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在动物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钱剑 王哲 刘国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55-57,共3页
铜是人类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不仅参与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代谢,而且还在骨骼发育、生殖、免疫、凝血、生物膜的稳定性等生理机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铜在动物体... 铜是人类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不仅参与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代谢,而且还在骨骼发育、生殖、免疫、凝血、生物膜的稳定性等生理机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铜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分布及排泄的研究进展,认为铜代谢及其平衡机制应予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泄 饲料添加剂 铜元素 吸收 转运 分布 动物 体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群体遗传变异与肉用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国忠 张嘉保 +2 位作者 任文陟 赵玉民 胡成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3,共6页
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基因组DNA的提取、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电泳分型、各座位等位基因分析以及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H)的计算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及... 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基因组DNA的提取、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电泳分型、各座位等位基因分析以及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H)的计算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及其杂交牛群体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以体重、体尺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的指标,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牛肉用性能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21个性状与8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发现了6个微卫星标记对试验牛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性状和肉用性状存在正面或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微卫星DNA遗传变异 肉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獭兔、日本大耳白兔与新西兰白兔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立波 任文陟 +3 位作者 张嘉保 王玉平 郭雄明 朱玉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为给加速 Vc-獭兔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 Vc- 系、 系獭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血液中的红细胞酯酶 (Es-1、Es-2和 Es-3 )、血清前转铁蛋白 (Prt)、后白蛋白 (Po)等 5个蛋白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测... 为给加速 Vc-獭兔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 Vc- 系、 系獭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白兔血液中的红细胞酯酶 (Es-1、Es-2和 Es-3 )、血清前转铁蛋白 (Prt)、后白蛋白 (Po)等 5个蛋白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 4个群体中 ,Es-1、Es-2、Es-3和 Po各有 3种表型 ,分别受 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 ,Prt有 6种表型 ,受 3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计算表型频率及基因频率。并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分析结果 :Vc- 系、Vc- 系獭兔的亲缘关系最近 ;Vc-獭兔与日本大耳白兔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新西兰白兔的亲缘关系较远 ,日本大耳白与新西兰白兔的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獭兔 日本大耳白兔 新西兰白兔 血液蛋白多态性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铜中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德才 王哲 姜玉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27-30,57,共5页
铜中毒是由于家畜摄食铜过多,或因肝细胞损伤,铜在肝脏等组织中大量蓄积,而突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所引起的一种重金属中毒性疾病。在生产中,家畜铜中毒屡见发生。文章归纳了铜中毒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原因;总结了铜中毒的3 种发病机理,铜中... 铜中毒是由于家畜摄食铜过多,或因肝细胞损伤,铜在肝脏等组织中大量蓄积,而突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所引起的一种重金属中毒性疾病。在生产中,家畜铜中毒屡见发生。文章归纳了铜中毒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原因;总结了铜中毒的3 种发病机理,铜中毒的保护机制,铜与氧自由基的产生机制,铜毒理;论述了铜中毒的诊断依据、诊断指标和诊断方法;提出了铜中毒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治疗原则和治疗药物。为铜中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中毒 机理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感染兔脑炎原虫獭兔肾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柳平 潘耀谦 段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5-369,共5页
