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六年的变迁 被引量:19
1
作者 牛晓红 郭华棋 +3 位作者 张新玲 陈斌泽 潘菁 杨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其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培养获得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2011—2013年与2014—2016年病原...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其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培养获得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2011—2013年与2014—2016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221例急性白血病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8株(29.69%),革兰阴性菌154株(67.25%),真菌7株(3.06%)。前后三年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或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从7.08%(8/113)上升至12.07%(14/116),真菌构成比由1.77%(2/113)上升至4.31%(5/116),前后三年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三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保持100%敏感,但CNS中有64.29%~69.57%的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55.56%~66.67%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25.00%~75.61%;已检出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菌株。2011—2013年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2014—2016年均上升至25%。所有检出真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制霉菌素均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增长的趋势,真菌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变迁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关节置换术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宋斌 乔永杰 +1 位作者 蒋晧宇 闫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中华系列杂志相关文献,收集所有评价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关节置...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中华系列杂志相关文献,收集所有评价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关节置换术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的文献,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学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结果最终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RCT,共包含1 874例患者。Meta合并分析显示:与全身麻醉比较,椎管内麻醉可明显减少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WMD=-97.52ml,95%CI=-173.60^-21.44,P=0.01),明显降低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R=0.68,95%CI=0.48~0.95,P=0.02)、肺栓塞发生率(RR=0.58,95%CI=0.35~0.91,P=0.0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74,95%CI=0.60~0.92,P=0.008)。亚组分析显示,未使用抗凝药时椎管内麻醉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R=0.51,95%CI=0.38~0.69,P<0.001)和肺栓塞发生率(RR=0.34,95%CI=0.18~0.65,P=0.001)。结论椎管内麻醉在关节置换术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情况,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关节置换术 META分析 术后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预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急性期川崎病患者心肌损伤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海永 付晓燕 +3 位作者 吴婷婷 童明辉 崔艾琳 李倩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急性期川崎病(KD)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损伤特点。方法收集IVIG应答患者40例(IVIG应答组),以诊断为急性期KD的住院患者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IVIG抵抗患者40例为IVIG...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急性期川崎病(KD)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损伤特点。方法收集IVIG应答患者40例(IVIG应答组),以诊断为急性期KD的住院患者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IVIG抵抗患者40例为IVIG抵抗组,将后者进一步分为冠状动脉扩张(CAD)亚组和冠状动脉正常(NCAD)亚组,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2DSTI参数及实验室指标。比较IVIG抵抗组与IVIG应答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2D STI参数和实验室指标,以及CAD亚组与NCAD亚组各参数间差异,并通过ROC曲线获取IVIG抵抗患者2DSTI参数预测值。结果与IVIG应答组相比,IVIG抵抗组CAD发生率、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升高,收缩期左心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峰值环向应变(GCS)均减小,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血沉速度、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均升高(P均<0.05)。以GLS绝对值16.8%为阈值,曲线下面积0.769(P=0.021),预测IVIG抵抗的敏感度为79.27%,特异度为68.36%;以GCS绝对值15.9%为阈值,曲线下面积0.749(P=0.038),预测IVIG抵抗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57.28%。结论 IVIG抵抗KD患者心肌损伤较IVIG应答KD患者更严重,可能是心肌炎性损伤而非冠状动脉损伤的结果。2DSTI技术可预测急性期IVIG抵抗患者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技术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基因 免疫球蛋白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心理弹性的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邱俊杰 安花花 +2 位作者 付藏红 孙玉玲 李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2期4334-43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心理弹性特征。[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对急进高原41名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条目3、5、6、9、10得分显著高于军人...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心理弹性特征。