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对绿豆在增强UV-B辐射下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英利 王英娟 +2 位作者 郝建国 李倩 贾敬芬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29-2633,共5页
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于绿豆幼苗在增强UV-B辐射下叶片内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绿豆产生了氧化胁迫,使其叶片内的丙二醛含量升高,引起抗氧化酶... 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于绿豆幼苗在增强UV-B辐射下叶片内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绿豆产生了氧化胁迫,使其叶片内的丙二醛含量升高,引起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提高.而外源褪黑素和UV-B辐射复合处理可以显著地降低绿豆叶片内的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褪黑素单独处理绿豆使各项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在植物体内,褪黑素是一种保护性抗氧化剂,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可以减缓UV-B辐射引起绿豆的氧化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UV-B 绿豆 氧化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激光处理对干旱胁迫小麦幼苗谷胱甘肽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邱宗波 李方民 +1 位作者 王芳 岳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用CO2激光(波长10600nm,辐射剂量20.1mW/mm2)对萌动小麦种子分别辐照0、1、3、5min,待其长至12d时,用10%(W/V)PEG6000胁迫其幼苗。结果表明:CO2激光处理1、3、5min显著提高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了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 用CO2激光(波长10600nm,辐射剂量20.1mW/mm2)对萌动小麦种子分别辐照0、1、3、5min,待其长至12d时,用10%(W/V)PEG6000胁迫其幼苗。结果表明:CO2激光处理1、3、5min显著提高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了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5min除外),导致GSH/GSSG比率显著上升。3min激光处理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通过参与降解因干旱胁迫而过量产生的过氧化产物,实现了细胞解毒功能。此外,1min和3min激光处理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提高了组织内部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 小麦 干旱胁迫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激光预处理对干旱胁迫引起小麦幼苗脂质过氧化伤害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邱宗波 刘晓 +2 位作者 李方民 田向军 岳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用CO2激光(20.1mW·mm-2)对小麦种子分别辐照0、1、3、5min,待其长至12d时,用10%(w/v)PEG6000胁迫其幼苗,研究激光预处理对小麦幼苗干旱胁迫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激光预处理(1、3min)可使干旱胁迫的小麦幼苗MDA含量和O2-产生... 用CO2激光(20.1mW·mm-2)对小麦种子分别辐照0、1、3、5min,待其长至12d时,用10%(w/v)PEG6000胁迫其幼苗,研究激光预处理对小麦幼苗干旱胁迫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激光预处理(1、3min)可使干旱胁迫的小麦幼苗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显著降低(P<0.05),而AsA和GSH含量和根长却显著增加(P<0.05);另外激光预处理(1、3min)可显著(P<0.05)提高小麦幼苗SOD酶活和根系活力,而对POD和CAT活性没有显著作用。其综合效果表现为激光预处理3min可抑制由干旱胁迫引起的小麦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增强小麦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 小麦 干旱胁迫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对小麦幼苗UV-B抗性的生理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迟虹 岳明 刘晓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8-726,共9页
以小麦品种‘西农88’(Triticum aestivum L.,cv.Xinong 88)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施加不同浓度茉莉酸(1、2.5、5、10 mmol/L)对UV-B辐射(1.5 kJ.m-2.d-1)下小麦幼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丙二醛、游离脯氨酸、紫外吸收物、花青素、根系活力... 以小麦品种‘西农88’(Triticum aestivum L.,cv.Xinong 88)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施加不同浓度茉莉酸(1、2.5、5、10 mmol/L)对UV-B辐射(1.5 kJ.m-2.d-1)下小麦幼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丙二醛、游离脯氨酸、紫外吸收物、花青素、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探讨了茉莉酸在UV-B辐射胁迫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并且表现出浓度效应,其中较低浓度的茉莉酸(1 mmol/L和2.5 mmol/L)能明显提高小麦幼苗的UV-B抗性。表现为低浓度茉莉酸显著提高UV-B辐射下小麦幼苗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且外源施加的茉莉酸还能够增加小麦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花青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可见,茉莉酸通过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含量以及保护性色素含量,从而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提高防御物质含量,进而增强植物抵抗UV-B辐射胁迫的能力,保证小麦幼苗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 抗性 UV-B辐射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