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大场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被引量:14
1
作者 翟玉林 魏俊浩 +5 位作者 李艳军 王发明 李鹏 王文 李翔 柯坤家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大场金矿床位于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西段。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矿体严格受NW向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透镜状沿NWW向构造破碎带产出,具有波状弯曲、分支复合特征。矿(化)体具有平面上左... 大场金矿床位于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西段。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矿体严格受NW向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透镜状沿NWW向构造破碎带产出,具有波状弯曲、分支复合特征。矿(化)体具有平面上左行右阶、垂向上右行左阶,并向SE方向侧伏的展布规律。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金-硫化物-石英、金-辉锑矿-石英、石英-碳酸盐4个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 3种元素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带状异常与矿体分布基本吻合。剖面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建立了大场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经工程验证,证实其对大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型金矿床 土壤地球化学 找矿模型 大场金矿床 巴颜喀拉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米什地区忠宝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超 吕新彪 +3 位作者 吴春明 李鹏 曹晓峰 朱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455,共11页
对新疆库米什地区忠宝钨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及成矿期石英氢氧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体产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含钙质... 对新疆库米什地区忠宝钨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及成矿期石英氢氧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体产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含钙质围岩的接触带部位,后期叠加云英岩及石英脉型矿化,成矿受矿区岩体、围岩及构造共同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床形成于中-高温度(250~360℃)、高盐度(12%~15%)、中浅深度(2.7~4.0km),成矿压力为(275~418)MPa。氢氧同位素组成则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可能有少量演化大气降水加入。认为忠宝钨矿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认识对其成因模式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忠宝钨矿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铅锌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鹏 李义邦 +6 位作者 王海丰 石文杰 赵志新 刘孟合 冯志兴 魏俊浩 孙华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23,共16页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之一。系统的地表调查和坑道编录表明,矿区不同岩石单元构造变形及力学特征不同,既有赋存于滩间山群绿片岩内部的早期深层次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也有赋存于滩间山群...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之一。系统的地表调查和坑道编录表明,矿区不同岩石单元构造变形及力学特征不同,既有赋存于滩间山群绿片岩内部的早期深层次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也有赋存于滩间山群原c岩组紫红色砂岩中的晚期浅层次脆性变形构造。结合区域上柴北缘造山带构造演化事件时间序列以及矿区构造特征的分析表明,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与陆-陆深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及俯冲板片的折返有关,矿区浅层次脆性变形应形成于滩间山群原c岩组紫红色含砾砂页岩沉积之后。应力场恢复显示早期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形迹的主应力σ1方向主要为NE/NEE-SW/SWW方向,倾角为5°~60°,表明矿区早期变形阶段具有NE/NEE-SW/SWW向近水平挤压、左行走滑、斜向逆冲的性质;而晚期脆性变形恢复的主应力方向有2个,锡铁山沟地区表现为EW方向,无名沟-中间沟地区为NW-SE方向。对不同中段控矿断裂构造形成时的主应力状态恢复结果显示NW向断裂构造主应力σ1状态为NE-SW向,显示压扭性逆冲-走滑断层性质,而NE向断裂构造主应力σ1状态为NW-SE向,显示张扭性正-滑断层性质,分别为上述早期和晚期变形应力场的产物。锡铁山矿体分布受控于左行逆冲和左行滑覆构造运动,矿区北西部成矿较为有利,成矿后的NEE-EW向断层左行运动对矿体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西侧矿体南移,东侧矿体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山 构造应力场 构造控矿 柴北缘 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X射线衍射和岩矿鉴定等技术研究河南汤家坪钼矿区主要矿物标型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姣花 汪建宇 +1 位作者 顾茗心 王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0,共9页