[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对急进高原41名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应激条目3、5、6、9、10得分显著高于军人护士与高原武警;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力量得分显著低于临床护士与高原新兵,乐观性显著高于临床护士与高原新兵;高心理应激组野战医疗所护理人员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力量显著低于低心理应激组护理人员。[结论]野战医疗所人员心理应激水平较高,为做好驻训期间卫勤保障工作,需探讨有效干预方式提升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其心理应激症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野战医疗所 护理人员 心理应激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大鼠在电磁脉冲作用下大脑额叶皮层TNF-α、IL-1β、IL-6和NFκBp65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郑云锋 李霞 +2 位作者 贾云峰 高海亮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P)作用下大鼠大脑额叶皮层TNF-α、IL-1β、IL-6和NFκBp65表达的变化并讨论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EP照后1 h组、EP照后6 h组和EP照后24 h组。通过HE染色、ELISA... 目的: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P)作用下大鼠大脑额叶皮层TNF-α、IL-1β、IL-6和NFκBp65表达的变化并讨论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EP照后1 h组、EP照后6 h组和EP照后24 h组。通过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EP(400 k V/m,200个脉冲)连续辐照3 d后在不同组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的组织学变化、额叶皮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鱼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的变化。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经EP辐照6 h后,大脑额叶皮层内异常神经元数目增多,异常神经元细胞核边移,胞质与细胞核深染。(2)ELISA结果显示:EP辐照后,大脑额叶皮层内TNF-α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以辐照后6 h明显(P<0.05),但24 h后逐渐恢复。各实验组IL-1β和IL-6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辐照后1 h升高最明显(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P辐照6 h后大脑额叶皮层内NFκBp65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可以引起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损伤和炎性反应使IL-1β和IL-6含量增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NFκB活化并启动炎性反应,从而引起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炎性因子 NFκBp65 大脑额叶皮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抑郁症小鼠行为学和脑组织单胺类递质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严琦敏 校建波 +3 位作者 赵波 张新宇 付学锋 周柏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低下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及神经生化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慢性应激组(CUMS)、卵巢切除+慢性应激组(OVX+CUMS)和雌激素治疗组(E组,0.15 mg/kg),每组10只。给药组... 目的:探讨雌激素低下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及神经生化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慢性应激组(CUMS)、卵巢切除+慢性应激组(OVX+CUMS)和雌激素治疗组(E组,0.15 mg/kg),每组10只。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 h,ig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 d。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制备雌激素低下动物模型,采用CUMS法制备抑郁症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体征,行阴道上皮角化实验,通过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及体重测试(BWM)观察其行为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单胺类递质五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含量变化。结果:OVX小鼠,阴道细胞涂片未见动情周期变化连续7 d。模型小鼠在第21 d,与Sham组比较,(1)OVX和CUMS小鼠体重增加(P﹤0.01),而OVX+CUMS则体重下降(P﹤0.01);(2)在OVX和CUMS小鼠,OFT水平和垂直运动得分减少(P﹤0.01),而在E组小鼠,OFT水平和垂直运动得分增加(P﹤0.05);(3)在OVX和CUMS小鼠,FST不动时间减少(P﹤0.01),但在E组小鼠,FST不动时间增加(P﹤0.01)。(4)在OVX组小鼠,阴道脱落细胞呈现大量白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在CUMS和OVX小鼠,脑组织5-HT和DA含量减少(P﹤0.01),但在E组小鼠,脑组织中5-HT、DA含量增加(P﹤0.05,P﹤0.01)。结论:小鼠抑郁行为可以由于雌激素低下诱发,并且与脑组织5-HT和DA含量下调有关。补充雌激素可能通过增加单胺类递质5-HT和DA含量在脑组织,从而改善小鼠抑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 雌激素 抑郁症 神经递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洪涛 刘宏斌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最早的定义由Balfour于1922年提出,定义为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的残胃发生的原发性胃癌。手术仍然是治疗GSC的有效措施,但是手术会带来很大创伤,加上GSC病人吸收障碍的存在,...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最早的定义由Balfour于1922年提出,定义为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的残胃发生的原发性胃癌。手术仍然是治疗GSC的有效措施,但是手术会带来很大创伤,加上GSC病人吸收障碍的存在,病人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术后营养不良影响病人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且术后感染率升高。因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能有助于缓解术后营养不良,对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君 范瑞芳 +19 位作者 杨家印 崔彦 纪建松 马宽生 李晓龙 张龙 许崇良 孔新亮 柯山 丁雪梅 王劭宏 宋晶晶 翟博 宁纯民 国世刚 辛宗海 董永红 卢俊 朱化强 孙文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638-1645,共8页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文献^([1-6])报告,普通人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20%,尸检发现率为0.4%~7.3%。肝血管瘤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瘤体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文献^([1-6])报告,普通人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20%,尸检发现率为0.4%~7.3%。