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杨永华 冯海燕 《内蒙古林业》 2010年第9期19-19,共1页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95年,1997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珍稀濒危植物及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现已查明有野生植物...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95年,1997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珍稀濒危植物及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现已查明有野生植物335种,野生动物120多种,古老残遗及其它濒危植物72种,其中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蒙古扁桃等7种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建设 西鄂尔多斯 珍稀濒危植物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生态系统 野生植物 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沙冬青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永华 冯海燕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7-31,47,共6页
2010年7月在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样方法对沙冬青群落内主要伴生种种群进行样方调查后,运用种间关联性、显著性检验(X2)、关联程度、联接系数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沙冬青群落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关联,物种之间关联... 2010年7月在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样方法对沙冬青群落内主要伴生种种群进行样方调查后,运用种间关联性、显著性检验(X2)、关联程度、联接系数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沙冬青群落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关联,物种之间关联程度、共同出现概率较高,轻度和高度种间负联接的对数比正联结占优势;群落正在由沙冬青单优种向沙冬青—霸王共优种群落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沙冬青群落 主要伴生种 种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生态园林设计中节水型植物景观的营造策略
3
作者 张艳 桑萨日图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鄂尔多斯节水型植物景观现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严峻的气候土壤条件、节水植物研发推广难、灌溉技术升级的经济压力及缺乏专业人才。基于此,鄂尔多斯采取了多项策略,如选用适应性强的节水植物、构建节水植物研发推广体系、推广经济高效... 鄂尔多斯节水型植物景观现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严峻的气候土壤条件、节水植物研发推广难、灌溉技术升级的经济压力及缺乏专业人才。基于此,鄂尔多斯采取了多项策略,如选用适应性强的节水植物、构建节水植物研发推广体系、推广经济高效的灌溉技术及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旨在提升节水型植物景观的营造水平,推动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植物景观 鄂尔多斯 城市绿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保护区沙冬青高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向苗 高润宏 +2 位作者 牛若恺 卢玉婷 高健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1,107,共8页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分布范围狭小、人为调查困难、资源分布不清,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其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快速、准确识别其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对进一步研究沙冬青种群分布及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便携式地...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分布范围狭小、人为调查困难、资源分布不清,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其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快速、准确识别其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对进一步研究沙冬青种群分布及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不同龄级沙冬青反射光谱,利用马氏距离法对其原始光谱、一二阶微分谱特征差异波段选取分析;将冠层原始及其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其相关性的大小理解沙冬青的生长状况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沙冬青原始光谱曲线趋势较接近,符合植被光谱特征的规律性,幼龄沙冬青反射率差异较明显;不同龄级微分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幼龄峰值起伏变化显著,极大峰值位于719 nm处,主要受幼龄沙冬青长势的影响;2)通过分析得出马氏距离法对不同龄级沙冬青光谱差异显著波段的选择具有显著性,且所选择波段均为光谱特征波段;3)冠层光谱与叶绿素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龄级与叶绿素的敏感波长均为<740 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说明可见光波段属于沙冬青叶绿素光谱反应的敏感波;与原始光谱相比,经过导数处理的微分光谱与叶片叶绿素的相关性更高,且相关性大的波段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光谱特征 光谱微分 叶绿素含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4种荒漠植物光合作用特征与差异性 被引量:34
5
作者 孙安安 智颖飙 +8 位作者 姜平平 吕凯 张德健 李红丽 张荷亮 王云飞 华宇鹏 红鸽 高健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944-4952,共9页