汤家坪钼矿床是2006年探明的一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前人用常规地质方法对该矿区基础地质工作和成矿规律研究已比较系统和完整,认为汤家坪钼矿床属于深源浅成斑岩型钼矿床,汤家坪花岗斑岩体为矿区钼矿的成矿母岩;但是没有从矿物学角度来... 汤家坪钼矿床是2006年探明的一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前人用常规地质方法对该矿区基础地质工作和成矿规律研究已比较系统和完整,认为汤家坪钼矿床属于深源浅成斑岩型钼矿床,汤家坪花岗斑岩体为矿区钼矿的成矿母岩;但是没有从矿物学角度来应证这些成矿规律。本文从矿物学角度,采用分离单矿物进行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及岩矿鉴定等技术,对汤家坪钼矿区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长石4种矿物标型特征(化学组成、微量元素、晶体结构、晶胞参数、结构状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矿区辉钼矿全部是2H型多型变体,且成分中Re含量很低;辉钼矿的δ34S值为3.0‰,硫同位素变化范围小,接近于陨石硫,具深源硫的特点,硫来源于花岗斑岩。2黄铁矿微量元素以富含Mo、Co、Cu,贫Ni、Pb、Zn为标型特征,另外Au、Ag含量低,S/Se大于250000,与前人"S/Se大于250000~500000的地区不可能找到金矿"的结论相符。3石英富含Mo;成矿期石英脉中δ18O降低,表明成矿晚期有少量大气降水参与热液蚀变成矿。4长石富含Mo;轻稀土(La^Nd)含量大于中稀土(Sm^Ho)和重稀土(Er^Y)含量;钾长石的有序度、三斜度以及结构参数的值均较高,结构温度较低,表明该矿区钾长石为低温状态下的三斜对称的微斜长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岩体钾长石化对钼矿化最为有利。本研究应证了汤家坪钼矿床属于深源浅成斑岩型钼矿床,对于总结斑岩型钼矿成矿规律、找矿标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家坪钼矿 标型特征 晶胞参数 结构状态 化学分析 X射线衍射法 岩矿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米什地区钨矿成矿远景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超 吕新彪 +3 位作者 吴春明 李鹏 曹晓峰 朱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9-590,共12页
前人资源评价工作显示新疆伊犁-中天山地块东部库米什地区具有一定的钨矿找矿前景,并已发现有忠宝中型矽卡岩型钨矿床。为进一步查明区内钨矿找矿有利地区,文章以对忠宝钨矿床的成因认识为基础,通过分析库米什地区多光谱(ETM+)、高光谱(... 前人资源评价工作显示新疆伊犁-中天山地块东部库米什地区具有一定的钨矿找矿前景,并已发现有忠宝中型矽卡岩型钨矿床。为进一步查明区内钨矿找矿有利地区,文章以对忠宝钨矿床的成因认识为基础,通过分析库米什地区多光谱(ETM+)、高光谱(EO-1)等遥感蚀变信息及基于多重分形建模思想的奇异性分析方法,对区域1:20万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本区的构造演化及成矿地质背景,提取与钨矿化有关的找矿信息。结果显示,与钨有关的矿化信息总体具有如下分布特点:①沿中天山地块南缘忠宝岩体及桑树园子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部位分布;②中天山地块内沿NWW向串珠状分布。各类矿化信息均与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并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及定向分布特征。结合已有研究,认为本地区钨矿化应与库米什地区南天山洋东段闭合及后造山伸展作用所引发的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根据上述认识对库米什地区钨矿找矿远景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找矿信息圈定了若干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钨矿 遥感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 成矿远景 库米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铁山深部铅锌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及其浮选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仙平 王金庆 +4 位作者 陈志勇 翁存建 唐学昆 程琍琍 严群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9,共6页
