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文化的现实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丽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0,共3页
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群体文化全方位的深层变化。大体而言,农民群体文化的现实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即以血缘家族为情结的文化影响减弱,但仍较深地影响着农民;以业缘为纽带的文化对农民的影响增大;以乡土情结为内涵的文化影响减... 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群体文化全方位的深层变化。大体而言,农民群体文化的现实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即以血缘家族为情结的文化影响减弱,但仍较深地影响着农民;以业缘为纽带的文化对农民的影响增大;以乡土情结为内涵的文化影响减弱,但仍对农民有一定的影响;以等级观念为内涵的文化影响减弱,但对农民的影响仍具有普遍性;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文化观念影响减弱,但仍在许多农民身上有所体现;刚健坚忍的品格、功利的进取心态和务实的经世观念仍是中国农民的重要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群体文化:现实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思考
2
作者 颜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吸引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推进主导意识形态创新发展、...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吸引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推进主导意识形态创新发展、提高主导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和谐社会 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孙中山的集产社会主义思想
3
作者 任军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孙中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探索着社会主义 ,最终把实现集产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就是他根据国情所设计的发展生产力的以国营经济为主体 ,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 ,使... 孙中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探索着社会主义 ,最终把实现集产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就是他根据国情所设计的发展生产力的以国营经济为主体 ,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 ,使得他的思想包含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因此 ,我们不但要承认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而且还要承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绝不能以“主观社会主义”或“空想社会主义”视之。尽管孙中山对国情的认识还不合理、不深刻 ,甚至有些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 ,但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集产社会主义 多种所有制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谓所见中国古代“乡制”的缘起和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军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99,共3页
“乡”是古代乡村政治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级组织 ,在文献记载和研究著述中往往“乡里”并称。早在西周文献和金文中“乡”字就出现了 ,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 ,乡及与乡有关的人物事项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 ,乡的性质、治理范围、作... “乡”是古代乡村政治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级组织 ,在文献记载和研究著述中往往“乡里”并称。早在西周文献和金文中“乡”字就出现了 ,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 ,乡及与乡有关的人物事项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 ,乡的性质、治理范围、作用功能等也发生着大小盈缩的变化。这些变化较为明显地表现在称谓的变化之中 ,本文拟在现有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乡”为中心 ,以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关“乡”的名称、称谓为重点 ,对乡的缘起和演变作—个初步的疏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 称谓 演变 政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