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牢固树立“军魂”意识的政治学思考——以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组”关系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民政 王萍 赵景刚 《湖湘论坛》 2012年第2期49-53,共5页
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执行力,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保证。发挥军事政治学的理论功能,科学认识、深刻把握五组关系,即理论研究与实践落实的关系,治军与治党治国的关系,制度与人的关系,军人与地方群众的关系,正确与错误的关系,对于我... 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执行力,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保证。发挥军事政治学的理论功能,科学认识、深刻把握五组关系,即理论研究与实践落实的关系,治军与治党治国的关系,制度与人的关系,军人与地方群众的关系,正确与错误的关系,对于我军官兵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军魂"意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魂 党军关系 军人核心价值观 政治学 军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舆论监督问题的政治学分析
2
作者 郭玉梅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舆论监督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这一点在当代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权力结构分布不平衡、制度缺失以及某些地方领导干部不相配的素质,是舆论监督困境的主要成因。尽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但舆论监督力量仍能有所作为。
关键词 舆论监督 制度 观念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结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剑明 张宇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A05期18-21,共4页
当我们着手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进行具体研究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在评价?评价什么?即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如果我们把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过程看作是一个活动和功能的动态结构的话,... 当我们着手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进行具体研究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在评价?评价什么?即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如果我们把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过程看作是一个活动和功能的动态结构的话,那么,主体和客体就是构成这个结构的两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极,都不可能构成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价值评价 结构分析 主体和客体 动态结构 评价过程 工作价值 首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余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述评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景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8-273,共6页
近十余年来,大陆学界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与外延、历史与现状、背景与方向、阻力与动力、突破与路径、共性与个性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归纳和评价。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概念 理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显现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安乐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9,共5页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其价值实现状况如何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促使教育对象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一是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功能;二是对社会成员...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其价值实现状况如何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促使教育对象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一是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功能;二是对社会成员的示范功能;三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功能;四是对自我人性的完善功能。正是在这些方面功能的正确发挥,使教育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显现出自己重要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者 价值显现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直觉思维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志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4-37,共4页
直觉思维属于认识论中的非理性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直觉思维有着自己的基本形式和鲜明特点 ,并在主体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起着明显的作用。认真研究与把握直觉思维 ,对新时期有效加强与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直觉思维 自觉判断力 直觉洞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责任与学术良心的有机统一——读张光明的《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
7
作者 韦定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思想 政治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演进 东方 西方 光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两制”与中国式政治文明
8
作者 高民政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28-34,共7页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深刻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但理论界探讨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与价值时却对此因素有所忽略。本文认为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推动了国家统一与政治现代化进程 ,提升了中国政治文...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深刻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但理论界探讨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与价值时却对此因素有所忽略。本文认为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推动了国家统一与政治现代化进程 ,提升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水平和地位 ;同时 ,也更加凸显了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 ,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和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中国 政治文明 国家统一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哲学研究的重要视阈
9
作者 刘志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欲求 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WTO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10
作者 张世贵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55-59,共5页
我国入世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拟从理论、制度、技术三个层面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 WTO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和谐:内涵、标准和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雪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带头,组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努力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带头,组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努力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此,本刊围绕全面构建和谐中国主题,组织部分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中国国情,参照世界格局进行笔谈,以期集思广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政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与民主视阈中的竞争、回应和冲突:达尔的分析与结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民政 孙艳红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4,共8页
