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思路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刚 毕胜 +1 位作者 陈静雯 胡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0,共3页
本文探讨非康复专业研究生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思路改革的问题。作为临床二级学科,康复医学涵盖内容广泛,而作为选修课课时较少,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授更实用、对临床更有帮助的内容。
关键词 康复医学 选修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考核及对大陆的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万春晓 连倚南 毕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9-360,共2页
康复医师在康复医疗背景中的任务是多重的,康复医师不仅是医疗者caregiver),也应是康复的促进者(facilitator)、教育者(educator)、组织者(manager)、咨询辅导者(consultant)和信息提供者(informationprovider);不仅需要... 康复医师在康复医疗背景中的任务是多重的,康复医师不仅是医疗者caregiver),也应是康复的促进者(facilitator)、教育者(educator)、组织者(manager)、咨询辅导者(consultant)和信息提供者(informationprovider);不仅需要有全科医师的基本功和专科医师的专业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疗 医师培养 医学专科 大陆 考核 台湾地区 康复医师 专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康复体系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闫青 雄鹰 +3 位作者 耿燕 王硕 孙金蕾 李月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体系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配对处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急性期病情稳定后即进行一级康复治疗护理,试验组恢复期到我院继续进行二级康复治疗护理,维持期在干...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体系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配对处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急性期病情稳定后即进行一级康复治疗护理,试验组恢复期到我院继续进行二级康复治疗护理,维持期在干休所或家庭延续行三级康复治疗护理;对照组恢复期和维持期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护理,自行在家练习。分别在每一阶段康复治疗护理后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uality of living,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康复组在每一阶段康复治疗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护理前,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仅在一级康复治疗护理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评分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康复体系中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生活质量 三级康复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小燮 毕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2-986,共5页
自1929年Berger等提出“阅读思想”这一概念来,随着大脑信号各项研究进展、神经重塑的时间和空间普遍性被认可、大脑信号实时采集及分析系统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近几十年飞速发展。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运动想象 Berger 中枢神经系统 电脑系统 瘫痪患者 脑电信号 脑磁图 微电极 假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交互康复训练新技术对脑卒中大脑可塑性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刘小燮 毕胜 +5 位作者 高小榕 杨志 闫铮 寇程 马林 高上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验证脑机接口结合功能性电刺激(BCI-FES)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1例40岁男性脑卒中后左侧上肢重度瘫痪患者进行4周的基于运动想象的BCI-FES训练,训练前后各进行一次系统上肢功能评价及包含"运动"及&q... 目的:验证脑机接口结合功能性电刺激(BCI-FES)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1例40岁男性脑卒中后左侧上肢重度瘫痪患者进行4周的基于运动想象的BCI-FES训练,训练前后各进行一次系统上肢功能评价及包含"运动"及"想象"组块的fMRI检测,进行功能激活图的绘制。结果:经过为期1个月的训练后左手最快抓握速度提高24.7%,左手抓握运动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激活表现为出现病灶同侧主要运动区(M1)及辅助运动区(SMA)的激活,病灶对侧M1区及运动前区(PMC)激活较训练前减弱。左手运动想象任务时出现了双侧SMA及病灶同侧右后顶叶的激活。结论:脑机交互技术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重塑。BCI-FES应用于存在脑损伤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机接口 运动想象 功能性核磁共振 大脑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康复医生的新武器 被引量:10
6
作者 毕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1-392,共2页
康复医学工作范畴的一个主要的分支是解决肌肉骨骼功能障碍和疼痛问题。康复在台湾的定义为:“复健”一肌骨疼痛与身体失能的医疗术。美国康复医学亚专业中,有三个与肌肉骨骼及疼痛有关,
关键词 康复医生 康复医学工作 武器 超声 肌肉骨骼 骨疼痛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恢复期脑卒中全面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广能 孙志宏 +5 位作者 王锡铎 贡瑾 冯培华 于锡香 曹志刚 潘雪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58-60,共3页
对45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康复的尝试,于治疗前后进行了MAS、Barthel指数等康复评价。结果:治疗后除手的功能外,其它各项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或0.01);6例失语患者中5例明显好转;6例中、重度焦虑(2例伴抑郁... 对45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康复的尝试,于治疗前后进行了MAS、Barthel指数等康复评价。结果:治疗后除手的功能外,其它各项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或0.01);6例失语患者中5例明显好转;6例中、重度焦虑(2例伴抑郁)者明显好转;16例58岁以下者5例(31.25%)重新工作;7名患者实现不同程度的家庭设施改造。故单一的技术或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全面康复是提高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康复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在治 于锡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康复心理学 概念 现状 展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康复指导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闫青 王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指导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比较。方法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个体化教育组31例和集体康复指导组33例。个体化教育组护士每日至少两次康复查房,对患者本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教育及肩-手综合征预防性康复活动指导...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指导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比较。