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血清指标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辉 陈亚伦 +3 位作者 孙新超 宋彦 王民珩 高媛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LAA性AIS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和预后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68例、重度组25例,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DCD4、ADAM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DCD4、ADAM10水平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DCD4、ADAM10对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重度神经缺损、高血压、Hcy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4、ADAM10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OR=2.759,95%CI:1.479~5.146,P=0.001;OR=2.818,95%CI:1.559~5.093,P=0.001)。PDCD4、ADAM10单独和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0、0.864、0.935,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2.687、2.008,P<0.05)。结论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LAA性AIS患者血清PDCD4、ADAM10水平较高,二者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预后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障碍的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思宇 李余霞 +3 位作者 王庆松 王丹 牟子超 王小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6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CCH组、溶剂组(RJ组)、PNS组,每...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6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CCH组、溶剂组(RJ组)、PNS组,每组15只。后3组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建立CCH模型,造模后,PNS组和RJ组每日分别给予5%PNS生理盐水溶液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4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站立次数、周边及中央区域活动情况,物体辨别实验观察物体辨别指数(DI),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穿越次数和穿越潜伏期。结果与Sham组比较,CCH组站立次数、中央区域活动时间、DI、总探索时间、穿越次数明显减少,周边区域活动时间、游泳总路程、避潜伏期和穿越潜伏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J组比较,PNS组站立次数明显增加[(22.33±1.50)次vs(12.92±1.98)次,P<0.05],周边区域活动时间明显减少[(272.1±27.7)s vs(291.9±16.2)s,P<0.05],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明显增加[(28.5±27.7)s vs(9.5±16.5)s,P<0.05];DI明显增加(0.63±0.36 vs 0.27±0.26,P<0.05),总探索时间明显增加[(77.42±71.83)s vs(26.84±38.10)s,P<0.05];游泳总路程和避潜伏期显著减少(P<0.05);穿越次数明显增加[(2.50±1.01)次vs(1.08±0.99)次,P<0.05],穿越潜伏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8±3.62)s vs(34.07±9.97)s,P<0.05]。结论PNS可明显改善CCH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情绪唤醒水平、自发性活动水平、探索能力、识别记忆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甙 脑血管循环 认知障碍 空间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颗粒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辛佳艳 黄晓 +2 位作者 乐卫东 王晓明 向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神经颗粒素(Ng)是一种相对特异的神经元突触后蛋白,主要在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表达。Ng被蛋白磷酸酶C激活后参与调控突触可塑性和突触再生,研究证实了Ng在突触可塑性中的重要性及其与认知功能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大量研究关注... 神经颗粒素(Ng)是一种相对特异的神经元突触后蛋白,主要在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表达。Ng被蛋白磷酸酶C激活后参与调控突触可塑性和突触再生,研究证实了Ng在突触可塑性中的重要性及其与认知功能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大量研究关注到Ng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脑脊液中Ng的检测已成为早期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在此综述中,我们查阅了当前已发表的有关Ng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文献,总结了Ng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了Ng临床应用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随着各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Ng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良好的诊断手段和预后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颗粒素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标志物 突触功能障碍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辅助治疗成年人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瑜 廖晓阳 +2 位作者 赵茜 李志超 王伟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3-758,共6页
1型糖尿病(T1DM)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其经胰岛素降糖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普遍偏低。长期使用胰岛素可导致频发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和血压上升,进一步增加T1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转运体2(SGLT2... 1型糖尿病(T1DM)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其经胰岛素降糖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普遍偏低。长期使用胰岛素可导致频发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和血压上升,进一步增加T1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转运体2(SGLT2)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成年人T1DM可在减少胰岛素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血糖,且不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风险;但也有研究报道SGLT2抑制剂可增加成年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风险。因此找到SGLT2抑制剂用于成年人T1DM的获益与风险的平衡点是临床研究的关键。本文汇总了近几年更新的关于SGLT2抑制剂用于成年人T1DM治疗的重要研究结果,对SGLT2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成年人T1DM的获益与风险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 成年人 有效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辉 樊凡 +1 位作者 杨翠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34,共3页