达尔认为规模的增加可能对公民的效能有相互矛盾的影响。在一个民主政体中成员的数量越多,持不同意见者找到同盟者的机会可能越多,坚持不懈地和公开地反对大多数人观点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小的体系中,有组织的集团之间的冲突可能将... 达尔认为规模的增加可能对公民的效能有相互矛盾的影响。在一个民主政体中成员的数量越多,持不同意见者找到同盟者的机会可能越多,坚持不懈地和公开地反对大多数人观点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小的体系中,有组织的集团之间的冲突可能将个人之间的冲突保留在集团之内。在大的体系中,组织冲突是频繁的而个人成员为之付出的代价很小,集团冲突更可能采取制度化的形式。对于民主政体来说,没有单一的最优规模。公民效能感在小体系的同质性的政治中与在大体系的多样性的政治中依赖于不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 竞争 冲突 回应 民主理论 达尔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本位”下的无兵文化与“武士”的回归——科举时代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新夫 李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科举社会以"知识本位"为价值依归,视"学问"为官员录用与升迁的基本准则。社会上下莫不以读书为荣,"知识"的卡里斯马光环令"兵民"暗然失色。科举与行伍的尊卑高下,是传统文化尚文轻武价值取向... 科举社会以"知识本位"为价值依归,视"学问"为官员录用与升迁的基本准则。社会上下莫不以读书为荣,"知识"的卡里斯马光环令"兵民"暗然失色。科举与行伍的尊卑高下,是传统文化尚文轻武价值取向的一种"显形"表现。科举制"以文取士"原则使"知识本位"与"权力本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同时也使中国无兵文化发展到极致。社会结构"有兵"还是"无兵"是划分传统与近代的重要标识之一,从"士农工商"到"兵农工商",虽一字之差,却折射了近代中国军事文化从"无兵"文化向"有兵"文化变迁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传统军事文化变迁 知识本位 无兵文化 “武士”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虚拟技术传播实物档案 被引量:7
14
作者 江涛 肖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档案利用服务 实物档案 技术传播 档案工作 信息时代 空间结构 表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理性概念与经济学理性概念辨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1-87,共7页
随着国内经济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哲学与经济学两大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展开了广泛的学术对话和交流。它对于促进新形势下两大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是 ,由于学术分科的不同 ,学者们在彼此交流过程中 ,经常遇到同一概念文本存... 随着国内经济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哲学与经济学两大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展开了广泛的学术对话和交流。它对于促进新形势下两大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是 ,由于学术分科的不同 ,学者们在彼此交流过程中 ,经常遇到同一概念文本存在着两种不同释义内容的情况 ,如不加以正确梳理 ,将影响交流渠道的畅通。本文试图通过哲学理性概念与经济学理性概念辨析 ,说明经济学学科发展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经济学 理论 学术交流 理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卫奕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6,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档案网站的网络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中各传播要素的变化对档案信息传播效果产生了影响,各层次传播效果也有不同表现。尽管网络档案信息传播效果具有种种优势,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档案网站的网络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中各传播要素的变化对档案信息传播效果产生了影响,各层次传播效果也有不同表现。尽管网络档案信息传播效果具有种种优势,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信息 网络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夷秩序与中国古代国防 被引量:9
17
作者 薛小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文章探讨了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国防的原因。作者认为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国防是在以中国中心为核心的华夷秩序观的指导下建构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之下 ,“中国”不是一个主权的单位 ,而是普世文化的... 文章探讨了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国防的原因。作者认为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国防是在以中国中心为核心的华夷秩序观的指导下建构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之下 ,“中国”不是一个主权的单位 ,而是普世文化的体现 ① 。并对古代中国的国防理念、国防战略实施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传统的华夷秩序崩裂 ,中国逐渐被纳入西方国际关系体系之中 ,近代意义的“中国”开始凸显 ,并即此启动了古代国防向近代国防的艰难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华夷秩序观 古代国防建设 农耕经济 国家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与民主:西方的争论与达尔的总结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民政 孙艳红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6,共6页
规模与民主的关系从古希腊开始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民主只能与小规模相吻合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中的主流观点,但到19世纪中期,随着从城市共和国的民主到民族国家的代议制政府的建立与发展,民主只适合于城邦国家的... 规模与民主的关系从古希腊开始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民主只能与小规模相吻合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中的主流观点,但到19世纪中期,随着从城市共和国的民主到民族国家的代议制政府的建立与发展,民主只适合于城邦国家的观点就逐渐式微,民主也可以与大规模相融合的观点在实践中得到确认,但规模与民主之间的关系依然值得分析和探讨,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与交锋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西方 争论 达尔 19世纪中期 政治思想家 代议制政府 城市共和国 民族国家 城邦国家 古希腊 小规模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个性化服务的用户建模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戢渼钧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79,共3页
个性化服务是未来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获取用户个性化的兴趣及信息需求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用户建模技术在个性化服务所有的相关技术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介绍并探讨了用户建模的方法、建模技术以及用户模型的更新、安全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个性化服务 用户模型 用户建模 信息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民主运作的难题:委员会制和首长负责制的正确运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123,共6页
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来看,基本的制度安排,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已经构建起了明确的框架和坚实的基础,所以当前面临的重要使命应该是制度安排之后的运作问题,如民主的决策机制问题等等。在决策机... 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来看,基本的制度安排,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已经构建起了明确的框架和坚实的基础,所以当前面临的重要使命应该是制度安排之后的运作问题,如民主的决策机制问题等等。在决策机制这一层面,我们遇到的挑战可以说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民主政治实现的关键性要素。从规范的角度分析,有委员会制和首长负责制两种基本的民主决策机制。委员会制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议事和整合功能的民主机制,它必须强调平等表达和集体决策,不存在命令和服从的问题。而首长负责制的鲜明特点是:首长具有法律赋予的充分权力,在对所赋权的主体和法律负责的前提下,对所承担的事务有最终的决定权。两者在实践中的错位运行值得注意。把首长负责制当委员会制来运作,主要体现在负责首长不敢负责,不勇于作最后的决断。更容易出现错位的另一个方面是,把首长负责制的特点施加于委员会制,即个人在委员会制中具有最终决定权,这样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一把手"的监督成为我们长期难以解决的顽疾,而且作为广泛运用的机制,委员会制一旦变成"一言堂",那么无数的重大决策、法规和政策的制定,都会失却民主的意蕴,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十七大特别强调了民主运作的机制问题,在党内民主建设的新阐述中,对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等的论述,对我们厘清两种不同的决策机制,有效推进当前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运作 委员会制 首长负责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