运用透射电镜术、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流式细胞术对11只自然感染兔脑炎原虫獭兔的肾脏进行了细胞凋亡研究,5只健康长耳白兔用作对照。结果表明,凋亡细胞多见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初期的凋亡细胞,其细胞... 运用透射电镜术、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流式细胞术对11只自然感染兔脑炎原虫獭兔的肾脏进行了细胞凋亡研究,5只健康长耳白兔用作对照。结果表明,凋亡细胞多见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初期的凋亡细胞,其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集,边缘化,粗面内质网增多、扩张呈泡状;后期的凋亡细胞,其细胞质浓缩,细胞膜起泡,细胞核分裂成块状,最后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TUNEL法检测,病变轻微的细胞,胞核微缩,胞膜增厚;病变严重的细胞,其胞核体积明显缩小,胞膜皱缩,最后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病兔可呈现明显的亚“G1”峰,凋亡细胞百分比与对照兔相比差异极显著(P=0101),且病兔肾细胞的周期也有所改变。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的病兔肾上皮细胞凋亡数均高于对照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自然感染 兔脑炎 獭兔 原虫 流式细胞术检测 凋亡细胞 透射电镜观察 TUNEL法 凋亡小体 粗面内质网 标记技术 上皮细胞 对照 集合管 染色质 细胞核 边缘化 细胞膜 细胞质 核分裂 病兔 百分比 肾细胞 包裹 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选择素分子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英俊 臧丽 +2 位作者 张乃生 郭顺元 周昌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近 1 0年来 ,由于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对L 选择素的分子结构、分子功能的研究更加深入。就其分子结构而言目前已经完全清楚 ,而功能与其相应的问题仍在研究和探索之中。作为受体的选择素 ,其功能的实现是... 近 1 0年来 ,由于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对L 选择素的分子结构、分子功能的研究更加深入。就其分子结构而言目前已经完全清楚 ,而功能与其相应的问题仍在研究和探索之中。作为受体的选择素 ,其功能的实现是在其与相应的配体结合之后。表达与调节是在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水平和构型可以发生改变 ,以调节免疫平衡。L 选择素通过白细胞表面的Ca2 +依赖的凝集素结构域和胞内小片段激活酪氨酸酶p56lck和ras的信号途径进行跨膜信号转导。活化依赖和活化独立的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选择素 分子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子宫内膜腺的发育与调控 被引量:9
7
作者 岳占碰 张学明 +1 位作者 杨德才 籍玉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哺乳动物的子宫内膜腺可合成和分泌或转运一些蛋白及相关物质 ,这些物质在胎儿存活、发育、妊娠识别信号的启动及胚胎着床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腺的发育包括内膜上皮出芽形成内膜腺上皮、内膜腺上皮管穿过固有层及内膜腺上皮卷... 哺乳动物的子宫内膜腺可合成和分泌或转运一些蛋白及相关物质 ,这些物质在胎儿存活、发育、妊娠识别信号的启动及胚胎着床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腺的发育包括内膜上皮出芽形成内膜腺上皮、内膜腺上皮管穿过固有层及内膜腺上皮卷曲和分支等几个连续的过程。哺乳动物子宫内膜腺的形态发生受许多因素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 发育 调控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实验性隐睾诱发生殖细胞类型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莲军 柳巨雄 +2 位作者 张学明 文兴豪 李德雪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5期93-95,共3页
利用 3 0~ 3 5日龄昆白系小鼠制作实验性隐睾 ,定期分批朴杀取样 ,检查隐睾组织学及生殖细胞群体变化 ,为生殖细胞富集及提高体内精原干细胞转基因效率提供条件和依据。结果表明 ,盆腔隐睾精子发生被阻断于精子形成阶段 ;经历 1 5d以... 利用 3 0~ 3 5日龄昆白系小鼠制作实验性隐睾 ,定期分批朴杀取样 ,检查隐睾组织学及生殖细胞群体变化 ,为生殖细胞富集及提高体内精原干细胞转基因效率提供条件和依据。结果表明 ,盆腔隐睾精子发生被阻断于精子形成阶段 ;经历 1 5d以上 ,曲细精管内精子数量较少 ;腹腔隐睾精子发生被阻断于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过渡阶段 ;经历 3 0 d以上 ,曲细精管仅由精原细胞、少量精母细胞及支持细胞组成。由此可知 ,制作盆腔隐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隐睾 生殖细胞 基因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营养素与铅中毒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成军 高丰 潘耀谦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65-66,共2页
铅中毒是动物较为常见的一种重金属中毒病。它以流涎、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 ,兴奋狂燥、肌肉震颤、痉挛麻痹等神经症状以及铁失利用性贫血为其临床特征。研究表明 ,许多营养素能与铅相互作用 ,影响铅在体内的吸收及在组织、细胞内的... 铅中毒是动物较为常见的一种重金属中毒病。它以流涎、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 ,兴奋狂燥、肌肉震颤、痉挛麻痹等神经症状以及铁失利用性贫血为其临床特征。研究表明 ,许多营养素能与铅相互作用 ,影响铅在体内的吸收及在组织、细胞内的分布与存积 ;反之 ,铅也会影响这些营养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现就铁、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素 铅中毒 相关性 动物 重金属中毒病 缺铁性贫血 血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英俊 臧丽 +1 位作者 张乃生 郭顺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7期57-60,共4页