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人口减寿年数(years of life lost)以及全年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增加的前两大原因[1]。血管病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特征。血管内皮... 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人口减寿年数(years of life lost)以及全年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增加的前两大原因[1]。血管病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特征。血管内皮细胞在危险因素作用下发生损伤,导致血小板激活,炎性反应诱发,引发血管病理性重构,继而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破裂和侵蚀,以及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血管栓塞,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胆固醇 HDL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长 刘辉 +3 位作者 蔺阳刚 刘芝兰 辛佳艳 王庆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2-517,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史、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等的一类疾病,其在老年患者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给患...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史、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等的一类疾病,其在老年患者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其早期预警指标仍处于探索阶段。肌少症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大量研究发现,肌少症可能是ASCVD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作为共病也可能是ASCVD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肌少症与老年ASCVD之间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如炎症、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等。该文就肌少症在老年ASCV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状态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辉 陈长 +2 位作者 蔺阳刚 樊凡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前瞻性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状态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 目的前瞻性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状态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6例,根据发病后5~7 d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分为OH组61例和非OH组145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分析脑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H与PSCI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OH患病率为29.61%,PSCI患病率为55.83%。OH组年龄,冠心病,吸烟比例,收缩压及PSC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OH组[72.0(67.0,77.0)岁vs 66.0(63.0,69.5)岁,P=0.000;32.79%vs 15.86%,P=0.006;55.74%vs 37.24,P=0.014;150.0(140.0,166.0)mm Hg(1 mm Hg=0.133 kPa)vs 145.0(130.0,160.0)mm Hg,P=0.037;90.16%vs 41.38%,P=0.000],入院MMSE评分明显低于非OH组[27.0(27.0,28.0)分vs 28.0(27.0,28.0)分,P=0.000],2组TOAST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OH组PSCI患者MMSE评分、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明显低于非OH组PSCI患者(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H是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687,95%CI:3.425~27.397,P<0.01)。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5~7 d OH状态是脑卒中后3个月PSCI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评估OH状态可较好预警老年脑卒中患者的PSC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低血压 直立性 认知障碍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2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莉 熊明敏 +2 位作者 王志强 丁鑫 谢馨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目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miRNA-126在血管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文中旨在探讨miRNA-126通过NLRP3/NF-κB信号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切开... 目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miRNA-126在血管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文中旨在探讨miRNA-126通过NLRP3/NF-κB信号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暴露左颈总动脉后结扎,不插入栓线)、模型组(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注射等渗盐水)、阴性对照组(模型建立后侧脑室注射miRNA-126阴性对照miRNA-126 agomir NC)、过表达组(模型建立后侧脑室注射miRNA-126激动剂miRNA-126 agomir),每组12只。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麻醉后处死取小鼠左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脑皮质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核κB(NF-κB)p65、NF-κB p50、p-NF-κB 65、p-NF-κB 50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miRNA-126、NLRP3、ASC、caspase-1、NF-κB p65、NF-κB p5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过表达组神经行为学评分[(2.33±0.14)、(2.25±0.45)、(1.75±0.22)分]较假手术组(0分)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脑组织miRNA-126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组小鼠miR NA-126表达水平较其他3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1β和IL-6表达水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组IL-1β和IL-6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脑组织中NLRP3(1.18±0.13、1.25±0.10)、NF-κB p65(1.92±0.11、1.86±0.07)、NF-κB p50 mRNA(0.76±0.06、0.77±0.11)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0.37±0.06、0.53±0.02、0.22±0.01)显著升高(P<0.05),ASC、caspase-1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组NLRP3、ASC、caspase-1、NF-κB p65、NF-κB p50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miRNA-126可抑制NLRP3/NF-κB信号轴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脑组织炎症水平,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损伤,为临床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miRNA-126 NLRP3/NF-κB信号轴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芝兰 辛佳艳 +1 位作者 王庆松 向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静脉溶栓及动脉内取栓等治疗方式的出现对超急性期IS诊断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超急性期IS诊断主要依赖的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仍存在耗时长、成本高...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静脉溶栓及动脉内取栓等治疗方式的出现对超急性期IS诊断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超急性期IS诊断主要依赖的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仍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普及低等缺点。同时,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尚无法有效反映IS后脑内生化反应及分子水平的改变等。基于此,血液来源的超急性期IS生物标志物可弥补上述临床实际的不足。通过检索Medline数据库,我们将当前已发表的超急性期IS血液来源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同时按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血管损伤/再生、凝血/血栓形成、炎症及氧化应激、遗传学及基因组学对其进行分类,并简要阐述各主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再进一步对当前超急性期IS血液来源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和应用的局限和发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S100蛋白质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白细胞介素10 微RNAS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金刚在慢性脑低灌注大鼠中通过调节海马区丝切蛋白水平改善认知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小艳 牟子超 +2 位作者 王丹 李思宇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脑低灌注(CCH)模型大鼠经美金刚干预后海马区丝切蛋白的变化,探讨丝切蛋白对认知受损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CH组、假手术组、美金刚组和溶剂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找到并游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 目的观察慢性脑低灌注(CCH)模型大鼠经美金刚干预后海马区丝切蛋白的变化,探讨丝切蛋白对认知受损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CH组、假手术组、美金刚组和溶剂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找到并游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其余3组均进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手术,制备CCH模型。