植物对光能的高效吸收、传递和转换机理是光合作用的核心。为了厘清西鄂尔多斯地区4种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运用LI-68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沙冬青(Ammo... 植物对光能的高效吸收、传递和转换机理是光合作用的核心。为了厘清西鄂尔多斯地区4种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运用LI-68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进行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4种荒漠植物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异;(2)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4种荒漠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依次排序为四合木(4.37μmol m^-2 s^-1)>霸王(3.58μmol m^-2 s^-1)>沙冬青(2.63μmol m^-2 s^-1)>和白刺(2.26μmol m^-2 s^-1)。说明四合木和近缘种霸王比其他二种荒漠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与生境适宜性;(3)从影响光合作用的有关生理生态因子来看,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与微气象因子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不明显;(4)水分因子是限制4种荒漠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以期为我国西北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案例借鉴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光合作用 日变化 生境适宜性 西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孑遗植物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多样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佳玮 易嘉敏 +3 位作者 刘建利 李晨 康鹏 王丽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孑遗植物沙冬青是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唯一强旱生常绿阔叶灌木。古菌是组成土壤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植物的生长、生产力、适应性、多样性及健康状况。研究与沙冬青根部共存数千万... 孑遗植物沙冬青是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唯一强旱生常绿阔叶灌木。古菌是组成土壤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植物的生长、生产力、适应性、多样性及健康状况。研究与沙冬青根部共存数千万年的土壤古菌群落,对科学保护沙冬青,乃至维持脆弱的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特殊意义。本试验采用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裸地土为对照,分析比较沙冬青根际土、非根际土中古菌多样性及群落物种组成,旨在探明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群落在不同土壤区室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裸地土和非根际土相比,沙冬青根际土中营养元素含量增高;非根际土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根际土和裸地土;奇古菌门亚硝化球菌纲亚硝化球菌科是沙冬青根部土壤优势类群,亚硝化球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f__Nitrososphaeraceae)越靠近根际其相对丰度越高,亚硝化球菌科未定属(norank_f__Nitrososphaeraceae)和暂定亚硝化球菌属(Candidatus_Nitrososphaera)却越靠近根际其相对丰度越低。此外,根际土古菌全部来自非根际土,而非根际土中古菌只有48.8%来自裸地土,其余来自非土壤生境。因此,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群落以参与土壤氮循环氨氧化(亚硝化)过程的类群为主,宿主植物显著影响沙冬青根部土壤不同区室古菌群落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古菌群落 多样性 西鄂尔多斯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濒危肇因与机制 被引量:28
7
作者 智颖飙 杨持 +5 位作者 王中生 安树青 王再岚 李红丽 宿志安 王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7-776,共10页
对我国特有单属种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肇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 对我国特有单属种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肇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为高群集分布,种群曲线属Leak凸型。年龄结构不合理,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毢型,且将演化为小种群,群落内的生境异质性显著,种群处于不稳定阶段。四合木从开花期到结果期,生殖分配(RA)呈下降的趋势,生殖过程中胚胎发生败育、种子向幼苗难以转化使其有性生殖受阻,生活史趋于断裂,是最终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内因。分布区城市化、工业化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其种群孤立和生境破碎化是物种导致濒危的外因,四合木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下降造成遗传多样性逐步丧失。同时提出对我国特有植物四合木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孑遗植物 濒危机制 胚胎败育 异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乙酸对霸王硬枝扦插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佳佳 汪季 +5 位作者 高永 张瀚文 高健斌 王静 陈曦 吴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92-97,共6页
为筛选最适合霸王扦插的IAA浓度和插穗浸泡时间,并比较IAA对不同长度的霸王插穗扦插的影响,用浓度为50 mg/L、100 mg/L、250 mg/L的吲哚乙酸( IAA)对霸王1~2年生插穗分别进行3 h和8 h的浸泡处理;设置10 cm、15 cm和20 cm等3个... 为筛选最适合霸王扦插的IAA浓度和插穗浸泡时间,并比较IAA对不同长度的霸王插穗扦插的影响,用浓度为50 mg/L、100 mg/L、250 mg/L的吲哚乙酸( IAA)对霸王1~2年生插穗分别进行3 h和8 h的浸泡处理;设置10 cm、15 cm和20 cm等3个长度梯度的插穗,用100 mg/L的IAA浸泡处理3 h。扦插2个月后对扦插苗的成活率、新枝长和新枝数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对霸王扦插成活率、新枝长的影响差异性显著,对新枝数目无显著影响;霸王扦插效果最好的处理是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的IAA浸泡3 h,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插穗成活率分别可达71.1%和75.6%,新枝长分别可达12.6 cm和14.0 cm。 IAA对不同长度的插穗扦插作用差异不明显,而插穗长度对扦插成活率、新枝长影响极显著,对新枝数目无显著差异;在IAA处理下,长度为15 cm和20 cm时扦插效果最好,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成活率分别是69.2%和70.0%;新枝长分别是13.0 cm和14.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硬枝 扦插 吲哚乙酸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王震 张利文 +5 位作者 虞毅 杨永华 朝格吉乐 高健斌 高慧敏 何淑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078-7087,共10页