肝血管瘤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瘤体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5cm),生长趋势明显或(和)产生明显临床症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血管瘤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婴儿期日龄分期的新生儿后期新概念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龙 李婕 +37 位作者 王燕 候建明 闫军 王君霞 何志慧 谭书江 蒲向阳 任小玲 陈静 蒋守福 易彬 朱琼 马娟 汪丽 唐仕芳 赵锦宁 李宛卫 李霞 吴芳 龚放 曾毅文 莫运波 谭秋 胡玲 叶海燕 郭林梅 李彦莉 陈远春 姜小华 邓胜勇 魏贵玉 王英 潘洪 王成秀 陈聪 徐瑞峰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新生儿期(0~28 d)、新生儿后期(~100 d)和改良婴儿期(~1岁)病死率和死因谱,为新生儿后期新概念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在中国西部新生儿协作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4家医院,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14家医... 目的通过调查新生儿期(0~28 d)、新生儿后期(~100 d)和改良婴儿期(~1岁)病死率和死因谱,为新生儿后期新概念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在中国西部新生儿协作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4家医院,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14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婴儿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的第一出院的或病死的诊断。结果在10年期间,共有155 463例住院婴儿进入本文分析,死亡959例,病死率为6.16‰;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病死率分别为10.1‰、6.9‰和2.6‰,新生儿后期与新生儿期和改良婴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期632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先天心脏病(CHD)、早产相关疾病(PAD)、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和肺炎,新生儿后期148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CHD、PAD、腹泻、SIDS和维生素K1缺乏,改良婴儿期188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CHD、意外伤害、SIDS、PAD和腹泻。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同时出现的死因性疾病PAD、肺炎、SIDS和CHD,病死率最高是新生儿后期(P<0.001)。结论在未校正胎龄和喂养方式混杂因素的情况下,新生儿后期疾病病死率及其病因具有特殊性,可能具有特别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期 新生儿后期 改良婴儿期 早产相关性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鲁亚杰 李明辉 +4 位作者 龙作尧 张浩强 陈国景 刘冬 王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2,共11页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2017年6月,收集有关中国地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病例分析的研究,对文献所报道的各肿瘤占比、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解剖学部位分布等数据进行提取,按照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推荐的标准(JBIcriteri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3篇,文献质量评分均在7分以上。对文献中报道的3462例脊柱原发肿瘤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1)在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所占比例为61%(95%CI:56%~66%),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为39%(95%CI:34%~44%)。(2)良、恶性肿瘤分类中,男性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但骨巨细胞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2%(95%CI:47%~58%),男性为48%(95%CI:42%~53%)。(3)良性肿瘤21~40岁患者占40%(95%CI:35%~45%),恶性肿瘤41~60岁患者占44%(95%CI:40%~48%),超过70%的脊柱原发肿瘤患者年龄在21~60岁。(4)颈、胸、腰、骶椎肿瘤分别占25%、26%、22%、27%,良性肿瘤好发于颈椎,恶性肿瘤以骶椎多见。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可靠,除解剖学分布外漏斗图基本对称,不存在较大发表偏倚。结论: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比例高于恶性,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良性肿瘤好发于21~40岁,恶性肿瘤好发于41~60岁;脊柱原发肿瘤在颈、胸、腰、骶节段的分布大致相当,良性肿瘤颈椎居多,恶性肿瘤骶椎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脊柱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环 叶建军 +3 位作者 慕宁霞 马国强 安亚亚 朱建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骨BF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均接受X线检查,15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X线平片BFH表现为...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骨BF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均接受X线检查,15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X线平片BFH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呈单房或多房状,骨皮质变薄。CT示BFH病灶边界相对清楚,周围可见硬化边,其内见不连续的骨性分隔,CT值0~75 HU,其中2例病灶中心可见新生骨。MR检查显示5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IRM)呈高信号;8例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间夹杂散在斑点状稍高信号,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及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4例T1WI及T2WI呈索条或斑片状低信号。术中见瘤体为黄褐色肉芽组织,镜下见5例BFH病灶以大量组织细胞为主;8例组织细胞、泡沫细胞、成纤维细胞混杂存在;4例以大量成纤维细胞为主;2例见大量新生骨小梁。结论骨BFH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与其病理学特点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组织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康复阶段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亚娟 黄开秀 +1 位作者 陈珂 许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519,共5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康复阶段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确定该阶段需要关注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群。方法:横断面调查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两家三甲医院康复科治疗的126名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康复阶段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确定该阶段需要关注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群。方法:横断面调查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两家三甲医院康复科治疗的126名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530,P=0.000,95%CI=1.229~1.90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OR=1.249,P=0.004,95%CI=1.073~1.454)、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R=1.839,P=0.018,95%CI=1.111~3.045)、收入(OR=6.364,P=0.007,95%CI=1.670~24.249)、照护者(OR=5.269,P=0.015,95%CI=1.384~20.058)是康复阶段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疼痛程度越严重,NIHSS与PSQI评分越高,收入不足并且由职业陪护照顾时,越容易发生脑卒中后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危险因素 康复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RE在小鼠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峰舟 荆哲 +3 位作者 刘明莉 张恩尉 宁江华 牟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1-706,共6页
