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群测定及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53
1
作者 乐家新 丛玉隆 +2 位作者 兰亚婷 彭文红 冉宝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确定健康成年人网织红细胞 (简称网红 )计数与分群的参考值范围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BayerAdvia 1 2 0血液分析仪检测 6 5 5例健康成人和 71例血液病患者的网红计数与分群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网红百分数 (RET)... 目的 确定健康成年人网织红细胞 (简称网红 )计数与分群的参考值范围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BayerAdvia 1 2 0血液分析仪检测 6 5 5例健康成人和 71例血液病患者的网红计数与分群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网红百分数 (RET)与绝对数 (RET #)在男性与女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RET 0 .0 1 4 5± 0 .0 0 4 3,RET #(71 .86± 2 2 .71 )× 1 0 9/L ,女性分别为 0 .0 1 2 2± 0 .0 0 4 1和 (5 5 .36± 2 0 .2 3)× 1 0 9/L。低荧光强度 (LFR)、中荧光强度 (MFR)和高荧光强度 (HFR)的网红百分数在两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溶血性贫血 (HA)患者的RET #及HFR显著增高 ;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受抑的患者RET #、HFR不同程度减低。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铁剂治疗一周后 ,RET #及HFR中度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的RET #重度减低 ,HFR中度增高。结论 健康成年人网红百分数及网红绝对数的参考值范围与性别有关 ,网红分群与性别无关 ;血液病患者的RET #及HFR与健康成年人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计数 血液病 分群 测定 临床应用 血液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尿液电导率参考区间调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骏龙 陆玉静 +1 位作者 黎晓晖 丛玉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调查健康人群尿液电导率生物参考区间范围,探讨尿液电导率与其他参数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10119例(年龄为96岁以下,男性5074例,女性为5045例),各种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尿崩症患者3449例随机中段尿液,检测尿液电导... 目的调查健康人群尿液电导率生物参考区间范围,探讨尿液电导率与其他参数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10119例(年龄为96岁以下,男性5074例,女性为5045例),各种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尿崩症患者3449例随机中段尿液,检测尿液电导率;随机收集上述尿液250例,检测尿液电导率、渗透压、比重、肌酐、尿素、钠、钾、氯化物、尿酸。结果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的电导率呈正态分布;各年龄段之间F为15.73,P<0.001,差异极显著;男女之间F为5.90,P<0.05,差异显著;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电导率的生物参考区间见表1。各种疾病尿液电导率显示:尿崩症尿液电导率最低,依次为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肾泌尿系肿瘤等。250例尿液电导率与尿液渗透压(r:0.894)、比重(r:0.727)、尿钠(r:0.698)、钾(r:0.563)、氯化物(r:0.758)、尿酸(r:0.521)、尿素(r:0.556)、肌酐(r:0.495)呈正相关。结论尿液电导率反映尿液电解质导电能力,与渗透压正相关,是诊断肾浓缩功能新参数;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电导率结果呈正态分布,且与年龄段差异极显著,与性别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分析 导电率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止血系统检测的要求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成彬 乔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81-883,共3页
止血系统的检测是对参与止血过程的促凝、抗凝和纤溶3个系统的检测,是一系列检测要求苛刻和结果解释复杂的试验。目前国内临床实验室止血系统检测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和人员培养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努力改进和探索的地方。
关键词 止血 促凝 抗凝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21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立松 乐家新 +1 位作者 王宏霞 兰亚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396,398,共2页
目的探讨SysmexXE-21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可靠性。方法取XE-2100检测无异常报警标本150例及异常报警标本200例,分别制作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人工镜检,分析仪器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的符合率。结果XE-2100血液分析仪对异... 目的探讨SysmexXE-21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可靠性。方法取XE-2100检测无异常报警标本150例及异常报警标本200例,分别制作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人工镜检,分析仪器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的符合率。结果XE-2100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敏感性为99.3%,特异性为70.3%,阳性预示值为68.5%,阴性预示值为99.3%。结论XE-21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无异常报警时结果可信,可以起到很好的过筛作用;异常报警的标本应该进行人工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2100血液分析仪 异常报警 人工镜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携带污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明珠 马俊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60-160,共1页
