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空间图式“Front-Back”的隐喻性扩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高航 严辰松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6,共6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些基本的意象图式在构造人类的经验范畴中起重要作用,语言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样的扩展。研究表明,英语中的空间图式“Front-Back”不仅被用来表述时间范畴,还用来表述“形势”“重要性”“注意力”“事物...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些基本的意象图式在构造人类的经验范畴中起重要作用,语言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样的扩展。研究表明,英语中的空间图式“Front-Back”不仅被用来表述时间范畴,还用来表述“形势”“重要性”“注意力”“事物的进展”等多种抽象范畴。研究基本图式向其他范畴隐喻性的扩展,除了理论意义以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 意象图式 隐喻 认知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话语标记语Like习得初探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世登 刘凌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8,共5页
话语标记语L ike在母语交际中使用频繁,具备多种语用标示功能。在EFL环境下,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对其主要语用功能的认知不存在困难,但未能把其全部功能纳入中介语语用体系。为达到交际目的,学习者大量使用语法词或错误使用相对简单的话语... 话语标记语L ike在母语交际中使用频繁,具备多种语用标示功能。在EFL环境下,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对其主要语用功能的认知不存在困难,但未能把其全部功能纳入中介语语用体系。为达到交际目的,学习者大量使用语法词或错误使用相对简单的话语标记语,导致语用失败或过于书面化的口语产出。研究还发现DM型like的使用频率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语用能力 中介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使用情况研究——基于对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范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志雪 李景泉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5期56-59,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美国大学生的作文范文,对中国学习者使用产出性词汇的情况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1)除首批1000词以外,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产出性词汇的词频分布上与本族语者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美国大学生的作文范文,对中国学习者使用产出性词汇的情况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1)除首批1000词以外,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产出性词汇的词频分布上与本族语者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2)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语义韵的搭配上掌握还不够充分.这些发现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性词汇 词频 语义韵 搭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过渡语中非宾格动词的过度被动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蔡金亭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7,共8页
本文运用语料库和调查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汉-英过渡语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的三个问题。分析发现:(1)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的原因是学习者倾向于认为事件的发生需要外力作用,支持认知说;(2)在非宾格动词测试中,外部使因情况下非... 本文运用语料库和调查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汉-英过渡语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的三个问题。分析发现:(1)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的原因是学习者倾向于认为事件的发生需要外力作用,支持认知说;(2)在非宾格动词测试中,外部使因情况下非宾格动词的过度被动比例显著高于内部使因的情况,但基于语料库的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发现;(3)可交替非宾格动词用于被动语态的比例显著高于不可交替非宾格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过渡语 非宾格动词 过度被动化 认知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现状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东升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4期69-72,共4页
本文报告了笔者在我国89所院校就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现状所进行的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硬件设施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还基本保持着传统的设置方式;教师对课堂使用语言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还... 本文报告了笔者在我国89所院校就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现状所进行的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硬件设施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还基本保持着传统的设置方式;教师对课堂使用语言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基础阶段 英语教学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业的男管家——评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黄昏时分》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向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4-47,共4页
将小说置于殖民语境之中,考察主人公史蒂文斯身上表现出的"他者"特征,进一步指出了殖民意识对于"他者"在精神上的损害,以及作者对于后殖民时代"他者"命运的关注和预言。
关键词 石黑一雄 黄昏时分 他者 殖民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的语法化考察 被引量:37
7
作者 高航 严辰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1,共5页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对现代汉语中的“头”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表明,在“头”的意义的转化和虚化过程中,隐喻与转喻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对现代汉语中的“头”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表明,在“头”的意义的转化和虚化过程中,隐喻与转喻起着关键作用。此外,作为名词化标记的词缀,“头”的语法意义与其最初的实在意义仍然存在联系,其实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分布有制约作用。这体现了语法化过程中的滞留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认知语言学 “头” 隐喻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观点、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0