美金刚组腹腔注射美金刚2.5mg/(kg·d),溶剂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采用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自主探索活动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海马区突触素和丝切蛋白水平。结果与溶剂组比较,美金刚组旷场实验总行程、站立次数和中心区域行程明显增加[(1303.4±211.3)cmvs (606.0±216.8)cm,P<0.01;(56.7±17.7)次vs (43.6±8.3)次,P<0.05;(218.9±137.6)cmvs (89.8±69.3)cm,P<0.05],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4.7±2.3)s vs (8.3±2.3)s,P<0.01],目标象限时间和进入平台次数明显增加[(43.4±9.1)%vs (36.6±4.4)%,P<0.05;(5.8±1.8)次vs (3.4±1.3)次,P<0.01],工作记忆逃避潜伏期更短,1、3d目标象限时间更高(P<0.01),突触素和丝切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CCH组比较,假手术组旷场实验总行程、站立次数、中心区域时间和中心区域行程明显增加[(962.7±186.2)cmvs (827.8±182.3)cm,(71.7±20.0)次vs (30.0±13.6)次,(55.3±34.6)s vs (24.5±19.7)s,(215.8±120.0)cmvs (96.4±79.0)cm,P<0.01];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逃避潜伏期更短[(4.1±1.8)s vs (7.2±3.5)s,P<0.05],工作记忆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目标象限时间明显升高(P<0.01),海马区突触素和丝切蛋白水平更高(P<0.05)。结论CCH可引发海马区丝切蛋白和突触素水平下降,推测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可能是通过增加海马区丝切蛋白和突触素表达改善脑低灌注所致认知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海马 丝切蛋白1 脑缺血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丝切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丹 牟子超 +3 位作者 李余霞 王小艳 李思宇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丝切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H模型不结扎颈总动脉)、CCH组(建立CCH模型)、溶剂组(CCH模型+0.5%羟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和辛伐他汀组(CCH模型+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丝切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H模型不结扎颈总动脉)、CCH组(建立CCH模型)、溶剂组(CCH模型+0.5%羟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和辛伐他汀组(CCH模型+0.5%羧甲基纤维素钠+辛伐他汀灌胃),每组10只。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丝切蛋白及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H组和溶剂组总行程、站立次数、辨别指数、穿越平台次数及PSD-95表达明显降低,定位航行实验和第1~3天工作记忆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丝切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CCH组和溶剂组比较,辛伐他汀组的总行程、站立次数、相对辨别指数、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升高,定位航行实验和第1,3天工作记忆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辛伐他汀组丝切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CH组和溶栓组,PSD-95表达明显高于CCH组和溶栓组(1.09±0.96 vs 1.57±0.33和1.65±0.21,1.41±0.11 vs 1.14±0.16和1.01±0.02,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下调大鼠海马丝切蛋白表达,增加PSD-95表达,改善CCH所致大鼠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 海马 突触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变色龙与类卒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中的严峻挑战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我国首位的死亡原因,也是成人致残的首要病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卒中最主要的类型,及时、有效的血流再灌注治...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我国首位的死亡原因,也是成人致残的首要病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卒中最主要的类型,及时、有效的血流再灌注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方式,而脑卒中的快速识别和及时准确判断对有效救治至关重要[1]。然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及时、准确判断依然是一项严峻挑战,急诊疑似脑卒中患者诊断为非脑卒中者中近1/4为脑卒中,而诊断为脑卒中者中近1/3又为非脑卒中;未及时识别AIS可导致脑卒中救治延迟,甚至延误,危害十分严重;而过度诊断AIS则会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明显负担[2-3]。因此,及时、准确识别脑卒中变色龙(stroke chame-leons)与类卒中(stroke mimics,亦被直译为卒中模拟病)是AIS有效救治的严峻挑战,需要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诊 再灌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评分用于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类卒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志杰 尹泽钢 +3 位作者 谢馨 黄涛 范进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 探讨远程卒中模拟病(TM)评分和改良简化版急诊室类卒中筛查(sFABS)评分在急诊条件下用于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类卒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卒中中心实施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患者94例,根据... 目的 探讨远程卒中模拟病(TM)评分和改良简化版急诊室类卒中筛查(sFABS)评分在急诊条件下用于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类卒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卒中中心实施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患者94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AIS组83例和类卒中组1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类卒中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TM评分、NIHSS评分>14分及面瘫比例明显低于AIS组,sFABS评分明显高于AIS组(P<0.01)。TM评分预测类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95%CI:0.933~1.000,P<0.01),sFABS评分的AUC为0.875(95%CI:0.773~0.977,P<0.01)。结论 2种评分对类卒中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可以为溶栓或介入治疗前识别类卒中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多相筛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与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芝兰 杨翠 +5 位作者 朱晓艳 雷蕾 黄鹞 范进 王庆松 向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及CTRP3与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超急性期IS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脑卒中老年患者74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CTRP1及... 