目的迪瑞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携带污染的临床分析。方法用迪瑞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定量镜检法,对1300份尿液样本进行携带污染的临床分析。结果联合分析发现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血性尿样本的后一个样本检测... 目的迪瑞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携带污染的临床分析。方法用迪瑞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定量镜检法,对1300份尿液样本进行携带污染的临床分析。结果联合分析发现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血性尿样本的后一个样本检测存在着携带污染,主要是红细胞计数值(P<0.01),而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管型、类酵母菌计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阳性样本,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控制携带污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 携带污染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94
6
作者 乐家新 丛玉隆 +2 位作者 彭文红 郭金钢 兰亚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观察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RET #)、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 (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 (MCVr)及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 (CHCMr)等网红参数在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铁剂治疗中的动态变化 ,确定骨髓对铁剂治疗反应的早期指标。方... 目的 观察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RET #)、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 (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 (MCVr)及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 (CHCMr)等网红参数在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铁剂治疗中的动态变化 ,确定骨髓对铁剂治疗反应的早期指标。方法 用Advia 12 0血细胞分析仪对 1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网红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在铁剂治疗后 ,网红参数RET #、CHr、MCVr于第 4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七天恢复正常 ;血红蛋白于第 14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 2 8天恢复正常 ;CH、MCV、CHCM于第 2 8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 4 9天后恢复正常 ;RDW于第 7天明显升高 (P <0 0 1) ,14天后又逐渐降低 ,第 12 0天恢复正常。结论 网红参数RET #、C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参数 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疗效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红、白细胞定量不同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0
7
作者 马骏龙 陆玉静 +1 位作者 黎晓晖 丛玉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对现有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取600例尿液标本,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智能分析仪AVE-763及以离心与不离心尿灌入定量计数板镜检法分别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定量检测。结果... 目的对现有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取600例尿液标本,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智能分析仪AVE-763及以离心与不离心尿灌入定量计数板镜检法分别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定量检测。结果红细胞、白细胞测定结果:UF-100分别为(56.61±234)/μl和(69.38±186)/μl;AVE-763分别为(40.34±229)/μl和(51.18±167)/μl;离心镜检法分别为(19.04±116)/μl和(33.55±127)/μl;不离心镜检法分别为(38.58±227)/μl和(46.15±182)/μl。UF-100与不离心镜检法比较,红细胞:Y=0.98X+18.93,r为0.95,P<0.001;白细胞:Y=0.93X+26.63,r为0.91,P<0.001;AVE-763与不离心镜检法比较,红细胞:Y=0.96X+3.27,r为0.95,P>0.05;白细胞:Y=0.86X+11.72,r为0.93,P>0.05;离心镜检法与不离心镜检法比较,红细胞:Y=0.51X-0.56,r为0.99,P<0.001;白细胞:Y=0.68X+2.12,r为0.98,P<0.001。结论在尿液红、白细胞定量计数中,采用新鲜尿液直接计数(扩大计数范围)是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的理想方法,但常规工作中应用较为困难;AVE-763分析法和UF-100分析法具有过筛作用,对报警标本必须镜检复判;离心镜检计数法不适合尿液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红细胞 尿白细胞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保存条件对网织红细胞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丛玉隆 乐家新 +1 位作者 兰亚婷 左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对网织红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液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和“分群”的变化。结果  4℃、1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 ,网织红细胞计数值在 72h内无明显变化 ;高荧光强度网织... 目的 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对网织红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液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和“分群”的变化。结果  4℃、1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 ,网织红细胞计数值在 72h内无明显变化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与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之和 (HFR % +MFR % ) 4 8h内无明显变化 ,4 8h后减低。 2 0℃、3 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 ,网织红细胞计数值 12h内无明显变化 ,12h后逐渐减低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与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之和 (HFR % +MFR % ) 12h( 3 0℃ )和 2 4h( 2 0℃ )内无明显变化 ,12h后 ( 3 0℃ )和 2 4h后 ( 2 0℃ )逐渐增高 ,尤以 3 0℃显著。