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建筑节能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国辉 魏雪 张伟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7-351,共5页
为了保证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的同时,降低采暖能耗,节约成本,本文以室内热舒适性、采暖能耗、工程造价作为建筑节能的优化目标。首先,选取10个建筑节能优化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作为优化变量。其次,对10个优化变量的... 为了保证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的同时,降低采暖能耗,节约成本,本文以室内热舒适性、采暖能耗、工程造价作为建筑节能的优化目标。首先,选取10个建筑节能优化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作为优化变量。其次,对10个优化变量的不同取值进行方案设计,得到507组实验方案,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的结果作为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建立BPNN的预测模型,并将其作为多目标优化的适应度函数。最后,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进行多目标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民居 建筑节能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基于生态智慧转译视角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华斌 王梦颖 +2 位作者 许宇彤 王越 刘大亮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6,共9页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对大运河文化和生态进行全面保护。南旺分水枢纽为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的关键工程,蕴含了大运河重要的传统水利生态智慧。本研究将“适地性”与“共生性”生态智慧同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原则和构成...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对大运河文化和生态进行全面保护。南旺分水枢纽为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的关键工程,蕴含了大运河重要的传统水利生态智慧。本研究将“适地性”与“共生性”生态智慧同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原则和构成要素进行融合,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途径。识别了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区域生态要素和遗产要素,以及潜在的生态廊道,构建了“一核一带,六廊多节点”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安全和遗产保护导向下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优化策略,以期为京杭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南旺分水枢纽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智慧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太阳能、风能集成供热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金国辉 杨鹏 +2 位作者 丁超 王振华 梁娜飞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2-767,共6页
为解决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室内供热系统热效率低下而造成的室内热环境质量差、能源浪费量大及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文章构建了太阳能、风能集成供热系统,利用Design-Builder分析了土暖气+吊炕与集成供热系统两种不同的供热方式在内蒙古西... 为解决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室内供热系统热效率低下而造成的室内热环境质量差、能源浪费量大及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文章构建了太阳能、风能集成供热系统,利用Design-Builder分析了土暖气+吊炕与集成供热系统两种不同的供热方式在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的能源消耗量及热环境状况。通过增量成本支出、年运行费用降低额及盈利能力分析,计算出了集成供热系统的投资回收期。结果表明:集成供热系统每年可减少能耗10994.71 kWh,年采暖能耗降低率为62.69%;在集成供热系统下主卧温度提高了7.05℃、PMV值提高了1.69,客厅温度提高了3.38℃、PMV值提高了1.1,次卧温度提高了5.29℃、PMV值提高了2.27;集成供热系统方案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6.99年,Pt<Pc,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 草原民居 太阳能 风能 集成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暖模式与围护结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国辉 陈伟 +1 位作者 杨鹏 王旭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8-1213,共6页
为了解决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围护结构构造单一,供暖方式落后,采暖效率低、室内热环境质量差并造成石化能源的大量浪费污染环境这一问题,研究以超低能耗为目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与风能资源,构建风力发电系统、被动式阳光间及保... 为了解决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围护结构构造单一,供暖方式落后,采暖效率低、室内热环境质量差并造成石化能源的大量浪费污染环境这一问题,研究以超低能耗为目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与风能资源,构建风力发电系统、被动式阳光间及保温窗帘系统、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组成的新型供暖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围护结构的阳光间进深、窗框材质、南向窗墙比、玻璃材质、保温层厚度、保温层材质、墙体材质7个主要因素以能耗为指标进行分析,选出最优组合方案。结果表明:最优组合方案与原始方案相比,能耗每年减少12674.79 Kw·h,能耗降低率为77.99%,季室内平均温度提高了8.77℃,PMV值提高了1.86,满足冬季室内人员采暖与舒适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民居 供暖系统 围护结构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能匹配供暖的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综合因素分析
5