用400g/L聚蔗糖和760g/L复方泛影葡胺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细胞分层液,以确定奶牛中性粒细胞及其他主要血细胞的漂浮密度。然后用自制的60%和75%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摸索出3种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即Percoll梯度离心法、Dextran作用下的红... 用400g/L聚蔗糖和760g/L复方泛影葡胺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细胞分层液,以确定奶牛中性粒细胞及其他主要血细胞的漂浮密度。然后用自制的60%和75%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摸索出3种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即Percoll梯度离心法、Dextran作用下的红细胞自然沉降法和裂解红细胞法。对12头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外周血样本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92.17%±3.328%,90.28%±1.348%,88.79%±3.223%,3种分离方法差异显著(P<0.05);台盼蓝染色活细胞率>97%,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分离方法 奶牛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红牛体尺体重性状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嘉保 杨国忠 +3 位作者 赵玉民 胡成华 任文陟 张国梁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203bp)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 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203bp)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三个体尺性状有正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性状有正面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123bp)对腰角宽具有正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171bp)对十字部高性状有正效应,等位基因C(179bp)对胸深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体重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体尺性状 微卫星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环蛇毒素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延春 贾艳 +1 位作者 张乃生 欧阳红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15-18,共4页
文章阐述了银环蛇毒素的特性、成分、蛋白质结构及其 c DNA和基因组 DNA,以及各种银环蛇毒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概况。α,β、κ和γ-银环蛇毒素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在应用研究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 ,主要应用在医学药理学、分子生... 文章阐述了银环蛇毒素的特性、成分、蛋白质结构及其 c DNA和基因组 DNA,以及各种银环蛇毒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概况。α,β、κ和γ-银环蛇毒素在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在应用研究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 ,主要应用在医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方面。由于银环蛇毒分子量小 ,活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环蛇毒素 基因工程 蛋白质结构 有效成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及负染电镜在兔脑炎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柳平 段艳 +2 位作者 潘耀谦 夏志平 邹啸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96-97,共2页
12只临床表现头颈歪斜、昏睡、震颤、局部或全身轻瘫的可疑为兔脑炎原虫病的獭兔 ,对其肾脏皮髓交界和尿沉渣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和负染电镜观察 ,看到了大小为 1~ 1 .5× 1 .4~ 2 .5μm,形态呈卵圆形和杆状的兔脑炎原虫。阳性检... 12只临床表现头颈歪斜、昏睡、震颤、局部或全身轻瘫的可疑为兔脑炎原虫病的獭兔 ,对其肾脏皮髓交界和尿沉渣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和负染电镜观察 ,看到了大小为 1~ 1 .5× 1 .4~ 2 .5μm,形态呈卵圆形和杆状的兔脑炎原虫。阳性检出率为 1 0 0 %。说明扫描及负染电镜术是诊断兔脑炎原虫病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 负染电镜 兔脑炎 原虫病 诊断 临床表现 阳性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药性抑制剂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雷连成 韩文瑜 段艳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20株人源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在体外经黄连提取物(命名为耐药性抑制剂IT2)作用后,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庆大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明显被抑制。选取经抑制剂IT2作用后耐药性变化显著的5对菌株进行质粒提取和电泳检测,发现J0、H004、J3...  20株人源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在体外经黄连提取物(命名为耐药性抑制剂IT2)作用后,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庆大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明显被抑制。选取经抑制剂IT2作用后耐药性变化显著的5对菌株进行质粒提取和电泳检测,发现J0、H004、J3、J2等4株菌作用前均有质粒带,与其相对应的耐药性抑制剂作用后的菌株ITJ0、ITH004、ITJ3、ITJ2质粒带全部消失,只有菌株J1经抑制剂IT2作用前后质粒带无变化。提取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菌株J1、J3、J0缺少OmpF、OmpA,J2仅缺少OmpA,经耐药性抑制剂作用后,J1、J3、J0的OmpF均由缺失恢复为表达,OmpC的表达量呈显著增加,H004没有变化。结果表明耐药性抑制剂IT2对大肠杆菌的部分耐药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阻碍耐药质粒拷贝、恢复外膜通道蛋白正常表达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抑制剂 作用机制 质粒 外膜通道蛋白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味西葫芦粗提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艳萍 邓旭明 +1 位作者 祝万菊 王学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102-103,共2页
