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麻醉科医师的作用和手术室内外防控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麟 黎笔熙 +2 位作者 祝雨思 宋晓阳 殷国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1,共2页
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多个地区迅速传播,病毒通过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潜伏期患者亦可将病毒传播给他人[1-2]。麻醉科作为临床重点科室,麻醉科医师承担了新冠肺炎患者急症插管... 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多个地区迅速传播,病毒通过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潜伏期患者亦可将病毒传播给他人[1-2]。麻醉科作为临床重点科室,麻醉科医师承担了新冠肺炎患者急症插管、深静脉穿刺等操作,以及此类患者的手术麻醉及监护治疗,工作中较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患者,感染风险较大。本院至今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00余例,现将麻醉科的防控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肺炎患者 重点科室 感染风险 深静脉穿刺 监护治疗 防控策略 病毒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殷国江 皮文娟 +3 位作者 姜佳佳 王彩红 宋晓阳 李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7-842,共6页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及小儿,且近年来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呈增多趋势,麻醉管理难度及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区域阻滞麻醉技术得到了保障与发展,区域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也日渐增...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及小儿,且近年来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呈增多趋势,麻醉管理难度及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区域阻滞麻醉技术得到了保障与发展,区域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尤其适用于老年及小儿患者的麻醉与镇痛。目前区域阻滞麻醉方法层出不穷,该文就腹股沟疝手术区域阻滞麻醉的方法[椎旁神经阻滞(PVNB)、腰丛神经阻滞(LPNB)、腰方肌阻滞(QLB)、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INB)及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等]进行综述,以探讨最佳的腹股沟疝手术区域阻滞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区域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改善麻醉导致的POCD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秦明哲 周翔 +5 位作者 徐孟达 吴豪 黎笔熙 甘国胜 余挺 宋晓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25-1629,共5页
目的:考察雷帕霉素对麻醉导致术后认知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70 mg/kg氯胺酮,建立麻醉后POC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依维... 目的:考察雷帕霉素对麻醉导致术后认知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70 mg/kg氯胺酮,建立麻醉后POC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依维莫司阳性组、3-甲基腺嘌呤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3.5 mg/kg雷帕霉素,依维莫司阳性组腹腔注射5.0 mg/kg依维莫司,3-甲基腺嘌呤组腹腔注射3.5 mg/kg雷帕霉素+2.0 mg/kg 3-甲基腺嘌呤,连续7 d。采用Morriss水迷宫测定停留时间、穿台次数和工作记忆潜伏时间。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铁蛋白H(Ferritin H)、铁蛋白L(Ferritin L)、S100β、Beclin1蛋白,Western-blot法测定海马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1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结果:雷帕霉素组停留时间、穿台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t=6.645,P<0.01;t=5.961,P<0.01),工作记忆潜伏时间低于模型组(t=3.799,P<0.01);雷帕霉素组Ferritin H、Ferritin L、S100β明显低于模型组(t=3.248,P<0.01;t=4.137,P<0.01;t=2.915,P<0.01)。3-甲基腺嘌呤组停留时间、穿台次数低于雷帕霉素组(t=5.138,P<0.01;t=4.437,P<0.01),工作记忆潜伏时间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t=2.808,P<0.05);3-甲基腺嘌呤组Ferritin H、Ferritin L、S100β明显高于帕霉素组(t=2.247,P<0.05;t=3.330,P<0.01;t=2.119,P<0.05)。雷帕霉素组给药后,P13K、P-AKT蛋白水平无变化,P-mTOR和P-4EBP1蛋白表达下调,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后,P-mTOR和P-4EBP1蛋白表达上调。结论:雷帕霉素可改善麻醉导致POC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和雷帕霉素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POCD 自噬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殷国江 黎笔熙 +3 位作者 魏蓬骁 颜玉琴 宋晓阳 李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6,21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观察组,n=30)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n=30),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2、12、24及48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2 h、1 d及3 d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记录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12、24及48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1 d及3 d的IL-6及SII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可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降低炎症反应,加速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韧带 腰方肌阻滞 前列腺癌根治术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无汗症患儿骨骼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庆利 胡光俊 +1 位作者 谈世刚 宋晓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无汗症骨骼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无痛无汗症病例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骨骼损伤的首发年龄、发生部位、反复发生次数、原因、治疗及预后。结果骨骼损伤多为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多部位发生,首发年龄多在3~6岁,发生部位多在... 目的探讨无痛无汗症骨骼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无痛无汗症病例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骨骼损伤的首发年龄、发生部位、反复发生次数、原因、治疗及预后。结果骨骼损伤多为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多部位发生,首发年龄多在3~6岁,发生部位多在下肢。6岁以上患者骨骼损伤发生率为100%。结论无痛无汗症患者反复发生骨骼损伤,其原因可能是NTRK1基因突变导致的骨骼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无汗症 骨折 关节脱位 NTRK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机器人辅助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殷国江 李月 +4 位作者 阮剑辉 李坤 甘国胜 黎笔熙 宋晓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胸、腰段椎旁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肾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椎旁阻滞后全麻,对照组单...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胸、腰段椎旁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肾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椎旁阻滞后全麻,对照组单纯全麻。记录不同时间点的MAP和HR;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呼吸恢复、拔管及出室时间,麻醉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VAS评分;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2 d时的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补救镇痛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P及HR更加平稳(P <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更少,患者呼之睁眼、呼吸恢复、拔管及出室时间更短,麻醉苏醒期SAS及VAS评分更低(P <0.05);术后6、12及24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更低(P <0.05);术后1 d时的QoR-40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更高(P <0.05),术后2 d时的QoR-40量表中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行为独立及总分更高(P <0.05)。结论胸、腰段椎旁阻滞可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提供较好的围术期镇痛,有助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旁阻滞 达芬奇机器人 恢复质量 围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谈世刚 李麟 +7 位作者 吴豪 陈晓龙 卢俊军 余胭 季楠 甘国胜 阮剑辉 宋晓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4-1568,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中心静脉穿刺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1例.年龄56~90岁,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利多卡因组穿刺前...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中心静脉穿刺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1例.年龄56~90岁,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利多卡因组穿刺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 mg/kg,然后消毒铺巾后1%利多卡因5 mL局麻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其余处理同利多卡因组.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静脉注射后1 min时(T1)、局麻时(T2)、扩皮时(T3)、穿刺结束时(T4)各时间点SBP、DBP、HR;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及穿刺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不良反应:头晕、耳鸣、嗜睡、口周麻木、视觉障碍、心律失常、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和T3时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T0时,心率明显快于T0时;与对照组比较,T2和T3时利多卡因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复合局麻行中心静脉穿刺可提高新冠患者的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减少穿刺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心静脉穿刺 利多卡因 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缺血后处理抑制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彪 高旭辉 +3 位作者 黄洋 周翔 谭智天 朱水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25-1629,共5页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心肺复苏后(CPR)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脏停搏(CA)/CPR组和RIPostC组,每组15只。通过夹闭气管导管建立窒息性CA/CPR模型。在自主循环恢...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心肺复苏后(CPR)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脏停搏(CA)/CPR组和RIPostC组,每组15只。通过夹闭气管导管建立窒息性CA/CPR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不同时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ROSC后24 h处死大鼠并取出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观察LC3颗粒形成,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CA/CPR组NDS评分降低,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均升高( P <0.05),神经细胞凋亡增多( P <0.05);与CA/CPR组相比,RIPostC组的NDS评分升高,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下降( P <0.05),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P <0.05),LC3颗粒形成减少,细胞内自噬小体减少,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远程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这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细胞过度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 海马 自噬 远程缺血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