作者 金国辉 梁娜飞 +1 位作者 丁超 王振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8-774,共7页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172户草原民居进行调研,并从中挑选出1户典型草原民居,利用Design 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供暖周期内,多能匹配供暖比传统供暖在主卧室内平均温度提高约5.465℃,次卧提高约5.107℃,客厅提高约5.105℃...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172户草原民居进行调研,并从中挑选出1户典型草原民居,利用Design 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供暖周期内,多能匹配供暖比传统供暖在主卧室内平均温度提高约5.465℃,次卧提高约5.107℃,客厅提高约5.105℃,而室内热舒适情况,利用PMV平均值进行比较,主卧评价为冷到稍热,次卧为寒冷到稍冷以及客厅为稍冷到稍热。在能耗上可节约4 210.91kWh,可节省1 768.58元。在经济性方面,虽然初始投资成本比较高,但折算成25年内的每年成本以后,可以节约674.87元,而25年内节约共计16 871.75元,从而证实了多能匹配供暖系统的可行性、节能性和经济性,本文研究为该地区供暖方式、改善室内环境和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 多能匹配 供暖模式 综合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墙体蓄热量的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新荣 冯伟建 +2 位作者 梁嘉 杨柳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目前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不能有效评价蓄热量的问题,该文基于“日间热容”概念和有限差分法,提出一种新的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该方法可获得围护结构逐时动态蓄热量、不同构造层次的蓄热情况以及材料层... 针对目前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不能有效评价蓄热量的问题,该文基于“日间热容”概念和有限差分法,提出一种新的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该方法可获得围护结构逐时动态蓄热量、不同构造层次的蓄热情况以及材料层和围护结构在一定时间段和一定面积内的累积蓄热量。以一个简化的建筑模型为例,运用该方法得出建筑不同朝向、不同部位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蓄热量情况。该文的方法可为建筑围护结构实际蓄热效果提供系统全面的定量评价,为太阳能建筑分朝向、分部位的蓄热设计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 太阳能建筑 有限差分法 日间热容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保温复合墙体热惰性指标修正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新荣 梁嘉 +2 位作者 邱杨 杨柳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2-488,共7页
蓄热是建筑被动式太阳利用和夏季防热设计的关键技术,准确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是蓄热设计和利用的基础。在外保温墙体中保温层对墙体蓄热性能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实验和软件模拟的方法考察外保温墙体的蓄热特性与合理的蓄热性能评价指标。... 蓄热是建筑被动式太阳利用和夏季防热设计的关键技术,准确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是蓄热设计和利用的基础。在外保温墙体中保温层对墙体蓄热性能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实验和软件模拟的方法考察外保温墙体的蓄热特性与合理的蓄热性能评价指标。通过现场测试,获得了3个不同朝向的外墙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衰减规律:由于保温层的隔热作用,外墙结构层内外表面承受的温度波动较小,结构层本身的蓄热作用被大幅度削弱。借助Kvalue软件,对单一材料墙体和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惰性指标与总衰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和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单一材料外墙,热惰性指标和总衰减度之间有良好相关性,而外保温复合墙体,两者相关性较差。针对外保温复合墙体,提出针对多层墙体热惰性指标计算的修正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得的热惰性指标与墙体总衰减度的相关系数R2达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 保温层 太阳能 衰减度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气象数据推测 被引量:6
8
作者 史加荣 杨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以中国662个气象台站的2004-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4个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使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来推测缺失气象数据.为降低随机的不利影响,将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做平均.分别采用奇异值分解的相对误差... 以中国662个气象台站的2004-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4个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使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来推测缺失气象数据.为降低随机的不利影响,将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做平均.分别采用奇异值分解的相对误差和相似度矩阵来证实气象数据的近似低秩性,并探讨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主要的基向量,设计3组推测试验.第1组试验随机选取6个气象台站的数据用于测试,其余台站用于训练,以获得5个最佳的基向量.随机选取每个测试台站的12个观测值,再由所选取的基向量来推测未知值.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的平均推测误差分别为8.00%、7.83%、17.17%和10.82%.在第2组试验中,随机选取70%的气象台站用于训练,其余气象台站用于验证推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基向量的数目可选为5-15,随着基向量或观测值数量的增加,推测性能也随之改善.第3组试验,根据10个台站1952年下半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推测上半年的未观测值,试验结果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数据推测 奇异值分解 低秩性 基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白洋淀流域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高星 宋昭颖 +1 位作者 李晨曦 汤怀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景观格局优化的现实依据,景观格局优化是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维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区,从自然、人类活动和景观因素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识别...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景观格局优化的现实依据,景观格局优化是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维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区,从自然、人类活动和景观因素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识别出面积大于0.001 km^(2)的水体和面积大于0.005 km^(2)的林地作为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网络结构评价法对流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对白洋淀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最强烈,景观因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最小。(2)白洋淀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较大,高风险区域位于研究区东南部和西北部,低风险区域零星分布在西部林地中。提取的生态源地总面积为11319.85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3)构建了由39条生态廊道和21个生态节点组成的生态网络格局,形成道路型廊道、河流型廊道、绿带型廊道,优化后景观格局网络闭合度、节点连接率、网络连接度较高,景观格局连通度得到明显提升。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可为全面推进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维护和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 空间主成分分析 生态网络 白洋淀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溶胶改性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元成方 李好飞 郭稼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0-584,共5页