为高效利用锡铁山深部(-2 702 m)铅锌矿石资源,鉴于工艺矿物学对矿石浮选性能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和显微镜照相等测试分析技术,对该矿石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探究了矿石的浮选特性。结果表明,矿石中... 为高效利用锡铁山深部(-2 702 m)铅锌矿石资源,鉴于工艺矿物学对矿石浮选性能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和显微镜照相等测试分析技术,对该矿石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探究了矿石的浮选特性。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其次为闪锌矿和方铅矿,还可见少量的磁铁矿、褐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可综合回收的有价矿物为铅、锌、硫及伴生金银,脉石矿物则以透辉石居多,其次是石英、方解石、绿泥石;方铅矿和闪锌矿分别呈中-细粒及中粒嵌布特征,大部分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在74μm以上,对矿物之间的解离十分有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粗的磨矿细度下,即可实现矿石中主金属铅锌的高效浮选,实验室利用现有生产工艺处理该矿石,可获得理想的选矿综合指标,试验结果可为生产现场进行深部矿石的选矿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工艺矿物学 浮选 磨矿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抑制剂在硫化矿浮选过程中抑制闪锌矿的电化学机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程琍琍 郑春到 +3 位作者 李啊林 刘焕德 孙体昌 张子文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3,共4页
采用热力学计算、循环伏安测试和紫外光谱分析,研究组合抑制剂(Na2SO3+ZnSO4)对闪锌矿抑制作用的电化学行为及机理。将抑制剂Na2SO3与ZnSO4组合使用,抑制组分Zn(OH)2稳定存在的区域比ZnSO4单独使用时拓宽,由pH=11.5增大到12.5。在pH为4... 采用热力学计算、循环伏安测试和紫外光谱分析,研究组合抑制剂(Na2SO3+ZnSO4)对闪锌矿抑制作用的电化学行为及机理。将抑制剂Na2SO3与ZnSO4组合使用,抑制组分Zn(OH)2稳定存在的区域比ZnSO4单独使用时拓宽,由pH=11.5增大到12.5。在pH为4.00的酸性条件下,该组合抑制剂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此时组合抑制剂的加入并未阻止捕收剂DDTC与闪锌矿作用。继续增大pH值到9.18,逆向扫描过程中生成Zn(OH)2的阴极峰增大了,即大量的亲水性产物Zn(OH)2覆盖在闪锌矿的表面,阻碍捕收剂DDTC与闪锌矿进一步作用,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当pH值增大到11.88的高碱性条件下,闪锌矿自身的氧化占据了主导地位,组合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不如弱碱性条件明显。加入组合抑制剂(Na2SO3+ZnSO4)后,从抑制前后紫外光谱吸收峰反射强度的差值来看,闪锌矿在中碱条件下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抑制剂 电化学 热力学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成矿元素物质场结构及深部找矿潜力 被引量:9
8
作者 魏俊浩 李鹏 +4 位作者 李义邦 陈丁杰 王海丰 钟永生 冯志兴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铅锌矿是我国大型的喷流沉积型(SEDEX)矿床,赋矿围岩主要是大理岩和片岩,浅部主要为大理岩型矿体,深部主要为片岩型矿体。系统描述了不同矿石类型中铅锌矿体与黄铁矿的空间共生关系、矿体空间形态三维变化规...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铅锌矿是我国大型的喷流沉积型(SEDEX)矿床,赋矿围岩主要是大理岩和片岩,浅部主要为大理岩型矿体,深部主要为片岩型矿体。系统描述了不同矿石类型中铅锌矿体与黄铁矿的空间共生关系、矿体空间形态三维变化规律;利用局部奇异性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矿区Pb、Zn、Ag、Au等成矿元素物质场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2种分析方法均可表现元素物质场不同的结构特征,即:Pb、Zn、Au元素整体上沿着矿体的侧伏方向仍然有明显的向深部富集的趋势,且不受大理岩的影响,在片岩中物质场所反映的元素富集程度依然很强;Ag元素整体上从浅部到深部在矿化空间内均有明显的不连续富集特征。锡铁山铅锌矿水平方向上元素分带由远至近(由西向东)依次为Mn-Fe-S-Ag-Pb-Zn-S-Au,垂向上元素分带由上到下依次为Mn-S-Ag-Pb-Zn-S-Au,同时系统研究了成矿元素物质场中元素富集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讨论了锡铁山深部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山铅锌矿 矿体空间形态 成矿元素物质场结构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高泥高镁硫化铜镍矿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杨 孙磊 +5 位作者 孙伟 汪清清 王成文 彭再华 高志勇 曹学锋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65,共4页
对新疆某铜镍矿山低品位高泥高镁硫化铜镍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水玻璃为组合抑制剂、以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为组合捕收剂,采用铜镍混合浮选-铜镍分离工艺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25.11%、铜回收率79.90%、含氧化镁... 对新疆某铜镍矿山低品位高泥高镁硫化铜镍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水玻璃为组合抑制剂、以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为组合捕收剂,采用铜镍混合浮选-铜镍分离工艺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25.11%、铜回收率79.90%、含氧化镁2.02%的铜精矿以及镍品位6.98%、镍回收率75.01%、含氧化镁5.32%的镍精矿,实现了铜、镍的高效回收和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镍矿 高泥高镁 铜镍分离 浮选 铜精矿 镍精矿 抑制剂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氢氧化镁(101)表面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立清 周润 +5 位作者 龙慧婷 孔会民 邹来禧 罗仙平 邵羽南 杨国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3,共7页