目的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及CTRP3与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超急性期IS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脑卒中老年患者74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CTRP1及CTRP3水平,采用ROC曲线及DeLongs检验评估各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TRP1及CTRP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TRP1及CTRP3为超急性期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104~1.413,P=0.000;95%CI:1.010~1.025,P=0.000)。血清CTRP1诊断超急性期IS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血清CTRP3的AUC为0.749。结论血清CTRP1及CTRP3水平升高与超急性期IS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超急性期I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因子类 卒中 高血压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低灌注通过NF-κB通路致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及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蔺阳刚 陈长 +1 位作者 刘辉 王庆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52-1257,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低灌注(CCH)致大鼠回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可能机制及辛伐他汀(SV)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H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SC)组和SV组(n=10)。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闭塞法建... 目的:探讨慢性脑低灌注(CCH)致大鼠回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可能机制及辛伐他汀(SV)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H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SC)组和SV组(n=10)。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闭塞法建立CCH组、SC组和SV组大鼠模型,sham组只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SC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SV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的SV混悬液灌胃。4周后标本取材,回肠组织石蜡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实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回肠组织骨桥蛋白(OPN)、核因子κB(NF-κB)p65和p-p65的蛋白水平,ELISA实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CCH组和SC组大鼠回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5),回肠黏膜上皮claud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回肠组织OPN表达和p-p65/p65比值显著升高(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CH组和SC组比较,SV组大鼠回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回肠黏膜上皮claudi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回肠组织OPN表达和p-p65/p65比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CCH可能通过激活大鼠肠道NF-κB通路导致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升高,从而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辛伐他汀对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低灌注 肠黏膜屏障 核因子ΚB 骨桥蛋白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性低血压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辉 陈长 +2 位作者 樊凡 蔺阳刚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30-1232,共3页
直立性低血压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通常出现在心血管调节机制无法代偿机体直立姿势导致静脉回流减少的情况下,反映交感神经失支配或反射调节紊乱[1]。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直立性低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如... 直立性低血压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通常出现在心血管调节机制无法代偿机体直立姿势导致静脉回流减少的情况下,反映交感神经失支配或反射调节紊乱[1]。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直立性低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相关,同时还发现,其与老年人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2-4]。但直立性低血压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且相关机制欠清晰。本综述拟对直立性低血压分类、病因、流行病学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关系进行阐述,并且探讨二者之间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直立性 认知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心血管疾病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切蛋白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丹 牟子超 +1 位作者 李余霞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6-1117,共2页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0%的患者在第1次脑卒中后出现痴呆,>1/3的患者在脑卒中复发后出现痴呆。38%的患者在脑卒中后1年内出现不符合痴呆症标准的认知障碍[1]。PSCI发病机制涉...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0%的患者在第1次脑卒中后出现痴呆,>1/3的患者在脑卒中复发后出现痴呆。38%的患者在脑卒中后1年内出现不符合痴呆症标准的认知障碍[1]。PSCI发病机制涉及广泛,其中,因丝切蛋白(cofilin)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神经形成、神经突伸长、树突棘形成以及神经传递等功能,对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2-3]。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cofilin在PSCI中的作用,试图寻找防治PSCI的干预靶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痴呆 肌动蛋白类 丝切蛋白1 丝切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载脂蛋白M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辛佳艳 刘芝兰 +5 位作者 黄晓 朱晓艳 孙颖 王庆松 杨绍杰 向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M(apoM)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及其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和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认知功能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M(apoM)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及其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和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认知功能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血浆apoM和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浆apoM及Nf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apoM与NfL呈正相关(r=0.471,P<0.01),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r=-0.374,P<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r=-0.417,P<0.01)呈负相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r=0.399,P<0.01)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血浆apoM仍与AD的发生显著相关(OR=1.058,95%CI:1.026~1.09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apoM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诊断最佳临界值为61.78 mg/L,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76%,具有诊断AD的潜力。结论 血浆apoM与AD的发生显著相关,可能为AD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类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生物标记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