采用纳米硅溶胶对砖砼混合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处理,利用改性处理后的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研究分析纳米再生混凝土力学指标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建立力学指标间的定量关系,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纳米硅溶胶的改性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 采用纳米硅溶胶对砖砼混合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处理,利用改性处理后的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研究分析纳米再生混凝土力学指标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建立力学指标间的定量关系,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纳米硅溶胶的改性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骨料改性,28d龄期纳米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分别较再生混凝土提高了13.3%、4.3%、2.1%、19.4%;纳米再生混凝土力学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符合幂函数关系,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符合线性函数关系;较之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更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溶胶 再生骨料 混凝土 力学指标 相关性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管道生物质蓄热墙设计及热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娟利 金勇运 +2 位作者 李美玲 赵建华 刘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9-325,共7页
针对传统生物质墙体存在集热蓄热差的热工问题,提出一种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集成管道生物质蓄热墙体,通过建立对比实验模型,分别测试墙体系统及室内物理环境参数,研究2种模型存在的热效率差异,并对实验组墙体系统进行供热性能分析。结果表... 针对传统生物质墙体存在集热蓄热差的热工问题,提出一种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集成管道生物质蓄热墙体,通过建立对比实验模型,分别测试墙体系统及室内物理环境参数,研究2种模型存在的热效率差异,并对实验组墙体系统进行供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集成管道生物质墙体系统具有良好的集热、蓄热性能;管道流系统循环控制策略应适应当地气象条件以优化系统供热效率;集成管道生物质蓄热墙节能率可达79.3%,经济效益明显,在生物质能与太阳能富集地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太阳能供暖 热存储 热效率 蓄热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层湿陷对整体管廊破坏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强 陈浩然 +2 位作者 李良成 吕艳 李文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29,共7页
西北地区黄土地层具有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湿陷现象,易导致管廊结构破坏,其中弯曲破坏是最常见的管廊破坏形式之一。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了弯曲变形,扭转变形和弯扭变形三种不同的湿陷形式,并将湿陷范围和湿陷等级作为... 西北地区黄土地层具有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湿陷现象,易导致管廊结构破坏,其中弯曲破坏是最常见的管廊破坏形式之一。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了弯曲变形,扭转变形和弯扭变形三种不同的湿陷形式,并将湿陷范围和湿陷等级作为变量建立不同工况。结果表明,管廊最大纵向拉应力与最大竖向位移随着湿陷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湿陷范围的增加,管廊最大纵向应力并非线性增长,而是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三种不同的湿陷形式下,管廊对弯曲变形的适应能力最差。研究成果对黄土湿陷作用下土体与地下综合管廊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以及灾害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地下综合管廊 数值模拟 结构变形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13
作者 王朋 于彬 +1 位作者 史庆轩 王秋维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2,共12页
提出一种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翼缘厚度、钢管径厚比、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该组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将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截面进行合理简化,基于平截面假定建立组合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通... 提出一种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翼缘厚度、钢管径厚比、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该组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将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截面进行合理简化,基于平截面假定建立组合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对比试验与模拟数据,发现公式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精度。进一步提出组合柱截面屈服点、峰值点、破坏点、加载刚度、卸载刚度等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确定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最终建立基于退化三线型模型的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恢复力模型。将公式计算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柱 抗震性能 正截面承载力 特征参数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棒概率矩阵三分解
14
作者 史加荣 陈姣姣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1-1260,共10页