近年来,氢氧化镁已广泛应用于制备阻燃材料,但其产品存在表面极性高、易团聚、不易与高分子材料相容等不足。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理论计算,对常用改性剂(油酸、硅烷偶联剂G-57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甲基... 近年来,氢氧化镁已广泛应用于制备阻燃材料,但其产品存在表面极性高、易团聚、不易与高分子材料相容等不足。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理论计算,对常用改性剂(油酸、硅烷偶联剂G-57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氢氧化镁(101)表面的吸附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改性剂对氢氧化镁表面的改性机理。吸附能、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和Mulliken布居电荷等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3种改性剂分子中油酸的吸附能最低,可在氢氧化镁(101)表面稳定吸附,并且吸附的油酸与氢氧化镁(101)表面之间有明显电荷转移,形成Mg-O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正是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关键。本研究为提高氢氧化镁阻燃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氢氧化镁 改性机理 油酸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基活性炭在硫化铜镍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
11
作者 曹杨 孙磊 +4 位作者 汪清清 王鑫 乔毅 孙伟 彭再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39-2346,共8页
硫化铜镍矿的浮选常采用“铜镍混浮−铜镍分离”的工艺流程,但铜镍混浮矿浆中的金属离子以及有机药剂的残余会影响铜镍的分离效果。本文选用核桃壳为原料,化学改性制备活性炭,研究核桃壳基活性炭对这些残留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核桃... 硫化铜镍矿的浮选常采用“铜镍混浮−铜镍分离”的工艺流程,但铜镍混浮矿浆中的金属离子以及有机药剂的残余会影响铜镍的分离效果。本文选用核桃壳为原料,化学改性制备活性炭,研究核桃壳基活性炭对这些残留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核桃壳基活性炭H_(2)SO_(4)/AC对Cu^(2+)、Mg^(2+)以及乙基黄原酸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吸附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浮选试验中,与常规活性炭相比,H_(2)SO_(4)/AC能显著改善铜镍的分离效果。铜精矿中镍品位从4.25%降至0.22%,镍精矿中铜品位从0.66%降低至0.21%,此外,铜和镍的回收率也分别提高了8.21%和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镍矿 铜镍分离 核桃壳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铜矿在乙氧羰基硫脲体系中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12
作者 程琍琍 李啊林 +2 位作者 刘焕德 孙体昌 张子文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7,共4页
在pH值为9.18的乙氧羰基硫脲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电位扫描、恒电位阶跃和恒电流阶跃法研究黄铜矿表面的电极过程。循环伏安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电极从0 V左右开始氧化出现一个新的阳极氧化峰,产物Cu(ECTU)沉积在电极表面,并产生钝化且... 在pH值为9.18的乙氧羰基硫脲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电位扫描、恒电位阶跃和恒电流阶跃法研究黄铜矿表面的电极过程。循环伏安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电极从0 V左右开始氧化出现一个新的阳极氧化峰,产物Cu(ECTU)沉积在电极表面,并产生钝化且表面疏水性增强。在阴极反向扫描过程中未观测到Cu(ECTU)的还原峰。采用恒电位阶跃法可确定ECTU在黄铜矿电极表面的扩散系数为3.84×10-9 m2/s,Cu(ECTU)在黄铜矿电极表面的吸附厚度可达2.13个单分子层。恒电流阶跃法则确定吸附于黄铜矿电极表面的Cu(ECTU)的电化学动力学方程,由此计算出交换电流密度为0.043 A/m2。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和电化学动力学参数值表明产物Cu(ECTU)在黄铜矿表面吸附较牢固,ECTU对黄铜矿有较好的捕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乙氧羰基硫脲 电极过程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阳极泥中回收和制备碲粉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董竑君 蒋训雄 +4 位作者 范艳青 张登高 汪胜东 冯林永 刘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9-71,共3页