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及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模型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小鼠4 g/kg,大鼠2.8 g/kg)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 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及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模型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小鼠4 g/kg,大鼠2.8 g/kg)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大鼠棉球肉芽肿(P<0.05)、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大鼠1.4 g/kg及2.8 g/kg)均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P<0.05)。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具有抗急、慢性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西葫芦粗提物 抗炎作用 角叉菜胶 抑制率 毛细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本夫 张乃生 原丽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44-46,共3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一种主要的致病菌,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含有荚膜成分,并且这种荚膜成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和抗噬菌作用有关。文章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一种主要的致病菌,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含有荚膜成分,并且这种荚膜成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和抗噬菌作用有关。文章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血清学分类、分子结构、影响因素、表达调控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菌 荚膜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分娩的发动与调控 被引量:3
17
作者 岳占碰 马琳 +1 位作者 张学明 杨德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4年第6期27-29,共3页
哺乳动物分娩是将胎儿从子宫内排到子宫外环境的过程 ,分娩的发动受许多因素的调控 ,作者从子宫肌收缩的调控 ,胎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分娩的发动等几方面 。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分娩 发动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早期流产及不孕与黏附分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英俊 周虚 +1 位作者 张乃生 郭顺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2期4-7,共4页
黏附分子与奶牛卵巢功能、受精、早期胚胎发育、胚胎附植具有密切关系。黏附分子在卵巢颗粒细胞和大黄体细胞呈周期性表达 ,对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成熟的精、卵细胞其表面分别表达黏附分子及相应的受体 ,对受精具有重要作用 ... 黏附分子与奶牛卵巢功能、受精、早期胚胎发育、胚胎附植具有密切关系。黏附分子在卵巢颗粒细胞和大黄体细胞呈周期性表达 ,对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成熟的精、卵细胞其表面分别表达黏附分子及相应的受体 ,对受精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的的黏附分子不同 ,一些黏附分子影响胚胎血管的形成 ,该期不同阶段的滋养层细胞所表达的黏附分子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这与滋养层的浸润密切相关 ;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也呈周期性和细胞特异性。而一些细胞因子、甾体激素对黏附分子表达又具调节作用。研究黏附分子在早期胚胎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意义 ,分析黏附分子与奶牛早期流产、不孕的关系及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展望其研究方向 ,对提高奶牛自然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早期流产 不孕 黏附分子 卵巢周期性变化 早期胚胎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腔前卵泡的简易机械分离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志花 周虚 高庆华 《中国草食动物》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采用两种机械法分离牛腔前卵泡。方法一 (M -1) ,皮肤移植刀切割、剪碎、过滤镜下直接捡卵法。方法二 (M -2 ) ,皮质片剪碎、离心、悬浮、过滤镜下捡卵法。M -1平均每卵巢采卵数为 46 9个± 18 2个 ,M -2为 6 8 4个± 12 5个 ... 采用两种机械法分离牛腔前卵泡。方法一 (M -1) ,皮肤移植刀切割、剪碎、过滤镜下直接捡卵法。方法二 (M -2 ) ,皮质片剪碎、离心、悬浮、过滤镜下捡卵法。M -1平均每卵巢采卵数为 46 9个± 18 2个 ,M -2为 6 8 4个± 12 5个 ;处理时间M -1为 2 5 4min± 6 7min ,M -2为 46 3min± 16 8min ,两种方法采集腔前卵泡数量及处理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每小时采集卵泡数分别为 99 5和 87 2个 ,M -1多于M -2。两种方法获得腔前卵泡大小分布规律也有明显差异 ,M -1采集腔前卵泡直径为 6 0~ 15 0 μm ,绝大部分是次级卵泡 ,而M -2获取腔前卵泡则偏小。总的看来 ,M -1处理时间短 ,回收效率高 ,方法简便 ,且分离卵泡直径较大 ,适于体外培养 ,是机械分离牛腔前卵泡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前卵泡 机械分离方法 卵泡数量 处理时间 次级卵泡 回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牛腔前卵泡颗粒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志花 周虚 +2 位作者 付永斌 王慧文 李秀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透射电镜下,简易机械法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有1~3层颗粒细胞,相邻颗粒细胞间存在明显而广泛的间隙连接,卵泡基膜完整,外无卵泡膜.培养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与体内发育腔前卵泡类似.培养6d时观察到颗粒细胞增殖现象,培养15 d时,个别卵泡... 透射电镜下,简易机械法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有1~3层颗粒细胞,相邻颗粒细胞间存在明显而广泛的间隙连接,卵泡基膜完整,外无卵泡膜.培养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与体内发育腔前卵泡类似.培养6d时观察到颗粒细胞增殖现象,培养15 d时,个别卵泡的内膜细胞开始形成.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本培养体系适于小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 超微结构 体外培养 腔前卵泡 体内发育 内膜细胞 间隙连接 养牛 培养过程 机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