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稀疏迭代协方差估计的缺失数据谱分析及时域重建方法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俊涛 高梅国 董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1437,共7页
应用于缺失数据恢复的迭代自适应方法(IAA)被证实可利用20%的有效数据估计信号参数,并能高精度恢复缺失数据,优于经典GAPES方法,但当缺失数据超过80%时其数据恢复性能迅速下降。该文基于稀疏迭代协方差估计提出一种新的缺失数据谱分析方... 应用于缺失数据恢复的迭代自适应方法(IAA)被证实可利用20%的有效数据估计信号参数,并能高精度恢复缺失数据,优于经典GAPES方法,但当缺失数据超过80%时其数据恢复性能迅速下降。该文基于稀疏迭代协方差估计提出一种新的缺失数据谱分析方法(M-SPICE)及针对该方法的缺失数据修正时域重建方法。该方法将加权缺失数据协方差拟合代价函数转换为凸优化问题,构造循环最小化器保证缺失数据参数估计的全局收敛特性,通过对缺失数据估计算子的更新实现了时域重建方法的修正,使其在有效数据功率谱欠估计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数据重建精度。仿真实验表明无论是数据块缺失还是任意缺失,该方法均能够利用更少的有效数据进行谱分析,并重建大比例缺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数据重建 谱估计 迭代自适应 稀疏协方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战斗部动爆破片特性分析的雷达回波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建强 韩壮志 +2 位作者 彭刚 李新欣 黄巍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1,共5页
针对战斗部动爆测试研究现状和静爆研究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战斗部动爆破片特性分析的雷达回波模型。该模型结合战斗部动爆破片特性,从归一化幅度系数、时间延迟计算和多普勒频率计算等方面全面地反映了破片运动情况,模型属于动态模型... 针对战斗部动爆测试研究现状和静爆研究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战斗部动爆破片特性分析的雷达回波模型。该模型结合战斗部动爆破片特性,从归一化幅度系数、时间延迟计算和多普勒频率计算等方面全面地反映了破片运动情况,模型属于动态模型,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全面地反应回波信息和动爆破片的运动状态,对动爆测量有很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部 动爆测试 雷达 回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证据组合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品 尚朝轩 韩壮志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针对在空中目标识别中,证据理论不能正确处理高度冲突的证据以及冲突因子度量冲突的方法存在不合理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证据组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冲突度量方法及证据组合规则,基于Jousselme距离的冲突度量方法通过计算证据与证据均值... 针对在空中目标识别中,证据理论不能正确处理高度冲突的证据以及冲突因子度量冲突的方法存在不合理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证据组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冲突度量方法及证据组合规则,基于Jousselme距离的冲突度量方法通过计算证据与证据均值的距离,求出各证据间的冲突;基于Lefevre方法框架的证据组合规则定义了基本概率指派(BPA)中非冲突部分所占的比例,再将冲突部分重新分配。仿真实验与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方法较有效地解决了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目标识别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目标识别 组合规则 冲突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圈次轨道观测的空间目标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宝锋 尚朝轩 +2 位作者 高梅国 王俊岭 董健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5,共6页
针对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对空间目标单次观测时间有限,不容易获得长时间多视角观测下的回波数据,提出了利用空间目标运动的轨道重访特性,对多次观测数据进行融合成像。该方法给出了多圈次观测图像融合的原理,并通过后向投影算法(... 针对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对空间目标单次观测时间有限,不容易获得长时间多视角观测下的回波数据,提出了利用空间目标运动的轨道重访特性,对多次观测数据进行融合成像。该方法给出了多圈次观测图像融合的原理,并通过后向投影算法(Back Projection,BP)对回波相位补偿后的数据进行相干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抵消噪声对成像的影响,得到高质量的ISAR二维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 逆合成孔径雷达 空间目标 多圈次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波信号突变特征提取的出膛时刻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宏伟 鞠峰 +2 位作者 史林 梁四洋 任新涛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0,共5页