8
作者 蔡金亭 朱立霞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检验认知语言学理论。本文评述了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的观点,从多义词、介词、短语动词、熟语的习得四方面梳理了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实证研究,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应... 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检验认知语言学理论。本文评述了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习得的观点,从多义词、介词、短语动词、熟语的习得四方面梳理了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实证研究,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应重点努力的七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二语习得 原型 概念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温度图式所衍生的概念隐喻 被引量:20
9
作者 高航 严辰松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2,共6页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基本的意象—图式在概念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着认知语言学的思路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温度范畴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式,在汉语中衍生出众多的概念隐喻,对于构筑汉语的概念系统起着重要作用。温度图式在汉语中...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基本的意象—图式在概念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着认知语言学的思路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温度范畴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式,在汉语中衍生出众多的概念隐喻,对于构筑汉语的概念系统起着重要作用。温度图式在汉语中体现为四个范畴,包括"热"、"暖"、"凉"和"冷"。它们通过八类概念隐喻构筑汉语中的一些抽象范畴,包括疾病、色彩、兴趣与注意力、人或事物的活跃程度、性格或情感、社会地位与权势、困难或危险的处境、知识水平或理解能力。这些概念隐喻与人类对温度的体验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温度图式 概念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理空间理论看远、近指示语与心理距离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蔷 张萱 李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心理距离是空间指示语的语用基础。远、近指示语的语用异常一般以"礼貌的方位转移"来解释。心理空间理论可以形象地阐释人们在使用远、近指示语时指示中心如何转移从而产生映射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 空间指示语 远指 近指 心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翻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子满 刘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描述翻译研究将翻译置于译入语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的概念,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提高了翻译研究的地位,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学科化,因此目前在中国大力加强这样的翻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描述翻译研究... 描述翻译研究将翻译置于译入语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的概念,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提高了翻译研究的地位,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学科化,因此目前在中国大力加强这样的翻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描述翻译研究也有其不足,具体表现为过度强调研究者的中立性,一味避免对译本作价值判断,有明显的脱离翻译本身的倾向,而且对译者的创造性重视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翻译研究 成就 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穷途末路”:《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与自然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霞 石平萍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6,共4页
本文尝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追踪三代华人女性身陷封建制度、男性中心主义、战争及种族歧视之中的人生际遇,探究她们(尤以露丝为主)逐步摆脱"他者"困境、迈向母... 本文尝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追踪三代华人女性身陷封建制度、男性中心主义、战争及种族歧视之中的人生际遇,探究她们(尤以露丝为主)逐步摆脱"他者"困境、迈向母女情深、两性和谐境地的历程,指出谭恩美透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环境描写,巧妙展现出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以及两者所受压迫的共性,强有力地鞭挞了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表达出对女性从自然汲取力量、与自然及男性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性哥特主义视角解读门罗小说《荒野小站》中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岚 黄川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短篇小说《荒野小站》虽然取材于苏格兰移民在加拿大拓荒的历史,但作者艾丽丝·门罗有意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改写,通过女性书写显示出男性对女性施加的威胁与暴力,将关注引向宏大历史叙事中往往被人们忽略的女性身体和女性体验。女性... 短篇小说《荒野小站》虽然取材于苏格兰移民在加拿大拓荒的历史,但作者艾丽丝·门罗有意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改写,通过女性书写显示出男性对女性施加的威胁与暴力,将关注引向宏大历史叙事中往往被人们忽略的女性身体和女性体验。女性哥特主义元素的运用,是作品的突出特点,不仅增添了小说诡异恐怖的气氛,还凸显了女主人公从压抑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转变,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挣扎求生的努力,对进一步丰富加拿大早期女性人物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小站》 女性书写 女性体验 女性哥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照点结构中名词化的认知语法解释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7,共11页
