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局部进展率)。结果技术有效率(微波消融后1月增强影像显示完全消融)达到100%(151/151)。1、3、5年局部进展率分别为0.9%、2.0%、7.1%,1、3、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2.5%、7.9%。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4%、94.8%、89.5%,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4%、93.0%,83.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数量(P=0.015)和肿瘤生长模式(P=0.049)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大样本长期随访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消融治疗肾细胞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微波消融 小肾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莹 于晓玲 +5 位作者 梁萍 刘方义 程志刚 韩治宇 于杰 于明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因胰腺占位性病变需行穿刺活检、但常规超声定位困难的49例患者行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所取组织能够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随访至少6个月,以术后病... 目的探讨应用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因胰腺占位性病变需行穿刺活检、但常规超声定位困难的49例患者行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所取组织能够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随访至少6个月,以术后病理诊断或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本组穿刺活检满意率为95.92%(47/49),取材满意者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7.87%(46/47)。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及胆汁性腹膜炎各1例(1/49,2.04%)。结论对于常规超声不能准确定位的胰腺占位性病变,以CEUS引导穿刺可以提高取材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 被引量:12
6
作者 倪晓霞 于晓玲 +3 位作者 王旸 程志刚 鲁通 梁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9个病灶),其中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嗜咯细胞瘤1例,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3例。肿瘤直径2.0~4.5cm。治疗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水冷式微波天...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9个病灶),其中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嗜咯细胞瘤1例,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3例。肿瘤直径2.0~4.5cm。治疗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水冷式微波天线置入肿瘤内,肿瘤直径<2cm者使用一根微波天线,肿瘤直径>2cm者使用2根微波天线。邻近肠道的肾上腺肿瘤,在微波辐射时瘤周测温,保持治疗温度<54℃,同时辅以瘤周无水乙醇注射(5~8ml)以增强疗效。微波消融后3d内行超声造影观察有无残存肿瘤,造影无肿瘤残存者于治疗后第1、3个月,随后每3~4个月行增强CT/MR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微波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期内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治疗局限性肾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被引量:2
7
作者 戚彩 于晓玲 +3 位作者 梁萍 程志刚 刘方义 韩治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例(14个病灶)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脏转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技术有效率为92.86%(13/14)。术后1例...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例(14个病灶)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脏转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技术有效率为92.86%(13/14)。术后1例患者出现发热,1例出现疼痛,1例病灶靠近膈肌者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因疼痛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的1个病灶于治疗后3个月出现局部进展;另外13个病灶微波治疗后在增强影像中均未见强化,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缩小。结论微波消融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肿瘤转移 微波消融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疗效的超声造影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鑫 梁萍 +6 位作者 于晓玲 于杰 程志刚 韩志宇 刘方义 穆梦娟 陈超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CEUS)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2006年3月-2013年7月,105例肾细胞癌患者109个病灶,平均直径(3.1±1.3)cm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3 d,CEUS...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CEUS)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2006年3月-2013年7月,105例肾细胞癌患者109个病灶,平均直径(3.1±1.3)cm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3 d,CEUS对消融区检查结果与同期增强CT/MRI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近期消融疗效进行评估;随后1、3和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CEUS和CT/MRI检查,对远期消融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微波消融后3 d,CEUS检查显示94个(94/109,86.2%)病灶呈完全消融状态,15个(15/109,13.8%)病灶有残癌。其中,13个(13/15,86.7%)残癌病灶由同期增强CT/MRI检查或活检病理证实。 CEUS对微波消融肾癌近期疗效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9%、98.2%、86.7%和100%。在3-90个月(中位24.6个月)的随访期内, CEUS检查显示有7例复发(1例肾实质内、2例外凸靠近肠道及4例内凸靠近肾盂),其中6例与同期CT/MRI检查相一致,CEUS对消融区的远期疗效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9.0%、98.2%、85.7%和99.0%。结论实时灰阶CEUS在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疗效方面具有灵敏、准确、便捷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微波消融 肾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董艳平 韩治宇 +3 位作者 刘方义 王蕴英 于杰 戚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常规超声和CEUS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增强MRI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9例肝脏异型增生结节患者的常规超声以及CEUS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39例病灶的平均直径(1.8±1.0)cm;... 