方法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个体化教育组31例和集体康复指导组33例。个体化教育组护士每日至少两次康复查房,对患者本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教育及肩-手综合征预防性康复活动指导,随时检查并纠正其不良体位;对照组进行集体康复指导授课,两组患者康复指导的总时间一致,内容一致。随访3个月。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χ2检验统计肩-手综合征发病率。结果个体化教育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变化较明显(P<0.05)。结论康复教育干预的个体化,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好地预防和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预防 康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岩 杨学颖 +1 位作者 吉英敏 赵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3-783,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患者 生命体征稳定 脑血管病 脏器疾病 治疗组 MRI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矫形器康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年贵 印红梅 王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16-716,共1页
目的探讨矫形器训练对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将 64例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矫形器组和对照组各 3 2例。对照组采用自我锻炼方法 ,矫形器组安装矫形器 ,两组均同时接受正规康复训练、心理指导及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矫形器训练对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将 64例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矫形器组和对照组各 3 2例。对照组采用自我锻炼方法 ,矫形器组安装矫形器 ,两组均同时接受正规康复训练、心理指导及康复护理。于分组前及分组治疗 4周后评定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矫形器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矫形器 4周后即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器 下肢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膝骨关节炎和髌骨骨折患者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圣节 李飞 +2 位作者 王瑞 肖红雨 贾子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膝骨关节炎和髌骨骨折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将10例髌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持续4周,于治疗前、治疗...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膝骨关节炎和髌骨骨折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将10例髌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持续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时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膝关节疼痛进行评定,使用量角器测量法评定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和被动活动度(PROM),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2周后,反馈组和治疗组VAS评分均降低,PROM和AROM均增加,股四头肌峰力矩均增加,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2)治疗4周后,反馈组和治疗组VAS评分均降低,PROM和AROM均增加,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均增加,其中反馈组股四头肌峰力矩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可以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关节活动度,且相较传统肌肉能量技术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能量技术 视觉反馈 膝骨关节炎 髌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步态量表在脑卒中偏瘫步行评定中的评测者间信度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楠 卢茜 +2 位作者 李军 邓思宇 毕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研究威斯康辛步态量表(WGS)、异常步态分级量表(GARS)在脑卒中异常步态评价中的评测者间信度。方法2名物理治疗师对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步行视频根据WGS、GARS进行评价。采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CC)评... 目的:研究威斯康辛步态量表(WGS)、异常步态分级量表(GARS)在脑卒中异常步态评价中的评测者间信度。方法2名物理治疗师对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步行视频根据WGS、GARS进行评价。采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CC)评价WGS和GARS的评测者间信度。结果 WGS评测者间信度ICC=0.327~1, GARS评测者间信度ICC=0~0.875。结论WGS具有较好的评测者间信度,较GARS更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态 威斯康辛步态量表 异常步态分级量表 评测者间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标准效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寇程 刘小燮 毕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分别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BOX-BLOCK测试(BBT)和九孔柱测试这3种量表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测试(U-FMA)比较的标准效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由1名经过训练的评定员对21例脑卒中受试者进行WMFT、BBT... 目的分别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BOX-BLOCK测试(BBT)和九孔柱测试这3种量表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测试(U-FMA)比较的标准效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由1名经过训练的评定员对21例脑卒中受试者进行WMFT、BBT、九孔柱测试和U-FMA 4种评价,每一受试的该4种评价在同一天完成。以U-FMA为标准,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对WMFT计时、WMFT得分、BBT计数、九孔柱计时进行标准效度检验;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来研究WMFT计时与WMFT得分,BBT计数与WMFT得分、九孔柱计时与WMFT计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 3种量表的标准效度结果:WMFT得分、BBT计数与U-FMA评分相关(P<0.01);九孔柱计时、WMFT计时与U-FMA评分不相关(P>0.05)。3种量表间相关性的检测结果:WMFT计时与WMFT得分不相关(P>0.05);BBT计数与WMFT得分相关(P<0.01);九孔柱计时与WMFT计时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gl-Meyer评定法 Wolf运动功能测试 BOX-BLOCK测试 九孔柱测试 上肢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疗效评价 被引量:29
15
