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融资机制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1
作者 贾卓 李艳春 宋乃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173-177,209,共6页
阐述了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融资渠道,即政府的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和国际资金。从经济学角度和生态重建的行为主体两个角度分析了宁夏地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所出现的融资困难的原因。最后提... 阐述了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融资渠道,即政府的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和国际资金。从经济学角度和生态重建的行为主体两个角度分析了宁夏地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所出现的融资困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宁夏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融资困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生态恢复与重建 融资模式 融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蛋白质、干物质含量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喜平 陈彦云 +3 位作者 任晓月 丁红瑾 刘亚武 韩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为了提高马铃薯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探讨不同马铃薯品种适宜的种植区,对青薯168、宁薯4号、陇薯3号、青薯6号4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宁夏4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还原糖、蛋白质、干物质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含量表现为试点之间的... 为了提高马铃薯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探讨不同马铃薯品种适宜的种植区,对青薯168、宁薯4号、陇薯3号、青薯6号4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宁夏4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还原糖、蛋白质、干物质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含量表现为试点之间的差异大于品种之间的差异,品种×试点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表现为试点之间的差异大于品种之间的差异,品种×试点的差异不显著;干物质含量表现为品种之间的差异大于试点之间的差异,品种×试点的差异不显著。宁夏海原马铃薯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393%,宁夏泾源最高,为0.794%;宁夏海原的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为0.71%,宁夏隆德最低,为0.56%;宁夏固原的干物质含量最低,为20.73%,宁夏海原的干物质含量最高,为22.15%。还原糖含量受地理环境和品种的双重影响,在种植时应考虑品种和环境两因素,而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受品种因素的影响远远大于环境因素,在种植时主要考虑品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态条件 还原糖 蛋白质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3种典型群落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义凡 刘学东 +2 位作者 陈林 李学斌 杨新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3-371,共9页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以宁夏盐池荒漠草原3种典型群落(柠条、沙蒿、短花针茅)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境(冠下、丛间)和不同土层间(0~5、5~10、10~15cm)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变化特征。结...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以宁夏盐池荒漠草原3种典型群落(柠条、沙蒿、短花针茅)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境(冠下、丛间)和不同土层间(0~5、5~10、10~15cm)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种群落土壤微生物量变化差异较大,柠条、沙蒿和短花针茅群落土壤MBC含量分别为77.00~393.18、17.27~221.71和81.05~173.37mg/kg,MBN含量分别为7.59~64.81、1.43~13.95和4.25~22.13mg/kg,MBC和MBN含量均表现为:冠下>丛间,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明显的"沃岛效应"。(2)群落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3种典型群落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熵(qMB)、碳氮比(C/N)、微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分别在0.76~4.10、15.02~52.50、5.34~23.07范围内变化,其比值在不同生境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3)3种典型群落类型的土壤MBC与SOC、MBN、qMB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C/N与MBC/MB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MBC、MBN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指示特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典型群落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退化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坤 李国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0-165,共6页
以草地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退化草地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禁牧对增加草地植物优势种的重要值起到了一定作用,而6区轮牧的方式使草地群落优势种恢复得较以草定畜方式好一些;不... 以草地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退化草地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禁牧对增加草地植物优势种的重要值起到了一定作用,而6区轮牧的方式使草地群落优势种恢复得较以草定畜方式好一些;不同利用方式间相似性指数反映了放牧干扰使得相似性增大,6区轮牧对草地的干扰较以草定畜小些;禁牧对增加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不明显,以草定畜样地的多样性程度较高,但这可能是草地群落恢复性较差的表现,6区轮牧相对于以草定畜的草地群落恢复性较好;禁牧对草地群落有毒植物生物量的减少起到了作用,而6区轮牧对减少有毒植物的生物量,较以草定畜效果好些,这种方式对草地的恢复较为有利。今后应注重对6区轮牧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样性 利用方式 草地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魏金梅 何彤慧 +1 位作者 程志 郭亮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前提,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相关的概念定义出发,探讨了当前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根据...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前提,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相关的概念定义出发,探讨了当前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重点梳理了湖泊、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总结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然后对当前地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今后的几个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生态系统健康 指标体系 生态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KONOS影像的城市景观格局研究——以银川市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白林波 白明生 +2 位作者 李国旗 周海刚 刘永高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4-166,共3页