目的:研究调节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活性所必须的蛋白(essential MCU regulator,EMRE)在小鼠心肌缺血损伤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心肌点注射EMRE腺病毒(Ad-EMRE)上调心肌组织的EMRE分子表达水平,对照小鼠心肌点注射增强绿色... 目的:研究调节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活性所必须的蛋白(essential MCU regulator,EMRE)在小鼠心肌缺血损伤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心肌点注射EMRE腺病毒(Ad-EMRE)上调心肌组织的EMRE分子表达水平,对照小鼠心肌点注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Ad-eGEP),48 h后,采用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实验设置三组:假手术组(给予Ad-eGFP);心肌梗死对照组(给予Ad-eGFP);心肌梗死处理组(给予Ad-EMRE)。三周后,利用小动物超声系统测定小鼠心脏功能;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EMRE分子的表达;麦胚凝集素(WGA)染色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程度;马松(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ROS水平。结果: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处理组的心功能明显变差,心肌肥厚明显加重,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更高。另外,心肌梗死处理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明显升高,线粒体活性氧簇产生也明显增多。结论:EMRE过表达可增加线粒体ROS生成,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加重心肌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运蛋白质类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热休克蛋白A5和3-甲基腺嘌呤和介导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世强 闵恒 +2 位作者 任海军 张新宇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热休克蛋白A5(HSPA5)和3-甲基腺嘌呤(3-MA)介导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性自噬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30只,分为6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vehicle+I/R组、3-甲基腺嘌呤(3-MA)+I/R组、scramble siR... 目的:比较研究热休克蛋白A5(HSPA5)和3-甲基腺嘌呤(3-MA)介导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性自噬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30只,分为6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vehicle+I/R组、3-甲基腺嘌呤(3-MA)+I/R组、scramble siRNA+I/R组和HSPA5 siRNA+I/R组,每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60 min后再灌注24 h制作小鼠I/R模型。Vehicle+I/R组和3-MA+I/R将5μl 0.9%Na Cl或3-MA(30 mg/ml)在MCAO前30 min侧脑室注射;scramble siRNA+I/R group组和HSPA5 siRNA+I/R组将5μl scramble siRNA或HSPA5 siRNA(2μg/μl)在MCAO前24 h侧脑室注射。通过小鼠I/R后神经功能评分确定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小鼠神经细胞内自噬体形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再灌注24 h缺血大脑皮层(LC3)-II/LC3-I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I/R后缺血大脑神经细胞损伤用Nissl染色进行观察。结果:HSPA5和3-MA可以影响I/R小鼠行为学改变并使脑缺血性损伤和神经症状加重(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可见,sham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形态正常,I/R组小鼠缺血大脑皮层神经元胞质中细胞器减少,形成自噬体。与sham组小鼠比较,I/R组小鼠缺血大脑皮层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3-MA+I/R或HSPA5 siRNA+I/R小鼠缺血大脑皮层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R小鼠(P<0.05)。结论:HSPA5和3-MA在介导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自噬可发挥相同的保护作用,并且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A5(HSPA5) 3-甲基腺嘌呤(3-MA) 自噬 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体会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乐 李鑫 +3 位作者 李洪涛 何翠 韩晓鹏 刘宏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8月我科对76例腹股沟嵌顿疝采用网塞加补片修补法(Rutkow)治疗,术中打开疝囊,查看疝内容物,根据肠管情况决定是否切除肠管,高位结扎或重建(巨大疝囊)疝囊,将网塞...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8月我科对76例腹股沟嵌顿疝采用网塞加补片修补法(Rutkow)治疗,术中打开疝囊,查看疝内容物,根据肠管情况决定是否切除肠管,高位结扎或重建(巨大疝囊)疝囊,将网塞塞入内环口,将疝平片置于腹膜前间隙并铺平,使其完全覆盖肌耻骨孔。结果 7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无切口出血及感染。手术时间(66.2±28.3)min,出血量(30.6±19.8)ml,术后排气时间(2.6±1.7)d,进食时间(2.1±1.2)d。术后所有患者切口疼痛,6例疼痛较重者用止痛药对症处理后缓解;阴囊肿胀11例,对症处理后缓解;尿潴留6例,经膀胱区热敷、下床站立排尿或导尿处理,并嘱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后缓解。无切口出血、切口感染。73例随访3~36个月,平均25个月,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耐受性好,安全、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腹股沟 无张力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无痛拔除尿管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晓燕 柴晓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无痛拔除尿管的方法。