以铜阳极泥氧化硫酸浸出得到的含碲溶液为原料,经电解除铜、二氧化硫还原沉碲、亚硫酸钠洗涤除硒、盐酸洗涤除铜和砷等工序,可以得到碲品位99.75%的碲粉。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综合回收 二氧化硫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阳极泥分银渣中回收铋和锑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超 蒋训雄 +3 位作者 蒋伟 汪胜东 冯林永 董竑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18,22,共4页
采用硫酸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浸出铜阳极泥卡尔多炉分银渣。结果表明,铋、锑被浸出进入溶液,铅转化为硫酸铅留在浸出渣中,从而实现铅与锑、铋的分离。在硫酸浓度2.5mol/L、氯化钠浓度125g/L、液固比4∶1、温度95℃、浸出时间4h的条件下,... 采用硫酸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浸出铜阳极泥卡尔多炉分银渣。结果表明,铋、锑被浸出进入溶液,铅转化为硫酸铅留在浸出渣中,从而实现铅与锑、铋的分离。在硫酸浓度2.5mol/L、氯化钠浓度125g/L、液固比4∶1、温度95℃、浸出时间4h的条件下,铋、锑、铅、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8.67%、91.17%、0.56%和0.76%,金几乎不被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分银渣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硫还原沉淀粗碲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竑君 蒋训雄 +4 位作者 范艳青 张登高 汪胜东 冯林永 刘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5-58,共4页
以二氧化硫为还原剂从铜阳极泥的酸浸含碲溶液中直接还原沉淀得到粗碲。结果表明,添加氯化钠有利于促进碲的还原,但也会增加铜的沉淀析出,沉碲前应预先除去溶液中的大部分铜。在下述综合条件下,碲的沉淀率为99.03%、粗碲含碲82.7%:温度8... 以二氧化硫为还原剂从铜阳极泥的酸浸含碲溶液中直接还原沉淀得到粗碲。结果表明,添加氯化钠有利于促进碲的还原,但也会增加铜的沉淀析出,沉碲前应预先除去溶液中的大部分铜。在下述综合条件下,碲的沉淀率为99.03%、粗碲含碲82.7%:温度80℃、氯化钠40g/L、二氧化硫流量92.8mL/min、还原时间1.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粗碲 沉淀 铜阳极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接壤区MVT铅锌矿床年代学研究进展及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14
16
作者 武俊婷 李国猛 +3 位作者 李义邦 魏俊浩 王海丰 李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川滇黔接壤区处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经历过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并分布有大量的大中型MVT铅锌矿床。对该区MVT铅锌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开展的大量工作成果显示该区至少经历过2次铅锌成矿事件,分别处于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中三叠世-早侏罗世... 川滇黔接壤区处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经历过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并分布有大量的大中型MVT铅锌矿床。对该区MVT铅锌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开展的大量工作成果显示该区至少经历过2次铅锌成矿事件,分别处于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中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成矿事件与古特提斯洋的扩张(382~328 Ma)密切相关,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天宝山、大梁子、毛坪等矿床。晚期成矿事件与古特提斯洋闭合、印支期强烈挤压造山运动阶段(245~205 Ma)相对应,在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会泽、茂租、金沙厂等矿床。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矿床在控矿构造性质、矿体赋存规律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在对川滇黔接壤区MVT铅锌矿床成矿时空分布规律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区域构造演化、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以及矿体赋存规律,探讨了该区不同时期控制MVT铅锌矿床形成的成矿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铅锌矿床 成矿年龄 成矿构造环境 川滇黔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的复杂零件参数化分步建模及完整约束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建康 何雪明 +2 位作者 陈周 金鑫 沙玉英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鉴于复杂零件建模过程繁杂以及随之带来参数化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了分布建模与采用完整约束方法进行建模的方案。并以柴油机油缸上某一复杂零件为例,在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建模后实现了每个尺寸的参数化,使得设计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设计... 鉴于复杂零件建模过程繁杂以及随之带来参数化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了分布建模与采用完整约束方法进行建模的方案。