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琪霞 祝文君 +10 位作者 倪娟 李丽 王亚玲 宋彩萍 王静 郑喜灿 罗丽琴 唐永利 嵇会明 蒋炜 李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测试问卷对其进行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24个题目的答对率为34.3%~89.7%,得分为4~24(16.10±5.58)分,答对率<60%的题目有9题(37.5%),包括2期压力性损伤的局部处理1题、看图识别压力性损伤分期4题、高危患者减压床垫的选择与使用1题、翻身频率1题和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题。问卷的及格率为50.5%(515例),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结论: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及格率仅半数,受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影响,主要缺乏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局部处理、减压垫和翻身频次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建议制定在职培训计划时,针对ICU护士主要缺乏的相关知识,并考虑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的影响,以增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压力性损伤 问卷调查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及临界值研究
2
作者 蒋琪霞 朱玉玲 +4 位作者 祝文君 李秀芸 谢郝婷 王华军 袁斯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13-3018,共6页
背景皮瓣移植是手术修复各类伤口的常用方式,皮瓣温度反映了皮瓣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危象,但如何准确测量皮瓣温度及其对血管危象的具体预测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五点”和“单点”皮瓣温度差异及其预测血... 背景皮瓣移植是手术修复各类伤口的常用方式,皮瓣温度反映了皮瓣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危象,但如何准确测量皮瓣温度及其对血管危象的具体预测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五点”和“单点”皮瓣温度差异及其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与最佳临界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接受皮瓣手术的成年住院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2 h一次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按照皮瓣中心点、边缘12点、3点、6点、9点的“五点法”测量皮瓣温度,距离每个部位3 cm停顿3 s获取温度读数,取“五点”温度的平均值,与皮瓣中心点的“单点”温度比较,同时采用“棉签压迫法”监测皮瓣的毛细血管反应,观察皮瓣颜色,连续监测5 d。结果共纳入66例各类皮瓣手术患者,男、女各占59.09%(39/66)和40.91%(27/66),平均年龄(45.03±17.00)岁,术后1~5 d的“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的变化规律均为术后第1天温度最低,此后逐渐升高。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5.15%,主要发生于术后3 d内,“五点”皮瓣温度低于“单点”皮瓣温度(P<0.001)。绘制“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五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74~0.99),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和75%,约登指数为0.65,最佳截断值为35.96℃;“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1~0.9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0%和71%,约登指数为0.41,最佳截断值为36.18℃。结论“五点”皮瓣温度低于“单点”皮瓣温度,前者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稍优于后者,临床采用“五点法”测量的皮瓣温度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温度测量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 血管危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6 位作者 陈可塑 洪艳燕 彭青 展颖颖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95-2202,共8页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横断面调研全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方法由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负责成立多中心合作研究课题组,在全国公开招募≥5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经过资格审查和签订合作研究双向协议后,共纳入13个省/自治区、46所符合条件的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时间≥24 h、年龄≥18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护龄≥2年的伤口护理骨干护士作为调研人员,共入选1060名调研护士。在2021-03-30和2021-05-29,使用专用调查记录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查全身皮肤,判断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及分期情况;采用Braden量表(从感知觉、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6个分量表逐项评分)判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危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结果本次调研共获得60555例有效数据,其中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男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2.08%(677/32518)〕高于女性〔1.19%(333/28037)〕(χ^(2)=73.394,P<0.001)。≥80岁和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最高,分别为5.98%(311/5198)和10.58%(324/30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失禁类型、卧床、Braden量表总分是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Braden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5%CI(0.94,0.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和83%,约登指数为0.79,对应的最佳界值为17.50分。Braden量表预测不同科室和年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78~0.97,灵敏度为83%~97%,特异度为61%~91%,约登指数为0.47~0.88,最佳界值为13.5~18.5分。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3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的AUC分别为0.87、0.84、0.80,约登指数分别为0.56、0.56、0.54,最佳界值分别为1.50、2.50、1.50分。结论本次调研得出我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Braden量表适用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总分≤18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其中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分量表的预测作用最大,在人员紧张或特殊环境下可采用此3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危险,最佳界值的预测作用需在应用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BRADEN量表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琪霞 谢郝婷 +5 位作者 王华军 李秀芸 朱玉玲 王亚玲 闵艳 王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12-2217,2224,共7页
背景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 背景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失禁护理和预防IA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探索性干预研究设计,于2022-12-26—2023-03-3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3所医院的外科和内科选取符合条件的老年COVID-19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3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另外两家医院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时将两组中的IAD患者分别纳入干预亚组和对照亚组。分析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失禁类型,基于指南推荐,改良修订了评估失禁和皮肤状况(A)、识别和管理危险因素(I)、管理失禁(M),皮肤护理(S)“AIMS四步改良失禁”护理方案(简称AIMS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改良AIMS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均连续干预至少14 d,每班检查皮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发生IAD以及变化。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IAD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IAD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收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失禁类型、失禁频次、慢性病共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脉氧浓度、Braden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老年病毒性肺炎伴失禁患者IAD发生率为33.3%(20/60),其中对照组IAD发生率为43.3%(13/30),干预组IAD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患者IA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IAD分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患者IAD发生时间(t=3.225,P=0.005)较对照亚组延迟,IAD愈合时间(t=2.644,P=0.020)、住院时间(t=4.364,P<0.001)短于对照亚组。结论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均能够有效预防老年失禁患者发生IAD并促进其愈合,但改良的AIMS护理方案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护理中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大便失禁 尿失禁 失禁相关性皮炎 失禁护理 皮肤护理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蒋琪霞 唐永利 +12 位作者 展颖颖 王学红 赵静 张燕双 索惠娟 李冬梅 李霞 蔡蕴敏 黄玲 庞建喜 杨海燕 窦薇 张晓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在皮肤撕裂伤及其严重度,并收集人口学、健康状况以及皮肤撕裂伤致伤原因等相关资料。结果共获得14675例有效资料,发现皮肤撕裂伤129例,现患率0.88%;康复医院皮肤撕裂伤现患率最高(0.97%),其次为综合性医院(0.90%)、老年医院(0.49%),养老院为0。前三位致伤原因为跌倒(27.13%)、钝力创伤(24.03%)和移除粘性敷料(17.83%)。回归分析显示,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有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危险因素(OR=230.240、4.050)。结论老年皮肤撕裂伤常见致伤原因为跌倒、钝力创伤和移除粘性敷料;最近6个月内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和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独立危险因素。需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简便易行和具有良好预测效度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肤撕裂伤 压力性损伤 跌倒 皮肤干燥 自理能力 粘性敷料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蒋琪霞 王桂玲 +12 位作者 汤雨佳 彭青 薛嘉宇 黄秀玲 谷宇 李欢 邵嫣然 宋思平 董珊 吴磊 刘晓晴 魏巍 朱冬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上门诊)。采取责任护士、中级和高级职称国际造口治疗师三级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专业护理质量,专人收集数据、及时答复患者提问。4周后,按就诊人数10%随机匿名在线测评满意度。结果:线上服务29天共计200人,560人次,伤口治愈有效率为79.50%、慢性伤口维持率为10.00%、脱落率为10.50%,与2019年2月线下门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门诊的患者来源更广(P<0.001),线上门诊满意度为100%。结论:线上门诊可行、有效,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 诊疗模式 伤口感染 家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