选用2001年和2005年的IKONOS遥感图象,应用GIS软件Arcview提取各景观斑块,并计算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数等景观生态指标,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几... 选用2001年和2005年的IKONOS遥感图象,应用GIS软件Arcview提取各景观斑块,并计算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数等景观生态指标,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几年景观格局变化较大,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加,破碎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减小的趋势。各种景观类型中耕地变化最为明显,斑块面积和斑块数目大幅度减小:居住用地的斑块面积增加较大,道路用地、公共用地和防护林地的面积也有所增加,水域面积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GIS IKONOS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草种群花期构件生物量结构及相关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永全 张娟红 +1 位作者 何彤慧 黄蕊 《农业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8-12,18,共6页
赖草(Leymus secalinus)是分布较为广泛的长根茎型禾草之一,在对天然赖草种群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从构件入手,研究了赖草种群花期根茎、茎、叶及花序构件的数量特征以及能量分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生物量... 赖草(Leymus secalinus)是分布较为广泛的长根茎型禾草之一,在对天然赖草种群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从构件入手,研究了赖草种群花期根茎、茎、叶及花序构件的数量特征以及能量分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生物量间的关系表现为根茎>茎>叶>花序;根茎、茎、叶、花序的表型可塑性不大,对于赖草种群来讲其表型特征是稳定的;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间及总生物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的生物量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 构件 生物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徐坤 李国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665-10667,共3页
[目的]为寻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合理植被配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以草定畜、禁牧、六区轮牧3种利用方式下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探讨退化草原恢复过程中提高生物量的利用方式。[结果]3种利... [目的]为寻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合理植被配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以草定畜、禁牧、六区轮牧3种利用方式下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探讨退化草原恢复过程中提高生物量的利用方式。[结果]3种利用方式中,禁牧草地植物群落的重要值最高,六区轮牧次之,以草定畜最低。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总生物量为禁牧草场>六区轮牧>以草定畜,这与四大科草的生物量一致,而平均有毒植物生物量的顺序则相反。草地的群落生物量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但从5到8月平均有毒植物的生物量变化顺序均为以草定畜>六区轮牧>禁牧草场。[结论]禁牧促进豆科、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减少有毒植物的生长,而六区轮牧的效果优于以草定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方式 草地 群落结构 生物量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枝叶生物量与粗蛋白含量研究
9
作者 翟德苹 杨明秀 +2 位作者 陈林 杨新国 宋乃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9-41,62,共4页
以16年、25年、37年生3种不同林龄的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枝叶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并对16年生中间锦鸡儿进行粗蛋白含量年内动态监测及不同径级枝条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中间锦鸡儿枝叶生物量呈下降趋势。3... 以16年、25年、37年生3种不同林龄的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枝叶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并对16年生中间锦鸡儿进行粗蛋白含量年内动态监测及不同径级枝条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中间锦鸡儿枝叶生物量呈下降趋势。3种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以16年林龄最高。16年生中间锦鸡儿叶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周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枝粗蛋白含量的年内动态基本处于稳定趋势。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均较高,可作为家畜优质的灌木饲料。随着中间锦鸡儿枝径级的增加,枝条生物量显著减小,而各径级枝粗蛋白含量则随径级的增加显著增大。锦鸡儿林的发展已显示出退化的倾向,较老林龄的中间锦鸡儿自我更新能力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中间锦鸡儿 粗蛋白含量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和灌溉次数对紫花苜蓿耗水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林 王磊 +2 位作者 宋乃平 张庆霞 裴雪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9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次数3年生紫花苜蓿的耗水特性、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不灌溉的G0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不同灌溉量的G2-G6处理,但不灌溉更能充分发挥降水和土壤贮存水的作用。各个处理出苗至分枝期的耗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次数3年生紫花苜蓿的耗水特性、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不灌溉的G0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不同灌溉量的G2-G6处理,但不灌溉更能充分发挥降水和土壤贮存水的作用。各个处理出苗至分枝期的耗水强度略大于分枝期至现蕾期和现蕾至开花期,3个生育期0-1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120-20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和灌溉量相关性很差。灌溉量超过175 mm和低于100 mm的处理对苜蓿生物量的形成产生负效应。灌溉量均为100 mm的G2和G3处理,G3的生物量要高于G2的27.37%,G5处理生物量最高,但是和G3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间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利用效率均以G3最高,分别高于G5的37.72%和64.76%,说明G3这种灌溉组合是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最佳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量 灌溉次数 耗水特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主要植物叶性状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陈林 杨新国 +3 位作者 宋乃平 杨明秀 肖绪培 王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9,共9页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35种植物9种叶性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变异特征、相关性以及不同科、功能类群间的关系,探讨该地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为该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性状特征存在种间差异,按照变异系数,...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35种植物9种叶性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变异特征、相关性以及不同科、功能类群间的关系,探讨该地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为该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性状特征存在种间差异,按照变异系数,可划分为3类:高变异系数(叶片厚度和叶片单位面积吸水量)、中变异系数(叶片含水量增加率、叶组织密度、叶片肉质化程度和比叶面积)和低变异系数(叶绿素含量、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水分饱和亏)。