并以柴油机油缸上某一复杂零件为例,在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建模后实现了每个尺寸的参数化,使得设计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参数化 约束 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轻烧氧化镁制备六角片状氢氧化镁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会民 邹来禧 +3 位作者 刘远 曹雨微 林彦军 罗仙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以盐湖产不同粒径轻烧氧化镁为原料,通过水化水热法制备六角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固液比对氧化镁水化率、制得氢氧化镁形貌、粒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对所制得... 以盐湖产不同粒径轻烧氧化镁为原料,通过水化水热法制备六角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固液比对氧化镁水化率、制得氢氧化镁形貌、粒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对所制得的氢氧化镁颗粒的物相、形貌和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把不同原料所得氢氧化镁用在聚乙烯(PE)中检测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固液比,氧化镁原粉的水化率可以达到95%,氧化镁细磨粉的水化率可达到100%,得到的氢氧化镁均呈现六角片状,但粒径尺寸存在差异。用在PE中,细粒径的氢氧化镁分散性更好,阻燃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烧氧化镁 六角片状 氢氧化镁 阻燃剂 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博 韩润生 +6 位作者 吴建标 冯志兴 丁天柱 吴鹏 龚红胜 李凌杰 袁航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西南矿集区内,矿体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针对该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不清的问题,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不同级别的典型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及不同期次构造筛分,厘清...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西南矿集区内,矿体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针对该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不清的问题,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不同级别的典型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及不同期次构造筛分,厘清了控矿构造组合样式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成矿构造体系为印支晚期NE向构造带,在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矿床内形成的不同级别构造分级控制了矿床、矿体和矿脉的展布;形成不同尺度的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矿床尺度的走滑为主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矿体尺度的为“多”字型、“入”字型及“黑色破碎带”构造组合。本研究为该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分级控矿规律 控矿构造组合样式 大梁子铅锌矿床 川西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宝山金银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生梅 马鸿颖 钟永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95,共5页
以龙泉八宝山金银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同位素分析等室内试验,着重探讨了该矿床的矿化带构成,成矿温度以及找矿规律。结果表明:1该矿床大体可划分为5条主要矿化带,2种矿化类型(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和5个成矿... 以龙泉八宝山金银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同位素分析等室内试验,着重探讨了该矿床的矿化带构成,成矿温度以及找矿规律。结果表明:1该矿床大体可划分为5条主要矿化带,2种矿化类型(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和5个成矿阶段。2该矿床中石英斑岩含金量(2.7×10^-9)明显高于其他矿物,矿床矿化程度与地层关联度较低,矿化类型明显受构造控制。3通过研究该矿床的成矿温度、同位素组成、矿物标型以及其他特征,发现黄铁矿w(Co)/w(Ni)值大于1,且As含量较高;闪锌矿为含铁闪锌矿,铁含量3.4%~6.3%;方铅矿的热电系数为-369.2~619.2μV/℃;矿床主要矿化带的形成温度为150~300℃;由此可知,该矿床为与燕山中晚期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次火山热液矿床。结合控矿因素认为找矿工作应在富钾的钙碱性系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脉发育和断裂活动强烈的地区进行,重点找矿部位为石英斑岩出露地带,另外应注意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火山热液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