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效果分析:基于视觉电生理和OCTA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娟 兰芬 +7 位作者 孟林霞 张琴琴 戴传强 雷证 方其林 李盈 吴小利 李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88-2899,共12页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术前视网膜功能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DC患者术后视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检测不同2型糖尿病(T2DM)病程、空腹血糖(FBG)...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术前视网膜功能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DC患者术后视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检测不同2型糖尿病(T2DM)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状态下,DC患者术前与术后视觉电生理(N75、P100、明视FERG、暗视FERG)、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和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ppVD)变化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干预情况下上述数据变化趋势。结果随着T2DM病程延长、FBG和HbA1c升高,术后各时间点单独分析,患者N75和P100潜伏期逐渐变长,暗视FERG、暗视FERG、p RNFL和ppVD数值均逐渐下降,同时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逐渐下降(P<0.05)。与术后1周比较,A组(未采取全程化血糖管理)视力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逐渐增加,但术后1年时呈下降趋势,B组(采取全程化血糖管理)术后1个月时视力逐渐趋于稳定,且术后各时间点B组视力均优于A组;结果显示A组N75和P100均高于B组,同时A组明视FERG、暗视FERG、pRNFL和ppVD(%)均低于B组,并且A组患者N75和P100术后各时间点呈现逐渐延长趋势,明视FERG、暗视FERG、pRNFL和ppVD(%)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B组患者上述数据在DC术后3个月逐渐趋于稳定,接近于该组术前水平(P<0.05)。在全程化血糖管理状态下,术后1周时N75和P100虽然均达到最长时间,明视FERG和暗视FERG、pp VD下降至最低,pRNFL呈现高度水肿状态,但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时间点N75、P100和pRNFL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明视FERG、暗视FERG和ppVD(%)逐渐上升(P<0.05),术后3个月至1年各时间点比较,上述指标整体趋势稳定,接近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基于视觉电生理和OCTA定量分析,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DC患者中,随着糖尿病病情加重,患者视网膜功能呈现下降趋势,但全程化血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DC患者视网膜功能,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觉电生理 OCTA 全程化血糖管理 视网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盈 唐娟 +4 位作者 兰芬 张琴琴 张丹 戴传强 李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897,共7页
目的探讨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立体视觉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08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108眼),A组... 目的探讨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立体视觉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08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108眼),A组采取传统计算法,B组采取AI智能计算法,依据6 m和33 cm斜视度制定患儿斜视手术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斜视手术成功率、术后斜视度、立体视功能、水平与垂直知觉眼位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使用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CIXTQ)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儿术后1、3、6个月时的6 m和33 cm斜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B组患儿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术后6 m和33 cm斜视度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儿中心立体视和远立体视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增加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6.59,P<0.05);两组患儿无立体视比例均逐渐降低,且B组患儿下降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7.74,P<0.05)。术后1、3、6个月时,B组水平知觉眼位和垂直知觉眼位降低幅度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儿术后1 d以及术后1、3、6个月时,外斜漂移量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术后1、3、6个月各时间点外斜漂移量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儿CIXTQ评分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CIXTQ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可有效提高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手术成功率,增强患儿立体视功能的建立,提高患儿的视觉质量,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 AI智能 立体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苦苷对大鼠腹膜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玉博 张健 +4 位作者 张再媛 李城明 龙盘 肖雯婧 呼永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观察龙胆苦苷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龙胆苦苷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4.25%高糖腹膜透析液(100 mL/kg;每天1次)联合脂多糖(0.6 mg/kg;第1、3、5... 目的:观察龙胆苦苷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龙胆苦苷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4.25%高糖腹膜透析液(100 mL/kg;每天1次)联合脂多糖(0.6 mg/kg;第1、3、5、7天注射)构建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30、60和120 mg/kg)龙胆苦苷组,每组6只。透析28 d后行1 h腹膜功能试验:测定超滤量、初始腹透液与透出液葡萄糖比值、透析液与血浆尿素氮比值及葡萄糖转运量。取大鼠壁层腹膜进行腹膜病理形态学观察,计算腹膜厚度。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腹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I型胶原(COL I)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腹膜组织中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透析28 d后,经腹腔注射4.25%高糖腹膜透析液及脂多糖建立的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腹膜功能显著降低(P<0.05),腹膜厚度显著增加(P<0.01),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细胞及血管增生明显增多;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增多,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显示,α-SMA和COL I蛋白表达显著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显示,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Smad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龙胆苦苷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提高Smad7蛋白表达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龙胆苦苷可减轻高糖腹透液联合脂多糖诱导的腹膜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腹膜纤维化病变程度,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腹膜间皮-间充质转化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腹膜纤维化 氧化应激 间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部队眼外伤临床分析
4
作者 张媛 罗涛 +8 位作者 张衡頔 谌杨 任意明 吴燕 杨黠 胡峥 刘恒 蒋炜 韩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3-1377,共5页
目的探索和分析西藏驻军眼外伤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和预后,提出救治改进建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保障西藏地区军人的6家医院收治的眼外伤军人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致伤原因、就医时间、入院和出院时视力... 目的探索和分析西藏驻军眼外伤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和预后,提出救治改进建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保障西藏地区军人的6家医院收治的眼外伤军人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致伤原因、就医时间、入院和出院时视力等,并与全军其他医院收治的军人眼外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2例(116眼)眼外伤患者,男110例、女2例;机械性眼外伤111例(114眼),占99.11%(98.28%);55例(49.11%)在训练场所受伤,35例(31.25%)在休闲场所受伤,22例(19.64%)在工作场所受伤。39例(34.82%)受伤3 d后才到达西藏军区各中心医院或总医院就诊,24 h内就诊率(41.07%,46/112)低于济南军区总医院(82.37%,271/329)和全军全训部队(89.73%,131/146)的数据(P均<0.01)。70眼出院视力较入院视力提高,占有视力记录(92眼)的76.09%,其中低视力和单眼盲共33眼(35.87%,33/92)。与济南军区总医院和全军全训部队收治的军人眼外伤比较,低视力[29.35%(27/92)vs 8.03%(31/386)、6.16%(9/146)]和单眼盲[6.52%(6/92)vs 2.07%(8/386)、0.68%(1/146)]占比均较高(P均<0.05);而与15家军队三甲医院数据[10.23%(79/772)、15.28%(118/772)]相比,低视力占比较高,单眼盲占比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西藏地区军人眼外伤以机械性眼外伤为主;在训练场所眼外伤发生最多,可能与高原缺氧有关;低视力和单眼盲的伤眼较多。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西藏军队医院眼外伤救治能力和西藏地区伤员后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军事人员 高原地区 西藏 就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