目的探讨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常规超声和CEUS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增强MRI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9例肝脏异型增生结节患者的常规超声以及CEUS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39例病灶的平均直径(1.8±1.0)cm;偏低回声占84.62%(33/39),边界清晰占69.23%(27/39),质地欠均匀者占64.10%(25/39),94.87%(37/39)不伴声晕,94.87%(37/39)不伴后方回声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脏异型增生结节13例,诊断正确率33.33%(13/39)。CEUS示动脉期高增强占84.62%(33/39),其中28例门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71.79%,28/39);2例(5.13%,2/39)动脉期等增强;4例(10.26%,4/39)动脉期低增强。CEUS诊断为肝脏异型增生结节23例,诊断正确率58.97%(23/39)。结论常规超声异型增生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清晰、质地欠均匀的偏低回声,且不伴声晕及后方回声增强;CEUS多以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表现为主,CEUS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增生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灰阶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芳 张晶 +2 位作者 韩治宇 周洪雨 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在经皮微波消融(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例接受PMA治疗的患者,共21个病灶(13个子宫肌瘤,8个子宫腺肌病)。消融前常规观察病变位置、回声及血供特点,消融中以灰阶超声监测...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在经皮微波消融(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例接受PMA治疗的患者,共21个病灶(13个子宫肌瘤,8个子宫腺肌病)。消融前常规观察病变位置、回声及血供特点,消融中以灰阶超声监测消融区高回声范围,消融后即刻测量、计算高回声体积,并与CEUS测量无增强区体积进行比较。结果灰阶超声显示消融前病变均为偏低回声。微波辐射开始约3s,辐射点周围组织回声即增高,并随时间延长而呈球形或类球形增大,子宫肌瘤以高回声达到肌瘤被膜时停止微波辐射,子宫腺肌病以高回声达到病灶内缘0.3cm时停止消融,高回声范围不再增大。消融后即刻灰阶超声高回声范围[(97.94±72.88)cm3]与CEUS无增强区范围[(88.82±70.06)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手术期灰阶声像图变化特点鲜明;高回声范围可粗略代表凝固坏死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 平滑肌瘤 子宫腺肌病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信号强度预测子宫肌瘤微波消融能量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霞 张晶 +5 位作者 韩治宇 蔡剑鸣 周洪雨 徐瑞芳 杨宇 郝艳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MR T2WI信号强度预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可行性。方法于超声引导对14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97个病灶)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其中42例(49个病灶)于微波消融术前、术后进行盆腔平扫+MR增强扫描。微波消融功率为50W,微... 目的探讨根据MR T2WI信号强度预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可行性。方法于超声引导对14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97个病灶)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其中42例(49个病灶)于微波消融术前、术后进行盆腔平扫+MR增强扫描。微波消融功率为50W,微波天线型号均为T11a。术前根据MR T2WI中子宫肌层信号强度为标准,将子宫肌瘤分为高、等、低信号3组;消融后测量增强MRI中无灌注区体积作为消融体积,对子宫肌瘤微波消融能效因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等、高信号组子宫肌瘤微波消融平均能效因子分别为(685.01±206.27)J/cm3、(702.70±254.25)J/cm3和(945.12±321.83)J/cm3,高信号组与低信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根据MR T2WI中子宫肌瘤的信号强度可初步预测微波消融所需能量;微波消融中,T2WI呈高信号的子宫肌瘤所需能量高于呈低信号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微波 消融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复发转移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彬 杨宇飞 +4 位作者 吴煜 韩志宇 程志刚 于晓玲 梁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640-1645,共6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消融时间在2011年11月1日-2012年5月31日间的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服用中药为暴露因素,根据服用中药时间...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消融时间在2011年11月1日-2012年5月31日间的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服用中药为暴露因素,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分高暴露、低暴露和无暴露3个队列。结果:共入组患者180例(高暴露组65例、低暴露组56例、无暴露组59例),三组治疗后3个月主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暴露组下降分值更多,但与其它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低暴露组、高暴露组治疗后3个月NK样T细胞与无暴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三组患者2年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8.6%、57.4%、33.3%,高暴露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无暴露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暴露因素为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微波消融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消融后的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治疗 复发 转移 中医药治疗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机械指数对比脉冲系列成像分析肝局灶性脂肪浸润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利平 董宝玮 于晓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是否存在血流灌注的差异。方法应用低机械指数对比脉冲系列成像技术分析20例25处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比较常规超声回声强度、定量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效应。结果常规超...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是否存在血流灌注的差异。方法应用低机械指数对比脉冲系列成像技术分析20例25处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比较常规超声回声强度、定量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效应。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时,局灶脂肪浸润回声强度高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P<0.001);在超声造影25s时局灶脂肪浸润增强强度低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P=0.001),在60s、120s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局灶性脂肪浸润与周围相对正常肝组织在动脉期可以存在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局灶性脂肪浸润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