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灌注治疗后复发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涛 罗伟铭 +10 位作者 陈剑 张健 冉强 徐静 金俊豪 敖杨坤 王亚鹏 张俊英 谢秋波 兰卫华 刘秋礼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9-968,共10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BCG)灌注治疗在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电切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 目的 探讨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BCG)灌注治疗在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电切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为中高危NMIBC并经电切术后接受规律BCG灌注治疗的患者,训练集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就诊的110例患者,外部验证集为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52例患者。共纳入17项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1、3和5年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预后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对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集人群中26例患者(23.64%)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32.00(18.00~50.50)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eosin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E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和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 NMLR)、病理分期T1期(pathological T1 stage,pT1)和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hemoglobin, albumin, lymphocyte, and platelet,HALP)的组合评分是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高HALP评分(HR=0.185,95%CI:0.046~0.736, P=0.017)是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独立保护性因素,高ELR(HR=3.599,95%CI:1.505~8.608, P=0.004)和pT1(HR=3.240,95%CI:1.191~8.818, P=0.021)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后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在1、3和5年复发风险的预测曲线和理想曲线接近,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提示模型在较大的阈值概率内能获得净收益。在训练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中模型预测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42]、3(AUC=0.847)和5年(AUC=0.887)的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效能,在验证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中也观察到该结果。结论 BCG灌注治疗前较高的HALP评分是肿瘤复发的保护因素,而高ELR和pT1是危险因素。本研究基于HALP评分、ELR和病理T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识别出BCG灌注治疗后高复发风险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卡介苗 复发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网络在高草酸诱导大鼠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演 潘铁军 +4 位作者 刘振宇 孙进波 周宇 李超圣 高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71-1777,共7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移植(FMT)对高草酸饮食大鼠草酸代谢的影响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C组、SC+FMT组、OD+PBS组及OD+FMT组。其中,SC组为对照组,正常大鼠饲料喂养;OD+PBS组及OD+FMT组采用5%草酸含量的饲料喂养。第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移植(FMT)对高草酸饮食大鼠草酸代谢的影响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C组、SC+FMT组、OD+PBS组及OD+FMT组。其中,SC组为对照组,正常大鼠饲料喂养;OD+PBS组及OD+FMT组采用5%草酸含量的饲料喂养。第14天起,OD+PBS组、OD+FMT组及SC+FMT组分别给予PBS溶液及豚鼠粪便滤液灌胃,连续7 d。收集各组大鼠的24 h尿液、粪便及静脉血清,测定肠道菌群及血清尿液生化指标;取大鼠肾脏进行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检测肾素、ACE及OPN的表达情况。结果肠道菌群移植影响了大鼠的肠道菌群,SC+FMT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偏离了SC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并与豚鼠肠道菌群的相似度提高;与OD+PBS组比较,OD+FMT组的尿草酸、尿素、尿酸、肌酐、血尿素氮/肌酐以及血尿酸明显降低。此外,经FMT治疗后,与OD+PBS组相比,OD+FMT组上调的肾素mRNA表达的被降低,下调的OPN mRNA表达得到了恢复;免疫组化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肠道菌群移植激活了大鼠肠道中以Muribaculaceae等草酸降解菌为代表的微生物网络。高草酸诱导的肾脏损伤因微生物网络对草酸的降解而恢复,肠道菌群移植对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移植 微生物网络 草酸钙结石 肾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用头孢曲松预防前列腺穿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想 周宇 +2 位作者 高磊 丁献凡 潘铁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563-2566,共4页
目的探讨单用头孢曲松对预防前列腺穿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的624例患者,根据穿刺前预防性使用抗菌... 目的探讨单用头孢曲松对预防前列腺穿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的624例患者,根据穿刺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将其分为喹诺酮组及头孢曲松组,喹诺酮组患者术前3 d每日口服甲硝唑400 mg,每天2次,左氧氟沙星500 mg,口服每天1次;头孢曲松组患者于术前1 h行头孢曲松1.0 g静滴。分层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比较其SIRS发生率。结果喹诺酮组与头孢曲松组穿刺后发生严重感染率分别为13例(3.8%),2例(0.7%),术前单用头孢曲松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穿刺后SIRS发生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及糖尿病史是穿刺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在不良反应上,头孢曲松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副作用较喹诺酮组更低(P<0.05)。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前单用头孢曲松可以显著及安全地降低感染的发生率。高龄及糖尿病史可能是穿刺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穿刺 头孢曲松 危险因素 术后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