以往研究根据参照点名词的凸显度或动词的及物性来解释"N的V"结构成立的制约条件。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内重新考察该结构,通过观察真实语料中不同动词在该结构中的分布情况提出,概念自主程度是影响该结构成立的最重要因素。动... 以往研究根据参照点名词的凸显度或动词的及物性来解释"N的V"结构成立的制约条件。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内重新考察该结构,通过观察真实语料中不同动词在该结构中的分布情况提出,概念自主程度是影响该结构成立的最重要因素。动词的概念自主程度越高,"N的V"结构的可接受程度就越高。当概念自主程度相同的动词在进入该结构的可能性上呈现出差别时,这可以归究于它们名词化用法的固化程度的差别,而这些固化程度的差别在其他更简单的结构中也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的V”结构 参照点结构 认知语法 名词化 概念自主 概念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译名研究回顾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英姿 许宏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4,共6页
自佛经翻译到民国时期的译名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目的明确,注重实践应用,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为了解决各自当时遇到的译名问题,以期达到译名统一的最终目的;二是理论意识逐步增强,各期的研究者都从译名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 自佛经翻译到民国时期的译名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目的明确,注重实践应用,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为了解决各自当时遇到的译名问题,以期达到译名统一的最终目的;二是理论意识逐步增强,各期的研究者都从译名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或规则,特别是民国时期有关音译、义译的讨论和有关翻译名实、名义的讨论为后来的译名研究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近现代 译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路径——一项历时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淑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4,共5页
33名英语专业的二年级本科生参加了这项历时9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受试词汇知识的增长,二语心理词汇中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逐步增多、增强。然而对个体词的分析表明,并非所有的词汇习得都呈线性发展。了解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规律... 33名英语专业的二年级本科生参加了这项历时9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受试词汇知识的增长,二语心理词汇中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逐步增多、增强。然而对个体词的分析表明,并非所有的词汇习得都呈线性发展。了解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规律能使我们在词汇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心理词汇 自由联想 语义反应 语音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音库的汉语感叹句与感叹语调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55,共11页
本文在电视录音语料的基础上对汉语感叹句的标记类别及使用面貌进行总体描述,并对汉语感叹语调的语音特征进行测量与研究。研究发现,在实际话语中,各类标记类感叹句相对于无标记类感叹句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在发现的十二类语法标记中... 本文在电视录音语料的基础上对汉语感叹句的标记类别及使用面貌进行总体描述,并对汉语感叹语调的语音特征进行测量与研究。研究发现,在实际话语中,各类标记类感叹句相对于无标记类感叹句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在发现的十二类语法标记中,尤以语气副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的使用频率最高。总体而言,汉语感叹语调的主要语音特征是强重音与宽调域,调尾音阶也通常较低。在感叹语调内部,总存在一个或多个强重音,且强重音的位置可能位于调首、调中、调尾或全调。调阶与调域在感叹语调的表情过程中各有不同的功能,前者主要反映说话时情绪的兴奋度的高低,而后者主要提示感叹时的语势的强弱。此外,感叹语调调首、调尾音阶的高低主要受到重音模式与语气的缓急的影响。感叹标记对于非典型感叹语调的判别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叹语调 重音 调域 调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官能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对自然语言处理的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工 杨大然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对人类语言官能的研究是目前生成语法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它对于自然语言处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系统阐述了语言官能研究中关于语言官能的基本特征、语言官能与外部认知系统的界面关系及其运算模式等几个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 对人类语言官能的研究是目前生成语法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它对于自然语言处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系统阐述了语言官能研究中关于语言官能的基本特征、语言官能与外部认知系统的界面关系及其运算模式等几个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方向的研究对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两点启示:(1)即普遍语法研究中所设定的原则和参数可作为语法规则写入计算机语言;(2)实现人机的语言交互应以语言官能的运算模式为基础,以语段为基本单位,以满足"界面条件"作为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官能 自然语言处理 最简方案 界面条件 原则与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谓语句的认知解释:主观化与心理扫描 被引量:14
19
作者 高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6,共6页
关于汉语中名词谓语句的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描写上,很少深入讨论这一结构的概念基础。在认知语法的框架内对名词谓语句考察发现,谓语名词呈现出动态性,这一性质是主观化和心理扫描的结果。概念化主体在一个抽象路径(即量级)上进行心理扫... 关于汉语中名词谓语句的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描写上,很少深入讨论这一结构的概念基础。在认知语法的框架内对名词谓语句考察发现,谓语名词呈现出动态性,这一性质是主观化和心理扫描的结果。概念化主体在一个抽象路径(即量级)上进行心理扫描,而扫描的终点是主语名词短语所凸画的事物在该路径上的位置。小句的可接受程度与量级的凸显程度存在直接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谓语句 认知语法 主观化 心理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兼类问题考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高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以认知语法为考察视角,认为以往研究对"词有定类"的理解存在理想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语言事实。词类是语言使用中涌现出来的象征结构,是语义结构和音系结构的结合体。自然语言中一词多类是普遍现象,不同语言在兼类... 本文以认知语法为考察视角,认为以往研究对"词有定类"的理解存在理想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语言事实。词类是语言使用中涌现出来的象征结构,是语义结构和音系结构的结合体。自然语言中一词多类是普遍现象,不同语言在兼类词的比例上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是本质的差别。因此,汉语中兼类词的比例大小应该通过汉语语言事实的考察来确定,而不应基于逻辑原则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词类 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