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兰州总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手术且术后短期(1~7d)留置尿管的3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7例。观察组在术...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无痛拔除尿管的方法。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兰州总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手术且术后短期(1~7d)留置尿管的3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7例。观察组在术毕麻醉清醒后,夹管训练2~3次,待膀胱再次充盈有尿意时,将气囊中的生理盐水抽尽,再往回注0.3ml生理盐水,在气囊壁保持光滑的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对照组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抽空气囊,在气囊壁塌陷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排出体外。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情况及尿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80%、19.16%,对照组拔管后的尿道刺激性疼痛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在膀胱充盈有尿意且气囊壁保持光滑的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让尿管随尿液一起排出尿道的方法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高,拔管后尿道疼痛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留置尿管 尿潴留 尿道疼痛 无痛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分析及与炎症状态、免疫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蕾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30-1232,1236,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的血清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分析及其与炎症状态、免疫应答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肺炎患儿7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注射的健康小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的血清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分析及其与炎症状态、免疫应答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肺炎患儿7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注射的健康小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VitA)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Fe含量,并根据观察组VitA、Fe含量中位数进一步分为高VitA组、低VitA组,高Fe组、低Fe组,各39例,检测不同VitA、Fe含量肺炎患儿的炎症及免疫应答状态。结果:观察组血清VitA、Fe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VitA组、高VitA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TREM-1)、C反应蛋白(CRP)含量,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VitA含量降低,炎症及免疫应答反应增强(P<0.05);低Fe组、高Fe组血清炎症因子IL-6、PCT、sTREM-1、CRP含量,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Fe含量降低,炎症及免疫应答反应增强(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清VitA、Fe含量较低,其含量与炎症状态及体液免疫应答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炎症状态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围术期麻醉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山山 汪惠文 +2 位作者 耿智隆 张拴军 刘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4-926,共3页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止脑卒中、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60多年来,CEA手术方式不断成熟,但其围术期麻醉管理仍存在着众多值得探讨的热点。CEA围术期风险性极高,因此恰当的围术期麻...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止脑卒中、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60多年来,CEA手术方式不断成熟,但其围术期麻醉管理仍存在着众多值得探讨的热点。CEA围术期风险性极高,因此恰当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是保证围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CEA围术期麻醉管理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管理 复合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 颈丛神经阻滞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英峰 李玉英 +4 位作者 杨成波 连吉 臧燕 南萍 张小晓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6例以臂丛神经受累为主的上肢癌性疼痛患者分别采用射频热凝术(36例)和神经阻滞术(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6例以臂丛神经受累为主的上肢癌性疼痛患者分别采用射频热凝术(36例)和神经阻滞术(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上肢肌力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射频热凝术组患者VAS评分低于(F=64.406,P=0.000)、肌力高于(F=64.405,P=0.000)神经阻滞术组。与术前相比,射频热凝术组患者术后1、3和7 d VAS评分降低(t=25.931,P=0.000;t=19.600,P=0.000;t=24.817,P=0.000),而肌力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阻滞术组患者术后1和3 d VAS评分降低(t=19.298,P=0.000;t=14.918,P=0.000)、至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 0.05),术后1 d肌力降低(t=13.069,P=0.000)、至术后3和7 d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 0.05)。两组无一例出现感染、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安全、有效,且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顽固性 肿瘤 上肢 运动障碍 射频热凝(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多发囊虫病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霞 党莹 +1 位作者 孙红军 朱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6-379,共4页
患者男性,55岁,藏族,因进行性乏力3年,于2017年8月3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无精神异常、高热、寒颤、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囊虫病(影像学资料不详),... 患者男性,55岁,藏族,因进行性乏力3年,于2017年8月3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无精神异常、高热、寒颤、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囊虫病(影像学资料不详),予阿苯达唑0.40 g/d口服,治疗3个月后自行停药,乏力症状较前无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囊虫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