一年生植物叶组织密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干物质含量的平均值极显著低于多年生植物,而比叶面积则极显著的高于多年生植物。叶组织密度、叶片厚度、叶片肉质化程度、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单位面积吸水量在不同科类群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比叶面积、叶片水分饱和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增加率之间则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将叶组织密度、叶片厚度、叶片肉质化程度、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单位面积吸水量用作不同科类群植物间相比较的研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变异特征 科类群 功能类群 宁夏中部干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盐碱地不同栽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 被引量:31
12
作者 贾倩民 陈彦云 +2 位作者 刘秉儒 陈科元 韩润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8-1225,共8页
对宁夏干旱区盐碱地6种栽培草地0-20、20-4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旨在筛选出改善干旱区盐碱地土壤品质的优良草地。结果表明,各栽培草地0-20cm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均低于20-40cm,土壤养分及全盐含... 对宁夏干旱区盐碱地6种栽培草地0-20、20-4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旨在筛选出改善干旱区盐碱地土壤品质的优良草地。结果表明,各栽培草地0-20cm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均低于20-40cm,土壤养分及全盐含量均高于20-40cm;豆科栽培草地改善两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降低20-40cm全盐的效果强于禾本科,禾本科栽培草地保水蓄水、降低土壤容重及增加20-40cm土层速效磷的效果强于豆科;豆科、禾本科栽培草地改善土壤品质的效果大小分别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cinalia)和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蒙杂冰草(A.cristatum×A.mongolicum);各栽培草地0-20cm土层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远大于20-40cm土层,豆科、禾本科栽培草地两层土壤中3种微生物数量大小分别为紫花苜蓿>沙打旺>黄花草木樨和圆柱披碱草>扁穗冰草>蒙杂冰草;0-20cm土壤含水量与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0-40cm土壤pH值与放线菌、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层土壤的全盐含量与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均呈负相关,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磷、速效钾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盐碱地 栽培草地 土壤养分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草地对干旱区弃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贾倩民 陈彦云 +2 位作者 杨阳 陈科元 韩润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8-182,220,共6页
在宁夏干旱区弃耕地种植6种牧草建植人工草地,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人工草地对弃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人工草地的土壤容重、pH、全盐均低于撂荒地,其中全盐含量... 在宁夏干旱区弃耕地种植6种牧草建植人工草地,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人工草地对弃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人工草地的土壤容重、pH、全盐均低于撂荒地,其中全盐含量显著降低;各禾本科草地保水蓄水能力均强于豆科草地,以披碱草的效果最佳;各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撂荒地,且豆科草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的效果强于禾本科草地,效果大小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禾本科草地提高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效果强于豆科草地,效果大小为披碱草>扁穗冰草>蒙古冰草;各人工草地表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撂荒地;各豆科草地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各禾本科草地,而真菌数量较禾本科草地少,紫花苜蓿和沙打旺草地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人工草地;禾本科中披碱草草地细菌数量显著多于扁穗冰草和蒙古冰草;土壤水分与放线菌、真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盐与放线菌、真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真菌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弃耕地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评述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国旗 李淑君 +1 位作者 蒙静 武东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1-1726,共6页
土壤种子库(soil seed bank,SSB)是指存在于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的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开展对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于分析了解过去地上植被植物群落和预示未来植被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对于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的探讨则是开展土壤... 土壤种子库(soil seed bank,SSB)是指存在于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的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开展对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于分析了解过去地上植被植物群落和预示未来植被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对于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的探讨则是开展土壤种子库基础实验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本文从土壤种子库的取样时间、取样方法、取样大小和数量、鉴定方法四个方面归纳了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了同位素应用于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年龄结构测定的可行性,以及植冠种子库的研究方法,并探讨了提高土壤种子库中种子萌发率的新方法。综合分析来看:(1)土壤种子库的取样时间、取样方法、取样大小和数量、鉴定方法是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需要关注的四大关键问题,对土壤种子库的实验结果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不同的取样时间代表的土壤种子库的内容和意义不同,取样方法、大小和数量则应根据研究区和研究内容来确定,鉴定方法也应根据具体实验区研究的物种数来考量;(2)理论上在利用同位素来测定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年龄结构是可行的,但若想广泛应用于实验中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3)目前对植冠种子库的研究方法也仅仅局限于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对植冠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的探讨则急需加强;(4)同时总结和提出了4种提高土壤种子库中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未来在利用种子萌发法时,应加强注意和应用这4种方法来测定土壤种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研究方法 同位素 植冠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东清 李国旗 程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罗布麻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高温、抗风力强,具有纤维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优良水土保持植物。概述了罗布麻的分类、分布及生物生态学特性,分析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及现状,并对罗布麻的综合开发利用提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 罗布麻 利用价值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酶活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岳思君 李学斌 +1 位作者 李爱华 蒙秋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2,15,共3页