作者 马玲 贾子善 +1 位作者 肖红雨 张立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接受治疗并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KO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接受治疗并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KO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采用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中药涂擦法治疗)各40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的疗效标准评定KOA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VAS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3组治疗后KOA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可减轻KOA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活动度,促进关节修复和功能恢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注射治疗 关节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足底筋膜炎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立宁 万文博 +5 位作者 张立海 肖红雨 罗渝昆 费翔 郑志新 唐佩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比较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及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足底筋膜的厚度和硬度。方法对23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剪切波弹性超声检查,测量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及距离跟骨止点1 cm处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值。结果老... 目的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比较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及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足底筋膜的厚度和硬度。方法对23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剪切波弹性超声检查,测量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及距离跟骨止点1 cm处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值。结果老年组足底筋膜明显比年轻组厚(P=0.005),弹性模量值明显比年轻组小(P=0.000)。足底筋膜炎组足底筋膜厚度明显比老年组厚(P=0.001),弹性模量值明显比老年组小(P=0.000)。足底筋膜炎组的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处弹性模量值比距离跟骨止点处1 cm的筋膜弹性值低(P=0.000),而健康志愿者年轻组和老年组的两个位置的弹性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P=0.126)。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定量评估足底筋膜的硬度,足底筋膜的硬度随年龄增加而变小,足底筋膜炎的筋膜硬度较正常筋膜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杨氏模量 剪切波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的肩胛下肌外侧(腋下)入路肉毒毒素注射 被引量:26
17
作者 毕胜 罗渝昆 +1 位作者 王月香 李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肩胛下肌外侧腋下入路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方法:2例上肢偏瘫肩痛并有痉挛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外侧腋下入路注射肉毒毒素。结果:经注射治疗后,患者肩痛、上肢痉挛明显降低;主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度均有提高。结论:某...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肩胛下肌外侧腋下入路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方法:2例上肢偏瘫肩痛并有痉挛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外侧腋下入路注射肉毒毒素。结果:经注射治疗后,患者肩痛、上肢痉挛明显降低;主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度均有提高。结论:某些深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风险。由于在超声引导下,深部肌肉可视并容易注射,注射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肉毒毒素 偏瘫 肩痛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肘关节术后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圣节 李飞 +3 位作者 王瑞 王峰 肖红雨 张立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肘关节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和家庭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组采...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肘关节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和家庭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共8周。治疗前后,测量肘关节屈曲主动活动度(AROM),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估法(DASH)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AROM均显著增加(t>15.223, P<0.001),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t=3.072, P<0.01);两组DASH评分均显著减小(t>27.991, P<0.001),治疗组小于对照组(t=2.222, 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能进一步增加使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上肢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肌肉能量技术 视觉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佳玮 王刚 +5 位作者 李飞 王艳 马玲 卢茜 王诗忠 毕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门诊纳入NCNP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进行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对照组采用颈椎间歇牵引。每周5次... 目的分析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门诊纳入NCNP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进行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对照组采用颈椎间歇牵引。每周5次,治疗2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1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价。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训练和随访。干预后,两组VAS和NDI均显著下降(t〉9.330,P〈0.001)。观察组干预后和1个月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8.338,P〈0.01);观察组1个月随访时的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9.053,P=0.004)。结论中医推拿联合功法可有效缓解颈痛、改善颈椎功能,效果优于颈椎间歇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 视觉模拟评分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间歇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郑志新 高谦 +4 位作者 王军 侯京山 姜岳波 马玲 陈国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磁治疗,共2周。治... 目的观察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磁治疗,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指地距离(FFD)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FD均改善(P<0.05),治疗后VAS评分及FFD的差值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优于热磁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