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干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凯丽 雷蕾 +2 位作者 冯晓明 连俊红 戴晓婧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从围产期丧失与哀伤辅导的概述、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干预、如何优化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3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围产期丧失女性以及家庭成员减轻哀伤反应,促进其心理健康,为优化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方案和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的实践提供... 从围产期丧失与哀伤辅导的概述、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干预、如何优化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3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围产期丧失女性以及家庭成员减轻哀伤反应,促进其心理健康,为优化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方案和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的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丧失 哀伤 哀伤辅导 丧亲护理 悲伤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功武 李志钢 +2 位作者 张勇 吴华珍 刘曦明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5期1078-1084,共7页
大黄素作为一种天然的蒽醌类化合物,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中展示出显著的药理作用。本综述系统总结了大黄素在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保护软骨细胞、调控铁死亡以及改善细胞代谢等方面的机制。大黄素通过抑... 大黄素作为一种天然的蒽醌类化合物,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中展示出显著的药理作用。本综述系统总结了大黄素在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保护软骨细胞、调控铁死亡以及改善细胞代谢等方面的机制。大黄素通过抑制核因子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炎症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等抗氧化通路,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保护关节软骨的结构完整性。此外,大黄素还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铁死亡、改善胆固醇代谢,从而延缓OA的进程。这些机制表明大黄素在OA治疗中具有多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大黄素 软骨细胞 抗炎剂 抗氧化剂 关节软骨 基质金属蛋白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小阵 石震 +8 位作者 鲁齐林 谢维 陈龙 李绪贵 邵雪珍 竺义亮 钟炎军 刘曦明 蔡贤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三维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海洋 蔡贤华 +3 位作者 孟乘飞 胡昊 尚冉冉 陈岩召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Kaplan-Meier法分析CRP/Alb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共165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术后1年内累计死亡率为20.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CRP、CRP/Alb、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比例和ASA分级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lb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P/Alb(OR=2.472,95%CI 1.100~5.554)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CRP/Alb预测老年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95%CI 0.915~0.984,P<0.001),均明显高于CRP或Alb单指标预测。当CRP/Alb取3.05为最佳截断点时,将患者分为CRP/Alb高比值组(n=37)和低比值组(n=128),CRP/Alb高比值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低比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7,P<0.001)。结论 CRP/Alb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RP/Alb比值可作为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棒技术与常规穿刺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峰 伍搏宇 +4 位作者 席金涛 赵东东 黄壁旺 姚志鹏 杨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调棒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5月70例PTED资料,其中39例采用调棒技术穿刺置管(调棒组),31例采用... 目的探讨调棒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5月70例PTED资料,其中39例采用调棒技术穿刺置管(调棒组),31例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优良率评定采用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个月以上。与常规组比较,调棒组术中透视次数少[(15.2±4.0)次vs.(21.1±5.7)次,t=-5.006,P=0.000],通道建立时间短[(19.7±4.8)min vs.(31.2±7.9)min,t=-7.548,P=0.000],手术时间短[(51.2±9.9)min vs.(62.3±10.4)min,t=-4.592,P=0.000]。2组术后VAS、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VAS、ODI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穿刺置管相比,调棒技术有效降低PTED的穿刺难度,减少射线暴露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棒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海洋 蔡贤华 +3 位作者 孟乘飞 胡昊 尚冉冉 陈岩召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7期507-512,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初步分析此类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根据术前是否感染HBV分为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初步分析此类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根据术前是否感染HBV分为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所有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为前外侧入路。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中和切口情况,并分析HBV感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患者切口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白蛋白和术中出血量对HBV感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HBV感染组相比非HBV感染组切口愈合不良比例高[20.0%(18/90)vs8.9%(8/90)],切口持续渗出时间长[(4.3±1.6)vs(2.5±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OR=0.901,95%CI0.848~0.957;P<0.001,)和术中出血量较多(OR=4.572,95%CI1.945~10.746;P=0.010,)是HBV感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和术中出血量预测HBV感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95%CI0.789~0.919,P<0.001,)和0.766(95%CI0.682~0.851,P<0.001),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8.2g/L和440ml。结论HBV感染患者相比非HBV感染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主要与低白蛋白和术中出血量较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肝炎病毒 乙型 切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