[目的]筛选有良好分解效果的纤维素分解菌。[方法]以含菌秸秆、腐叶和玉米地土壤为材料,经富集培养后,根据水解圈直径进行纤维素分解菌初筛分离培养和复筛培养,制取粗酶液,测定CMC酶活力和滤纸酶活。[结果]从各地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到6... [目的]筛选有良好分解效果的纤维素分解菌。[方法]以含菌秸秆、腐叶和玉米地土壤为材料,经富集培养后,根据水解圈直径进行纤维素分解菌初筛分离培养和复筛培养,制取粗酶液,测定CMC酶活力和滤纸酶活。[结果]从各地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到6个菌株,各菌株均能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上较好生长,其中菌株H-1、H-2、H-6生长最快,而其余菌株则生长缓慢,菌株H-2的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0.211 4和0.295 0 IU/ml,菌株H-6的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0.201 6和0.280 2 IU/ml,高于其他4种菌株;菌株H-4的产纤维素酶能力最低,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0.181 9和0.206 5 IU/ml。[结论]H-2、H-6菌株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菌 CMC酶活 滤纸酶活 水解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地域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白明生 李国旗 陈彦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7-150,共4页
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了6个产地的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果实和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6个不同产地间2种白刺的果实和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均差异显著,其中,西伯利亚白刺的果实和叶... 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了6个产地的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果实和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6个不同产地间2种白刺的果实和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均差异显著,其中,西伯利亚白刺的果实和叶中青海产地的总黄酮和生物碱含量最高,唐古特白刺的果实中宁夏产地的总黄酮和生物碱含量最高,叶中青海产地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内蒙产地总生物碱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唐古特白刺 总生物碱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2
18
作者 安慧 李国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5-712,共8页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影响显著。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轻度...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影响显著。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轻度放牧达到最大值。同围封禁牧相比,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草地的植物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43.8%、42.0%、15.4%和27.7%、16.2%、11.9%。土壤有机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全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围封禁牧草地土壤有机碳比重度放牧增加了18.1%,而土壤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分别降低了21.1%、51.9%和11.0%。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放牧干扰下荒漠草原土壤环境及其养分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建植模式及效益比较研究——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孝勇 宋乃平 +1 位作者 何秀珍 李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3-818,共6页
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节水灌溉优质牧草种植示范项目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分析了4种建植草地的经济效益;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比较评判了4种建植草地的水分、养分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分的高低状况是甘草-苜蓿混播草... 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节水灌溉优质牧草种植示范项目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分析了4种建植草地的经济效益;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比较评判了4种建植草地的水分、养分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分的高低状况是甘草-苜蓿混播草地>苜蓿草地>甘草草地>天然草地,水分的变化趋势优劣是甘草草地>甘草-苜蓿混播草地>天然草地>苜蓿草地;土壤的养分状况是甘草草地>苜蓿草地>天然草地>甘草-苜蓿草地,养分的变化趋势是甘草-苜蓿草地越来越差,其他3种草地变化趋势相似,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呈波状变化;4种草地经济效益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甘草草地>甘草-苜蓿混播草地>苜蓿草地>天然草地。从综合效益考虑,甘草草地是4种草地模式中最佳的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甘草草地 甘草-苜蓿草地 草地建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像元二分模型的近20a宁夏植被覆盖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候静 杜灵通 +1 位作者 马菁 张学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近20a宁夏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情况,为了解区域生态变化态势,评估生态工程成效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00,2006和2012年的TM数据,基于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原理,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对宁夏植被... [目的]探讨近20a宁夏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情况,为了解区域生态变化态势,评估生态工程成效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00,2006和2012年的TM数据,基于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原理,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对宁夏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和动态监测。[结果]宁夏植被覆盖呈现南北好,中部差的空间分布特点;近20a来宁夏的植被覆盖度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即低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在逐渐减少,中、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增加了6 434km2,全区平均植被覆盖度提高6%,其中扬黄灌区及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增加幅度较大。[结论]宁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而降水量的变化则是引起植被覆盖度年际波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