结论 血液标本在 4℃~10℃保存 ,4 8h内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群”均无明显影响 ;在 2 0℃~ 3 0℃保存 ,12h内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标本 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血小板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微粒膜表达PAC-1、CD62p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邓新立 丛玉隆 +1 位作者 殷宗健 时向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形成的血小板微粒 (PMP)膜表达PAC 1、CD6 2p的差异。方法 抽取 10例健康人静脉血 ,以枸橼酸钠抗凝 ,离心得富血小板血浆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DP(5、10、2 0 μmol/L)、凝血酶 (0 .1、0 .5、1.0U/...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形成的血小板微粒 (PMP)膜表达PAC 1、CD6 2p的差异。方法 抽取 10例健康人静脉血 ,以枸橼酸钠抗凝 ,离心得富血小板血浆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DP(5、10、2 0 μmol/L)、凝血酶 (0 .1、0 .5、1.0U/ml)、胶原 (5、10、2 0 μg/ml)作诱导剂 ,激活同一标本中的血小板 ,比较其PMP表达PAC 1和CD6 2p的情况。 结果 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 ,CD6 2p+ PMP、PAC 1+ PMP的百分率都逐渐增加 ,同一诱导剂各浓度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同刺激强度的血小板诱导剂ADP、凝血酶、胶原 ,随浓度的增加 ,其诱导血小板所形成的CD6 2p+ PMP、PAC 1+ PMP的百分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剂 激活 血小板微粒膜 表达 PAC-1 CD62P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调查 被引量:77
10
作者 丛玉隆 马骏龙 +7 位作者 岳秀玲 张时民 陈进 郭希超 李江 邢辉 杨艳丽 曾黎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调查中国健康人群尿有形成分参考范围。方法 在北京、长沙、南昌、西安、武汉和杭州6个城市的9家医院,使用一次性计数板镜检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对3757人(男性2128人,女性l629人,年龄1~92岁)随机中段尿液定量计数红细胞、... 目的 调查中国健康人群尿有形成分参考范围。方法 在北京、长沙、南昌、西安、武汉和杭州6个城市的9家医院,使用一次性计数板镜检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对3757人(男性2128人,女性l629人,年龄1~92岁)随机中段尿液定量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数。9家医院在同期2个月内完成调查。研究期间,各实验室均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 尿液有形成分参考范围,一次性计数板法,红细胞:男性0-4/μl(儿童),0~4.5/μl(成人);女性0~6/μl(儿童),0-7/μl(成人);白细胞:男性0-3/μl(儿童),0-6/μl(成人);女性0-4/μl(儿童),0-14/μl(成人);上皮细胞:男性0-2.5/μl(儿童),0-3.25/μl(成人);女性0-3.8/μl(儿童),0-28.0/μl(成人)。AVE一763分析仪,红细胞:男性0-4/μl(儿童),0-4.5/μl(成人);女性0~7.3/μl(儿童),0-7.5/μl(成人);白细胞男性:0-3.5/μl(儿童),0-5,75/μl(成人);女性0-4.5/μl(儿童),0-13.5/μl(成人);上皮细胞:男性0-2/μl(儿童),0-3.41/μl(成人);女性0-4.3/IM(儿童),0-28.0/μl(成人)。尿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性别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差异显著。结论 本次调查为建立中国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生物参考范围打下了基础,为尿沉渣检查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参考值 尿液有形成分 镜检法 尿沉渣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聚集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丛玉隆 李绵洋 +3 位作者 邓新立 殷宗健 张立文 秦小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聚集的方法 ,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 体外以ADP活化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 (PRP) ,血小板聚集 ,再以荧光抗体CD6 1PerCP标记活化血小板 ,行流式细胞术分析 ,相对计数单个血小板数量 ,以单个血小板数量的减... 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聚集的方法 ,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 体外以ADP活化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 (PRP) ,血小板聚集 ,再以荧光抗体CD6 1PerCP标记活化血小板 ,行流式细胞术分析 ,相对计数单个血小板数量 ,以单个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衡量血小板聚集率的大小。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及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结果 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或血浆血小板聚集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 ;与传统的浊度法测定比较 ,结果相关较好 ,测定的敏感性高于浊度法 ;测定结果与标本类型、血小板数量、检测温度以及对反应体系的搅拌等因素有关。结论 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聚集是一项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流式细胞术 测定 质量控制 动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试验真空管“死腔”所致APTT、PF4偏差探讨 被引量:21
12
作者 丛玉隆 吴丽媛 殷宗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探讨“有死腔”凝血试验管收集的血样进行血小板功能和肝素治疗患者APTT结果的偏差及机制。方法 将 2 0例肝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分别收集在无或能形成死腔的采血管中 ,分别进行APTT和PF4检测。结果 “有死腔”的采血管使7例... 目的 探讨“有死腔”凝血试验管收集的血样进行血小板功能和肝素治疗患者APTT结果的偏差及机制。方法 将 2 0例肝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分别收集在无或能形成死腔的采血管中 ,分别进行APTT和PF4检测。结果 “有死腔”的采血管使7例患者APTT结果缩短 ,PF4活性增强。结论 采血管死腔增加了血小板与管壁或死腔气体的接触而激活血小板 ,释放PF4并中和肝素 ,造成APTT负偏差。建议进行血小板功能试验或APTT用于肝素治疗监测时使用“无死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腔” APTT PF4因子 凝血试验 凝血试验真空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参考区间初步调查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小利 李健 +7 位作者 刘红英 贾海英 向代军 刘一凡 张洪瑞 谢尹晶 唐红卫 王成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5-717,共3页