矩阵分解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经常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近年来,矩阵分解的概率模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概率矩阵分解一般将数据矩阵分解为两个低秩矩阵之积,这可能会限制该模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为此,提出了... 矩阵分解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经常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近年来,矩阵分解的概率模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概率矩阵分解一般将数据矩阵分解为两个低秩矩阵之积,这可能会限制该模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为此,提出了鲁棒概率矩阵三分解模型(RPMTF)。该模型将数据矩阵分解为三个矩阵的乘积,并考虑了其鲁棒性。在模型求解时,先将拉普拉斯分布进行分层表示;再采用基于极大后验估计的策略,设计了一种条件期望最大化算法。在实验中,将鲁棒概率矩阵三分解应用到图像去噪和视频背景建模中,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三分解 概率矩阵分解 期望最大化 极大后验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遗址全长黏结式锚固系统动力响应解析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芦苇 赵冬 +1 位作者 李东波 毛筱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7-1387,1395,共12页
以纵向宽大裂隙引起的夯土城墙遗址稳定问题为背景,建立危险土体-锚杆-稳定土体锚固系统简化力学模型。该模型将土体对锚杆的摩阻作用简化为一个线性弹簧和一个与速度相关的阻尼器的并联机构,将裂隙段锚杆对两侧土体的拉结作用简化为一... 以纵向宽大裂隙引起的夯土城墙遗址稳定问题为背景,建立危险土体-锚杆-稳定土体锚固系统简化力学模型。该模型将土体对锚杆的摩阻作用简化为一个线性弹簧和一个与速度相关的阻尼器的并联机构,将裂隙段锚杆对两侧土体的拉结作用简化为一个线性弹簧。基于弹性体动力理论建立锚固系统动力平衡方程,并推导了锚杆轴力和位移的动力响应解析解。最后,以新疆高昌故城南城墙某段锚固工程为例对提出的解析方法进行了说明,明确了锚杆轴力响应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通过数值分析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动力作用下同一位置锚杆的轴力响应呈围绕静力平衡位置的波动形态,轴力峰值点位于裂隙附近,且逐渐向临空端和锚固端指数衰减。在考虑地震加速度沿遗址高度的放大效应后能够获得较精确的锚杆轴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全长黏结式锚杆 锚固系统 简化力学模型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下的关中传统村落景观生态敏感度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睿婕 高元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7,共9页
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破碎化问题,基于传统村落景观生态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理念,采集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实体属性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建构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从自然生态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两方面,测算出关中地区传统村落... 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破碎化问题,基于传统村落景观生态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理念,采集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实体属性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建构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从自然生态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两方面,测算出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应对外部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人口空间分布、GDP空间分布、路网空间密度、高程是影响景观生态敏感度的最主要因素。关中地区高度和极度敏感型传统村落占51%,主要分布于黄河和渭河干流沿岸地区;中度敏感型传统村落占40%,主要分布于黄土台塬地区;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型传统村落占9%,主要分布在北山山地和秦岭北麓山地。景观生态敏感度评价模型的建立为构建区域格局下文化生态、社会经济并重的传统村落的分类分级分区保护提供了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生态 生态敏感度评价 空间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镇空间生长及协同发展引导——以陕南古镇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海钊 陈晓键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4,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旅游、政策驱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古镇空间不断生长,承载着丰富地域文化的老区域及富有现代感的新区域共同形成当前城镇的风貌。文章首先以协同发展一般规律及古镇生长一般逻辑为基础,建构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旅游、政策驱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古镇空间不断生长,承载着丰富地域文化的老区域及富有现代感的新区域共同形成当前城镇的风貌。文章首先以协同发展一般规律及古镇生长一般逻辑为基础,建构了古镇人地产协同发展的分析框架。其次以陕南古镇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土地、产业等方面对陕南古镇的生长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协同视角对人地产互动作用下的古镇发展进行检视。最后提出多主体协调下的社会发展策略、适应于自然环境的空间发展策略、基于精细化利用的产业发展策略以促进陕南古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古镇 空间生长 协同发展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天气人体室内热湿环境的舒适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国忠 丰欣超 +1 位作者 李丛 高月芬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为研究高温天气下不同年龄阶段人体室内热湿环境的舒适性,本文基于现场试验测量,选取20名老年人和1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测量高温天气时被试在室内环境的皮肤温度,同时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分析环境参数对人体主客观参数的影响,对比老年人与... 为研究高温天气下不同年龄阶段人体室内热湿环境的舒适性,本文基于现场试验测量,选取20名老年人和1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测量高温天气时被试在室内环境的皮肤温度,同时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分析环境参数对人体主客观参数的影响,对比老年人与青年人对环境参数的敏感性;采用线性拟合确定高温天气人体热湿感觉与主客观参数的关系,研究老年人与青年人对环境参数的可接受性。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热敏感性低于青年人,而湿敏感性高于青年人;老年人的热感觉和湿感觉对皮肤温度变化的反应均比青年人迟缓。老年人温湿度中性值和可接受值均高于青年人:老年人与青年人中性温度分别为29.5℃和27℃,可接受温度范围分别为28.5~30.4℃和26.3~27.9℃;中性相对湿度分别为62%和57%,可接受相对湿度范围分别为55~69%和48~66%。老年人与青年人的热中性皮肤温度分别为35.9℃和35.7℃,湿中性皮肤温度分别为35.6℃和36.0℃。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年龄层人群室内热湿环境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热舒适 中性温度 中性相对湿度 中性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