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结核分支杆菌38kD和16kD蛋白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小刚 庄玉辉 +5 位作者 何秀云 熊志红 董恩军 李书琳 张永胜 李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结核分支杆菌蛋白 38kD(rTPA38)和 16kD(rTPA16)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rTPA38和rTPA16为抗原 ,PPD为对照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结核抗体。结果  2 4 6例肺结核病组 ,rTPA38、rTPA16和PPD检测的灵...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结核分支杆菌蛋白 38kD(rTPA38)和 16kD(rTPA16)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rTPA38和rTPA16为抗原 ,PPD为对照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结核抗体。结果  2 4 6例肺结核病组 ,rTPA38、rTPA16和PPD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 66.3%、63.0 %和 72 .3%。健康献血组、非结核呼吸疾病组和卡介苗接种阳转组血清同时用rTPA38、rTPA16和PPD检测 ,rTPA38特异性分别为 97.6%、96.8%、86.0 %。rTPA16特异性分别为 94 .7%、93.1%、75 .0 %。PPD特异性为93.4 %、85 .7%、67.9%。统计分析显示 ,rTPA38蛋白和PPD检测非结核呼吸疾病组 ,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者检测卡介苗接种阳转组阳性率和血清抗体滴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rTPA38和rTPA16同时检测 10 8例肺结核病组血清可提高 11.1%的阳性率。结论 rTPA38蛋白抗原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较高特异性 ,是ELISA的可靠抗原 ,与rTPA16联用可提高灵敏度 ,对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重组蛋白38kD 结核病 重组蛋白16kD ELISA 血清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DNA探针板杂交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雪琼 庄玉琼 +1 位作者 张晓刚 李国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177-180,共4页
我们建立了一种在酶标板上进行DNA:DNA杂交的方法,该方法与ELISA类似,简单、易操作、可半定量,便于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对其杂交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通过该方法,地高辛标记的结核分支杆菌全染色体DNA... 我们建立了一种在酶标板上进行DNA:DNA杂交的方法,该方法与ELISA类似,简单、易操作、可半定量,便于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对其杂交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通过该方法,地高辛标记的结核分支杆菌全染色体DNA探针和12种分支杆菌、7种非分支杆菌个染色体DNA的杂交百分率有显著差别,除卡介苗、堪萨斯分支杆菌杂交百分率超过30%,其余受试菌株均低于10%。结果表明在酶标板上进行核酸杂交是完全可行的,利用已知细菌DNA定量包被板,与未知的带标记的细菌DNA杂交,可达到菌种鉴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DNA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在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原艳明 王仲元 程小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IL-22R1、IL-10R2二聚体结合发挥作用。主要由T辅助细胞(T-helper cell)22(Th22)、Th17和Th1细胞表达,部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γδT(T细胞受体的一种)细胞和淋巴组织可诱导(L...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IL-22R1、IL-10R2二聚体结合发挥作用。主要由T辅助细胞(T-helper cell)22(Th22)、Th17和Th1细胞表达,部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γδT(T细胞受体的一种)细胞和淋巴组织可诱导(LTi)细胞也可表达。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都存在显著升高的IL-22,主要来源于受趋化因子作用募集于胸膜腔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胸膜腔局部在IL-6、IL-23、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而来的CD4+T细胞。在胸膜腔中,IL-22通过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表达发挥免疫病理作用,并通过介导NK细胞产生溶解因子减少寄生于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在恶性胸腔积液中,IL-22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并且通过增加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与胸膜间皮细胞(pleural mesothelial cells,PMCs)的黏附发挥作用。研究IL-22在上述两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将会为免疫诊断与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结核 胸膜 胸腔积液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pcHSP6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DNA免疫实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居巍 刘君炎 +1 位作者 庄玉辉 叶林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20,共5页
目的 :构建以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 65kD基因为基础的核酸疫苗。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中 ,扩增出HSP65的编码基因 ,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 ,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的相应酶切位点 ,并将此重组质... 目的 :构建以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 65kD基因为基础的核酸疫苗。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中 ,扩增出HSP65的编码基因 ,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 ,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的相应酶切位点 ,并将此重组质粒免疫动物。结果 :重组质粒的插入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HSP65。DNA免疫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 ,能抵抗结核杆菌的感染。结论 :以HSP65编码基因为基础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并能引起特异性动物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HSP65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胞外蛋白和膜蛋白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秀云 庄玉辉 +2 位作者 张小刚 李国利 丁勤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建立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结核分枝杆菌 (M .TB)胞外蛋白和膜蛋白的方法。 方法 :M .TBH37Rv菌株在苏通液体培养基培养 3周后获得胞外蛋白和膜蛋白 ,第一相电泳用 pH 3~ 10线性IPG预制胶条进行等电聚焦 ,第二相电泳用SDS PAGE凝胶... 目的 :建立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结核分枝杆菌 (M .TB)胞外蛋白和膜蛋白的方法。 方法 :M .TBH37Rv菌株在苏通液体培养基培养 3周后获得胞外蛋白和膜蛋白 ,第一相电泳用 pH 3~ 10线性IPG预制胶条进行等电聚焦 ,第二相电泳用SDS PAGE凝胶再分离蛋白。银染PAGE凝胶、干燥 ,用ImageScanner扫描凝胶 ,ImageMaster 2DElite 3 .10 (图像分析软件 )分析 2D图像。 结果 :胞外蛋白和膜蛋白的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 90 7和 681,两组蛋白的斑点大部分在酸性区域 (pH <7.0 )。在极碱性区域 ( pH >9.0 ) ,胞外蛋白只有 10个蛋白质斑点 (占1.1% ) ,而膜蛋白有 5 2个蛋白质斑点 (占 7.6% ) ;在极酸性区域 ( pH <4 .0 ) ,膜蛋白只有 15个蛋白质斑点 (占2 .2 % ) ,而胞外蛋白有 99个蛋白质斑点 (占 10 9% )。约 5 0 %的胞外蛋白和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 <3 0 0 0 0。 结论 :二维凝胶电泳分离M .TB蛋白是研究M .TB蛋白质组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二维凝胶电泳 胞外蛋白 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6
作者 庄玉辉 李国利 +1 位作者 张晓刚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应用变铅青链霉菌质粒PIJ486和宿主TK64系统,研究BCG DNA的克隆与表达。重组体的转化率为23.5%。提取85个阳性克隆质粒DNA,经电泳证明均插入BCG DNA片断,任选其中8个质粒DNA经BglⅡ酶切,插入片断大小平均3.43(1.99~4.70)kb。一个... 本文应用变铅青链霉菌质粒PIJ486和宿主TK64系统,研究BCG DNA的克隆与表达。重组体的转化率为23.5%。提取85个阳性克隆质粒DNA,经电泳证明均插入BCG DNA片断,任选其中8个质粒DNA经BglⅡ酶切,插入片断大小平均3.43(1.99~4.70)kb。一个阳性克隆株S_(20)的表达产物为分子量16KD_a的细胞内蛋白质抗原。它与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BCG抗体呈阳性反应,斑点免疫试验特异性比PPD强。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结核杆菌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更有效的结核病诊断、治疗、预防制剂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