为改善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衰退现状,促进其更新复壮及可持续发展,对四合木老龄化植株进行了0、5、10、15 cm(即A、B、C、D)4种平茬高度处理,以未平茬老龄植株为对照(CK),跟踪测定各处理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为改善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衰退现状,促进其更新复壮及可持续发展,对四合木老龄化植株进行了0、5、10、15 cm(即A、B、C、D)4种平茬高度处理,以未平茬老龄植株为对照(CK),跟踪测定各处理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平茬能够促进四合木老龄化植株更新复壮,平茬后第1生长季各处理组株高生长量极显著大于CK(P<0.01),处理B、C、D冠幅年生长量极显著大于CK(P<0.01),各处理组新生萌条数量大于CK、萌条基径和萌条枝长极显著大于CK(P<0.01),其中处理B株高和冠幅生长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41.43%和417.21%,平均萌条数量为324枝分别大于处理A、C、D和CK的293枝、229枝、221枝和159枝;(2)对照植株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4种平茬处理植株平茬后第1个生长季7月份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为单峰曲线,而平茬后第2个生长季7月份变为双峰曲线;(3)平茬后前两个生长季7月份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排序均为:处理B>D>C>A>CK,其中,处理B日均值分别为CK的2.07倍和1.94倍;(4)平茬处理改善了四合木植株水分状况,提高了四合木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处理组蒸腾速率和水势均高于对照组;(5)平茬处理提高了四合木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处理B提高程度最为明显,前两个生长季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CK的1.38倍和1.42倍;(6)在平茬后前两个生长季内,5 cm平茬较其他高度平茬在生长和生理特性均有明显优势,但随平茬年限的增加其状况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平茬 生长特性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枝水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英娜 王佳玮 +5 位作者 夏依婷 刘涛 李联欢 刘建利 康鹏 李素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55,71,共12页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可以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的菌株,开展盆栽试验,将分离自西鄂尔多斯荒漠强旱生孑遗植物四合木、沙冬青、绵刺等植物根系的8株内生真菌和1株内生真菌模式种印度梨形孢,以灌...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可以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的菌株,开展盆栽试验,将分离自西鄂尔多斯荒漠强旱生孑遗植物四合木、沙冬青、绵刺等植物根系的8株内生真菌和1株内生真菌模式种印度梨形孢,以灌根的方式分别接种到青贮玉米幼苗根系,镜检侵染率后,采用PEG6000模拟重度干旱胁迫培养2周,测定青贮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并计算抗旱系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侵入青贮玉米根系形成共生,但侵染率存在差异;在未接菌(E-)组的非胁迫和胁迫植株之间,地上部分鲜重、叶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鲜重、根干重、根干物质含量、Pro含量、MDA含量、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等13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13个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只有Am04、Tm36、Tm02、印度梨形孢等4株内生真菌可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并以菌株Am04最优;而Pm53、Tm30、Pm38、Pm06、Pm57等5株内生真菌并未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且侵染率和大多数抗旱性生理指标之间无相关性。因此,不同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菌株Am04较其他菌株更有利于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强旱生植物 青贮玉米 幼苗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AMF群落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佳玮 吕燕 +4 位作者 刘建利 孙钦飞 侯露露 刘涛 王丽霞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78,共7页
根腐病是宁夏枸杞毁灭性病害,丛枝菌根真菌(AMF)能通过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探明根腐病发生与宁夏枸杞根区土壤AMF的关系是应用AMF防控宁夏枸杞根腐病的基础。采用湿筛倾析法和染色法分析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 根腐病是宁夏枸杞毁灭性病害,丛枝菌根真菌(AMF)能通过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探明根腐病发生与宁夏枸杞根区土壤AMF的关系是应用AMF防控宁夏枸杞根腐病的基础。采用湿筛倾析法和染色法分析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理化性质、AMF群落组成、孢子密度、定殖率等,旨在揭示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AMF群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根腐病发病程度的加重,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全氮含量增高,全钾、速效钾含量降低;AMF孢子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发病前期和中期比未发病和发病后期增加了31.32%~49.48%;AMF定殖率、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增加,均在发病中期和后期达到最高;α-多样性指数先升高后下降,以发病前期最高;球囊霉属AMF和无梗囊霉属AMF多度在所有发病时期均低于未发病,隔球囊霉属刚好相反,根孢囊霉属则是先增高后降低。在宁夏枸杞根区土壤降氮增钾,接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AMF可能防控根腐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根腐病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