高射速火炮由于火炮转管、射速高及连发时膛口连续火焰等难题,传统的出膛时刻检测算法均已失效。针对高射速火炮弹丸出膛时刻测试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基于回波信号突变特征提取的出膛时刻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回波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 高射速火炮由于火炮转管、射速高及连发时膛口连续火焰等难题,传统的出膛时刻检测算法均已失效。针对高射速火炮弹丸出膛时刻测试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基于回波信号突变特征提取的出膛时刻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回波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然后在时频域进行最小统计噪声估计降噪处理,最后利用降噪后信号能量和持续时间进行检测,实现突变信号定位,获取弹丸的出膛时刻。通过对仿真信号处理,验证了该算法可以实现射速在10 000发/min的高射速火炮弹丸出膛时刻的测量,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后续初速的测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射速火炮 出膛时刻 最小统计噪声估计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射速火炮连发弹丸回波的降噪方法研究
6
作者 鞠峰 史林 +2 位作者 张宏伟 何强 张峻宾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0,54,共4页
由于高射速火炮弹丸连发时会在炮口产生持续的火光,使得红外传感器容易造成误判和漏判,其他现有的弹丸出膛时刻获取方法也均已失效。针对此问题,文中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分析,根据信号的短时谱图,提出了最小统计噪声估计降噪算... 由于高射速火炮弹丸连发时会在炮口产生持续的火光,使得红外传感器容易造成误判和漏判,其他现有的弹丸出膛时刻获取方法也均已失效。针对此问题,文中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分析,根据信号的短时谱图,提出了最小统计噪声估计降噪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炮口连续的火焰噪声,并通过对实测信号处理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高射速连发弹丸出膛时刻参数的提取和初速的测量工程实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射速火炮 最小统计噪声估计 出膛时间 初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成份分析的高分辨成像算法
7
作者 王良 尚朝轩 +1 位作者 何强 韩壮志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6,共6页
Costas编码信号具有图钉形的模糊函数,不存在速度-距离耦合现象,能同时实现距离和速度测量,但其测距和测速精度受到带宽和时宽限制,并且比较高的模糊旁瓣会造成大目标对小目标的遮蔽效应。针对这一特性,根据目标在距离-速度二维稀疏的... Costas编码信号具有图钉形的模糊函数,不存在速度-距离耦合现象,能同时实现距离和速度测量,但其测距和测速精度受到带宽和时宽限制,并且比较高的模糊旁瓣会造成大目标对小目标的遮蔽效应。针对这一特性,根据目标在距离-速度二维稀疏的先验信息,提出一种高分辨的二维成像方法。该方法采用波形熵作为度量函数,构造冗余词典,将乘子法用于推广的正则化FOCUSS(Focal underdetermined system solver)算法,求解约束极小化问题的最优解,实现回波信号的稀疏成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距离-速度二维的高分辨成像,并且避免了大目标对小目标的遮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AS编码 释疏成份分析 波形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剔除平均多目标恒虚警处理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钦 刘利民 +1 位作者 黄巍 韩壮志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1,65,共4页
针对传统恒虚警方法在超高射速弹丸多目标环境中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剔除平均(TMCA)多目标恒虚警处理方法。该方法在临近单元平均的基础上,剔除不满足条件的参考单元,以实现对杂波功率电平的估计,并结合双检测门限,对超高... 针对传统恒虚警方法在超高射速弹丸多目标环境中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剔除平均(TMCA)多目标恒虚警处理方法。该方法在临近单元平均的基础上,剔除不满足条件的参考单元,以实现对杂波功率电平的估计,并结合双检测门限,对超高射速弹丸多目标回波进行处理。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以有效抑制噪声和杂波的影响,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射速弹丸多目标 剔除平均恒虚警 临近单元平均恒虚警 双门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互相关的亚像素双目视觉匹配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新峰 程远增 付强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4,共4页
针对当前单一的区域匹配和特征匹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归一化互相关的亚像素双目视觉匹配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归一化互相关匹配获得目标图像的像素级最佳匹配点;然后根据互相关函数呈现出的特性,用改进的二次曲面拟合法拟合最... 针对当前单一的区域匹配和特征匹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归一化互相关的亚像素双目视觉匹配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归一化互相关匹配获得目标图像的像素级最佳匹配点;然后根据互相关函数呈现出的特性,用改进的二次曲面拟合法拟合最佳匹配点周围区域,得到费马点,该点即为亚像素级的最佳匹配点;最后对两台相机采集的图像分别处理即可得到亚像素的匹配视差。实验结果表明,该匹配方法具有较高精度,能达到0.01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互相关 二次曲面拟合 图像匹配 亚像素 双目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