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体配位配合物催化合成对羟基苯乙酮工艺研究
1
作者 沈京华 张念椿 +1 位作者 刘健斌 张逸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液体配位配合物尿素/三氯化铝(Ur/AlCl_(3))同时作为催化剂与溶剂,催化乙酸苯酯(PA)弗瑞斯(Fries)重排以制备对羟基苯乙酮(p-HAP)。对比了一系列不同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Ur/AlCl_(3)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与传统催化... 液体配位配合物尿素/三氯化铝(Ur/AlCl_(3))同时作为催化剂与溶剂,催化乙酸苯酯(PA)弗瑞斯(Fries)重排以制备对羟基苯乙酮(p-HAP)。对比了一系列不同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Ur/AlCl_(3)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与传统催化剂相比:Ur/AlCl_(3)原材料廉价易得且自身物化性质稳定;反应过程无需添加其他组分参与反应,催化体系副反应程度低;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研究了不同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Ur/AlCl_(3)循环使用次数等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验证了催化剂自身不同摩尔配比对其Lewis酸度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Ur/AlCl_(3)摩尔配比=0.6,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5℃,n(Cat.):n(PA)=0.5:1,收率92.3%。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确认。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仍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瑞斯重排 对羟基苯乙酮 液体配位配合物 尿素/三氯化铝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提拉法制备TiO2/不锈钢中空纤维复合膜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佳明 马晓华 +7 位作者 汤初阳 许振良 庄黎伟 魏永明 杨虎 李金荣 宋振 郑鹤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4,共10页
大孔无机膜基底的表面改性,一般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求表面均匀性.但该法合成工艺复杂,控制因素较多,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利用悬浮液体系改性不锈钢中空纤维膜,采用浸渍提拉法在不锈钢膜表面涂覆25 nm的TiO2粒子,通过500℃的高温烧... 大孔无机膜基底的表面改性,一般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求表面均匀性.但该法合成工艺复杂,控制因素较多,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利用悬浮液体系改性不锈钢中空纤维膜,采用浸渍提拉法在不锈钢膜表面涂覆25 nm的TiO2粒子,通过500℃的高温烧结制备了TiO2/不锈钢中空纤维复合膜.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和TiO2浓度对不锈钢中空纤维膜的形貌,孔径,纯水通量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功能层具有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性,对BSA的截留率达到90%,油水乳液分离率超过99%,并且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膜 二氧化钛 浸渍提拉法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组件壳体流体分布与阻力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庄黎伟 许振良 +7 位作者 魏永明 杨虎 马晓华 汤初阳 李金荣 宋振 郑安丽 郑鹤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3,共9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辅助实验的方法,在操作流量范围内(4.62~20m^3/h),研究了中空纤维膜组件壳体的流动分布和各部件阻力.研究结果显示:壳体各部件的阻力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速均不断提高;顶部胶水层的阻力曲线较其他部件...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辅助实验的方法,在操作流量范围内(4.62~20m^3/h),研究了中空纤维膜组件壳体的流动分布和各部件阻力.研究结果显示:壳体各部件的阻力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速均不断提高;顶部胶水层的阻力曲线较其他部件,更接近线性.随操作流量的提高,顶部胶水层阻力占总能耗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余部件则相反.整个壳体惯性阻力系数较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流量运行会降低总能耗分配于过滤推动力的比例.底部分布器造成不均匀的初始流动分布,但分布的均匀性会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变好.在组件正常操作流量范围,壳体内速度分布仅与几何结构有关,与操作流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组件 CFD 流体分布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和十二烷二酸的氨基酸酯合成及其抗菌性
4
作者 张鉴伟 卢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以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甘氨酸乙酯盐酸盐、L-蛋氨酸甲酯盐酸盐、L-亮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的作用下分别与油酸进行反应,生成了5种油酸的氨基酸衍生物... 以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甘氨酸乙酯盐酸盐、L-蛋氨酸甲酯盐酸盐、L-亮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的作用下分别与油酸进行反应,生成了5种油酸的氨基酸衍生物;将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和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分别与十二烷二酸进行反应,生成了两种十二烷二酸的氨基酸衍生物,7种产物的收率均≥75%。利用FTIR、TGA、1HNMR和LC-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产物的水油分散性,考察了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脂肪酰氨基酸酯均能在水油体系中分散,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抗菌性,其中,0.01 mg油酸酰亮氨酸乙酯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数由2.0×109CFU/mL降至1.4×10^(7)CFU/mL),而相同质量油酸酰酪氨酸甲酯则能抑制大肠杆菌(菌数由2.0×10^(9)CFU/mL降至1.8×10^(7)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氨基酸 油酸酰氨基酸酯 十二烷二酸酰氨基酸酯 水油分散性 抗菌性 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