目的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性能并初步调查其参考区间。方法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及线性范... 目的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性能并初步调查其参考区间。方法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及线性范围,与比浊法检测100例心内科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对比。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544例体检健康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初步建立健康成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率的参考区间。结果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变异系数(CV)<4.0%,偏移<4.0%,在(40~800)×109/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5 3),携带污染率<1.5%,符合CLSI相关文件要求;电阻抗法和比浊法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为(67.58±15.14)%、(41.28±15.45)%,相关系数(r)=0.62(P<0.05)。健康成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电阻抗法)的参考区间为49.66%~86.62%。结论 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性能良好,初步建立了其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血小板聚集率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标准化比值作为肝病患者PT标准化报告方式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玉香 张立文 +2 位作者 殷宗健 白洁 丛玉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评价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系统作为肝病患者PT报告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病患者 6 1例 ,其中肝炎肝硬化 4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0例。 4 0例口服华法林病人做对照组。采用来源不同、ISI值不同的 6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 目的 评价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系统作为肝病患者PT报告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病患者 6 1例 ,其中肝炎肝硬化 4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0例。 4 0例口服华法林病人做对照组。采用来源不同、ISI值不同的 6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T测定。同时在两组选择INR值相近的患者检测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结果 肝病组INR结果 ,6种凝血活酶试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口服抗凝药组INR结果 ,6种试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INR值相近的患者中 ,肝病组的FIB、凝血因子Ⅴ、Ⅶ和Ⅹ与口服抗凝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Ⅱ和Ⅸ因子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NR系统不适用于肝病患者PT的标准化报告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比值 肝病 PT标准化报告方式 可行性 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与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血清CE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臻龙 王策 +3 位作者 李炯 刘萍 陈运霞 王成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目的基于微流控技术和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建立一种用于检测癌胚抗原(CEA)的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评价。方法采用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化学偶联的方法将鼠抗人CEA包被于直径为1 mm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将其装... 目的基于微流控技术和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建立一种用于检测癌胚抗原(CEA)的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评价。方法采用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化学偶联的方法将鼠抗人CEA包被于直径为1 mm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将其装载于毛细玻璃管中,在微量注射泵的作用下,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检测CEA,并进行方法学与临床应用评价。结果该方法可在30 min内完成CEA检测,最低检测浓度达0.54 ng/m L,与高浓度甲胎蛋白、间皮素无明显交叉反应,批内、批间CV为10.53%-14.22%,回收率为91.20%-104.65%,与电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P=0.597),且成正相关(r=0.980,P&lt;0.01)。结论基于微流控和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在毛细玻璃管中检测CEA,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成本低,方法学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癌胚抗原 方法学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接触共培养诱导白细胞介素-6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庞伟 石蕊 王成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5-729,共5页
目的葛根素可清除炎性介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观察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细胞)接触共培养体系中白细胞介素-6(IL-6)合成,探讨不同剂量葛根素对共培养体系IL-6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支气管上... 目的葛根素可清除炎性介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观察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细胞)接触共培养体系中白细胞介素-6(IL-6)合成,探讨不同剂量葛根素对共培养体系IL-6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细胞),并分为6组:粒细胞组(Neutrophils细胞单独培养)、上皮细胞组(Beas-2B细胞单独培养)、共培养组(Beas-2B+Neutrophils细胞接触共培养)以及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共培养+葛根素_(100)组、共培养+葛根素_(50)组(Beas-2B+Neutrophils+葛根素,调节葛根素终浓度分别为200、100、50μg/mL)。接种密度为1×10~6/孔,进行上清液IL-6浓度分析。将各联合培养组中的Beas-2B和Neutrophils细胞分别分离提取,进行不同细胞IL-6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共培养18 h,共培养组IL-6浓度[(280.409±21.340)pg/mL]较上皮细胞组[(240.002±23.727)pg/mL]、粒细胞组[(2.771±1.146)pg/mL]、共培养+葛根素_(50)组[(244.205±9.335)pg/mL]、共培养+葛根素_(100)组[(218.168±18.635)pg/mL]、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179.539±7.340)pg/mL]明显增加(P<0.05);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IL-6浓度较共培养+葛根素_(50)组、共培养+葛根素_(100)组明显降低(P<0.05)。共培养组Beas-2B细胞IL-6基因表达(1.151±0.013)较上皮细胞组(1.000±0.215)、共培养+葛根素_(50)组(0.398±0.024)、共培养+葛根素_(100)组(0.332±0.016)、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0.306±0.015)明显升高(P<0.05);共培养+葛根素_(200)组Beas-2B细胞IL-6基因表达较上皮细胞组、共培养+葛根素_(50)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接触共培养可以促进炎性介质IL-6的合成与释放,并随着葛根素浓度升高,其合成的抑制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气道炎症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尘螨1类变应原促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成彬 黄振国 +3 位作者 李洛谊 叶伟基 林伟基 丛玉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P1)对嗜酸性粒细胞(E)释放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用CD16抗体磁珠法从新鲜人外周血分离E;5×105/mlE与5μg/mlDerP1共培养12h;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cytometricbead... 目的探讨屋尘螨1类变应原(DerP1)对嗜酸性粒细胞(E)释放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用CD16抗体磁珠法从新鲜人外周血分离E;5×105/mlE与5μg/mlDerP1共培养12h;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cytometricbeadarray,CBA)法定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结果外周血E单独培养过程中仅有极少量IL-1β、IL-6、IL-8、IL-10和TNF-α释放,但与5μg/mlDerP1共育时,培养上清液中上述5种细胞因子浓度显著增加(P均<0.001),IL-10增加约5倍,其他4种细胞因子均增加约100倍。结论DerP1对E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新立 张波 丛玉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EH伴LEASD患者组(32例),老年EH患者组(30例)、健康老年组(3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3组的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糖蛋白(GP)Ⅱb...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EH伴LEASD患者组(32例),老年EH患者组(30例)、健康老年组(3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3组的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百分率。结果老年EH伴LEASD患者组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GPⅡb/Ⅲa表达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老年EH患者组及健康老年组(P<0.01),而老年EH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EH伴LEASD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CD62p、活化的GPⅡb/Ⅲa指标显著升高,提示老年EH伴LEAS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小板 膜蛋白质类 糖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Ⅰa/Ⅱa和GPⅣ在血小板-胶原黏附中的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卓 丛玉隆 (?)植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GPⅠa/Ⅱa和GPⅣ在血小板-胶原黏附过程中的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在有或无抗GPⅠa/Ⅱa抗体、GPⅣ抗体阻断条件下,用抗CD42b-PE标识血小板并检测血小板与FTTC标记胶原黏附过程中FITc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抗GPⅠa/Ⅱa抗... 目的探讨GPⅠa/Ⅱa和GPⅣ在血小板-胶原黏附过程中的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在有或无抗GPⅠa/Ⅱa抗体、GPⅣ抗体阻断条件下,用抗CD42b-PE标识血小板并检测血小板与FTTC标记胶原黏附过程中FITc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抗GPⅠa/Ⅱa抗体能抑制血小板与胶原的黏附,对活化态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抗GPⅣ抗体在黏附早期能延迟黏附进程(P<0.05),但最终不能抑制血小板与胶原的黏附过程(P>0.05)。结论GPⅠa/Ⅱa在血小板与胶原黏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阻断GPⅠa/Ⅱa能降低血小板对胶原的结合;GPⅣ在血小板与胶原黏附过程的早期有辅助加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GP Ⅰa/Ⅱa GPⅣ 胶原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PT、APTT、FIB、TT指标变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明珠 何广元 殷宗健 《华夏医学》 200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CA- 5 30型全自动血凝仪(散射比浊法) ,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CA- 5 30型全自动血凝仪(散射比浊法) ,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值。结果: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 1 ) ,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凝血试验(PT、APTT、FIB、TT)参数均有变化,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病情危重与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T、APTT、FIB、TT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